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用戶的眼光是好的,如果一個產品的在正常上市的情況下銷量不佳,那可不可以認為這個產品就是垃圾呢


第一,定位出現問題。比如根據你的產品,客戶應該是單身女性客戶,但是現在主要跟已婚的婦女進行推廣銷售,那麼這個就很容易出現銷量問題了。

比如你的產品可能在二三線城市更有市場,現在花了很多時間在一線市場,那麼銷量自然不會很好。

比如自己產品跟競爭對手的產品定位都是差不多,但是競爭對手在品牌,價格,服務等等方面更有優勢,如果硬碰硬,那麼失敗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定位就很重要,包括市場定位,產品定位,客戶定位等等。

第二,產品沒有辦法滿足客戶需求。比如現在賣固定電話,可能質量很好,但是現在很多人都用智能手機了。那麼產品質量再好,但是沒辦法滿足客戶需求,那麼自然沒有人要了。比如過幾年之後是5G時代,那還賣4G手機,那麼就會很少有人買了。

第三,銷售問題。有一句話,好酒不怕巷子深,是金子總會發光。但是現在這個時代,同類產品太多,客戶一般只記住第一第二,其他基本就記不住了。這個時候如果不主動出擊,不提高銷售方面的能力,不能在客戶頭腦搶在心智階梯第一,那麼再好的產品可能也會淹沒在市場中了。


不一定。

柯達膠捲,柯達直到破產那天,生產的膠捲質量都是極好的,只是世界不再需要它了。

索尼的收音機,在收音機裡面算是一等一的,但是現在很少人聽收音機了,銷量極差,但是你不能說它質量不好。照相機銷量也不行,現在大家都用手機拍照。

諾基亞的手機,在功能機時代是市場老大,只是後來沒有抓住智能機的趨勢,沒落了。現在只有極少數人因為一些需要,還在使用諾基亞。

任何商業行為,離不開人,貨,場三個基本要素。

產品是一方面,產品質量好,不代表就賣的好。

就像上面舉的案例,都是不對市場胃口,只能在小範圍流行。

我有個朋友,很早以前認識的,畢業於天津某大學,如今還在我的朋友圈裡。他屬於文人墨客,寫的文章文采甩我八條街,可以這麼說,市面上你看到的書籍,有99%的作者文筆不如他。然而,他以寫作編輯為業,收益不行,什麼原因呢?

不是質量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他寫的東西不合大眾胃口。文藝青年,考試寫個作文能得高分,但是,老百姓喜歡看的是啥?故事會之類的,娛樂方面的。

第二個問題,就是銷售的方式不行,沒有把自己包裝出去。

比如,大家有見過那種書法大師,寫的和狗啃了似的,是不是也見過街頭的流浪漢或者大爺大媽,寫的字簡直堪比印刷體?

結果為啥寫的那種射墨藝術的人成了大師,名利雙收?

尤其人呀,有這麼一個特性,一旦某個書法家某某某成了別人口中的大師,即使他寫的字一般,也會有一大幫人抱粗腿。說他寫的字別有風格,有魏晉謝安之風,米芾顏真卿之採。

而那些淪落街頭的人呢,即使寫的字讓我們大眾嘆為觀止,總有一些人來抨擊,這些人就是寫了個形,外形像,但是沒有內涵,沒有那個大師的意境。

國外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把一些高檔的品牌酒裝在不知名的酒瓶子裏,然後把一些小廠家生產的不知名的酒裝在很豪華的品牌包裝裏,然後請了幾個專業品酒師來評判,告訴他們,豪華包裝裏的酒很名貴,請品酒師們給這些酒做個評判,看看差異在哪裡。結果呢,這些品酒師開始誇耀這個豪華包裝裏的酒呀,果然多麼多麼好,口感怎麼怎麼醇正,而那個看起來廉價的酒,是多麼多麼不行。

看出來點什麼沒有,不止是他寫作的問題,很多人做生意沒人買很有可能也是這類問題,要麼是產品不是投放人羣想要的,要麼是沒有對接到精準人羣亂撒網,要麼是不懂營銷,你說呢?

最後還有一類,價格太高,銷量小。

比如那個杭州的別墅,幾個億來著,銷量不好吧,難道是人家別墅不行?不是吧,是能夠買的起的人少而已,人家是小眾市場。


說人話,提供兩個角度吧。

1.用戶需求角度

2.競爭角度

用戶需求角度

一個產品正常上市的情況下銷量不佳,什麼是正常上市,一定是經歷了用戶預測試,試用,確保產品是市場需要的,感興趣並且願意付費的產品。

很多設計師盲目設計了一款自以為有人用的產品,耗費了巨大的成本,結果沒有人需要,自high產品,這種很多,因為沒有小規模試錯,驗證自己的概念,就很糟糕,所以這個是用戶需求的角度。

競爭角度

當我們確認這個產品肯定有人需要,那就無可避免到競爭,競爭說人話可以分兩部分:

1.誰先吸引我,我先試用

2.用過誰的產品後我覺得好,就不用其他產品了

那麼我們可以去觀察市場的數據,哪個產品出現了問題,如果是都沒有人用的,那麼可以促銷、試用相關的活動搞一搞,如果是復購做得不好,那多做點用戶反饋,這個時候纔可以說是產品垃圾,或者服務垃圾。


產品銷量不好,可能有多種原因。比方說產品質量,價格,品牌,服務,渠道等等。

要提高產品銷量,可以保存量,爭變數。存量是基礎量,變數是新增量。


這個並不絕對,存在即真理,嚴格來講,不存在絕對不好的產品,任何產品,都會有它的用處和存在意義,之所以銷量不好,一般會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產品的市場定位不準,裡麪包括幾方面a:產品的存在意義,通俗講就是產品是幹什麼用的,能解決什麼問題或者帶來什麼便利;b:產品針對的人羣,包括客戶的收入,職業,以及集中場所,c:產品的市場定價,要根據以上兩方面仔細考量,慎重定價,這很重要,牽涉到產品的接受度。

第二:營銷規劃不合理,這個牽涉到運營的可行性和可持續性,因為各個行業都有自身的遊戲規則,都有不可逾越的地方。舉個例子來說,你是生產廠家,那麼,你制定營銷方案時首先要確定你開拓市場的基調,是直接做直營?還是做商務渠道也就是招商,這是大的基調,一旦確定,那麼其它環節利潤再好,也不能去染指,也就是說,你要戒貪,守規矩,這會讓你和你的合作夥伴關係更穩固,大的基調確定後,你就要圍繞著這個去完善後續的各種輔助措施,比如激勵方案,保護方案等,配合流程等,這些都要考慮清楚,一旦方案出臺,大的原則一定要堅決的執行下去,最忌朝令夕改,這會讓人感覺不安全,會影響到市場拓展的效率。

第三:營銷團隊的問題,這個牽涉很多,不過最主要的是團隊人員的素質,平臺制度是否合理,以及團隊管理者是否稱職,大的就這三方面。

第四:面對市場變動時的決斷問題,這個,和公司領導者的感知力,洞察力,決斷力有密切關係,具體要看實際情況而定。

綜合以上所述,要想讓產品取得好的銷量,從最初的市場定位,到營銷規劃,這是基礎,是戰略的問題,營銷團隊是實現戰略目標的重要媒介,團隊組建,培養,以及後續進入市場後的實際運營,這個從大的層面講,歸於戰術,其實,團隊組建和培養,以及團隊管理,同樣包含戰術和戰略,因為包含問題較多,在此不再贅述。

最後,說明一點,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變,所以前面才提到決斷力,但是,這個變,改變的是戰術,大戰略的核心,在一段時間內,是絕對不能變的。

沒有不好的產品,只有沒有運營好的產品,沒有無用的人,只有無能的領導者!

謹代表個人觀點,歡迎拍磚和討論


指產品,還是銷售人員?


這樣說吧,產品銷量不好,或者很低的話,這個產品可以說被市場定義為垃圾產品,但是垃圾產品不代表差的產品,有很多反而是質量非常好的產品,比如諾基亞手機,銷量不好只是因為市場不需要他了

所以市場決定了一切,現在很多質量很爛的產品銷量奇高,為什麼呢,因為營銷做的好,但是不能說產品就很好,只能說明他們的銷售手段很高明,讓所有人都覺得這款產品好,並且很需要

然後再計算一個成本,一款質量好的產品成本肯定高,因為用料、做工等肯定都要好的,那麼他們就沒有多餘的錢拿去做市場宣傳或者營銷費用,導致了他們沒有辦法讓有需要的人知道他們的產品很好,而且能做這種產品的人的思維比較直的,就是產品好=人們有需要;

再說質量不好的產品,因為成本低,但是可以有大量宣傳費用和營銷模式,比如給優惠券,補貼等模式,層出不窮,更容易給大眾接受,購買了以後,只要不是差到不能用的,都會湊合用著,因為花了錢的,並且質量不好的產品價格要比質量好的產品低很多,換做是你,選哪個........

所以質量好的產品更需要花費大量費用去做宣傳,以前蘋果也不打廣告,但是後來也開始做廣告宣傳了,因為需要被大眾認知啊

直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啊,其實直播產品的質量,說實話吧,就是參差不齊,好的,不好的都有,為什麼呢,因為價格低廉,並且勾起了購買慾望,所以銷量就很高,等買到之後,一看質量不好,但是想想花錢很少,就算了吧

曾經綠城的房子我覺得是中國房地產中的良心商家,但是為什麼沒有成為地產前十呢........一個道理,碧桂園房子經常出問題,但是全國賣的最好


產品只是營銷過程中的一個因素, 決定銷量最終結果的是各因素綜合疊加的效果.

商品時代, 營銷以滿足市場需求為目標, 這時以4P理論為主導, 主要包含以下要素:

  1. 產品 PRODUCT: 此時產品品質和功能起關鍵作用.
  2. 價格 PRICE: 主要根據產品成本來定價或打折, 及決定付款方式.
  3. 渠道 PLACE: 產品運輸及分銷代理等.
  4. 促銷 PROMOTION: 如廣告, 公關與人員促銷等.

消費者時代, 營銷以滿足顧客滿意為目標, 升級為4C理論, 主要包含以下要素:

  1. 需求 CONSUMER NEED.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上, 瞭解他/她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2. 成本 COST: 進行市場調查分析, 瞭解消費者能接受並願意為之付出的成本是多少.
  3. 方便 CONVINIENCE: 優先考慮如何方便消費者購買和使用.
  4. 溝通 COMMUNICATION: 如何與消費者進行互動溝通, 提供更好的售前及售後服務.

數字時代, 營銷以建立良好用戶體驗感及用戶忠誠度為目標, 迭代為4R理論, 主要包含以下要素:

  1. 關聯 RELEVANCE : 企業需通過某些方式與用戶建立關聯, 形成互助互求關係, 並由此建立忠誠度.
  2. 反應 REACTION: 企業要及時傾聽用戶的需求和渴望, 並作出反應來滿足他們的需求.
  3. 關係 RELATIONSHIP: 企業要與用戶建立一種長久而穩固的關係, 把交易變為責任, 並及時互動.
  4. 回報 REWARD: 是維持市場關係的必要條件, 也是促進營銷發展的動力.

總結: 營銷已經走向大數據時代, 要求企業與用戶在建立良好互求關係的前提下, 及時保持良性互動, 為用戶提供達到高級滿意度和超級體驗感的產品或服務, 讓用戶成為企業的鐵杆粉絲, 並促進雙方實現合作雙贏.

希望以上這些能有所幫助!


不能這樣想,有些是市場策略的問題


不一定哦,產品銷量不好不一定就說明產品差。以前的時候都說就像不怕巷子深,但是現在產品太豐富了,營銷手段各式各樣,早就過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

營銷和產品、價格、渠道、促銷都息息相關,可以多試一些營銷手段,賣出產品之後跟蹤調查,讓用戶來判斷產品是否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