人。

《巴黎評論》採訪海明威時,海明威表現了極其「刻薄」的一面。面對記者的諸多問題,海明威的回答保持了一貫的寫作風格:簡潔、明了,以至於說的話經常比記者問的話還少。

而對於記者提出的比較「大眾化」的問題,海明威表現得極其不耐煩,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浪費時間就會感到犯了不可饒恕的罪」。

1.

《巴黎評論》:對想當作家的人來說,你認為最好的智力訓練是什麼?

海明威:我說,他應該出去上吊……至少他可以從上吊的故事開始。

(記者此時估計還沒有意識一場災難即將到來)

2.

《巴黎評論》:你會建議年輕作家干報紙嗎?你在《堪薩斯城星報》受到的訓練對你有幫助嗎?

海明威:(幾句敷衍的回答後)你要是問別人陳舊而扯淡的問題,就會得到陳舊而扯淡的回答。

(記者估計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採訪對象在罵人方面也不是等閑之輩:罵人不吐髒字,照樣殺人於無形)

3.

《巴黎評論》:有些人,特別是你同時代的人,對你的作品有什麼影響?格特魯斯·斯泰因有沒有影響?還有埃茲拉·龐德?或者麥克斯·珀金斯?

海明威:對不起,我不擅長這樣的屍檢,有文學界和非文學界的法醫專門干這樣的事情。

(屍檢?記者估計坐立不安了)

4.

《巴黎評論》:你願意承認你的小說中存在象徵主義嗎?

海明威:要是你不介意,我不喜歡談論象徵,也不喜歡被問到象徵。寫了書和故事又能不被別人要求去解釋它們可真夠難的。這也搶了解釋者的飯碗。

(這貨說話有點硬啊)

5.

《巴黎評論》:你覺得從一個文字工程轉移到另一個容易嗎?還是你開始一個就要先完成一個?

海明威:事實上,我中斷自己認真的工作來回答你這些問題,足以證明我蠢得應該被判以重刑了。別擔心,接著來。

(完了,這次的採訪記錄公布後,別人估計都得罵我是個傻子了)

6.

《巴黎評論》:你能不能談談把真實生活中的一個人變成一個虛構人物的過程?

海明威:如果我解釋了我是怎麼乾的,那會成為誹謗罪律師的一本手冊。

(大哥,咱能不能好好說話呀。穩住,穩住!)

7.

《巴黎評論》:回想你所塑造的人物,其中哪一個是你特別喜歡的?

海明威:這會列一個很長的名單。

(呃,你長你了不起)

8.

《巴黎評論》:你怎麼給你的角色起名字?

海明威:儘力起好。

(崩潰……)

9.

《巴黎評論》:有人說,一個作家在作品中始終只貫徹一兩個理念。你能說說你的作品表現的一兩個理念嗎?

海明威:誰說的?

(哥,你難為我幹嘛呀,我要是知道誰說的,我還會說誰說的么)

我估計這個記者採訪完海明威是奔潰的。

還有一些其它關於海明威的趣聞:

1.曾經被摯愛拋棄

在義大利米蘭的美國醫院療傷期間,海明威與一個叫艾格尼斯·馮·庫魯斯基的美國女護士相交甚好。女護士甚至坦言自己願意嫁給海明威。然而在戰爭結束後,這個女護士跟其他人結了婚。海明威感覺自己遭受了欺騙,憤恨不已,以至於影響了後來小說中對女性的塑造。

首先,被摯愛拋棄後的那段時間,海明威感到身心交瘁,並把這種情緒帶到了筆下。這篇文章就是那篇著名的短篇小說《大雙心河》。

其次,海明威直接把這個女護士作為了《永別了,武器》的女主的原型。《永別了,武器》的女主凱瑟琳也是一名護士,也是在醫院結識了男主。兩人也發生了刻骨銘心的愛情,互相許諾要和對方結婚。

有意思的是,在《永別了,武器》里,海明威還是沒有忘記往日的痛苦,對故事裡的凱瑟琳展開了報復。凱瑟琳最終死於難產。

所以,現實中背叛海明威的人,被海明威化作小說里的人物,給寫死了。

安格斯·威爾遜說,藝術家寫作是因為受了某種創傷,他用他的藝術作為某種治療,這樣就不至於徹底地失心瘋。我看哦,這話用在海明威身上怪合適的。

2.反對有關寫作的任何羅曼蒂克的觀念

諸如人們認為李白酩酊大醉下才能寫出好詩好句,人們通常會對作家和詩人抱有過分羅曼蒂克的觀念,認為他們的創作需要某種特殊氛圍,比如喝得暈暈乎乎,嗑嗨了的狀態……但其實這種狀況是很少存在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被稱為「酒鬼」的福克納曾說過,醉酒時哪怕要寫出一個句子都是不可能的。海明威也是這麼認為。

有人問道馬爾克斯寫書時是否處於嗑嗨了的狀態,馬爾克斯強烈批評他們為「糟糕的讀者」,並指出,「要成為一個好作家,你得在寫作的每一個時刻都保持絕對的清醒,而且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

而最接近我們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我的職業是一個小說家》里更是強調,寫作是一個體力活。要想干好這個體力活,得有個好身體。所以他選擇了跑步。

海明威也非常關心自己的健康和幸福,稱寫作於他如拳擊。所以作為「迷惘的一代」,他更是「追求幸福的一代」。

3.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這一稱號並不是海明威原創,更不是書評家或讀者發明,而是美國女詩人格特魯德·斯坦因對海明威那個時代的人的稱謂。

格特魯德和海明威私交甚好,而格特魯德也被海明威視為自己文學生涯的領路人。在《流動的盛宴》海明威詳細記錄了兩人的故事。而在《喪鐘為誰而鳴》里,海明威更是借主人公羅伯特·喬丹之口傳達了自己對格特魯德的敬意。

「洋蔥就是洋蔥就是洋蔥。」「(洋蔥)和玫瑰差不多,很像玫瑰。玫瑰就是玫瑰就是洋蔥。」這看似無厘頭的言語其實是模仿格特魯德的名詩: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用以表示事物就是事物本身,除了它本來的面目,無關任何附加。

我覺得這是海明威對格特魯德的崇高敬意。

4.和心愛的人對付整個世界

與鯊魚搏鬥的「老人」海明威,似乎並不像人們想像中的那麼煢煢孑立。相反,他更熱衷於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去對付整個世界。

首先,海明威前後離過好幾次婚。在離婚這方面,可以算得上是文學大師中的「佼佼者」了。應該可以看出,海明威對伴侶的期待很高。遇到更喜歡的人,便可以放棄舊愛。

第二,這一點在他的文學作品也有體現。

他在他未修改的小說《伊甸園》里寫:

我們是兩個人對付所有別的人。

雖然是借女主之口,但多少可以窺見作者本人的心境。

他還在知名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里寫過:

一個男人,或是一個女郎,雖然相愛,卻時常想要單獨安靜一下,而一分開,必然招惹對方妒忌,但是我可以實實在在地說,我們兩人從來沒有這種感覺。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也有孤獨的感覺,那是與世人格格不相入的孤獨。

這種經驗我一生中只有過一次。我和好些女人在一起的時候,總感覺孤獨寂寞,而且你最寂寞就是在這種時候。但是我和凱瑟琳在一起,從來不寂寞,從來不害怕。

而這裡的男人便是《永別了,武器》里的主人公亨利。由於海明威的書或多或少都有自傳的色彩,所以可以把亨利視為海明威。而裡面的女郎便是書中的凱瑟琳。前文提到過,凱瑟琳是曾經拋棄過他的艾格尼斯·馮·庫魯斯基的原型。有意思的是,《伊甸園》的女主的名字也叫凱瑟琳。

從《永別了,武器》里亨利對凱瑟琳的愛,再到現實中海明威的不斷離婚,可見,或許,海明威一生最放不下的女人,可能還是年輕時傷他最深的那個女人。


「帶上你我不放心,」尼克?亞當斯對她說。「我連自己要去哪兒還不知道呢。」——海明威《最後一方清凈地》

我同情所有不想上床睡覺的人。同情所有夜裡要有亮光的人。

我每天晚上很不願意打烊,因為可能有人需要咖啡館。——海明威《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受過傷 溫柔


他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嗜酒、打拳、狩獵、看鬥牛、上戰場彰顯出他的倔強,然而他筆下主人公對自然、對愛情的專一又流露出他柔情的一面……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除了小說作家的身份,更是四海為家的大塊頭硬漢「老爹」,泡在酒館裡千杯不醉的常客,名流派對聚焦的核心人物,同行朋友間頗具人格魅力的對手、知己,然而在海明威的觀念中,似乎只有一件事值得他全身心投入。在寫作時完全變成另一個人,他說過「在任何沒有他人干涉或者打擾的時候,人都能好好寫作。或者說只要夠狠心,就一定能做到」,他也確實如此身體力行,開足馬力、勇往直前,始終保持站立的寫作習慣和其簡潔精鍊的筆法不無關係,披荊斬棘、一語中的,以一個鬥士的姿態與世界交鋒,活脫《老人與海》里的老漁民。


圖片

圖片

寫作是孤獨私密的,也正是如此「單打獨鬥」,讓他捧得諾貝爾文學獎,然而,走上這段旅途絕非輕而易舉,經歷波折無數,乘風破浪航向目的地困難重重。所幸的是,與小說中老漁民的悲劇結局相反,正值知天命年紀的海明威釣到了「大魚」,實現了他大半生朝思暮想的文學夢。這番一往無前定能達彼岸,每一次開篇就像開航起錨,堅信「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這個真正見識過槍林彈雨,遭遇過公牛襲擊,不懼任何流言蜚語的勇士怎會懼怕人生中的滿身瘡痍,在海明威那裡,失敗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卑微得連微笑都是在嘲諷自己,這個倔強與溫柔性情兼備的名字非海明威莫屬。

幸運的文學鬥士

「幸運兒」無非是在對的時間遇上了一些對的人,以才氣推動了運氣,有幸在歷史上存檔的人。海明威恰巧就是這樣的人,斯泰因、龐德等人生導師的指引,慧眼識珠的出版社扮演著伯樂的角色,四任妻子的慷慨和寬容,以及一幫吃喝玩樂、插科打諢的朋友,他們成就了無可替代的海明威。在他誕辰 120 周年的今天,他的作品《老人與海》長居世界各地書店平台的暢銷榜首,仍然為眾多讀者津津樂道。

作家創作除了必不可少的天分和技巧,靈感至關重要。靈感如運氣,有時眼看著它如勢不可擋的潮水湧來,還沒緩過神來卻又退去了,只能眼睜睜看它漸行漸遠。它的到來又像是等計程車,明知道它可能姍姍來遲,卻無時不刻不在期盼著,懷著創作的期待和窘迫的不安。也正是這樣飢腸轆轆的空虛,才讓眼前的巴黎更加澄明。


然而,擁有巴黎的全部就是最大的財富,咖啡館就是海明威寫作的充電驛站,融入城市人群卻又可以旁若無人保持沉默,來往的行人和街景為他增添了不少寫作靈感。年輕時候的海明威幻想著一夜成名,數不清的退稿信沒有擊敗鬥志,反而激發出他在文學上的勃勃野心,那個咆哮著「再發不出小說還不如死了」的文學青年在新聞報業摸爬滾打幾經沉浮。


從自由作家到記者的復出大多是由於囊中羞澀,不得不寫稿填補家用,也為後來他獨具個人風格的「新聞體」小說埋下了伏筆;另一方面,作為熱血青年,他曾多次以戰地記者的身份深入採訪,為創作《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積累了素材,這種冒險精神也促成了他的一段婚姻,身為戰地記者的第三任妻子瑪莎·蓋爾霍恩一身英武氣概,不滿海明威的大男子主義而一拍兩散。


在創作《老人與海》的時候,海明威不幸患了敗血症,多種病痛的折磨讓他咬牙堅持在幾周內就創作完成了。「我是為一位女士寫的,她覺得我活不長了。我想通過寫這個讓她見識一下。希望如此,我每部作品背後都有個女人。」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雜誌查看完整 20 篇內容

雜誌

世界博覽 2019年18期

報道世界重大事件,展示世界各國人文地理新版圖、新景觀

¥12.00 會員免費


我讀的第一本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與海》,而最近的一部,是《太陽照常升起》。這是個很有意思的順序,與海明威創作他們的順序剛好相反。《老人與海》是他寫作生涯的最後一個高峰,海明威也因此獲得了普利策獎以及諾貝爾文學獎。《太陽照常升起》則是另海明威聲名鵲起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他藉此開啟了璀璨的文學生涯。

年幼時第一次讀《老人與海》,當時的我甚至還不能完全領悟這部作品的全部含義,但是簡潔有力的語言和作品的強勁內核,已經讓年幼的我第一次被文學的魅力深深折服。不僅如此,我甚至在覺察到自己對這部作品的深刻認同後,開始了向內了解自己的道路。

也因為如此,多年以來海明威在我心中的形象也一直脫離不開《老人與海》中的老人那樣對生活淡然而不服輸的樣子,那不是年輕時的那種不知天高地厚的倔強或是不甘,而是一種彷彿接受了拼搏是自己的宿命,即便知道結局不一定美好的平靜。

這幅虛幻的形象影響了我好多年。在困難的漩渦里掙扎累了,或者路走到頭髮現不得不重新來過的時候,想想他那副樣子,又覺得人生也就那麼回事兒,甭管海浪大不大,最後還是會選擇踏上去,那麼灰心喪氣也沒什麼意義。

後來慢慢長大,也就慢慢意識到我們接觸到的海明威的形象是包裝過後的海明威2.0。當一個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麼總有上千個故事加註到他身上去給他增添更多的光輝,甭管是真是假。這事兒海明威在《太陽照常升起》成功出版後就經歷過一次了。

KEY WEST 海明威故居

離本尊最近的一次是去海明威在Key West的故居。海明威在Key West的家是一座不大的小房子,僅有一間卧室。漆著檸檬黃的窗戶和深綠的頂。小清新的簡直跟他本人畫風完全不符。小房子旁邊有一個更小的房子,二樓是他寫作的房間。海明威在兩座房子的二樓之間搭了個『小橋』,方便他在大清早直接從卧室穿過去寫作。

海明威是個吸貓狂人,年輕時就說過「我生命中的慰藉只有一個,是我的小貓。」 據說他在巔峰時期養了50隻貓。因此故居里到處都是這些六趾貓的後代,自由穿梭在各個地方,彷彿他們才是這裡真正的主人。

六趾貓的第X代崽

到這時海明威在我心中的形象依然是那個滿臉鬍鬚的硬漢形象,只是多了些色彩與貓咪帶來的溫情。直到讀了《整個巴黎屬於我》。這本書的英文原版叫《Everybody Behaves Badly》,寫了海明威出版《太陽照常升起》前後的經歷,從書名就不難看出,這本書並不打算說海明威什麼好話。事實也是如此,全書上下除了對海明威名聲的肯定,幾乎沒用什麼褒義詞。

在書中,海明威幾乎變成了一個二十多歲的遊手好閒的混球。他靠妻子的信託基金過活;整日整日的泡在酒吧里;實名diss支持自己的朋友,甚至把友人們的荒誕生活不加任何藝術加工的寫進小說里,讓他們在之後的若干年一直因此被詬病。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記者、小說家,萊斯利?布魯姆。她在寫《整個巴黎屬於我》時,參考了大量的信件、採訪、文章、回憶錄、等,並採訪了數十個《太陽照常升起》中人物原型的後代,包括海明威的家人與朋友的後代,菲茨傑拉德、麥克斯韋?帕金斯,唐納德?奧格登·斯圖爾特和許多其他人的後人。

看得出來布魯姆為了抓住那個黃金時代的蛛絲馬跡花費了不少功夫,但她顯然並不喜歡海明威。書中大量使用了帶有明顯負面感情色彩的辭彙,去描述可能相對中立的事實。因此,儘管這本書稱自己為Biography(英文版),但我仍不敢全然相信。

並且,從書中透露出的奇怪事實是,儘管海明威「如此不堪」,真正和他決裂的人也幾乎沒有(據我所知,好像只有斯泰因)。相反的,大部分人還是挺喜歡他,這裡特指1902s的年輕的海明威,因為後來的海明威,眾所周知好像大家都挺喜歡的。

帶著這樣的疑問讀了全書,我發現作者似乎並沒有給出答案。儘管如此,這本書還是給我們了一個機會從側面了解年輕海明威的成功之路。

年輕時的海明威是個怎樣的人呢?

海明威在KEY WEST故居的藏書

寫作之心

一次採訪中,記者問海明威,「你記得你想當作家的確切時刻嗎?」

海明威回答道「不,我一直想當作家。」

海明威的寫作之心的確早早就萌芽,並且一直堅韌、紮實的生長著。

1921年,年僅21歲的海明威初到巴黎,那時的他,已然確信自己會成長為一棵文學的參天大樹。但他也知道,一切都還剛剛開始。

最初的一切並不那麼容易,作為一個初來乍到的美國人,他需要在巴黎文學圈打開局面。所幸海明威的確是個交際達人。他有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那融合著顯而易見的聰明、能感染一切的熱情、循循善誘的好奇心、以及鮮明的個人觀點,配合著他高大英俊的外形,沒人能不被他吸引。

海明威身上有一種很美國風格的魅力,他很自信,又的確博學多才,當這樣的人願意暫時安靜一會兒,聽你說話時,大多數人無法拒絕這樣的優待。就好像是一個坐在聚光燈下的焦點,突然把你拉入他的光環,並且把話筒遞到你的手上,懷著鼓勵的目光柔和的望著你,好像你就是他的主角。

海明威靠著出眾的社交天賦成功進入了巴黎文學圈,出入各個名流的家中,讓這些文學家和編輯將自己的所學傾囊相授,並把一切資源向他傾斜。

但海明威並沒有因此而一帆風順。他對自己的作品要求極其嚴格,同時也對自己的作品十分堅守。因此直到1923年,海明威也僅僅出版了兩本小書,兩本加起來也沒賣出500本。相比早就因為長篇小說《塵世樂園》而名聲大噪的菲茨傑拉德,沒人認識海明威。他意識到,他必須要出版一部長篇小說來打開局面。

但海明威並沒有因此放低對作品的要求,在兩次『殺掉』自己的長篇後,他終於在第三次完成了作品。但所有手稿被妻子哈德利在火車上弄丟了,包括這部長篇以及一些短篇和詩歌。緊接著,哈德利的懷孕讓海明威不得不暫時放棄文學夢,改做記者來獲取一份穩定的收入支持家庭。

然而寫作之心終究不滅。

做記者的日子讓海明威苦不堪言,沒多久他就忍受不了這份工作對他精神上的折磨,在精神與肉體的苦難中,選擇了後者。寧願拮据的活著,也要重返巴黎,重返他的文學之路。

很多人說,海明威是上帝選中的人,上帝把才華賜予他,讓他在一戰結束後用文學再次激活這片土地。但如果真是上帝賜予了他文學上的才華,那也一定是因為他有一顆堅實的寫作之心。

精神比肉體重要的多

回到巴黎的日子格外難過。海明威不肯為了生計去謀一份工作,兩人仍靠哈德利所剩無幾的基金生活。有段時間兩人連吃飯的錢都拿不出來,海明威就到盧森堡公園偷襲鴿子,逮住了就拿回家改善生活。

但是,真正讓海明威痛苦的不是生活上的匱乏,而是作品得不到肯定。在寫出向自己許諾過的好作品之後,卻依舊接二連三的收到拒稿信。海明威甚至承認自己曾為此哭過。

不刺激不快活

海明威心中有個堅硬如石頭的自己,他也並不排斥向他人展現。甚至當什麼東西摩擦到這塊石頭時,他會大叫著表現出反抗,有時還會用那塊石頭把別人砸傷。

他也因此干過不少得罪人的事。如果有人惹了海明威不高興,他一定會馬上知道。因為海明威會立刻出言諷刺,或是破口大罵,甚至還要寫上一兩篇諷刺文章讓全世界都知道有這麼個蠢人。無論是導師還是摯友,通通不講任何情面。

海明威不光愛找麻煩,他更愛找刺激。他最愛的大都是些極其危險的運動,比如奔牛節,充滿著不知何處而起卻無處發散的雄性荷爾蒙。在歐洲最窮的日子裡,即便是吃不上飯,前往西班牙的行程也必須安排上。在奔牛節上,他好幾次跳入鬥牛場中,甚至主動挑釁公牛。

海明威還喜歡狩獵,實際上他是個相當專業的獵手,狩獵範圍也非常廣泛。從美國西部到非洲東部,從獵殺野雞到圍捕獅子,都不在話下。在前往東非狩獵的途中還曾墜機兩次,摔得半死的海明威不出一個月又上了獵場,緊接著又在撲滅森林野火的過程中被燒傷。

捕魚也是海明威最愛的活動之一。《老人與海》雖說是取自他人的真實故事,但海明威自己對捕魚這件事也有著豐富的親身經歷。他12歲時就敢獨自和十公斤左右的大馬哈魚搏鬥,後來還曾捕到過一條重達1175磅的槍魚。在捕魚這件事上,海明威也要在送死的邊緣來回試探。一次他捕到一條鯊魚,為了平息不停翻騰的鯊魚,海明威打算給它一槍,卻沒想到一槍打到了自己的腿。

拳擊也是海明威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不但為此寫了好幾部作品,也為此進了不少次醫院,動過好幾次手術。

海明威的一生都在找刺激,他做了無數人想像卻沒膽量做的事。海明威把這些經歷都揉進了自己的作品中。而正因為是他親身體驗過的,他的作品不必強行渲染氣氛就能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他把自己狠狠體驗過的人生,用最平白真實的語言描述出來,讓讀者在三言兩語間體會他的世界。

沒錯,海明威的確抽煙喝酒、說髒話,更與和善搭不上邊,但他從不想做什麼世俗意義上的好男孩,他只想做個作家,一個全然是他自己的作家。他從來就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也沒有什麼能阻擋他。


《老人與海》:世上有一頭豪豬,因為愛上藝術和女人變成了海明威

他是美國歷史上最耀眼的傳奇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是真正的男子漢,給我們講述了《老人與海》的故事,七萬字的小說讓人讀起來酣暢淋漓,他是海明威,是偉大的作家。

01 海明威是怎樣的人

作家榜推薦詞這樣定義他:

世上有一頭豪豬,因為愛上藝術和女人而變成了海明威。

他的一生基本上是不可模仿的,他的抑鬱症不可模仿,他身體里227塊彈片不可模仿,兩次飛機失事不可模仿,四次婚姻不可模仿,十三次腦震蕩不可模仿,他酗酒不可模仿,他打女人不可模仿,他去古巴吸大麻不可模仿,他到非洲獵殺獅子不可模仿,他16歲那年打架差點打瞎眼睛不可模仿,他62歲那年朝自己的喉嚨開槍最終把腦袋打開花萬萬不可模仿。

這樣的海明威你了解多少,他不僅這樣特立獨行,還堅持每天6點起床,他曾經將小說的最後一頁修改39遍,每年讀一次莎士比亞的詩篇,他喜歡看戈雅的油畫,喜歡聽莫扎特。

此刻,你是不是對他了解又多了一些,如果說他打女人,打架,酗酒不可模仿,但他對藝術的熱愛,卻是可以肯定的。

人都是一個矛盾體,本來這個世界就是矛盾的,海明威是史上嚴謹的作家,他的《老人與海》 風靡全世界,僅僅七萬多字,一個硬漢的形象躍然紙上,更重要的是對整個歐美文學產生深遠影響,幾乎感染了二戰後的美國所有作家。

是的,他的成就功不可沒。

02 《老人與海》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老人與海》講述的是一位老人在海上捕魚,84天一無所獲,跟老人學捕魚的男孩,很喜歡老人,但因為老人沒捕到魚,男孩的父親決定讓男孩跟了另一個漁家。孤獨的老人再一次出海,經過三天三夜的殊死搏鬥,他終於釣到一條大魚,身長18尺,體重1500磅,這是一條大馬林魚。

老人把釣到的魚綁在小船邊,結果因為血腥味引來一波又一波的大鯊魚,最終將大馬林魚吃的只剩下骨頭。老人回到岸邊時,已經筋疲力盡,只剩下魚的骨架在小船旁邊孤獨地飄著。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讓人潸然淚下,同時這又是一個充滿鬥志的故事,老人沒有被打敗,老人決定休息後,再次出海。這像極了我們的生活,每個人都在躊躇滿志地拼搏,都在筋疲力盡地與生活搏鬥,也許,有時,結果不讓人滿意,但是,並不會打敗我們,而是越挫越勇,繼續奮鬥在生活的泥潭中。

海明威創作的《老人與海》,其實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當然也有作者自己的影子。

03 海明威豐富的人生閱歷是他創作的源泉

海明威從小出生在芝加哥的一座小鎮,兄弟姐妹六人,他排第二,從小喜歡大自然,在父親的影響下,熱衷打獵,捕魚,在森林和湖泊中露營。

他的人生閱歷相當豐富,初中開始寫文章,高中畢業後拒絕上大學,18歲已經成為知名記者。他一直是個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

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擔任過救護車四司機,在前線被炮彈炸傷,差點喪命。他的婚姻更是經歷了四次,豐富的人生經歷,成為他創作的源泉。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等作品備受推崇,特備是《老人與海》 是他的巔峰之作,成為全球公認的不朽著作。

他對文字的要求精益求精,嚴肅又苛刻,特別是《老人與海》,他寫了刪,刪了寫,只為不要寫多餘的廢話。

按他的標準,如果是個編劇,一定可以寫出節奏緊湊,劇情不拖沓的劇本。

04 孤獨是人的常態,專心做自己,就一定能活出樣子

海明威是一個骨子裡一直存在著硬漢形象,這點在他身上完美的得到了體現。作為他最著名的作品《老人與海》,更是把這種形象公之於眾,給我們啟發和力量。

一個長期出海,被太陽和海風侵蝕的臉,甚至皮膚都晒傷了,他所有的一切都是蒼老的,只有他那雙眼睛除外。她的眼睛藍的像海水,歡快而不屈。

老人一天天在海上和魚對抗,搏鬥,除非有風的日子,在自己的屋棚里休息,否則,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捕魚,確切地說,他是以捕魚為生。

茫茫的大海,一眼望不到邊。沒有同伴,沒有收音機,老人坐在一條小木船上,搖呀搖呀,只為遇見一條大魚, 引起上鉤。

老人與星星,月亮,太陽,風兒為伴,偶爾碰見飛過的鳥兒,他也要跟鳥兒說幾句話,更多的時候自言自語。

儘管看起來孤獨極了,但老人的內心是堅定的,眼神是有力量的,他一心只想好好釣魚,只想捕到大魚帶上岸邊。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老人的內心是火熱的,他堅信:人可以被毀滅,不可以被打敗。

他堅信,只要自己有足夠的決心,就能打敗所有人。

在我們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成年人的生活,也在一天天的打怪獸中前行,工作的升職空間,孩子的教育問題,老人的贍養,房貸車貸,婚姻生活的各種瑣碎,一一俱全的問題,有迎刃而解的,也有一些頑疾需要動刀子,才能解除。

但這就是生活的常態,沒有一帆風順的生活,也沒有一帆風順的日子,唯有不斷迎接困難,挫折,在風雨中前行。

只要不放棄信心,只要堅持到底,總會有看見彩虹的那一刻。

正如海明威在書中所說:

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走運當然是好的,不過我情願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有所準備了。??

今日話題:

你認為海明威筆下的老人代表怎樣的一種人?

歡迎留言討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