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喫餃子中秋喫月餅是一種儀式感,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是一種儀式感,結婚穿婚紗拜天地是一種儀式感,應聘穿西裝打領帶是一種儀式感,年會團拜會是一種儀式感,追悼會遺體告別是一種儀式感,明星走紅毯是一種儀式感,宗教徒感恩禮拜是一種儀式感,歃血為盟是一種儀式感,拜師收徒是一種儀式感,見皇帝下跪是一種儀式感,某些場合要宣誓是一種儀式感。

下邊舉個例子,是《周禮》「士相見禮」的一部分,說的是一個「士」到另一個「士」的家裡去拜訪時需要準備的禮物,以及兩人相見時要如何說話的規矩,這也是一種儀式感:

摯,冬用雉,夏用腒。左頭奉之,曰:「某也願見,無由達。某子以命命某見。」

主人對曰:「某子命某見,吾子有辱。請吾子之就家也,某將走見。」

賓對曰:「某不足以辱命,請終賜見。」

主人曰:「某不敢為儀,固請吾子之就家也,某將走見。」

賓對曰:「某不敢為儀,固以請。」

主人對曰:「某也固辭,不得命,將走見。聞吾子稱摯,敢辭摯。」

賓對曰:「某不以摯,不敢見。」

主人對曰:「某不足以習禮,敢固辭。」

賓對曰:「某也不依於摯,不敢見,固以請。」

主人對曰:「某也固辭,不得命,敢不敬従!」出迎於門外,再拜。客答再拜。


儀式感就是你喫一餐飯,哪怕是在一個偏僻的極其簡陋的地方都要鋪上一張桌布。就是不管是誰過生日,都要買一個蛋糕,哼唱生日快樂歌,吹蠟燭許願,然後送上祝福。儀式感也是國歌奏響,五星紅旗飄揚起來的莊嚴肅穆......

儀式感就是古時侯的的讀書人翻看一本書之前要凈身焚香,祭祀之前要齋戒沐浴......儀式感就是《小王子》裡面那隻狐狸說的「它使得某個日子區別於其他日子,某個時刻不同於其他時刻」

人活著,為什麼要有儀式感呢?不是矯情與否,那裡面是一份對生活的熱愛,飽含著對幸福的敏感和執著,只要覺得它是一件值得重視的事情,那就需要儀式感,自然它就是有意義,不管別人怎樣認為,儀式感就是另一種力量。

它令我們有所依傍。它喚醒我們心中的美好情感,它是心靈的撫慰劑和力量的源泉。


通過一些步驟、物品、或者行為,向自己暗示:這件事我慎重對待了。從而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撫慰和滿足。有助於提高對自己的認可度,達到精神滿足,從而間隔促進目標事件的完成質量。


百忙之中不忘給自己準備一個驚喜 ,即使回家再晚,冰箱裏還是會有提前準備好的食物,讓自己不會空著肚子。即使沒有男朋友也會每個月給自己買一束花 ,這足以讓自己的內心更加堅強和愛自己;不會以抬高自己來貶低別人,更會在和愛的人鬧矛盾時懂得用幽默化解 。


過生日或者什麼特殊節日,做一件比較有意義的事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