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位。


99年,02年,05年的中國票房排行,星戰都是前五名,同樣人氣的有頭文字D,史密斯行動,寶蓮燈,張藝謀的經典作:一個也不能少,蜘蛛俠等。

現在這個情況,就是讓迪斯尼給拍爛了而已。

什麼文化差異,意識形態分歧,沒有星戰情懷這些,都是扯淡。你要是拍得好看,中國影迷自然願意貢獻票房。


星球大戰在中國不火是事實。

舉個例子,以我個人經歷。當初這電影是零幾年我爸帶我入的坑,我從小學到大學,身邊的同學(不分男女),不知道星球大戰是什麼的可以說佔比90%,看過一兩部的10%,和我一樣是星戰迷的說的可有可無,除了我的一個堂哥,拉著他入坑,但也算軟入坑(對光劍興趣而已)

在國外,以美國英國為首,什麼情況?這太空歌劇就跟咱小時候的西遊記一樣,家喻戶曉。人家遊行可以集體「盛裝」出席,問還有哪個電影的泛文化全可以這樣?

爵爺

衛隊+波巴菲特

我們跟小夥伴漫談齊天大聖,他們模仿著達斯維達(熒幕史上數一數二的反派塑造)。

我們拿著木棍當金箍棒吶喊「妖怪!哪裡跑!」,他們拿著只要是長條的東西低沉說「You dont know the power of the dark side!」

星球大戰這個IP在中國慢熱起來也是《原力覺醒》上映後,讓更多普通觀眾瞭解到了這個系列。至於為什麼不火,我覺得有一下幾個原因:

1.誕生時間與觀眾基數

1977年的星球大戰無疑是一部超前的科幻電影,先不說電影本身吧,說說背景。從電影史或是世界史的角度出發,冷戰和越戰,形影不離。從某一個角度上來說,星球大戰是這段時期的「附屬產物」。星戰之所以叫太空歌劇,我們要知道他本身不是硬核科幻片(hard core)比如星際穿越。星球大戰其實是如假包換的二戰

帝國的設定極度類似二戰納粹德國,「帝國衝鋒隊」,壓迫獨裁政策,軍官制服等等。(扯遠了扯遠了)所以說,冷戰和越戰讓米國人民覺得現實無情,栽頭到一場虛擬的太空博弈是上上之選。作為成功的心理調劑,星球大戰在那個時間滋養了一批又一批「星戰父輩」。(我看過一個採訪,鏈接等我找到了再放出來)所以,這星戰觀眾基數在那麼幾年就定下來了,這一拍就是6部,到21世紀初前傳完成。咱們父輩那時候國內引進電影大多類似《虎口脫險》《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這是一個原因。而星球大戰那時候什麼情況,被掛牌坊批鬥,這不白貓黑貓還沒出來你敢「滋啦」一下說我這星戰姓......

2.與現在國內大眾審美不一致

這個東西沒法量化,我只能從我的主觀感受出發。我舉個例子:你說絕地求生這個遊戲火吧,現象級吧,你街上找個人問你知道喫雞嗎幾乎無人不知。那你上街找個人問,h1z1知道嗎,他就「啊?」了。

08年那股漫威的星星之火,不知不覺捂暖了中國近乎停滯的電影市場,由此漫威一路高歌猛進。星球大戰電影有一個空白15年,只有衍生劇,說實話那幾年有多少人是風行、暴風、電驢下來看的克隆戰爭,維持著他們一如既往的星戰熱愛。這種時間的斷層,短時間無法扭轉大多數人對於「科幻歌劇」的理解。我依然記得走齣電影院有多少人吐槽星球大戰不符合物理學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3.圈子小,成本高

星球大戰國內的圈子小,加入成本高,倒不是說金錢,只是說精力。你說你找一些星球大戰圈子,好多圈子(不點名)都是半死不活狀態,畢竟當年的許多星戰迷都成家立業了,少了當年那份激情與澎湃。而還有一些特定的圈子...比如:

lego圈,光劍圈,ht圈,cos圈.....那是真的燒錢的了。

當然,現在光劍圈還是很活躍的哈哈哈哈哈哈!!

曬曬自己的一些光劍吧!慎入!


說簡單點,

特效好的劇情差,劇情好的特效差

很多人對特效有很苛刻,又要看劇情,

自然覺得都不好看了,

但我覺得這特效就是藝術,一點都不差。

而且星戰比漫威難入坑多了


可以參考一下這個回答

https://www.zhihu.com/answer/1234472383


電影從業者。

根據我五年來站在前臺看觀眾買票的經驗,任何「火「的(不是「好「的)電影,都必須與觀眾引起感情的共鳴。

舉個例子,戰狼2。戰狼2牛逼,先不說拍的怎麼樣,我就說一句這個電影是中國特種兵暴打老外的,你看有多少路人沖這句話買票,我的城市,一個退伍的大爺愣是看了八遍,還帶著老戰友來看,看完以後手舞足蹈跟個孩子似的。

在舉個例子,小時代。小時代也牛逼,先不說拍的是垃圾,但它真的滿足了廣大少女對現代公主夢的追求,這個追求當然不是人際關係上我睡你你卻睡著他,而是紙醉金迷,xx牌包包,xx牌汽車,大豪斯,好姐妹,當年真的有人願意買這個賬。

葯神,引起了生存的共鳴。哪吒,引起了父子的共鳴。

放到國外也是,新海誠為什麼喜歡拍別離,90年代大量日本孩子隨著父母調動工作而轉校,很多人都記得童年的別離,這事放中國,只能拍高考。

小丑為什麼叫好,一個智障平時各種被欺凌,突然有了一把槍,啪啪來一通真叫爽,這事放中國,只能拍金鱗豈是氵

話說回來星戰為什麼火,星戰國外火,是因為他就是個太空亞瑟王+星際牛仔,後來變成了太空阿爾薩斯(我忘了阿爾薩斯原型是誰了),爵爺火是因為絕對力量滿足了基督教的末日感。

這事要放中國??中國沒亞瑟王,沒牛仔,不容易引起這方面的共鳴,那就得大改,改成盧克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人品王教會他七十二變,萊婭不是公主,可能得是個尼姑,漢索羅使得一手好釘耙。

當然真這麼拍會有人反對的,不過意思是這個意思。你拍的電影得在文化的根上有羣眾基礎,羣眾得能理解這是啥那是啥,星戰在中國沒有文化土壤,123火的時候中國人看不懂,456火的時候電影院尚處萌芽階段,等到789,789拍的是個xx啊,新人看著不如漫威,老人看著捶胸頓足,去年星戰⑨上映的時候,買票的一半是來看光劍比武(打的還不好看),另一半就是來看笑話的,看完出來開啟吐槽模式,笑得像個孩子。

更別說這789的奇葩審美,男主不英俊一臉懵逼,女主不颯爽一臉苦逼,反派不威武一臉傻逼,結局還塔圖因的落日,我看是星戰的落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