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鵝,白切雞,蒸魚……好多


火鍋


蘭州拉麵~但其實在蘭州,我們不會叫它蘭州拉麵,而是 牛肉麵~在外面吃的牛肉麵都不是那個味兒。

我愛它。


豆花飯


我的家鄉在內蒙古呼倫貝爾。最出名的美食就是牛羊肉。比如手扒肉、烤全羊、烤羊腿、涮羊肉等等都是招待貴賓時拿得出手的美食。

但是我們當地的老百姓也不是天天都在吃手把肉和烤羊腿,內蒙古也有很多老百姓是不愛吃肉的。我們平時也有特別喜歡吃的小吃。

1、川天椒麻辣燙

全國遍地都愛吃麻辣燙,我們這比較好吃甚至讓全城人都愛的的就是川天椒麻辣燙。很多人不太喜歡川天椒的一大原因就是賣相不是太好。大概長這樣

不像自選麻辣燙可以有很多食材,這個麻辣燙幾乎都是蔬菜,沒有什麼肉丸魚丸,但是味道超級好吃,一個禮拜吃不上一會兩回是真難受。但是麻辣燙還是個刺激性很強的食品,還是要節制啊。

2、鍋包肉

鍋包肉其實是一道東北菜,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呼倫貝爾地區的口味也很東北。我們這裡跟根據這邊老百姓口味改良口的鍋包肉絕對一絕!大概長這樣

內蒙人跟東北人的共性就是講究實在,所以分量是杠杠的,而且呼倫貝爾這邊做的沒有那麼多醋精,口味更能夠平和一點,入嘴沒有那麼刺激,更多的是裡脊肉的口感。很好吃!

3、貝爾湖大鯉魚

過去運輸不發達,內陸地區能吃到的水產品只有魚,能吃到一條鮮活的鯉魚是一個十分不容易的事情,海鮮就更別提了。鯉魚因為適應能力強,被廣泛養殖,也是鯉魚讓幾乎每個內陸的人都能吃到新鮮的魚肉。所以鯉魚也有魚中之王的稱號!國內比較出名的是黃河大鯉魚,但其實我們內蒙古的鯉魚肉也是非常好吃的!甚至比黃河鯉魚還要好吃。因為門蒙古地廣人稀,物產豐富。廣闊的活動環境讓野生的鯉魚每時每刻都處於運動的狀態中,肉質也是十分緊實,有機會試試。而且經常吃鯉魚還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對於現在這個非常時期,免疫力高點也讓人舒服點,不至於受流行感冒的威脅。

有機會來內蒙古一定要嘗嘗這邊的鯉魚!


內江牛肉麵,油炸巴,辣子兔兒。其他地方都無法代替的一定是牛肉麵。最簡單的,那個面就是不一樣的,做牛肉麵的水面,其他地方的做不出來內江水面的感覺,可能是水質,可能是做發,但好多內江老闆在成都重慶做內江牛肉麵都是從內江拿面,叫人天天帶過去。這個面多放一兩天都會餿掉,所以其他地方無法做更無可取代。還有就是牛肉,每家老闆燒的牛肉都香,但是又有點細微的差距,只有內江人才能品味的出的區別,外地人只會有一個感覺就是太好吃。很多外地朋友,外地來的媳婦和女婿,來了內江都會像回鄉的內江人一樣,必須找個麵館吃碗牛肉麵。如果你生活在外地,回內江沒有吃一碗牛肉麵,感覺心裡用欠著點什麼。


美味的毛氏紅燒肉

食材:五花肉、油菜心、八角、桂皮、香葉、干辣椒、豆瓣醬、蔥姜蒜、老抽、料酒、白糖

做法:1、先將買來的五花肉處理乾淨,蔥挽成幾個蔥結,然後把五花肉放入鍋裡面燉煮一下,放入蔥結和薑片,煮開鍋之後,改成中火燉煮,把血沫與雜質撈出來

2、五花肉需要是燉煮到可以用筷子直接插透就可以了,再把煮好的五花肉放入冷水裡面,讓肉緊一下,馬上撈出來,用刀切成大小差不多的小方塊,瀝干水

3、現在就可以熱鍋燒油了,然後把切好的五花肉放入油鍋裡面,進行油炸將五花肉中的多餘油分煸出,炸至金黃撈出控干。

4、拿一個乾淨的砂鍋,在砂鍋的底部鋪上香蔥、薑片和蒜瓣;再把油炸好了的五花肉整齊地放入砂鍋裡面,要注意五花肉擺放的時候是肉皮向下,然後再放上草果、桂皮、香葉、八角和干辣椒;

5、現在就要炒糖色了,先熱鍋燒油,然後放入白糖煸炒一會兒,即可盛出來

6、這個時候,再往鍋裡面放入鹽、料酒、豆瓣醬、糖色和老抽;接著倒入適量的開水,水要淹沒擺放好的五花肉

7、然後把砂鍋放在火上,用大火燒開砂鍋裡面的水,再改用中火繼續燉煮,一直到收汁,五花肉酥爛即可,美味的毛氏紅燒肉就做成了


燒卷子


家在南昌,要說特別念念不忘的,是一家主打地道南昌味的餐廳:小柴米。

我很喜歡這家店:小柴米(匯海店)

小柴米匯海店真的是我最喜歡的一家店了!太有八十年代那感覺了,待在這裡就會回想起小時候走在南昌街頭的場景,實在是太懷念了。

這個這個!小商店好有年代感啊!初中的時候,一下課就拉著同學去小賣部買零食,我還想過以後當個小賣部老闆娘也不錯厚哈哈~那時候真是簡單而快樂啊!

還有門口的跳房子!應該是小學吧,超級喜歡玩跳房子,中午回家吃完飯立刻去學校玩,比誰都積極哈哈!

紅燒肉,讓我有家的感覺,是媽媽做的那種味道,特別得香,好像回到了故鄉一樣。

涼拌海帶絲,我喜歡一切涼拌的食物,尤其是海帶絲!超級愛吃!

地址:桃苑大街288號匯海國際廣場4樓


全國每個地方都有特色小吃,我來說下家鄉濟南的3個小吃全國每個地區都有特色小吃,來說下我家鄉濟南的那些小吃吧 我國疆域遼闊、地大物博,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特色小吃無數,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獨特美食或者小吃,本期我先說來下我家鄉濟南的那些特色小吃。 一、蜜三刀 蜜三刀是我們這裡的傳統特色小吃,是用…0 贊同 · 0 評論查看完整文章

  從湖北出來的打工人,給大家分享一下湖北特色小吃,湖北的小吃除了熱乾麵比較出圈,其他的並不太出名,所以在外地想要吃到湖北小吃非常不容易,每次回家都要特地去買來解解饞。

【熱乾麵】

  熱乾麵是湖北人「過早」中特別喜愛的大眾化食品,它便宜實惠,花上幾元錢,就可以舒舒服服填飽肚子。噴香的芝麻醬,加上醬菜、蔥花,再來一勺油辣椒,用筷子攪拌均勻,我可以干兩大碗,直接當飯吃的,哈哈哈~

【豆皮】

  武漢著名的小吃,常常作為早餐,在街頭巷尾各個攤位供應,也有一些餐廳會提供。豆皮的「豆」是脫殼綠豆,豆皮的「皮」是精製米漿,豆皮的餡是糯米,火力要剛剛好,煎出的豆皮外脆內軟、油而不膩,形方而薄,色金而黃,吃起來香酥嫩脆。位於武漢市中山大道的「老通城」製作的豆皮有很好的口碑,戶部巷小吃街的豆皮也很不錯,但是不能代表豆皮的最高水平。

【歡喜坨】

  又叫做喜團、麻湯圓、麻雞蛋,還有個更雅的名字叫「麻圓」,並以這個名稱入選「中國名點」。是早點的一種,糯米粉滾成圓團,上面覆上一層芝麻,炸熟後外脆內軟,金黃圓潤,趁熱吃,感受到糖汁四溢,麻仁香濃。

【面窩】

  面窩是武漢人過早的必吃食物。用黃豆和滋耙磨成漿,和灰面和勻,然後放在一個大勺子上,中間留一個洞,在鍋里炸至金黃色後撈起撒鹽、芝麻等即可。很可愛的圓圈圈,厚處鬆軟,薄處酥脆,含有蔥、姜、芝麻香,很有味道。

【糊米酒】

  武漢的平價特色小吃。有米酒和小小的湯圓,酸酸甜甜,粘而不膩。做法不止一種,各地之間略有差異。比較常見的是將藕粉先用開水調成糊狀,在鍋里放入紅棗、糖桂花和甜酒糟煮開,再將藕粉滿滿倒入其中攪拌至透明狀即可。


鍋包肉!!!

鍋包肉天下第一!(  ̄^ ̄ )

還有長白糕!!

長白糕天下第二!(  ̄^ ̄ )


坐標西安,早餐的豆腐腦,粉蒸肉夾饃,哈哈,好像外地的確習慣不了泡饃,我吃得很香…其他就還好啦,就是各種麵食


我的家鄉——美食天堂 我的家鄉是被稱為「美食天堂」的重慶。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 還有許多特色呢!第一特色:就是麻辣鮮香,汁濃味足,地地道道的風味小吃了。小吃有:韭香面、毛血旺、長壽魚面、麻辣小面、彭水棋子面、民生酸辣粉、玉米油茶、鬼城抄手……,品種多得都和天上的星星一樣了!可我還是有點疑惑,什麼叫「彭水棋子面」呀?難道裡面還放了棋子?!還有,什麼叫「鬼城抄手」呀?!難道抄手裡有鬼?!這些名字可真怪呀!不過,大部分小吃,還是讓我看得直流口水。 第二大特色就是風景優美的一些旅遊勝地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長江三峽」書上說:「峨眉天下秀,三峽天下雄!」一定是名不虛傳吧。長江三峽,各有特色,各顯奇妙:瞿塘峽雄、巫峽秀、西陵險,共同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壯觀瑰麗的畫卷。還有一些旅遊勝地也很不錯哦,它們分別是:統景、東溫泉、仙女山、永川茶山竹海、北溫泉、南溫泉、芙蓉洞、長壽湖、雪玉洞……嘿嘿,我最想去溫泉區了,如果去重慶,我一定要去泡溫泉! 其實重慶還有許多特色等你自己去發現!我愛美麗的家鄉,我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我的家鄉在陝西西安,很幸運的是我沒有離開家鄉,整日吃著從小吃到大的美食,想忘也忘不掉。但是周圍有些朋友和同學因為就業問題而遠離家鄉,一年才能回來個一兩次,特別想念家鄉的美食。西安的涼皮,羊肉泡饃,葫蘆頭泡饃、油潑面、粉湯羊血、臘牛肉……都是本地人特色喜歡吃的美食,幾天不吃就渾身難受。我真的難以相像如果沒有生活在西安,該怎麼辦?


我滴老家特產是驢肉火燒,保定驢肉火燒是河北省保定市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和保定三寶(王鐵匠鐵球,保定面醬,保定春不老)並駕齊驅。即把熟驢肉夾到火燒里食用,火燒口感酥脆,驢肉肥而不膩,回味醇厚;

而這個火燒皮分為好多種,有油皮,脆皮,燒餅皮好多種,形狀也有圓的和長條的兩種形狀。

圓形驢肉火燒

還有一種燒餅皮火燒,是我最喜歡吃的,這裡的燒餅不是那種厚厚的燒餅,而是帶一層香香芝麻的薄皮餅,類似於阿甘鍋盔的酥脆,裡面卷上驢肉,燜子,板腸,咬上一口,酥皮肉餡,香的流油


燒餅


南縣特產的麻辣肉,聞起來一股肉香,吃起來不膩,就是辣,湖南人都愛吃!


慢慢地家鄉也變成了遙遠的地方,記憶中的美食也不是很多,甚至也稱不上美食,但卻有著美味的記憶!

1.煮開花的洋芋

作為薯都人民,都知道那裡有三寶,洋芋土豆馬鈴薯,那可是餐桌上的百搭菜,土豆片、土豆條、土豆絲、土豆粉基本都可以湊成一桌菜啦。

食不在珍,適口為宜

最是那一鍋煮開花的洋芋實在,就著一碟鹹菜就是一餐;當然也有花式吃法:剝皮,兩三個放碗里(北方大碗)用筷子搗爛,再滴幾滴胡麻油,味道好極了。到後來才知道,人家管這叫土豆泥。

2.釀皮子(我們都叫rang皮子)

釀皮子,也是麵皮兒的一種,將麵糰放到水裡面反覆搓洗直到洗不出白色的麵漿為止,剩下的麵糰蒸出來就是麵筋兒,白色的麵漿水蒸出來就是釀皮兒,加入調料:蒜泥、油潑辣子、秘制調料水、韭花以及芥末等等,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來調,不說了,忍著口水直接上圖吧。

唉,忘記放韭花了 !

3.油餅

油炸的餅,外焦里柔,要趁熱吃!

油餅蛋滾水,希么美當。

4.蕎圈圈

蕎面做成的像手環一樣的麵食,微甜,具體製作過程不是十分了解,但是咱比較喜歡吃的過程。

5.苜蓿菜

苜蓿,其實是一種草,但是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盡的,在不斷的嘗試中發現苜蓿也可以做成美味。每到農曆二三月的時候,苜蓿便開始發芽,再過一個月左右便有很新鮮很嫩的苜蓿菜啦,提上籃子掐苜蓿,回家焯水,擠干水分,可以涼拌做下飯菜,也可以炒肉然後用死麵餅卷著吃,類似於老北京雞肉捲兒的模樣。可惜之前吃的時候還沒有智能手機,只能從網上找個圖片來頂上。

6.血饃饃

寒冬臘月的早晨,藍煙裊裊,那是人們在薰缸準備殺過年豬了,將豬血用盆子接起來,然後撒入麵粉或者麥麩攪拌均勻,成顆粒狀,晒乾。等到來年農忙時節,泡化加麵粉攤成煎餅,可以直接捲起來吃,也可以切成條狀炒著吃!什麼?不一定非要農忙時節,想啥時候吃就啥時候吃,但農忙時節吃著最有肉味兒,吃著踏實。

7.地軟包子

  • 地軟又名地木耳、地見皮、地踏菜、地皮菜、地皮木耳。生長範圍很廣,適應性很強。色味形俱佳,口感甚佳。似木耳之脆,但比木耳更嫩;如粉皮之軟,但比粉皮微脆,潤而不滯,滑而不膩,有一種特有的爽適感。食用方法很多,可炒食、涼拌、餾、燴、作羹等。

在老家,人們稱地軟為「地丸子」,一般生長在偏陰的地方,人們一般拾地軟回來揀選清洗乾淨之後用來做包子餡,蒸出來的包子味道非常鮮美可口。

8.韭餅

韭菜餡餅,現在外面的早餐攤上面也會有類似的韭菜餅來賣,但是老家的還是有所不同的,直接上圖吧:

當然,最愛的還是外婆做的千層韭餅了,用油潑辣子加點兒醋做蘸料蘸著吃,別提有多美味了,話說這已經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現在漂泊在外,很難嘗到外婆的手藝了!

9.粉攪團

粉攪團,是用土豆澱粉製作而成的,晶瑩剔透,Q彈,很有嚼勁兒。

燒開水,然後一邊撒入土豆澱粉,一邊用擀麵杖不斷攪拌,直到成型,具體口味可根據自己調製,但是本人還是比較喜歡漿水粉攪團,炎炎夏日來上一碗,那酸爽 ,絕了!

不過小時候卻不怎麼喜歡,那時候去上學,媽媽總是很早起來為我們哥倆準備早餐,粉攪團便是某一天的特色,記憶中總是哭著吃完的,太有嚼勁啦!

當然,家鄉的美食還有好多好多,讓我念念不忘的還有閆三的滷雞、羊羔肉、大盤雞(一盤就是一桌,總之很大啦,至少6人份)、自製烤洋芋、水煮洋芋片……

算了,不寫了,擦擦口水,繼續搬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