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洲一對比想想中國還沒有狼家的領土大,中國好歹打仗的時候都是幾十萬人的打,好吧,可以理解北境苦寒,可我看南方的幾大家族打仗也基本沒超過20萬人吧,這真的是能在這麼大的土地上打仗嗎?(而且這麼大土地你們為運兵這麼快……)


首先回答維斯特洛面積問題。

可以參考以下兩篇關於面積的文章。

https://atlasoficeandfireblog.wordpress.com/2016/02/28/the-size-and-extent-of-westeros/?

atlasoficeandfireblog.wordpress.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28726425?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所謂「維斯特洛有南美洲大小」的說法源自馬丁如是說:

但維斯特洛比英格蘭要大很多,很多,很多。要我說,面積上更接近於南美洲(形狀當然不同)。

維斯特洛當然是魔改版不列顛羣島,不列顛組成北境,翻轉的愛爾蘭組成南境。維斯特洛與另一塊大陸之間隔著名為「狹海」的海域,中世紀時期英吉利海峽也被稱為「狹海」。但是,兄啊,最窄處也有數百公里的海算哪門子狹海啊(半惱)。

話歸正題。奇怪的是,維斯特洛是一整塊大陸,而七大王國只是大陸長城以南的部分。而很多人都選擇了無視這一點。

更奇怪的是,超過114514位一般通過路人知道「維斯特洛有南美洲大小」,卻極少有人知道同樣出自馬丁如是說的這句話:

維斯特洛大陸有很大一部分在長城以北,面積可能有加拿大那麼大。

隨手一查得,南美洲面積1784萬平方公里,加拿大面積998萬平方公里,兩者相減得維斯特洛面積約為786萬平方公里。

另外還可通過已發布地圖按比例尺計算。上文引述兩篇文章中的第一篇計算得維斯特洛約3,062,967平方英里(約793萬平方公里),第二篇計算得816萬平方公里。

用長城長度作比例尺來測距是無效的。

——馬丁如是說

馬丁鴿鴿啊,這面積數據和寧想的完全一致啊。老傲嬌了。

綜上,長城大約把維斯特洛平分,七大王國面積約為800萬平方公里。

而「狼家的領土」北境面積為1,132,154平方英里(293萬平方公里),約等於印度。


至於兵力問題,確實不靠譜,但不靠譜的原因不是兵力太少,而是恰恰相反的,兵力過多。

Strategies of War in Westeros?

deremilitari.org

ps:冰火大佬果然臥虎藏龍。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中世紀史博士,美國兵擊教練協會教務長,長槍比武玩家,還寫了一本關於北意劍聖菲奧雷·德·利貝裏和其《戰場之花》的專著。

這位作者另寫有一篇「冰火經濟學」(一看見這個組合就笑了,冰火哪有經濟學嘛(確信)),在知乎已經由黑城堡翻譯。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786117?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可以看出,這個作者是比較強行把冰火的設定圓回來的,所以不必全信。

這位作者認為冰火中的戰爭乍看之下是「不中世紀的」「幻想的」,馬丁似乎為故事情節犧牲了真實性,它的戰爭模式更接近於文藝復興或者說近代早期——以殲滅敵方軍事力量和摧毀對方派系而非佔領土地為目標。

冰火中的戰鬥(battle)發生的頻率太高了,羅柏在「奇蹟一年」中至少進行了五次戰鬥,而十四世紀英格蘭的偉大指揮官黑太子愛德華一生中只進行了三場戰鬥(克雷西,普瓦捷,納胡拉),中世紀的默認戰爭模式是無休止的圍城戰和騎行劫掠(chevauchée)(如泰溫大人的三條瘋狗在河間地的所作所為),城堡的存在是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但是沒有讀者想看這種「緊張刺激」的圍城靜坐,所以馬丁的處理非常巧妙,他總是用過去式描述圍城戰或者讓圍城在POV角色到來時結束)。

而中世紀晚期的軍事革命(如大炮,特別是野戰炮的出現)改變了這種局面,城堡的控制權不再穩固,軍隊開始尋求在野戰中殲滅對手。而在冰火中,同樣也有一場「巨龍革命」,巨龍導致的結果和火炮是相同的,即城堡不再安全,人們開始尋求野戰。

然而五王之戰時期巨龍已經滅絕了一百五十年,戰爭還是「非韋格蒂烏斯式」的。事實上,冰火中的戰爭模式和玫瑰戰爭非常相似(規模和性質),因為英格蘭的中央權威本來就領先歐陸,這種情況導致內戰雙方的目的是爭奪中央權威的控制權而非奪取土地,按照這種思路,我們就不應被「七大王國」所誤導,在這種假設下,維斯特洛是一個中央權威還算不錯的同時還在沿著統一民族國家方向前進的國家,而五王之戰是一場旨在摧毀對立派系的內戰(這一點比較牽強,維斯特洛的設定,至少在目前看來,還非常不完善,尤其是基層的設定)。馬丁是在用非常現實的方式處理軍事戰略,而現實中的中世紀指揮官或許會同意他所描寫的戰術。

https://militaryfantasy.home.blog/2019/12/11/worldbuilding-problems-westeros/?

militaryfantasy.home.blog

這篇文章認同馬丁所描寫的軍事策略「在置於內戰的背景下是合理的」,但軍隊的規模是不合理的。

舉個例子。藍禮在同一處地點集結了一支8萬人的野戰軍隊,與此作對比,百年戰爭中的法國在同一地點集結的野戰軍基本不會超過3萬人,他們只在軍事計劃和編年史家的吹逼中集結起5萬或10萬人的軍團。同一時期的英格蘭人很少組織起一支超過一萬人的野戰軍,只在1346-1347年加萊圍城戰中部署了32000人的部隊,加上海軍和佛蘭德盟友,圍城軍隊接近10萬人。如果把視線轉向內戰性質的玫瑰戰爭,那野戰部隊的規模就擴大了(雖然人口相比於百年戰爭初期減少了許多。百年戰爭初期,估算的英格蘭人口數量在350萬-700萬間,法蘭西人口在2000萬左右;而玫瑰戰爭時期英格蘭人口的大部分估算數據沒有超過300萬人),在陶頓之戰中,約克與蘭開斯特雙方可能投入了超過5萬人(雖然還是不如編年史家吹的40萬軍隊就是了)。

https://medium.com/migration-issues/westeros-is-poorly-designed-3b01cf5cdcaf?

medium.com

這篇文章的作者就不客氣了,「軍隊不合理」「人口不合理」「城市不合理」「文化和宗教不合理」,「維斯特洛的設定是糟糕的」。

他寫了好幾篇文章來批評維斯特洛的設計,暗示馬丁鴿鴿還要學習一個。

https://medium.com/migration-issues/why-is-planetos-so-poor-9a8b801ca4c3?

medium.com

https://medium.com/migration-issues/its-okay-that-westeros-is-poorly-designed-f11e473b13ac?

medium.com

好!很有精神。

再加一篇,把馬丁批判一番。

https://militaryfantasy.home.blog/2020/04/21/population-of-westeros/?

militaryfantasy.home.blog

至於軍隊移動速度的問題,這個方面馬丁其實是搞得還算不錯的,bug較少。可以按經驗法則來驗證一下,騎馬一天30英里,軍隊行軍一天10英里。馬丁鴿鴿應當是直接在地圖上用尺子量過的,而搞瞬移的那是2DB!(震聲)


古代中國決定天下命運的決戰兩邊也就幾萬戰兵呀,薩爾滸就是,十萬差不多就是個門檻了 ,多了一般指揮官指揮不來。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兵力對比:

1.官渡之戰:袁紹10w,曹操2w

2.赤壁之戰:曹操20w,孫劉聯軍3w

3.夷陵之戰:蜀漢4w,東吳4-5w

再看看世界其他地方的著名戰役:

1.十字軍東徵:共9次,每次都在2-3w左右;

2.君士坦丁堡之戰:奧斯曼帝國8w,拜占庭帝國8000

2.安哥拉之戰:帖木兒帝國14w,奧斯曼7w

3.奧土戰爭:這是一系列戰爭,奧斯曼帝國每場戰爭動員都在10w左右,多則12,3w,少則6,7w,東歐聯軍一般在2-3w

4.奧斯特里茨戰役:法軍6.5w,俄奧聯軍8.6w

古代戰爭動員人數其實相當有限,特別是交通運輸能力極端落後的情況下。中世紀的歐洲,1w人的軍隊已經是妥妥的「大軍」了,即使在人口更加稠密的中國,數萬人的戰爭已經算規模很大了,如果動員十幾萬二十萬人,基本上已經是傾全國之力,比如明末薩爾滸之戰,明軍11w,後金6w,明軍被殲滅5w基本上就是元氣大傷精銳盡失,日後對後金只能防守無力反擊。再比如清朝雍正年間對西北用兵,動員總兵力不超過20w,但是已經是集整個江南賦稅養西北之兵了,那時候中國人口已經破億啦,養20w大軍財政已經苦不堪言。

所以再看看冰火世界,整個北境人口不過20多萬,能動員2,3w兵力基本上是極限,藍禮的10w大軍對於古典社會已經是很誇張的存在了。


南美洲那麼大是馬胖自己口嗨出來的設定,確實不大合理。

至於中國古代「都是」「」幾十萬幾十萬」人打仗你肯定是演義小說看多了…實際上中國古代大部分也都是幾萬幾萬的。中國要有能做到天天燃燒幾十萬大軍的經費和資源早就一統全球了。


戰國時期中國隨便一個邦國出兵就敢寫幾十萬;

到了三國赤壁之戰隨隨便便就100萬;

這種事國外也很多,希波戰爭波斯一次性出兵300萬打希臘,雅典全邦人口都不到人兵力的零頭;

結果波斯咋稀碎了?

奇怪的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口越來越多,兵力卻反而少了;

大明首席太監領全國精銳在土木堡就送了8萬人頭。

薩爾滸戰役明軍傾巢而出也就小十幾萬兵力?

你覺得是什麼原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