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在攻克克里木半島以後,調往南方集團軍群中的a集或者b集。作為總預備隊或者是其他方面的主力。是不是都有可以在斯大林格勒的。雙方都只剩最後一口氣的情況下。轉敗為勝。?


估計你也是看了大水哥那個回答...當然我也看了,所以我曾經在我的一個回答的評論區中問了其他人這個設想的可能性

德國能否有機會反轉庫爾斯克戰役的結局??

www.zhihu.com圖標

大家回復我的我覺得都挺有道理,因為他們說到了一個我那時候沒想過,可能你問的時候也沒想過因素:補給

為了方便你閱讀,我現在直接把那些回答覆制過來,也算是給你這個問題作出個合理的解答

magicfire回復舞雩 (作者)6 個月前

高加索這個坑,不是你填更多的兵力就能解決問題的。德軍在高加索因為補給的問題熬到9月就無法再有寸進了,後續都是抽走兵力降低補給困難,你現在生生填進去一個多集團軍,補給問題不是更加嚴峻了么?

我估計大概有人又會提出把兵力填到斯大林格勒的話會不會有幫助。但是當時的問題並不是在於斯大林格勒,而是在於由於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過分前出導致德軍的戰線正面由1942年初的1000英里展開到了1942年底的2000英里,其中光南部從沃羅涅日和庫爾斯克到斯大林格勒和莫茲多克克就已經有1250英里長,而這1250英里的戰線除了斯大林格勒的6集以外,就光靠匈牙利2集,義大利8集和羅馬尼亞3集德軍這三支僕從國的魚腩部隊來防守,根本無法維持這麼大的戰場正面,這導致整個戰場正面的兵力都變得薄弱,這也是總參謀長哈爾德向希特勒反覆提出的憂慮。在這種情況下在斯大林格勒這個中型的工業城市投入更多的兵力,對德國的戰略形式並不會有什麼幫助——也就是說,我當你把11集也丟進斯大林格勒,把崔可夫給幹掉,把斯大林格勒也給佔了去,那也不過是將原來2050英里長的戰線再延長到2200英里,原來已經攤得夠薄了的戰線兵力現在攤得更薄,就如向一個已經吹得快爆的氣球裡面繼續打氣一般。結果仍然是在自己的補給線末端和蘇聯人打一場消耗戰耗盡最後一絲力量,然後被蘇軍一個突破,原來只折進去一個6集的,現在連帶11集折進去兩個

不打誑語謎語人回復舞雩 (作者)6 個月前

不行,這樣只會讓側翼更加單薄,而且從刻赤半島到高加索就一條公路,根本沒法支持大兵團的後勤。

除非德國能開掛把黑海制海權拿在手裡,同時變戲法的一樣在黑海上變出一隻可以支持德軍兩棲作戰的船隊出來,這樣德國人可以通過海路直接攻打喬治亞等高加索南麓的地區。。。

zhu ziyi回復舞雩 (作者)6 個月前

高加索就不要想了,主要是補給問題,你再多部隊沒用。看看地圖,距離太遠,側翼太長,等鐵路公路修好要好久,要大規模擊敗蘇軍才能確保側翼。代替策略是在南部打殲滅戰和消耗戰。重點是41年就要開始全面動員,歷史上43年才開始,之後美英轟炸,工業產量上不去了。希特勒打巴庫的想法脫離現實,要打高加索就要擊敗蘇軍。如果能擊敗蘇軍油田也不重要了。

HeinzN回復舞雩 (作者)3 個月前

看下42年7月小鬍子讓第4裝甲集團軍轉向高加索去支援克萊斯特,結果帶來了多大的後勤災難就知道了,高加索地區的交通狀況極端惡劣,歷史上A集團軍群能撐到42年底才退已經是極限的極限了,再填一個集團軍進去後勤根本支持不


兵力不足,是蘇德戰爭德軍的致命短板,就算按照樓主所說的把第11集團軍調往斯大林格勒,最好的結局也只不過是莫斯科戰役模式,第6集團軍免於被包圍,但是必然被擊潰,勉強能在烏克蘭東部建立起一條臨時的防線;應該和哈爾科夫反擊戰的結果差不多。德軍統帥部如果真的要傾盡全力一搏,就應該把駐守西歐北歐和巴爾幹的所有德軍部隊都調過來砸向斯大林格勒,而且在國內進行完全的總動員,把擴充的人民衝鋒隊早在1942年就建立起來,可惜當時德國被暫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根本沒有意識到東線的危險性。


短話長說,謝邀

為什麼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的轉折點,我在一個問題的回答中已經說過了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損失不過30幾萬,為何卻是二戰轉折點??

www.zhihu.com圖標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蘇德雙方軍事力量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縮影,有回答說德國沒有進行全國性動員,我贊同這樣的觀點。缺乏全國性的戰爭動員導致了德軍的兵員補充速度不足,蘇聯是打光了一個集團軍可以補充四五個步兵師(越打越多,但到了1942年及1943年蘇聯紅軍的人力優勢達到了臨界點),而德軍打掉了一個第六集團軍就真的少了一個集團軍

在莫斯科戰役受阻以後,德軍就沒有像樣的總預備隊了,德軍幾百萬的軍隊廣泛的分布在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莫斯科等地區,打一個比方,德軍在二戰初期就是一個進攻犀利的重拳手,對付波蘭、法國這樣的中量級選手,幾個重拳就給打倒在地,然後再由僕從國上去踹幾腳,比賽就拿下了,但到了蘇德戰場,同樣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德軍的前期出拳更猛,力量也足,打了幾個組合拳「明斯克戰役」、「基輔戰役」,在即將打贏「莫斯科戰役」的時候,回合時間到(冬天來了),蘇聯這個出拳很緩慢的巨人在角落裡恢復體力,等到下一個回合開始,蘇聯又重新披掛上陣,哪怕再挨幾記重拳,也沒感覺比剛開始比賽的時候要嚴重,蘇聯知道等到回合結束,他就又有休息的時間(等待秋天雨季以及冬季的到來)

這樣堅持了幾個回合,德軍的進攻能力越來越弱,最後導致德軍完全喪失了出拳進攻的能力

而斯大林格勒戰役就是德軍最後的幾個回合中採取攻勢的行動,如果以「天眼」模式來看,斯大林格勒戰役第六集團軍的覆滅加速了德軍的失敗,就算斯大林格勒德軍能夠挺過來甚至佔領了斯大林格勒,但對於整個戰局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

我的回答僅僅從「第11集團軍不調往列寧格勒」這個出發點來分析,而不影響整個蘇德戰場的結局

先上一張戰役總的局勢圖

假如曼施坦因的第11集團軍不調走,斯大林格勒的悲劇能否避免?_網易訂閱?

dy.163.com圖標

這是網上一篇比較出名的關於第11集團軍行動計劃的分析,大家也可以借鑒

關於是否能拿下斯大林格勒,我要畫一個問號,因為蘇德戰場在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莫斯科方向形成了多個犬牙交錯的戰備地域,如果第11集團軍不調走,可能蘇聯紅軍就有會大量的預備隊被調至斯大林格勒,而斯大林格勒戰役絕對不是兩個集團軍硬吃就能吃下來的,從地形圖上看,斯大林格勒的背面是伏爾加河,整個第六集團軍也沒有完全在斯大林格勒展開,更多的是一個師一個團一個營的投入戰鬥,逐個房間逐個建築物去爭奪,這個時候技術兵器的優勢就降低了,誰能補充更多的步兵誰就能在消耗戰中獲得勝利

有人在回答中認為蘇聯紅軍在最後的階段只能掌握斯大林格勒靠近伏爾加河的小街區,可能德軍的一次猛烈衝鋒就能拿下斯大林格勒,我個人認為這樣的理解是片面的,蘇聯紅軍的戰略預備隊還極其充沛,蘇聯紅軍不願意投入太多預備隊的原因跟德軍一樣,在狹小的巷戰中一個步兵師可能完全展開,三個步兵師也只能一個一個上,與其慢慢舔油不如讓預備隊在伏爾加河的另一端修整,以團、營為建制慢慢的補充前線的傷亡

如果真的到了快受不住的時候,恐怕蘇聯紅軍的預備隊也上了,德軍多一個集團軍能夠用於巷戰的兵力恐怕也不是很多(無法展開),而蘇聯紅軍只要增加步兵的補充速率即可

蘇聯紅軍在保衛第六集團軍的時候總兵力達到了百萬級,這些兵力不是一天兩天憑空捏出來的,而是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一點點在斯大林格勒周圍積攢的,這些龐大的部隊隨便拉上十萬人去填斯大林格勒的窟窿都綽綽有餘,蘇聯紅軍堅守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斯大林格勒的周圍形成一個巨大的包圍圈,然後圍殲德軍重兵集團(蘇聯人已經考慮到圍殲德軍重兵集團的事情了,這就是戰略力量的根本變化)

同樣的例子還有在孟良崮上的張靈甫,國民黨軍的想法也是在孟良崮周圍形成一個巨大的包圍圈,然後跟解放軍的主力進行實打實的陣地戰,但沒想到孟良崮被打了下來,包圍圈沒有形成,自己的一個重要拳頭被打掉了,進而喪失了戰役的主動權

因此我的個人觀點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初期,第11集團軍就算沒有被抽走而是放到了斯大林格勒,對於爭奪斯大林格勒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那麼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後期呢?當曼施坦因的第四集團軍突破重重圍堵即將接觸第六集團軍的時候,霍特的第57裝甲軍已經距離第六集團軍不到30公里了,在這個時候就算不加入一個集團軍的兵力,哪怕是兩個裝甲師的生力軍(第11集團軍作為預備隊),也能輕鬆撕開蘇聯紅軍的防線

曼斯坦因已經預料到了蘇聯紅軍的計劃「合圍德軍」,他不敢把自己的側翼交給僕從國,所以他選擇了撤退,如果有了第11集團軍這樣的重兵支援,解救第六集團軍還是綽綽有餘的,技術兵器能撤多少算多少,主要的軍事幹部基本都能保存下來,德軍在東線的脊樑也就不會蹋,或許能多拉扯一年半載,也許在曼斯坦因的主導下採取「放血」戰術,真的能熬到蘇林紅軍人力枯竭的那段時期,然後簽訂一個較為體面的停戰協定


看地圖,6集團軍不是在斯大林格勒的殘垣斷壁中被消耗殆盡的,而是被伏爾加河北面和頓河東面包抄過來的蘇軍預備隊包圍殲滅的。

曼施坦因的第11集團軍調往列寧格勒方向幾乎是被肢解的,炮兵,工兵被拆散加入其他部隊。在曼施坦因的回憶錄里對此舉也是意見頗多。

但是第11集團軍如果加入南線會是什麼結果呢?南線德軍兵分兩路後,如何使用第11集團軍面臨著三種選擇:一、加入高加索方向;二、加入斯大林格勒方向;三、將其分解各自增援兩個方向。第三種方案最不可取,在兩個都面臨寬廣正面的作戰方向上,各自增加3~4個師其實意義不大。從初始地理位置看,第一種方案最為可行,這也是「藍色」方案初始的計劃,畢竟在克里米亞作戰的第11集團軍進入高加索的路線比其他任何德軍部隊都要短,橫渡刻赤海峽即可。如果加入高加索戰場,第11集團軍可以切斷頓河上游蘇軍部隊向高加索撤退的路線,並沿著黑海海岸向高加索山脈南麓推進,奪取沿海港口,威脅高加索蘇軍的深遠後方,也可以向北進入卡爾梅克草原,掩護第1裝甲集團軍的側翼,大大增加A集團軍群實現戰役目標的成功幾率。不過,只要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危機爆發,德軍即便是成功佔領了巴庫,恐怕也會擔心後路被斷而被迫放棄。所以南線攻勢的關鍵還是在斯大林格勒。

那麼問題又來了,拿下克里米亞的11集團軍能不能拿下斯大林格勒?我個人認為很難,因為伏爾加河據說流速很快,就是在斯大林格勒這麼個大拐彎流速變慢適合小船橫渡。如果德軍不能迅速佔領伏爾加河東岸,那麼蘇軍就會源源不斷得到兵力物資的加強還可以得到東岸炮火支援。除非曼施坦因能迅速率部隊繞過斯大林格勒,從其他地方渡河然後從後方威脅斯大林格勒。

一旦做不到,最後結果最多是6集團軍經過慘重損失後在11集團軍接應下撤出斯大林格勒,推到頓河防線以西甚至更遠,不過小鬍子的咆哮很可能毀掉這一切,他有可能繼續命令部隊瘋了一樣的進攻斯大林格勒,最後極有可能形成一個更大的包圍圈,被重創和被殲滅的德軍將會更多。


歪個樓

其實讓希特勒親自上前線指揮北方集團軍圍攻列寧格勒才是墜吼的。沒有誰比斯大林更迫切的想要從希特勒手中拿下一場勝利來打破第三帝國的不敗神話了,讓元首自己當誘餌來減輕南方的壓力才是最划得來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