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得到真實的回答。萬分感謝!


主要看你的錄製環境以及預算了,可以私信我你的情況,給你具體做推薦


音效卡我可能聊得多一些。

麥克風:

有聲書或配音,推薦使用電容麥,沒有預算,就按最基礎的入門來算,推薦Rode NT1,如果預算不夠,那就1000塊錢以下的國產品牌,基本都差不多;

音效卡:

個人接觸音效卡相對多一些,同理,推薦Focusrite Solo或者2i2,知乎上有關音效卡選購的文章也有很多,不排除一些廣告,這篇相對比較中肯,也比較全面;

給新手寫的萬元內錄音設備推薦(三)音效卡/音頻介面篇 - Jason任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0275016

總結下來,專業錄音,尤其又是幹活,不是自己耍著玩兒,要音質,要穩定!預算有限,肯定是Focusrite,便宜些的可以選百靈達,Solo級別的音效卡百靈達才300多塊!題外話聊一點,百靈達在國外很受歡迎,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最主要就是便宜,還能用——真的也就是能用,音效卡音質不敢恭維,聰明的是它靠提升高頻,給人帶來一種聲音很好聽很生動的錯覺。

Jason的文章可能發布比較早,我這邊有一些簡單補充:

他的文章裏沒提到的,Motu,入門音效卡圈子裡突然火起來一陣子,產品確實夠硬,不過已經被很多用戶反映驅動存在問題,相信會越來越好;Audient,也很硬,但我不太瞭解,稍微貴一些,也可以去看看;SSL,非常硬,也相對比較貴,針對題主的情況,個人不推薦入,要麼就多加預算,要麼就小於1000!M-Audio,音染比focusrite小一些,而且貌似底噪比較低,官方-128dB,和Solo一樣,但有網友實際測試出了-131dB的EIN[攤手],比SSL 2還厲害,價格還可以;順帶一提,M-Audio喪心病狂,年底[2020年]出了個M-Track Duo和Solo,比較便宜,看參數和配置聲音應該也還行,但是最高48kHz採樣率,錄有聲書應該也夠。

耳機:

如果只是錄音,只要耳機不漏音就可以,我推薦拜亞動力的DT 770 Pro,老經典的,省心;或者Sony 的7506,也是老經典,不知為何近兩年迴光返照;

但我最推薦的還是Apple的Ear Pods,藍牙耳機肯定先不考慮了,畢竟要接到音效卡上的。

最後:

其實還有一種方案,就是選擇USB電容麥,目前市面上也有不少反響還不錯的,不得不說Rode的話筒,勢頭真的猛,大品牌算一個,之外還有Shure,Blue,鐵三角,總之選大品牌,一般不容易踩雷。


還有,錄音環境相當重要,好的聲音品質,在預算一定的情況下,不同設備基本不會差別太大【錄音為主,預算要向麥克風和音效卡傾斜】,但是不同的環境,可能帶來巨大的聽感差異,如果專業錄音設備錄出來的聲音,你覺得還不如手機自帶耳機錄出來效果好,那基本就是錄音環境噪音和空間造成的。


百靈達umc22音效卡+愛克創mc001或者得勝的pck600就行,音效卡有錢好一點就福克斯特solo3


預算多少?不然不好推薦!


首先。。你的預算是多少,然後。你的錄製環境怎麼樣……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可以給一個預算範圍 具體跟你分析


錄音設備不同於直播設備,還有有些區分的,下面是我收集的一些資料和自己的心得吧,畢竟我也踩過雷。

音效卡

先說最常見的幾個卡,MIDI plus、瑪雅22、艾肯、跳羚。在選擇這類卡之前一定要清楚,如果是直播/唱歌用。這類音效卡不調是沒有任何自帶效果的,最純的人聲和你的環境噪音以及設備底噪,這類音效卡所謂出來的好效果都是經過調試之後的,否則一點修飾都沒有!!!!!

所以不打算調的話還是不要接觸這類音效卡,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MIDI plus和瑪雅22還有跳羚到底哪個好,這個問題,你要真每個人去問,估計最後會分為三大流派,支持MIDI plus的和支持瑪雅22的以及支持跳羚的。這三個音效卡說真的半斤八兩,你讓我說我也說不出來誰更勝一籌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我能做到的就是分析出優缺點,你們自己選擇。

先說瑪雅22,優勢在於跳線靈活,沒有旋鈕,所有控制都在驅動裏,適用於有基礎會跳線的人或想自己研究研究學習學習跳線的人使用,有的槓精這時候就會說了,調音師調試的時候都會設置好,不用新手弄,那的確說的也沒有問題,但是如果驅動掉了呢,這些問題出現的時候無法自主解決,只能等待救援,而這就是他的缺點。

再說Midi plus,而這個音效卡的優勢在於不需要設置跳線,驅動安裝好了設置一下通道就可以使用了,很簡單方便,更適用於直播用戶。因為很多做直播的尤其遊戲主播,OBS還需要設置通道,瑪雅只有兩組通道,而MIDI有四組並且不需要設置跳線,更方便於設置,並且出現問題基本和自己的調音師打字溝通很多時候不需要遠程就可以解決。

最後再說一下跳羚PRO12這個音效卡,優點在於可以無損直連手機,省去了購買轉接器的使用上的麻煩和一部分的資金,更適用於需要更好效果的手機用戶。而缺點也比較明顯,由於是新興產品,會有很多需要完善更新的地方,就好比有些軟體的測試版和正式版一樣(雖然它已經是正式推出的產品),存在著一些不穩定的因素。

更好的設備是為了專業需求更高的人而準備的,當然要錢多土豪就不用看這段了。打個比方,一個唱歌一般的人,和專業歌手,在用手機麥唱歌的時候可能音質差距不大。但是如果換一套1000多塊的設備,由於設備的細節收錄更好了,專業歌手唱歌的細節處理比如真假聲會體現的更好,而唱歌一般的人可能還是那樣沒有任何提升。再提升到一萬來塊的設備,細節收錄更好了,聲音中的顆粒感,唱歌中感情帶動的氣息感,更好了,專業歌手唱歌更好聽了,而唱歌一般的人可能氣不夠用缺氧了,真假音轉換的瑕疵全都暴露出來了,反而唱歌一般的人不光沒有提升並且還出現了瑕疵。所以不要盲目去追求貴的設備,好的設備放大的不止是有點,同樣也有缺點

買設備覺得買套餐就對了,套餐比單買划算。其實這種想法一般人都會有,但是哪個商人也不會賠本做生意,送的東西第一質量得不到保障,第二大部分例如防震放噴,這些本身是自帶的東西,很多商家也會寫成送的。再就是比如送的監聽耳機,牌子都沒有,就敢寫成監聽耳機,反正要是讓我單買這種耳機,我連看都不會看的,所以套餐購買,買麥克風送精調,送防震大部分都只是噱頭。尤其某些所謂的精調,不敢恭維。其實單買設備和配件跟套餐價格差不多,但是單買的東西都是自己精挑細選,質量品質起碼能有保障。

音效卡好不好,跟你本身唱歌跑不跑調沒有關係,男的能不能變成女的和音效卡關係也不大。我有的時候在看一些唱歌視頻/直播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彈幕說某某主播音效卡怪,認為有了音效卡就無敵了,有了音效卡豬叫都能唱出林俊傑行走CD的感覺,那我明確說不可能!!!!! 音效卡起到的只有修飾,哪怕修音也不可能徹底改變一個人的唱功問題,不然那全世界那些有錢人早都成歌神了

很多新手都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覺得錄音卡就一定比midi這類大部分用於做直播的卡要厲害,覺得貴的就是好的,專業的就一定比不專業的要好。其實在音質上不代表錄音卡一定更好,娛樂卡一定就差,根據自己需求選擇適用自己的音效卡,錄音卡的優勢在於音頻介面豐富,話放優秀,例如MIDI介面、數字介面、LINE IN介面,除非直播有特殊需求,不然並不代表錄音卡>娛樂/直播卡。

而其實像MIDI瑪雅22這些卡在廠家生產的時候也是按照錄音卡製作的只不過他們本身因為具備軟體通道的功能,所以被以訛傳訛的統稱為了直播/娛樂卡。

不要盲目跟風一些設備評論,明明自己都還是個萌新或者剛入門檻,就聽人家說客所思這類玩具娛樂卡垃圾,自己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用都沒用過就跟著罵,當然我也不會袒護洗白這類音效卡,這類音效卡的確效果真的非常非常差因為這類音效卡的效果都是預設好的不會根據你的環境噪音和人聲去製作效果,但是一些預算只有兩三百還是筆記本甚至買個瑪雅22之後麥克風的錢都掏不出來的這些羣體,再讓他們去花個幾百塊去調音效卡,也不現實。

還有例如鐵三角就一定悶,IXI就一定比RME好,與其相信這些話最後喫啞巴虧,不如有這個時間去了解了解參數,百度百科都可以搜到。還是那句話不要盲目跟風,有些東西存在即合理,不合理早停產了。

簡單來說,就是麥克風采集人聲,把人聲傳給音效卡,而音效卡把通過麥克風傳輸進來的信號轉換成一種可被電腦所識別的數據。

所以不要神化或者把音效卡想的無所不能,男變女,跑調變不跑調,降調等等這些神奇的功能不是來源於音效卡,而是在調試和處理這步。

麥克風

說一下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兩大類麥克風:電容、動圈。(當然還有電子管,駐極體等等)

第一電容麥:這類麥克風的優點那就是收音好、靈敏度高更能抓住細節。打個比方我的麥克風放在臥室,而我去廚房做飯,而我去客廳看電視電視的聲音都可以收到,但是通過降噪的手段可以實現一般家庭的噪音也都是可以做掉的。(一般家用我還是推薦電容麥)

第二動圈麥:這類麥克風的優點就是收音範圍小,可以很輕鬆的規避很嘈雜的環境音,但是缺點或者說代價就是靈敏度較低,細節方面是肯定沒有電容麥好的,更適用於街唱、KTV、舞臺表演。

監聽耳機(其實聲音是玄學聽到自己喜歡的聽著舒服的聲音就是好聲音!)

監聽耳機所謂的監聽,是一個等級,能達到監聽級的耳機才能算是監聽耳機。

所以不要誤以為只有監聽耳機才會有耳返這個功能,其實任何耳機只要音效卡具備耳返,都會有耳返這個功能。

宿主機架是什麼

其實宿主機架的全程叫做DAW(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中文名可以叫做數字音頻工作站這裡就不細說了。

不同機架(宿主)的區別,僅在音質和電腦佔用以及穩定性,和美化聲音沒有關係,並不是一個宿主比另一個宿主美化要更好,美化聲音的是插件,而宿主可以搭載的VST插件都是一樣的,一個宿主能搭載的能美化的,另一個也可以。

這裡標註下我認為的宿主機架排名

第一梯隊Studio one、Reaper

第二梯隊Cubase、sam、SEQ

第三梯隊Liveprofessor、5s

沒寫的不是我覺得不入流就是沒用過

(也有部分不適合用作機架的高端宿主)


有啊,主要還是看你的預算還有聲學環境,有一千多的還有上萬的,新人不建議買太貴的,基礎的就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