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代表著人性的惡戰勝惡本生嗎?


簡明扼要地說幾句:

先回顧一下故事。這個Gollum(咕嚕)本來就作惡多端,只是內心深處良心未泯。這個角色在《霍比特人》中初次登場,然後Bilbo(畢爾博)在可以殺掉他的情形下卻沒有殺他;到了《魔戒》中,Gollum遇到了Frodo(弗羅多),此前的Frodo還認為,要是Bilbo當初殺了Gollum,也不至於連累大家,但這時的Frodo卻憐憫Gollum,然而Sam(山姆)比較愚鈍,不懂得為什麼。有了Frodo的關懷,Gollum良心發現,但由於Faramir的介入而中止。Gollum出賣了Frodo,後來他們在火山上相遇之時,Frodo也只是正氣凜然地用刀指著他,告誡他離去,未下殺手(這個場景在電影中被刪,削弱了Frodo的形象,但似乎在第二部電影中他與Gollum初次見面的方式補償了,或者叫做致敬了原著這一幕)。最後,Gollum還是不悔改,奪取魔戒,掉落火海。

理清楚了故事,道理就明晰了。魔戒依靠著Gollum才被毀滅,但Gollum依靠著Bilbo和Frodo的善良才活到最後。要毀滅魔戒,靠的不是武力,而是善意,特別是Frodo的善意,還有智慧。換作Sam則不會有這樣的結果。

原著和電影都說過,惡的確在各個地方都在起作用。但是,Gandalf(甘道夫)在與Frodo談到Gollum時說過,他直覺認為Gollum會影響整個事情的結局,因為除了惡,還有其他的因素在起作用。


這個結局蠻有意思,看完回讓人想:為啥是咕嚕,而不是克服艱難險阻走了一路的佛羅多給魔戒送葬。前面的答主答了很多,我從另外一個角度解答。

為啥魔戒是由咕嚕毀滅?

魔戒毀滅於自身的惡和外界的善,而咕嚕本身也是善與惡的交織。

我們首先來看看咕嚕的生平。

咕嚕遇見魔戒前是個好青年,撿到魔戒後,他殺了好友,被族人趕走,最終只能在地底和魔戒相依為命。後來戒指拋棄了他,咕嚕不死心地跟了一路,最終和魔戒一起死於火山中。

1.魔戒毀於惡

魔戒是中土世界邪惡的代表。

魔戒會使中土世界上任何一人(半神或精靈)產生邪惡的念頭,甘道夫和凱蘭崔爾也不例外。但魔戒最「純粹」造物卻是咕嚕,在所有人中,咕嚕對魔戒的愛是最純粹的,他不追求榮華富貴,功成名就,也不想稱霸天下。

咕嚕的大寶貝

他就想擁有魔戒,即邪惡本身。

咕嚕一輩子是和魔戒綁在一起的。魔戒選擇了他,用自身的惡把他也感染成了惡人,使咕嚕成為了惡的化身。

後來魔戒拋棄了他,咕嚕身上的惡並沒有消失,而是繼續追隨魔戒(邪惡),在這個過程中,咕嚕除了尾隨,出賣佛羅多等人,還干出了讓魔戒欲哭無淚的事情:

一是將佛羅多帶去末日火山(給魔戒送葬奠定了基礎,如果不是咕嚕帶路,弗洛多主僕難以憑藉自己的力量找到末日火山),二是和魔戒一起在末日火山中融化,還帶著幸福的微笑(專業送葬,即使佛羅多不願意扔,肉身也給你丫帶進墳墓)。

所以魔戒可以說是毀於自身的造物,毀於惡本身。

2.魔戒毀於善

這個善除了護戒小分隊一路上的無私付出,還有一點很容易忽略,就是霍比特人對咕嚕表現的善意。

不管是《霍比特人》中比爾博的手下留情,還是佛羅多善意對待咕嚕,都使得咕嚕活了下來,好讓咕嚕完成最後的一躍。

這股善意也是超乎尋常的,除了比爾博叔侄,若是其他人在同樣情況下遇見咕嚕,估計一劍就給戳死了。

咕嚕本身除了惡,也是有善良的一面,只是太微弱,只是偶爾有展現。這個時候就不得不提到咕嚕的鏡像,佛路多。

3.佛羅多的善與惡

佛羅多善良,堅強,在護戒小分隊中可以說是承受了最大的痛苦的人。護送戒指本與他無關,他卻勇敢站了出來,來護送這個甘道夫和凱蘭崔爾都不敢接手的燙手山芋。

在答應之後,佛羅多從未想過放棄,在魔戒送葬過程中,即使再痛苦,希望再渺茫,到最後食物消耗完了,整個人面臨崩潰,他還在往前走。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最後一刻卻敗給了魔戒,被邪惡所佔領。這個結果同樣讓我們震驚:邪惡的力量非常強大,無人能從他手上逃出。魔戒在中土世界打遍天下無敵手。

那麼,魔戒就這樣贏了嗎?

沒有。這個時候,咕嚕出現了,打敗了剛被魔戒蠱惑的佛羅多。

可是,托老為何要安排咕嚕,而不是佛羅多來毀掉魔戒?

我認為這個情節是《魔戒》最絕的地方。佛羅多是善良的代表,咕嚕是邪惡的代表。如果由佛羅多(善良)來毀掉魔戒(邪惡),即佛羅多沒有被魔戒蠱惑,那麼這個故事精彩但平庸。

如果由咕嚕來毀滅,則是邪惡毀於自身的惡念,這樣故事一下子就有意思起來了,立意也更加深刻。這個立意,也是托老想傳替的一個觀念:魔戒蠱惑了無數人,最終也將死於自身對他人的蠱惑

我相信,在托老開始寫這個故事之前,就已經想好了最後一幕:兩個霍比特人在爭搶魔戒,最終一個掉入了岩漿中。

所以,給魔戒送葬最合適的人選就是魔戒最純粹的信徒:咕嚕。

綜上所述,霍比特人是魔戒命定的剋星。


這個結局很有意思,弗羅多在最終關頭被魔戒蠱惑,結果咕嚕為了重奪魔戒拚死一搏,在兩人的爭鬥中,魔戒終被毀滅。

題主在疑惑這是不是代表著惡最終戰勝了惡。我的觀點是,這個場景中,惡最終毀滅了惡,一種偶然導致了秩序世界(並非正義,整個秩序世界充滿暴戾)的回歸,可以把咕嚕看做人心的映射(善少惡多的普通人)和歷史事件中的偶然因素(古巴導彈危機中不知什麼原因反對發射核彈的毛子潛艇政委)。故事到這裡算是講完了,但是中土世界的故事仍然會繼續,貪婪、暴虐、背叛的戲碼仍然在不斷上演,光和暗此消彼長或者相互轉換,不斷打破平衡、重回平衡,周而復始。

在這裡多延伸一下:從人的角度出發,可以近似認為人的本能就是生存下去,並且活得更好。我在這裡姑且把生命的延續和繁榮稱為善,對生命的剝奪與毀滅稱為惡(自定義,大家看法可能不同)。但世界是無情的,資源是有限的,生命的生長繁榮有極限,受到限制的善就可能轉變為惡,所謂的為了A的繁榮而毀滅B,於是戰爭、屠殺、奴役就出現了(無數第三世界的人民流血犧牲,造就了漂亮國的繁榮),惡不斷地擴散、衍生。

現實世界不存在純粹的惡,幾乎所有的惡都有目的,少有的「純粹邪惡」其實對於那一小撮怪異個體來說可能是享受,也許是一種可以被稱為「繁榮」的極致體驗。在我的理解里,魔戒中索倫的行為可以理解成為了單個個體的延續和繁榮而犧牲中土世界其他所有的存在。很多時候,並不是善拯救了世界,惡與惡的對峙和博弈反而給了善不斷延伸的空間,就像是咕嚕和魔戒偶然的自毀拯救了中土世界,美蘇的對峙給了第三世界發展的機會,也許核大戰爆發後地球會成為一些非人生物的天堂。

魔戒是非常優秀的藝術作品,但藝術往往都是現實世界的投射,作者想表達什麼我不知道,但肯定和我們生活的真實世界息息相關就是了。


疫情期間回顧超喜歡的故事。這件事我覺得可能是這樣的

把戒指送到火山口就這幾個結果

  1. 扔下去了
  2. 據為己有了
  3. 被sauron奪走了

第二個結果可以說如同第一次殺死sauron的人王一般,也可以說如同gollum一樣,被魔戒所吸引、侵蝕,希望在無盡的生命中佔有它,而這也是魔戒所承諾的,純粹的力量(魔戒本身的力量和地位至高無上,且其力量不會因為持有者的有限生命而被削弱,無限生命更可用魔戒來不斷進行資本擴張)。

第三點更不用說,魔戒與sauron相互吸引,不論結果如何,他們之間的距離一定是不斷接近的,或者是被「魔」方勢力奪取從而返回mordor獻祭給sauron,或是被正方力量帶去mordor銷毀。莫名有一種落葉歸根的感覺……總之mordor有一股向心力,把故事所有可能的結局吸到這裡。所以說魔戒和正方關鍵人物(甘道夫、frodo等)都一定會到mordor來,而最後的問題是是否魔戒會被扔進火海。

站在火海前,對比上一次相似的場景,人王所欠缺的是一個和自己相似的但是明顯不同的結局來做對比。我覺得咕嚕一路上帶給frodo的就是展示給frodo活著的另一種可能,一個沒有選擇毀滅魔戒的墮落著魔的自己,一路上不斷通過他的生活作息(霍比特人極注重規律的生活飲食作息)和心理狀態的扭曲來不斷使得frodo警醒,從而能夠堅持初心、毀滅魔戒。而當時站在人王面前的是一個精靈王,人王所面對的是一個競爭對手,以及人族在亂世後被其他族群侵略的局面,(好像之前種族之間就在打架?忘了……)甚至可以說他有責任在人族為世界和平做出巨大犧牲後為自己的族人買一份保險(雖然後來算是黑化了)。

可以說,frodo在火山前是想要毀滅魔戒,通過毀掉魔戒來殺掉另一個自己,而他另一部分的毀滅是由咕嚕的死所表現的。或許咕嚕能夠活下來,但可能作者就是想這麼寫。也有可能咕嚕在這個時候個人與個人的對抗已經太過於複雜,一方面心存善意,一方面已經對魔戒執念太深,可能死掉才算是兩全?畢竟相比於精靈族的永生和矮人族的長壽,死亡才是人族的正常生命軌跡,從這個角度來看:本來幾百年前就應該壽終正寢的gollum在永生和權力的詛咒下活著,而這個詛咒在魔戒被毀掉的同時消除了,gollum也通過死亡變回了人類。

大家也可以看下我在另一個相關問題的回答作為補充

張池:為什麼魔戒整個故事線中沒有人殺死咕嚕??

www.zhihu.com圖標

左右無事 做一下遊戲吧

咕嚕既有對魔戒的貪婪也有解脫魔戒折磨的渴望 在幾百年里 咕嚕從一個有友情、生活自給自足的霍比特人被轉化為潮濕洞穴里的異類生物 即使咕嚕自身也會在河邊飲水時看見自己丑陋的倒影和自身扭曲黑暗的性情 這無疑對他來說是種無比的折磨 偶爾的清醒會讓他極度的渴望解脫於魔戒巨大的捆綁束縛

而在末日火山 咕嚕的兩個願望同時達成了 他重獲了讓他夢寐以求渴望重新擁有的魔戒 也自魔戒中解脫 與魔戒同歸於盡 某種意義上永遠重獲了魔戒 也不必擔憂失去魔戒 以及沒了人類的形態 也就失去了人類的心智 不會被魔戒影響、折磨 算是這部作品中偶然達成的一種巧合性的一個個體的救贖 不過應不屬於托爾金有意創作 因魔戒受害的人太多了

比爾博巴金斯喪失了晚年一個夏爾人應有的安樂 有對弗羅多的愧疚也有失去了魔戒的空虛 一如滿級的專家號喝個水讓小怪殺了 裝備全空

弗羅多巴金斯一路身心俱疲 最終不得不遠離家鄉以試圖治療心靈之傷 屬於一個霍比特人的安寧生活對他已是遙遠的期盼

護戒小分隊成員 法拉米爾被魔戒誘惑奪取弗羅多護送的魔戒 失去了一個戰士的榮耀 身敗名裂

法拉米爾三父子雖有過錯 篡位佔據剛鐸 不過至少不失為一個好的將領 守衛中土、長期和魔多交戰假如沒有魔戒催化 法拉米爾一家至少是一方梟雄 而非留下叛徒的污點

法拉米爾用死亡證明了自己仍是一個優秀的護戒成員 不過如果能時光倒流 我想法拉墨會希望強獸人早些來 死在他敗於魔戒之前 心靈的痛苦遠比身體的折磨痛苦得多。

薩魯曼和魔戒毫無接觸 不過某種意義上也是間接受害者 沒有魔戒 至少他可以在偽裝正義的安寧生活中度過幾百年吧 原著不曉得如何 電影中索倫下令需要一支軍隊時 薩魯曼抱著法杖捲縮坐在床上的情形 足見了薩魯曼他一直或多或少不願設想這種局面 而後的強獸人軍隊和砍伐樹木對薩魯曼這個依然保留了人類審美能力和巫師一貫的生活喜好的次神來說 無異於逐漸製造自己的地獄 大概他那時才意識到自己選擇的結果是什麼

補:倒是忘了九戒靈了 這九位兄台受難更久於咕嚕 原先都是屹立人類社會巔峰的人 卻個個墮落為索倫奴僕 原著不知如何 電影中展現出的角色只不過幾個高級打手 不過唯一可觀性是在幽靈界視野下 身體會發光 還蠻好看的

不過這不算怎麼嚴謹 僅屬無聊所寫

或者更無聊的說 可能是想推廣數學 負負得正 弗羅多被誘惑轉化為邪惡 咕嚕也是邪惡

弗羅多和咕嚕搶奪魔戒 兩惡相加 於是得善 happy end


弗羅多在火山熔岩上方最終敗給了魔戒,這時咕嚕出來把他的手指咬斷搶走了魔戒,卻在欣喜若狂地蹦躂時給了弗羅多恢復過來的時間,二人扭打在一起,最終咕嚕墜落。即便是墜落是依然沉浸在魔戒失而復得的喜悅中,在墜入岩漿後才發現自己的命都沒了。

最開始身為霍比特人的咕嚕(斯米戈)一看到魔戒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並殺死了霍比特朋友,被驅逐到山洞。在這裡他依然被魔戒所吸引,逐漸喪屍記憶與理智,外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以說他已經成了魔戒的奴隸。

所以,沉迷於魔戒並甘心成為魔戒奴隸的咕嚕在得手之後又得而復失並且連命都丟掉的劇情是很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文學作品很常用的手法。

此外,咕嚕對魔戒沉迷之深以至於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更重要的了,如果說在得手之前自己的命更重要,那麼得手之後命也沒有魔戒重要了,這種執念給魔戒陪葬在文學作品中也是情理之中。


由此我想起魔戒1電影有這麼個情節:在莫瑞亞的地道里,Frodo和甘道夫談起咕嚕,說:「當初比爾博真應該把他殺了。」甘道夫說:「不要輕易去決定一個人的生死,即使是智者也難以預料。比爾博的仁慈改變了很多人都命運,我有預感,咕嚕會成為我們旅途的一部分,無論是好是壞。」然後再回答為什麼是咕嚕毀滅魔戒的問題,我作為讀者最直觀的感受是:你永遠無法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但這又是一個很辯證的關係——唯物主義講,在歷史潮流面前,a不做,還會有b,c,d去做,此話不假,但為什麼偏偏是這個a來做呢?不好回答,姑且認為時也命也。那麼首先,命運降臨到一個人頭上,各種因素驅使著這個人做一件大事,但是作為個人,首先得「盡人事」,命運才有可能降臨,它的決定作用,大概就體現在關鍵的節點上。

以上只是從「命運」這個視角理解魔戒的結局。「善惡」這個視角的確需要再去思考更多。


托老自己是不主張讀者不辭辛苦地把他故事裡的東西和現實一一對應,他說他寫的時候並沒有那麼多暗喻的意圖。


咕嚕代表著矛盾,是一面善,一面壞,當弗羅多帶上魔戒的時候,它撲上去抱住弗羅多,咬斷了他的手指,然後懶洋洋地帶上魔戒,結果弗羅多上去搶,咕嚕被他推進了邪火里,當然嘍,魔戒也掉了下去,所以一定是咕嚕毀滅魔戒。


佛羅多是普通人,捲入戰爭的普通人,他善良又搖擺,弱小又天真。魔戒類似傳國玉璽縱使號令天下,不是曹袁劉拿到也不過是大號石頭。

他在火山口的猶豫是所有人都會有的:你難道不想掌握世界嗎?

最後咕嚕(權欲的象徵)瘋狂撲向魔戒和它一起死去,這警示了讀者和佛羅多:慾望的盡頭是毀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