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謝謝大家看我的問題。

我不是母親,算是這個孩子的姐姐,這是我忘年交朋友的兒子,我朋友她現在整個人因為教育上面的事情精神狀態很差,我很心疼,所以提出這個問題。如有滿意解答,我一定以恰當的方式傳達給她。

問題具體描述:

孩子做作業磨蹭,每天拖到很晚也不能完成,而且自尊心低,規則意識不強,難以溝通交流。

背景條件如下:

1.孩子家庭條件好,九歲,三年級,在某1.5線城市。

2.爸爸是該城市土著,平時工作較忙,和孩子見面不多,溝通不多。媽媽遠嫁到該城市,孩子出生後一直全職在家帶孩子,但是很努力地不讓自己跟社會脫節。平時他們的相處模式來看,父親有點大男子主義、自以為是。對孩子的成長不夠上心。

3.孩子自尊心較低,規則意識不強,平常的說教和打罵根本不管用。曾經被父親揍過一頓似乎是,但是沒用,第二天還是磨蹭。我本人也和他相處過,直觀感覺就是總想挑戰你,無論什麼問題規勸甚至訓斥都很難解決,而且很自大(……)你根據規則批評他沒用,他真的會表現得很不屑。

4.老師不配合。不會配合家長教育孩子本人(也不排除是教育了但也實在沒辦法),發生沒寫完作業的情況,就會直接來找家長。

現在我朋友有一點難以管教她兒子,剛開始的時候是柿子挑軟的捏,比較怕他爸爸,但現在他爸爸似乎也不太管用了。

歡迎大家提提意見呀,愁死我了。


這事兒真不能怪孩子!孩子的拖拉磨蹭、注意力不集中,其實是由孩子的大腦結構決定的。

理解了孩子在學習階段的大腦結構,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下面總結的都是乾貨,有點干,有點長,但是一定能幫助到大家,都是我親自驗證過的。

如果有時間,希望一定要看完,有時候可能一句話就能改變固有的認知。

而我們的認知就是孩子的天花板,只有我們不停的學習與成長,孩子能觸碰到的世界才更寬廣!

先來說下大綱:

1.為什麼孩子自控力差,專註力差?2.打罵吼,能不能解決問題?3.馬上就能用上的小技巧(1)專治磨蹭--如何快速啟動(2)最佳獎勵--大腦自帶的獎賞機制(3)排除干擾--打造最佳學習環境(4)學會鼓勵--讓好的行為可複製

一、為什麼孩子自控力差,專註力差?

這個要從我們大腦的構造說起。

你以為我們的大腦只有一個指揮中心嗎?

那你就錯了,我們不是有一個指揮中心,而是有三個!無論做任何事情,有任何反應,做任何決策,都是這三個指揮中心相互博弈的結果。

這就是「三腦理論」。腦科學上稱為:本能腦(又叫原始腦、爬行動物腦)、情感腦(又叫邊緣腦、哺乳動物腦)、理智腦(又叫新腦、人類腦)

三腦理論假說,是美國神經學專家Paul MacLean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提出的理論。隨著後繼者科學家們的持續研究,這個理論被發現有一些不太準確的地方,但是它依然是離真相最接近的理論之一。

「本能腦」是最先出現的腦結構

它主要由腦幹、小腦組成。控制我們最基本的本能和行為,比如呼吸、心跳、睡眠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功能,以及遇到危險的本能反應。

舉個例子,當我們面前突然出現一隻惡狗,我們的第一念頭就是快跑,這就是本能腦在起作用,它要保證身體的安全。

本能腦迄今已經進化了幾億年。反應最迅速。

它就像自私的王后一樣,只照顧自己的願望和需求,趨向快樂而躲避痛苦。如果覺得不安全,它就會出現三種反應:戰鬥、逃跑或僵住,這就是人類自我保護或攻擊的本能反應。

「情緒腦」主要是由海馬結構、杏仁核等組成。

杏仁核的作用是產生情緒,儲存記憶,海馬結構能將我們的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它與原始腦共同工作了五千萬年。

它就像一個多愁善感的小公主一樣,擁有複雜的情緒,渴望被尊重、被愛、被接納、被信任,並且討厭變化,喜歡呆在舒適區。

「理智腦」,包含大腦皮層和一些神經元組織。

它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就是為人們所熟知的左右腦。控制著人們的想像力、創造力、理性思考以及言語能力。

理智腦中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部分,叫「額葉前端」,它是我們大腦中的「總司令」,不但控制著我們一系列的高級認知功能,還能權衡利弊,抑制本能腦的一些活動,防止我們做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

如果我們的理智腦足夠強大,我們就能做好很多事情。比如控制食量保持身材、比如少玩手機多看書、比如早起鍛煉少睡覺,然而事實往往事與願違。

明明說好要節食減肥,聚餐火鍋還是沒忍住;

明明計劃每天背一句親子英語,親子英文的書始終還是沒有翻開;

明明定好鬧鐘準備早起跑步,然而關掉鬧鐘後,依然沒有打破「再多睡一會兒」的魔咒。

究其原因,是因為比起本能腦和情緒腦,理智腦簡直弱爆了。

以下會介紹四個原因。

理論數據節選自周嶺的《認知覺醒》第一章第一節「大腦:重新認識自己」中的「高低之分與權利之爭」這一段。

首先,它進化的時間短。

本能腦已經有近3.6億年的歷史,情緒腦有近2億年的歷史,而理智腦才出現250萬年。

如果把本能腦比作100歲的老人,情緒腦就相當於一個55歲的中年人,而理智腦就像是一個不滿1歲的小寶寶。

縱然這個寶寶再聰明,但胳膊擰不過大腿,弱小的他很多時候根本無能為力。

其次,它佔有的神經元細胞少,而且不會被優先供血。

我們的大腦里大約有860億個神經元細胞,而本能腦和情緒腦擁有其中的80%,所以他們對大腦的掌控力更強。

同時他們距離心臟更近,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可以優先得到供血。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極度緊張時,往往會覺得大腦一片空白,其實是我們的理智腦此時供血不足了。

還有一個原因,它運行速度很慢。

本能腦和情緒腦,運行速度極快,至少可達1100萬次/秒,堪比世界上最快的計算機,而理智腦運行速度僅為40次/秒。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理智腦還沒來得及啟動,就被本能腦和情緒腦的想法直接KO了。

更要命的是,理智腦成熟的特別晚。

本能腦在一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比較完善了,情緒腦則要到青春期早期才趨於完善,而理智腦要等到20~25歲才能基本成熟。

所以,由於理智腦與本能腦和情緒腦力量的懸殊,很多時候我們都力不從心,如果不進行刻意訓練,就很容易向本能和慾望妥協。

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理智腦還遠未成熟的孩子呢?

我們用這個理論來重新看待下孩子寫作業或者其他的一些學習行為,就會有新的思考方向。

二、打罵吼,能不能解決問題?

當你打罵吼的時候,孩子會恐懼緊張害怕,他的情緒立刻傳遞給本能腦,本能腦就會覺得不安全, 就會激發他身體中的一個本能反應,「戰鬥-逃跑」反應。

本能腦啟動是件特別耗費能量的事,因為它調取了大量的血液來讓我們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分泌應激激素,並將血液傳遞給四肢隨時準備逃跑或者戰鬥。

而此時的理智腦就被忽略了, 得不到足夠的供血,思考就變得非常慢,甚至一片空白。

這個時候,你再問孩子,他很可能什麼也答不上來,甚至平常會做的題,現在也不會做了。

孩子會瞬間失去所有的信心,覺得自己根本就學不會,覺得學習太難了,真不想學習。

更要命的是,在這種害怕恐懼的情緒下,他的記憶是非常深刻的,他深深的記住了我不愛學、我不會學。

這下糟糕了,下一次開始學習的時候,這段記憶又被喚醒,一旦碰到難題,或稍稍不順利,他就想要逃避。

回想下,是不是只要哪天咱們發火了,那天的學習效果就很差?

所以,打罵吼能解決問題嗎?

很顯然不能,越小的孩子帶來的副作用越大。本來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但是結果卻讓孩子越來越逃避學習。

三、馬上就能用的上的技巧

原諒孩子吧。

孩子專註力差、自制力差,主要因為他的理智腦太過薄弱,他所有的讓你頭疼的行為其實都是天性使然。

但是,成長就是克服天性的過程。孩子,總歸要成長。

所以我們需要找到技巧來幫助孩子。切記,咱們是來幫助孩子的,那個可愛的熊孩子需要咱們的幫助。(不是責罵!)

1.專治磨蹭--如何快速啟動

「啟動能量原理」

哈佛心理學導師肖恩·埃科爾,有一次拿自己做了個實驗,他怎麼做呢?

他很喜歡彈吉他,常言說,養成一個習慣要21天,於是他做了一個21天的表格,貼到牆上,跟自己約定,彈一天吉他就在上面打個勾,如此這般,只要等21天就能養成習慣了,並且演奏技術也會提高。這真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

你猜,21天後他成功了嗎?

並沒有,他的表格上只打了4個勾,真是少的可憐!什麼提高技術,什麼養成習慣,現在就像是一個尷尬的笑話!

反倒是他最不想浪費時間的電視節目卻一天不落的看下來,每天回到家往沙發上一坐,拿起遙控器,一看就是兩三個小時。

後來他受到一些啟發,仔細的回顧了這個實驗:

他把吉他放在了壁櫥里,看不見,也摸不到,雖然距離並不遠,但是從站起來,走到壁櫥,取出吉他這件事,恰好需要20秒,而這20秒的啟動能量卻成了彈吉他的主要障礙。

而點擊遙控器開機看電視,只需要1秒鐘。

那麼如果將兩件事情的啟動能量改變下會怎麼樣呢?

於是,他買了個吉他架,把吉他拿出來掛上去,放到沙發旁邊,啟動能量只需1秒,這樣每次路過的時候順手就扒拉幾下,美妙的聲響總是讓他忍不住多彈一段時間。

而電視遙控器呢,他把遙控器的電池扣下來,然後走了20秒的時間,把它放到了卧室的抽屜里。

每次準備看電視時,他一想到還要走20秒拿到電池再重新裝上,太麻煩了,於是很快他就自己拿起一本特意放在沙發上的書讀起來,或者彈彈旁邊的吉他。

就這樣,把事情的啟動能量一轉換, 根本不需要什麼21天的表格,很快他就形成了新的習慣。

這個「啟動能量20秒規則」實際上是安撫了我們的情緒腦,讓它覺得壓力不大,事情可控,它就會和理智腦好好配合了。

那怎樣用在孩子的學習上呢?

「找到最小的切入點」

最重要的就是每天開始學習之前的第一個任務,它必須是孩子感興趣並且容易啟動的。

我們把第一個任務再細分到第一步。讓第一步從一個毫無壓力的小任務開始。

比如,我們的第一個任務是背一篇課文。

這可不簡單,怎麼辦?

我們拆出第一步,跟孩子說,不著急,來,我們先讀一遍。或者,我們就先把這段話的中心句找一下。

這樣,任務的啟動能量就小了,本來全背下來要五六分鐘,可是我們讀一遍也許就只需要二十幾秒,孩子就不會抗拒的很厲害。

再比如:我們需要做一頁算術題。

孩子一看,這麼多題,壓力好大。

我們拆出第一步,跟孩子說,來,我們先把所有尾數是和1相加的先做了,加1可是最簡單的。

孩子一想還真是,高高興興的把所有加1的先做了。然後發現三分之一已經做完了,壓力就不大了,而且也沉下了心,就更願意繼續做了。

具體怎麼拆出一個啟動能量最小的第一步,還得根據實際情況去調整。拋磚引玉,咱們見招拆招吧。

2.最佳獎勵--大腦自帶的獎賞機制

「列清單法」

要運用大腦的獎賞機制,得先說一個法則:列清單法。

以前我覺得列清單是個很浪費時間的事,就那麼幾項任務,開干不就完了嗎?

還真不是這樣。

比如孩子今天回來要做五項作業,如果有五項作業全放在腦子裡,孩子就會有一種隱形的說不出來壓力,總是覺得好煩呀,我還有那麼多作業。

那他就很難塌下心來,還得時不時的浪費大腦能量去回憶下還剩多少作業。

那我們就乾脆,把他大腦里隱形的這個壓力拿出來,列成清單,一二三四寫的清清楚楚,先幹什麼後幹什麼列的明明白白。

這樣,大腦就清空了一部分,啥也不用考慮,跟著清單一次只做一件事情,踏踏實實,按部就班。

那怎麼列這個清單呢?

?按照咱們之前說的20秒啟動法則,先列容易的,保證順利啟動。

?每天的順序最好一致,這樣孩子會慢慢固化這套順序,不用每天重新熟悉流程,就又節省了一部分能量,還能做到心中有數,更加有信心一氣呵成。?每天學習前,和孩子一起花5分鐘計劃清單,看看孩子覺得哪個最簡單。等孩子學會了,就可以讓孩子自己嘗試列清單,為以後的自主學習做準備。

「打勾法」

重點來了,想要及時獲得大腦的獎賞,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每完成一項任務,就馬上在清單上打一個勾(或者劃掉)。

這個勾,意義重大。

因為這個時候,我們的大腦會分泌一種物質,叫做「內啡肽」。

內腓肽是一種神奇的物質,它可以讓我們內心喜悅,降低焦慮感,讓人體會到一種積極向上的、平和的感覺。這種感覺還可以讓我們抵抗哀傷,創造力勃發,提高工作效率。

這是我們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大腦留下來的一個專門的神經獎賞機制。

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羅傑.吉爾曼發現,人體產生內啡肽最多的區域以及內啡肽受體最集中的區域,居然就是學習和記憶的相關區域,因此內啡肽可以提高學習成績,加深記憶。

我們每打勾一項任務,就是讓孩子刻意感受下「大腦被獎賞」的感覺。很開心的繼續下一項任務。

等打完最後一個勾,看著任務清單被全部完成,孩子就會感覺很有成就感。

他自己會有種感覺,作業有點難,有點多,但是,最終還是完成了。

我們家長這時候也可以及時介入,說一些話,來鞏固下這種感覺。

比如:「哇,挑戰成功啦,是全部完成了,對嗎?」

一定要用那種充滿讚賞和肯定的語氣,孩子就會很自豪的說:「對啊,全部完成了!」

這種大大的喜悅感和成就感,就悄悄的記在了孩子的心裡。

下一次學習的時候,孩子就知道,嗯,作業雖然有點多,但是我還是能完成的,他就對最終的那份成就感有所期待,就更願意去開始學習。

這裡咱們要注意,盡量不要這麼說:快點寫,寫完了獎勵你玩遊戲。

孩子確實也抓緊時間寫了,但寫完那一刻,立馬說我要去玩遊戲啦,開心嗎?開心,但那是因為能玩遊戲而開心。

寫完作業的目的就是為了玩遊戲, 把作業解決掉我就可以去玩遊戲,這在潛意識裡形成什麼樣的概念呢?

孩子會覺得每次玩遊戲,我還得先完成作業,作業就是個絆腳石,他就會越來越不喜歡寫作業。

而且他認為寫作業只是一個交易,下次你讓他寫作業,他還會給你談條件,這樣對形成自覺的學習習慣完全沒有幫助。

3.排除干擾--打造最佳學習環境

其實我一直覺得只要肯學,外在條件都是次要的,不像我家孩子爸爸,必須擺好儀式才能學。

他考一級建造師那會兒,桌子太小不想學,凳子太高不想學,家裡孩子太鬧不想學,孩子不在家想念孩子不想學…

好在孩子倒是不要求這要求那,可是他就是不停的分心啊,桌子上每一個物件,他都能摸索個遍,然後開啟十萬個為什麼的節奏。

探索是好事,可是能不能不要放在這時候,老母親心裡苦啊。

於是,學習前這個儀式還真是必不可少:桌面管理。

「桌面管理,去掉會分心的東西,僅留必要東西」

桌面上如果東西很多,孩子就需要調動能量去抑制,但是孩子的理智腦發育還很不成熟,他根本抑制不住。

假設在我們的提醒或者怒吼下抑制了一些,但抑制這個事情是需要消耗大腦能量的。

而孩子大腦的能量是有限的,他調用一部分能量來抑制這些誘惑,那麼能用在學習上的能量就少了,甚至有可能不足以啟動學習狀態。

所以,不相關的全部拿走,桌面上只留當前學習必備的文具。

比如:左上角放尺子、橡皮、三支削好的鉛筆,中間全部空著,只放當前的作業。右上角放其他清單上的作業,準備替換中間的作業。

為什麼是三支鉛筆,因為鉛筆有時候會斷,臨時再去找筆或者削鉛筆太容易打斷學習。

不同的年級可能不同,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我侄女兒三年級,不用鉛筆,老師要求用可擦筆,那就準備可擦筆(現在的孩子真高級啊)。

越乾淨越好,越整潔越好。孩子就不用調用過多的注意力資源來抑制這些誘惑。這樣就能幫助孩子節省注意力資源。

「正式開始之前有個過渡」

你家孩子有沒有一學習就要喝水,一學習就要上廁所的情況?

我家孩子就是這樣,在客廳蹦躂的時候啥事兒沒有,但是等好不容易坐到了書桌前,各種事兒就要來了!不是喝水就是上廁所,不是這裡疼就是那裡痒痒,真是氣得分分鐘想揍人。

但我們冷靜的仔細觀察下,很可能是因為孩子剛才在做的事情沒有處理完成,他就會一直想著,導致這部分佔用的大腦的能量就無法釋放,再要求他去學習,他可能就能量不足。

孩子就會找各種借口,來延後學習這件很難啟動的大事。

所以,不管孩子是找借口還是真的有需要,在正式開始前,有個過渡都很有必要。

這個過渡分兩部分:

一是提前幾分鐘告知孩子稍後要學習。

二是花幾分鐘做學習前準備。

比如:

先跟孩子說下,5分鐘後我們開始進行學習準備哦,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

最好用鬧鐘定時,這種不帶感情的時間提醒比口頭提醒更容易讓孩子信任和在意。

時間到了以後,接下來進行5分鐘左右的學習前準備。

跟孩子一起清點下文具,然後想喝水咱喝水,想上廁所就快去上廁所,想抓痒痒趕緊抓抓,還有事兒不?再想想,真沒了?那咱就正式開始了哈~

然後就開始制定清單,逐漸從一項任務的第一步開始啟動。

「和孩子同頻」

你知道嗎?在我們的大腦中有個重要的神經組織,叫做「鏡像神經元」。

因為鏡像神經元的存在,人類在社會交流過程中常常伴隨著無意識模仿,尤其是孩子,會複製父母的動作、表情和行為模式。

當孩子看到別人在做一件事,他也開始做這件事,或者燃起做同樣事情的慾望。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養成什麼習慣,那麼在孩子的視野範圍內,我們家長就要多做什麼。正所謂言傳不如身教。

有一段時間,我們家孩子在這邊學,孩子爸在那邊刷抖音,一會兒哈哈哈,這個小孩兒真有意思,一會兒嘖嘖嘖,石家莊又出現疫情了,一會兒嘆口氣,中年男人壓力就是大呀…

孩子可是默契的很,一會兒跑爸爸那邊去:哪個小孩兒,我看看!一會兒又抬頭問爸爸,疫情又嚴重了嗎?一會兒又好奇的說,爸爸,什麼是中年男人啊?

我真想一口鮮血吐到孩子爸手機上。

你看如果我們家長都沒有一個學習狀態,要求理智腦還不完善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是不是太過分了點。

現在孩子爸已經被我勒令在旁邊看安靜的看【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這本書了。機智不?為我的機智點個贊吧 !

5.學會鼓勵--讓好的行為可複製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是這個誇可是有講究的。

我家孩子最近愛玩兒象棋,跟爺爺下棋的時候,爺爺會讓著他,總誇他,呀,你可真棒!

孩子信心滿滿的,去邀他爸決戰,結果爸爸教他必須遵守規則,最終贏了他。

這下孩子不高興了,再也不肯玩兒象棋了,為啥?他覺得他輸了,他輸了他就不棒了呀!

所以「孩子你真棒!」這樣籠統的誇法是不行的。

孩子不知道自己棒在哪裡,也不知道下次該怎麼複製上次做的好的地方,他就會自己亂猜怎樣是棒,比如必須贏了才是棒,速度快就是棒。

後來,我們集體都換方向誇了,都變成這樣的:

「呀,你竟然知道馬走日象走田?厲害厲害!」

「哇,這個炮架搭的真是神了,不但救了自己的馬,還同時控制住了我的車!」(其實孩子根本沒想那麼多)

「雖然這次我贏了,但是我贏的好吃力呀,你這次可是完全遵守規則,並且還知道拿雙車將我,差點我就輸了,我都快不是你對手了」

這樣誇後,孩子更愛玩象棋了,真的下的越來越好,遵守規則,還不怕輸。

所以誇孩子,我們要誇細節,誇行為。

比如孩子今天吃東西時說,「我要給奶奶留一塊」,可能孩子只是無心的善良,但我們就趕緊誇下,「你看,我們孩子就是知道分享,吃東西還想著別人,真是個好孩子。」

孩子就會很開心,而且知道原來愛分享是好的,下次我還要分享。

比如孩子今天學習很專註,很快就寫完了,我們趕緊用讚賞的語氣誇下孩子「哇,孩子,你今天學習可真專註,一次也沒有跑開,你是怎麼做到的,太厲害了,果然專註就是做的快!」

孩子就會明白,不亂跑,專註寫,就做的快,下次我還要專註。

事實上,想讓孩子做的更好,一句有技巧的鼓勵要比一百句毫無目的的責備有用的多!

[總結]

?我們把這些小技巧按照先後順序來總結下:

自主活動與學習間要有過渡,桌面管理,只留必要文具,列清單--容易的任務列在前,切小點--第一步啟動能量在20秒內,打勾法--利用大腦的獎賞機制和孩子同頻--言傳不如身教誇具體細節--讓好的行為可複製

最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孩子的理智腦發育還遠不成熟,就讓孩子慢慢來吧!

以上。

參考資料:

1.https://zhuanlan.zhihu.com/p/201409162.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1409163.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8396794.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0361371/answer/13682695775.周嶺《認知覺醒》6.田宏傑《11堂高效作業課》7.席有《大腦功能模式(型)理論-記憶、思維和意識的秘密》

我是瑞雪傲豐年,家有兩寶:瑞瑞小公舉和傲傲小王子。

看見孩子,看見自己。

感謝點贊與關注。願交天下父母有心人。


自尊心是靠信任和鼓勵培養出來的,而不是靠說教和打罵奴化出來的!

為什麼說教和打罵解決不了孩子寫作業磨蹭的問題?

孩子寫作業磨蹭並不意味著他不愛學習,可能是他缺乏動力或者他遇到其他方面的麻煩了。比如:孩子不相信自己能寫完,或者孩子想先休息會再寫,再比如孩子容易被身邊的東西吸引等。

這時候,孩子內心也是很焦慮的,因為做不完作業是會被老師批評的。誰不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啊,除非孩子對學習徹底失去了自信!

不搞清孩子寫作業拖拉的原因,就不分青紅皂白地說教或者打罵孩子,勢必會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不信任和挑釁,孩子會因此變得更加沮喪、內疚和無助。

這對解決孩子磨蹭的問題毫無幫助,甚至,孩子會通過故意不寫作業,來報復我們的說教或打罵。

如何解決改善孩子寫作業拖拉的問題?

你的朋友,因為全職帶孩子,很容易把孩子當成生活的希望。在這種情況下,因為擔心孩子功課跟不上,她很容易放大孩子的問題,只要看到孩子的問題就立刻指正。

這種望子成龍的願望本身是沒錯的,但是我們越是關注孩子的問題,孩子就越沒自信。一個缺乏自信的孩子怎麼可能有能力改變自己的錯誤呢?

而如果我們對孩子充滿自信,始終關注孩子做的好的地方,並給予孩子鼓勵,孩子的問題反而會因此得到改善。

那,具體該怎麼做呢?

在這個回答中,我有做過詳細的描述,如果你想幫助孩子解決拖拉的問題,一定要看到最後。

孩子無論做啥事都磨磨唧唧怎麼辦? - 小葡萄爸爸的回答 - 知乎

孩子無論做啥事都磨磨唧唧怎麼辦??

www.zhihu.com圖標

最後,和你分享一段心理學家德雷克斯的名言,你可以把它分享給你的朋友:

孩子會犯錯,做錯事,這很正常。

假如我們抱著批評的態度,

就會無意中將好行為中偶然發生的錯誤單獨拎出來,

放大錯誤的嚴重性,

反而漸漸讓孩子養成永久性的缺點。

最好,能系統地閱讀下德雷克斯的育兒著作。

孩子:挑戰京東¥ 53.00去購買?

我是小葡萄爸爸,專註於親子溝通和家庭教育,關注我,讓您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少一些迷惑。

碼字不易,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可以關注我,也可以點贊哦~


這問題我也遇見過,不過略有不同,我分享一下看看是不是對你有幫助。

我家孩子1年級的時候,每天要做2-5小時作業,但實際量真的不算多,得虧學校每天放學很早,不然真不知道她能磨蹭到啥時候。遇見這個情況,我們也很著急,但是怎麼說都不奏效,感覺就是油鹽不進。

用獎勵的辦法,比如提前做完會給買禮物,沒用;用懲罰的辦法,比如1個半小時做不完,挨一頓批評,沒用。去年年中的時候,我焦慮達到峰值,明年三年級的作業更多,她可怎麼辦。沒辦法了,就只能先全程觀察她的作業情況。

一觀察發現了幾個問題:

1.她寫字寫一會兒食指就疼,然後就開始走神。

2.寫字總是寫完一個要頓一下,然後開始下一個。

3.每次寫作業都很難開始,一問就說好多太難。

4.不能被題目卡主,一旦一個題目不會,下面的就不開始。

5.獨立完成作業時,總是分心。當家長全程陪著的時候,時間能少一半左右。

針對這一系列的情況,我覺得有幾件事是必須得開始搞的。第一個是寫字。所以上了二年級以後,我們在日常作業之外,又加了一個抄生字的環節,每天不多,最近增加到了一百個字。一個學期寫下來,速度提上去不少。

然後是陪作業,不做實質性的指導,就干一件事,重複提醒「接下來做這個」,然後通過一兩周左右的時間,畏難情緒也少了一點。這個過程讓我意識到,孩子對困難的認知真是各不相同。我女兒有一段時間,想像力豐富到認為作業多到做不完(實際上並沒有)。

最後一個自我管理最難。如果沒有人管,還是會走神,後來我們大人商量,要不然就乾脆不管了,讓她自己熬夜做,做不完吃個虧也許能長記性。結果連著熬了兩夜,發現她居然很喜歡熬夜。這就尷尬了。

最後沒辦法了,聽了人建議說,告訴孩子能做多快做多快,只要用時比前一天少,就有好吃的獎勵。測試了一周,的確是有幫助。但是一周以後獎勵最愛吃的蛋糕都沒用了。

難道孩子就這麼廢了嗎?差一點就做心理諮詢了。深夜跟家屬聊了聊,越聊越遠,最後大家覺得是不是大人太焦慮了。要不然乾脆就放開算了,拖延就拖延,反正能做完。

然後就放羊了。誰知道放羊有了意外收穫,因為我們突然什麼都不管了,她好像反而有些緊張。連著好幾天,比往常快很多,所以我們兩口子就死命誇。然後趕巧了學校也傳來接二連三的打擊,一個平時她覺得人家不愛學習的人,竟然轉性了,作業總是能提前完成,所以她回來也開始努力了。

不過,好景不長,這就期末考試了,現在都放假了,所以這個拖延到底解決沒有,還沒法下定論。

但是,跟半年前比起來,速度還是提升了不少。最起碼寫字慢這個耽誤因素被剔除了。畏難情緒也剔除了一些。這是我家孩子的抗拖之戰。不管怎樣,問題一點點解決吧。


我們看一下你在這個描述中,「孩子」作為賓語的時候,你使用的謂語,也就是動詞。

說教、打罵、規勸、訓斥、批評、管教。

試問,這孩子去哪裡找自尊心去?這孩子憑什麼要遵守規則?

這孩子的世界是這個樣的——他天天在家呆著的媽媽制定了一套規則,這套規則的原則就是,你不遵守,我就罵你。他天天不在家的爸爸和媽媽不同,如果你不遵守就打你。

現在擺在他面前一份作業,他有兩個選擇——第一,立刻做完它,沒有任何好處。第二,磨蹭著,會挨罵。要換我我也不屑,我也沒自尊,這人生的選擇也太TMD凄慘了,能選的只有痛苦和痛苦plus。

當大人只會以斥責和拳腳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沒把孩子當人了,這是把孩子當驢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瞬間解決這個問題是不可能的。但是提升孩子的積極性和自尊心,是有一些方法的。

首先,強烈建議這個母親出去找個工作。我見過太多全職媽媽,全部人生的重量都壓在自己孩子身上,自己年輕時候沒實現的夢想全都要讓孩子實現一遍。自己在職業生涯上無法取得尊重,就只能在家給孩子樹立權威。出去找點事做,讓自己喘口氣,也讓孩子喘口氣。

第二,增加明確的,實施嚴格的獎勵制度。提前寫完作業,當天剩下的時間全是自己的,想幹嗎幹嗎,打遊戲,玩iPad,踢球打籃球,愛去哪兒野去哪兒野。家長絕不干預鼓勵政策(一旦孩子寫完作業你說今天的獎勵是讓你看兩本課外書,你的獎勵體系就會徹底崩塌,隨之崩塌的還有家長的信譽,然後就會走進死胡同)。

第三,學會平等交流。你不敢對你頂頭上司乾的事,都別對孩子干。等你啥時候敢動手打你領導了,就可以打你孩子了。別老擺一副我是家長我最大你都得聽我的的樣子。孩子自尊是怎麼來的?天上掉下來的么?是家長養出來的。你都不尊重他,他怎麼可能尊重自己?

教育孩子根本沒有那麼難,學會設身處地就好。你想像一下,你在公司工作,這公司光幹活不發錢,幹活快了是應該的,幹活慢了老闆罵你,關鍵你還沒法辭職。這種環境下呆個幾年,你自尊心不受影響?你不難以溝通交流?領導催你幹活的時候你不磨蹭?

關鍵有一天你偷偷上網的時候還看到領導在知乎發了個問題,我下屬打也不幹活,罵也不幹活,怎麼增加他幹活效率呢?你是不是心裡想罵娘?


這個家庭做錯的地方太多了,不一一數落了。我們直接說該怎麼辦吧。

磨蹭有幾種可能:

第一,不會做。

如果孩子不會做,問父母又會被訓斥,不會被耐心對待。那麼孩子寧願不問,拖著,自然沒有辦法做得快。

解決:媽媽既然全職,就好好學習如果教育孩子。對孩子耐心教導。如果有不會的,就幫助孩子往前倒騰,找到是從哪個地方開始不會的,慢慢補起來。這個肯定是有一個過程的,不要著急,不要吼叫,每天堅持補一點。

第二,做完了就該睡覺了或者做完了還要做媽媽布置的試卷。

我小時候做完作業,如果早,我媽就要求我再做課外試卷。如果晚就睡覺。所以不管我做得快還是做得慢,我都沒得玩兒!既然這樣,我的辦法就是假裝做作業,實際在看小說。快到睡覺的時間了,再把作業做了,然後上床躲被窩裡看小說。在我媽看來,我就是做作業很磨蹭的。

解決:孩子做完要做的事情,剩下的時間就是自己的!比如假期,我女兒一年級,要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和我布置的作業。但是她只要完成,剩下的時間她隨便安排。所以她每天早上起來就做作業。吃午飯之前就肯定做完了。我並不會因為覺得她完成得輕鬆就給她加量。她完成得輕鬆,是因為她努力。她想留更多的時間玩兒。所以她便可以既學習,也玩兒。

關注孩子成長的寶媽,辣椒醬媽媽

小閨蜜出生於2014年。歡迎來我們的主頁,讓我們和孩子一同成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