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崴腳了,又因為冷敷熱敷爭論半天,這個到底有沒有確定答案


您好,冷敷和熱敷如何使用,以下文章希望能幫到您,歡迎提問。

夜來風雨聲,冷敷應知曉。

劉錦

冷敷是應用比人體溫度低的物理因子(冷水,冰等)刺激皮膚或粘膜以治療疾病的一種物理治療方法。冷療溫度通常為0攝氏度以上、低於體溫,它作用於人體後,不引起組織損傷,通過寒冷刺激引起機體發生一系列功能改變,來達到治療的目的,

臨牀應用

(一)適應症

1 疼痛和痙攣性疾病 如落枕、急性腰扭傷、肩痛、頸椎病、瘢痕痛、偏頭痛等偏癱或截癱後的肌肉痙攣。

2軟組織損傷 用於運動損傷早期血腫、水腫的急救處理和恢復期的消腫止痛,如韌帶、肌肉、關節的扭挫傷、撕裂傷,纖維組織炎、肌腱炎、滑囊炎等。

3內臟出血 肺出血,食管出血,胃十二指腸出血等

4燒傷燙傷的急救治療 適用於面積在百分之二十以下、1-3度熱燒傷,四肢部位的燒傷、燙傷應用冷療治療效果更好,可在損傷早期冰水浸泡損傷部位,直至疼痛 消失。

5早期蛇咬傷的輔助治療。

6其他 如高需要對患者熱、中暑的物理降溫;寒性蕁麻疹等用冷療進行脫敏治療。

(二)禁忌症

1.內科疾病 高血壓病,心、肺、腎功能不全。

2.過敏 冷變態反應者,對冷過敏反應者,致冷血紅蛋白尿患者。

3.局部感覺及血液循環障礙,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

冷敷方法

 冷敷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冰袋冷敷。在冰敷袋裡裝入半袋或三分之一袋碎冰或冷水,把袋內的空氣排出,放在病人額頭、膝關節等處。沒有冰袋時,用塑料袋也可,時間一般15-20分鐘。

  另一種冷敷法是,把毛巾或敷布在冷水或冰水內浸濕,擰乾敷在患處,最好用兩塊布交替使用。若降體溫時,可用毛巾或紗布包上冰塊;冷敷四肢、背部、腋窩、肘窩、國窩和腹股溝等處,敷後用毛巾擦乾,時間一般15-20分鐘。

注意事項

1時間不能持續過久,一般15-20分鐘每次。

2經常觀察皮膚變化,10分鐘一次,如發現:皮膚蒼白、青紫、麻木感應,表示靜脈血淤積,應停止冷敷,否則會造成凍傷。

3在全身冷敷中,若病人有寒戰,脈搏變快,呼吸困難,面色改變時,應停止冷敷。

春眠不覺曉,熱敷知多少

劉錦

熱敷療法是以各種熱源為介質,將熱直接傳導給機體,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方法。應用熱敷治療疾病有著悠久的歷史,熱敷設備簡單、操作方便、治療效果良好,已在國內外醫療機構,甚至是患者家庭中廣泛應用。

熱的傳遞方式

1傳導 2對流 3輻射

傳導作為重點為大家剖析 傳導即兩種不同的溫度物質接觸時,熱能由高溫部分傳至低溫部分的方式。傳導是固體物質熱能傳遞的唯一方式。熱傳導的速度和傳遞熱能的總量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兩種物質的溫差越大,熱量傳遞的速度越快;物質的導熱性越強,熱量的傳遞速度越快;兩種物質的接觸面積越大,所傳遞熱能總量越大,熱敷療法屬於傳導熱療法。

生物學效應和治療作用

傳導介質對皮膚的溫度感受器、壓力感受器具有綜合性的用,其治療作用的大小取決於介質溫度的高低、治療面積的大小和持續時間的長短。

傳導熱療法對機體的生物學效應及治療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1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1)降低肌張力 當皮膚局部感受到熱刺激時,可影響局部自主神經纖維和軀體經纖維的傳導速度,還能影響脊髓的自主神經中樞、甚至腦皮質的功能,引起複雜的脊髓相應節段反應和全身反應,降低肌張力。

(2)鎮痛 熱刺激作用下,周圍神經的疼痛閾增高,也可由於肌張力的降低而減輕因肌肉緊張所致的疼痛,從而起到較好的鎮痛作用。

2對血液循環的影響

(1)改善組織營養 在熱刺激作用下,通過皮膚溫度感受器中的神經軸突反射,釋放的組胺和前列腺素、血管舒緩素,使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快,促進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環,改善組織營養,加強組織再生功能。

(2)促進水腫吸收 一些具有壓縮作用的傳導介質,能防止組織內淋巴液和血液的滲出,減輕表層組織腫脹,防止出血和促進滲出液的吸收,有助於水腫消散,因而可治療扭傷的初期的局部軟組織腫脹,建議扭傷48小時後及時熱敷。

(3)增強心功能 當身體表面大範圍受到溫熱刺激是,外周血管擴張,除心、腎血管以外的內臟血管收縮,使心率增快、心臟功能增加、全身血液循環加速,且對血壓無明顯影響。

3皮膚及軟組織的影響

(1)軟化瘢痕 一些油質的傳熱介質經溫熱後溫熱後冷卻凝固時,可對皮膚產生壓力及潤滑作用,使皮膚保持柔然彈性,防止皮膚過度鬆弛而形成褶皺;並可軟化瘢痕組織緩解因瘢痕攣縮所致的疼痛。

(2)促進創面修復 熱刺激可影響上皮組織的再生過程,改善皮膚營養,刺激上皮生長;熱作用於體表創口時,大量漿液性滲出物增多能協助消除病理產物及清潔創口,並可防止細菌繁殖,促進創面的癒合。

(3)鬆解攣縮關節 熱刺激配合可使結締組織彈性、塑形增加。如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到40~45度時,進行按摩和適當的牽拉,可改善攣縮關節的活動度,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

4對組織代謝及炎症的影響

(1)促進組織代謝 熱刺激能加強組織代謝過程,使皮膚、體溫及深部組織溫度升高,從而增加組織的攝氧量,改善組織營養,促進組織代謝。

(2)影響炎症反應 熱刺激可加劇急性炎症反應,對慢性炎症則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熱敷治療技術

網上有賣熱敷理療袋,時間一般在20-30分鐘,溫度一般情況40-45度,每日或隔日治療一次,或每日兩次(根據實際情況),15-20次為1個療程。

臨牀應用

1適應症

(1)軟組織扭挫傷恢復期 (急性期 24-48小時之後),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治療。

(2)肌纖維組織炎 (急性期 24-48小時之後),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治療。

(3)肩關節周圍炎 (急性期 24-48小時之後),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治療。

(4)慢性關節炎 (急性期 24-48小時之後)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治療。

(5)關節攣縮僵硬 (急性期 24-48小時之後),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治療。

(6)坐骨神經痛等 (急性期 24-48小時之後),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治療。

2禁忌症

(1)皮膚對熱敷過敏者

(2)高熱、急性化膿性炎症、厭氧菌感染。

(3) 腫瘤、結核病、出血傾向。心功能衰竭。腎衰竭等。


贊同上一樓的回復,先用(24小時內冷敷)冷敷,後用熱敷

冷敷:治療急性損傷的首選,當身體受到損傷時,即刻對傷口進行冷處理則可以很好地降低皮膚組織損傷,減少炎症的並發,同樣,敏感皮膚及血液循環微弱者卻不合適使用冷敷。老人、孩子以及糖尿病人對於冷處理也需特別謹慎

熱敷:主要用於減輕慢性疼痛,刺激血液循環,舒筋活血。工作原理:通過增加人體內組織的溫度和血流量,來吸引額外的養分進入疼痛區域,以增加新陳代謝和白細胞的吞噬 功能


首先,在一般訓練、運動後或出現抽筋現象,我們建議做拉伸運動後,以15-20℃冷敷約10-15分鐘。因為當溫度降至20℃時,骨骼肌的肌梭反射會受到抑制,肌肉張力減弱,達到肌肉放鬆效果。第二,在急性傷害發生時,為了止痛和控制腫脹,我們會以8-10℃冰敷約10分鐘,並搭配彈性繃帶加壓固定。因為溫度低於10℃時,痛覺神經的傳導也會變慢或者被阻斷,產生有效的止痛效應。第三,在亞急性期時,也就是受傷後6小時-3天,為了同時可做到促進循環及部分止痛效果,建議使用冷熱交替。冷水的溫度在10-15℃,熱水的溫度在40-45℃,冷熱比1:3,差不多是冷水1分鐘,熱水3分鐘,交替敷大約4到5個循環。最後是慢性期,此階段較長,建議使用38-45℃熱敷20-30分鐘。因為熱敷可使血流量增加,並使代謝廢物過多的組織液迴流。


扭傷了,到底冷敷還是熱敷?

腳踝扭傷了,有的人熱敷後腳踝越來越腫越來越疼,冷敷後反而效果好;有的人熱敷後腳踝腫痛反而越來越輕。

那麼,

究竟如何選擇『熱』或是『冷』呢?

冷敷

01冷敷的主要作用

1.降低代謝率和神經傳導的速度,緩解疼痛;

2.收縮毛細血管達到止血目的;3.消炎,減輕局部炎症反應。02如何正確冷敷

1.對於急性創傷或亞急性損傷,在受傷後的48小時之內,這個時候出血基本停止,對傷口進行冷處理是最佳時機。

2.對於急性損傷,使用冷處理的時間大約是15至20分鐘,每次要間隔1-2小時,為控制冰敷的溫度建議外面可以包薄毛巾以表面溫度稍低即可。這是因為如果持續冰敷會導致凍傷的可能。

03冷敷的禁忌症

1.對寒冷刺激極度敏感者,冷敷可能會促發動脈痙攣;

2.中老年人動脈供血不全要慎用,可能加重缺血;3.對神經組織癱瘓者絕對禁止使用,因為他們不能感覺冷熱,所以很容易凍傷;4.冷敷和冰按摩也不應當用於有類風濕關節炎、 雷諾綜合徵、感覺損傷的區域。

熱敷

01熱敷的主要作用

1.緩解疼痛;

2.緩解僵硬;3.減少肌肉痙攣;4.鬆弛緊張的肌肉和關節;5.使軟組織恢復正常柔軟性;6.增加損傷部位血供,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癒合。

02如何正確熱敷

1.熱敷治療應主要用於急性損傷的後期和慢性損傷。

急性損傷的後期指的是損傷48小時後,因為這個時間往往出血停止。慢性損傷通常是在較長時間的損傷(反覆過度使用以及勞損)後發生,並非突發的意外傷。2.在家庭中,最簡單易得的是熱水毛巾、溫水浴。但其熱量一般只能維持5-10分鐘,使用時間不足。當然熱毛巾在微波爐里加熱也是簡單易行。3.濕敷的效果一般好於幹敷,因為組織滲透性好,能抵達更深部的組織。通常一次熱敷30分鐘左右,溫度控制在40-50℃,每天2-3次,可根據醫囑調整熱敷的時間。

03熱敷的禁忌事項

1.皮膚感覺異常,如糖尿病足患者(如果溫度過高可能感受不到);

2.熱敷時間過久或者溫度過燙,容易發生熱灼傷;3.有皮膚熱過敏史;4.外周血管疾病,循環系統障礙(心血管患者,可能誘發急症);5.急性創傷期使用會熱敷加重腫脹程度;6.深靜脈血栓;7.感染;8.惡性腫瘤等。

「冷敷」就是冷凍療法,利用比人體溫度低的冷水、冰塊等刺激患處進行初期治療,有止血、退熱、鎮痛、麻醉和消腫的作用。方法是將毛巾浸透冷水後放在傷部,兩分鐘左右換一次;或者將冰塊裝入塑料袋內進行外敷。在遭到挫傷、關節韌帶扭傷、早期肌肉拉傷等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時,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抑制感覺神經,緩解癥狀。

冷凍療法適用於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如挫傷、關節韌帶扭傷、早期肌肉拉傷等。受傷後24至48小時以內,採用這一方法比較有效,但超出這一時間,就應該採取熱敷的治療方法。

「熱敷」就是通過熱療,促使局部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促進淤血和滲出液的吸收,具有消腫、散淤、解疼、鎮痛、減少粘連和促進損傷癒合的作用。常用方法是將毛巾浸透熱水或熱醋後放於傷部,每次30分鐘左右。熱敷法適用於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中期、後期和慢性損傷。


冷敷一般不會錯,熱敷有可能弄巧成拙

如果是一時找不到冷敷或是熱敷的工具, 正規進口, 冷感(溫感)水性凝膠貼膏會是另一種新選擇, 使用方便, 立即舒適, 緩解疼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