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是否重用了孫策等孫家人。我這麼說看似有點奇怪,其實我沒開玩笑。我發現,袁術把孫賁,孫香,吳景都任命為一郡太守,還常年讓孫策帶兵。要知道紀靈,橋,張勳這些大將都沒當上太守。孫家人幾乎控制袁術一半地盤了。。如圖


孫堅搶奪南陽後,就將南陽讓給袁術,此時袁術是後將軍,孫堅只是長沙太守,無論官秩名望袁術都遠在孫堅之上,袁術討伐董卓需要孫堅這樣虎將,孫堅也需要袁術的名聲為依託,從此孫家人開始成為袁術部下,袁術派他討董卓,攻周昂,打劉表。

孫堅陣亡後,孫堅侄孫賁統領孫堅軍隊,袁術任免他為豫州刺史,接替孫堅。袁術遷到淮南後,勢力擴張重點放在了剩下的揚州諸郡包括丹陽,吳郡,會稽,九江,豫章。於是孫賁轉任丹陽都尉,和吳景攻擊劉繇,吳景是袁術任命的丹陽太守,也是孫堅的妻弟,後來袁術與劉備交惡的時候,任命吳景為廣陵太守,廣陵在徐州南部,位於徐州與揚州的交界處,由此可以看出袁術對孫家人的重視,但是重視歸重視,袁術也不像演義上說的是個傻子,他看得出孫策有異志,於是對他的任用也非常謹慎,儘管袁術多次食言,但最終還是將孫堅舊部歸還給孫策。

為了實現揚州完全統治的目的,袁術派孫策進攻江東,等孫策打下江東時,此時袁術已經算是割據東南的大軍閥了,外交方面也是一片大好,北邊呂布剛剛偷襲了和袁術交戰劉備,吞併了徐州並和袁術結盟,河北方面袁紹又與公孫瓚相持不下,剩下中原地區的曹操西邊有李傕,東邊有呂布,南邊有張綉,難於再騰出手來對付自己,而且自己還有孫策這樣的虎將,再加上玉璽在手,又有「代漢者當塗高也」這樣的話流傳,便自認為是天命所歸,於是果斷稱帝。其實換作如袁紹公孫瓚等人在這麼好的勢態下我估計也會稱帝。但是結果是,這一稱帝完全打破他的外交態勢,自己的虎將孫策馬上宣佈獨立,並割據江東聯合曹操對抗自己,北邊呂布受到陳珪陳登父子的蠱惑也撕毀同盟與交惡的曹操同盟,而曹操方面西邊李傕敗逃到黃白城(鹹陽)不構成威脅,張綉也被曹操討伐了三次沒有餘力作亂,呂布和曹操的聯盟使曹操可以完全騰出手來對付袁術,這時候袁術大勢已去。

袁術稱帝前,孫家人的三大支柱是孫策,孫賁還有吳景,孫策自己雄才大略不說早晚都是會獨立,但是孫賁和吳景都是在袁術稱帝發覺大勢不對逃歸孫策,換句話說,假如袁術不傻傻的這麼早稱帝,孫賁吳景都是會繼續為袁術效命,這就說明其實袁術對孫家人是比較好的,只是袁術稱帝自己砸自己腳,所以孫賁和吳景完全沒有理由躺渾水。

那些認為袁術對孫策不好的人,其實大部分都是拿袁術對孫策的食言這一點來說,但孫策的雄才大略袁術是不會不發現也不會不提防的,因此食言也有一定考慮。其外,大部分人認為袁術一直都是在利用孫策,拜託,孫策是袁術的手下啊 ,這麼明確的上下級關係還叫利用?


有人提到孫香,孫香是孫堅的族子,經查閱發現孫香在袁術稱帝時被袁術任命為汝南太守,徵南將軍。先說汝南太守,袁術的籍貫就是汝南汝陽人,這個同比可以看看孫家給誰做過吳郡太守就知道有多大意義;而徵南將軍又是什麼概念,同比夏侯淵到戰死的時候就是作為曹操的徵西將軍。現在更能說明袁術對孫家人了

以上僅做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可能是「好,但沒那麼好」吧。

頭曼因為偏心眼,派冒頓去執行死亡任務,光看這個角度,他對冒頓好不好?

冒頓死裡逃生,他又覺得冒頓是個人才,讓冒頓領兵,使得冒頓有了造反為王的力量,光看這個角度,他對冒頓好不好?

袁術答應給孫策的太守之位總是放鴿子,放一次不夠還兩次,光看這個角度,他對孫策好不好?

後來他又把孫堅部曲還給孫策了,廣陵太守吳景、丹陽都尉孫賁、族兄汝南太守孫香都是孫策的親戚,孫策也因部曲有了自己的基業,光看這個角度,他對孫策好不好?

喂,董昌你怎麼哭了!


不好,虎牢關就嘲笑孫堅鄉巴佬


我就覺得天天把孫堅當袁術純小弟掛嘴邊有點沒勁,不就是什麼遣將孫堅孫策麼

孫堅和袁術聯手不是合作關係,互相利用互惠互利?一旦孫堅打下基本盤有了後勤,你看他還理不理袁術,袁術什麼水平自己也知道,他駕馭的了孫堅麼,這才懷疑他斷他糧草。孫堅對袁術的實力心裡沒數麼,會給這種人一直當槍使?袁術就會玩點離間,什麼軍事實力,什麼戰略規劃不用多說吧


好啊,袁術對孫家挺好的。

袁術和孫家最大的隔閡在於袁術不具有能控制住孫家的能力。孫家遲早是要走的,不能跟著你一起完蛋啊。

最優解就是孫策是袁術兒子,袁術能笑死。


不好,不過是當馬前卒罷了,袁術本就沽名釣譽之輩,如劉皇叔之輩,尚可譏諷,吾生平未知有劉備也。其自負無知可見一斑,況且連自家兄弟本初尚且不容,遑論他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