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是怎麼定義「有用」呢?每一本書都有其用,且因人為異。引用培根的話,「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學習數學使人精密,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但我覺得,帶著功利心去讀書,總是讀不通透的。養成讀書的習慣、細細感受讀書的樂趣,讀書時獲得沉澱積累會更深刻。


挑你喜歡的,一本本看下來,你會發現,你會變成更好的自己,會更加喜歡自己,這正是閱讀的意義所在。

《混亂:如何成為失控時代的掌控者》

蒂姆·哈福特

這是一本會帶給你爽感的書。

「分心帶來創造力。」多爽。

「你沒必要歸類整理文件。」更爽。

「整潔的背後是循規蹈矩,混亂的背後,是自由獨立,讓人更像人。 」爽炸了。

跟我一樣丟三落四、亂七八糟的人必讀,人生立馬高了幾個檔次。

《獎勵的惡果》

艾爾菲·科恩

我們通常會認為獎勵很有用,這本書說放屁,很多時候獎勵是有害的。比如,會影響人際關係,會阻礙創新。

我在公司大會上強烈安利了這本書,然後提議當月取消獎金——這就是我現在坐在輪椅上的原因。

《全新思維:決勝未來的6大能力》

丹尼爾·平克

未來我們需要跟機器人競爭,那我們要提高哪幾方面的能力?你需要會設計、會講故事、有同理心……

《躍遷》

古典

這本書很有用的一句話是:「獲得百倍收益的關鍵,並不是百倍努力,而是利用規律,放大努力,撬動自己,實現跨越式的成長」。

《稀缺》

穆來納森/沙菲爾

為什麼你每天那麼忙,卻還是那麼窮?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讓我們含淚閱讀吧。

《為什麼常識會撒謊》

史蒂夫·蘭茲伯格

你以為對的東西,未必就是對的。

比如,墮胎是對的嗎?算不算謀殺生命呢?

劫富濟貧是對的嗎?那一個孩子,可以隨便去搶走別的孩子多餘的玩具嗎?

還喜歡作者說的,很多人說的話,看上去是維護道德,背後都是維護利益。

怎麼做到相對客觀呢?

忘掉你是誰,忘掉你的自身利益,才能做出相對公正的道德判斷。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上、下)

斯蒂芬·平克

這套書分上下兩本,字真特麼多。

我本來是不想看的,誰要看講善良的書啊,多無聊啊。

得知作者花了很多筆墨講暴力,我纔打開的,有點意思,主要是說人類歷史上,暴力在不斷減少……

也許你會說,什麼?暴力減少了,感覺還是很多啊。

那是因為我們對道德的要求越來越高了。

《思想本質》

斯蒂芬·平克

據說看這本書的人都是為了裝逼。

於是我就看了。

挺枯燥的,我分三次睡著。

忍著睏意看,還是能得到一些有趣的觀點。

比如,以前「你有病」是很惡毒的詛咒,很隆重的髒話,因為得了病很難治,但是現在醫學發達了,「你有病」這句罵人的話威力大大減低了。

《健全的社會》

艾裏希·弗洛姆

「社會」真的是個背鍋俠。

我們什麼事都怪社會。

大家都不敢扶老人了,這個社會太操蛋了…

青少年都開始約炮了,這個社會太病態了……

這本書講的就是社會到底會不會生病?到底什麼是健全的社會?

《未來簡史》

尤瓦爾·赫拉利

作者纔是真正的宇宙第一網紅,因為他的上一本書《人類簡史》是絕對的全球暢銷書,估計火星人都看了。

這本書依然是用講故事的方法,表達作者對科學、對宗教、對人文主義的思考。

《社會性動物》

艾略特·阿倫森

社會心理學聖經。

可貴的是,書雖然很厚,但是不枯燥,有大量案例。

更可貴的是,有大量有趣的發現:

做瘋狂舉動的人,未必瘋狂。

我們的思維,比自己想像中更保守。

態度可能不是行為的原因,而是對行為的解釋。

《TED演講的祕密》

傑瑞米·多諾萬

演講的書有很多,這本書最有用的點在於教你如何講故事,尤其是,如果你很普通,沒有什麼牛逼故事,怎麼辦?

《高效演講》

彼得·邁爾斯/尚恩·尼克斯

這本書最好的,是給了你一個關於演講的公式,有四步,你可以按照公式來設計,很實用。

《學會提問》

尼爾布朗 / 斯圖爾特·基利

有時候得不到你想要的答案,是你提問的方式不對。問對的問題,能讓溝通更高效。

這本書對我很有啟發。

我不應該去問胡一天,你會不會娶我?

而應該去問,你哪天娶我?

《高效的祕密》

查爾斯·都希格

高效並不意味著超額工作或者拚命工作——看完這句話我就去睡覺了。

好吧,這本書提供了很多方法,教我們對付自己。

比如: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的時候,怎麼提高效率?

《微表情》

姜振宇

面試的時候,怎麼判斷面試官對你感不感興趣?

打招呼的時候,怎麼才能知道對方是真誠的還是虛偽的?

這本書學完了,你立馬就能知道。

今夜,我們都是福爾摩斯。

《優勢談判》

羅傑·道森

這是口碑超好、非常經典的一本談判書。

非常非常專業,純乾貨。

還有很多金句,比如作者說,談判的精髓在於,不但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還能讓對方覺得自己贏了。

《刻意練習》

安德斯·艾利克森

大家都知道一萬小時定律——只要你刻意練習一萬小時,你就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大神。

問題是,怎麼練習?

這本書直接給了方法論。

它是講學習方法的書裡面,少有的把方法講得特別清楚的。

《解決衝突的關鍵技巧》

達納·卡斯帕森

這是本工具書,告訴你:到底怎麼才能做到優雅地撕逼?

比如,不要只聽攻擊性語言,聽聽字面背後的意思;

比如,區分需求、利益和行動計劃;

比如,區分確認和同意。

《決斷力》

奇普·希思 / 丹·希思

選擇困難症患者必讀。

你按書裏的來,你會發現,你的選擇會變得越來越理性,越來越科學。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蘇傑

你知道怎麼設計問卷嗎?

讓大家先填姓名、性別、收入等信息,錯!

這些應該放到最後,因為一開始填這些,大家會覺得侵犯隱私。

問卷開始,應該放用戶不需要思考的問題。

這本書講了很多類似的方法。

只要你的工作跟互聯網有關,你大概就需要讀一讀。

《一個廣告人的自白》

大衛·奧格威

如果你對廣告好奇,你可以首先看這本書。

作者是奧美創始人,他講了奧美成功的祕密,比如,他為什麼會拒絕福特巨額廣告代理?為什麼會拒絕《紐約時報》的廣告聘用。

《引爆點》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流行為什麼流行?這本書說,想要製造爆款,就要用傳染病的理論思考社會。挺有意思。

《熱點》

馬克·舍費爾

這本書所有做新媒體的人都該看。

它講了所有爆款到底具有什麼基因。

比如,好內容要有分享基因。

什麼是分享基因,意思是:你的話題可供談論;你的內容能擊中共鳴、你的表達非常有個性。

《助推》

理查德·泰勒

只要做一點最小的改變,就可以影響大家的行為,你信不信?

比如男生上廁所總是尿不準,有個機場廁所在小便池上,雕刻了一隻黑色的蒼蠅,男人們立馬就尿準了——大概他們把某個部位當手槍,來練習瞄準吧。

書裏還說了很多改變環境,就能影響人類決策的事。

如果你是做營銷的、銷售的,一定要看,非常非常有啟發。

《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克里希那南達

該怎麼面對內心的焦慮和恐懼?這是很多人想知道的,而且他們讀了這本書,都說看到了自己,同時解開了一些心結。

比如,我們最大的創傷,是不被支持做自己,而去做別人,活在羞愧中。

是啊,我特麼為什麼不能做一個胖子?

同事說,老闆,你特麼想喫火鍋,你直說。

《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上)》

勞倫·斯萊特

為什麼只推薦(上),因為我還沒有看(下)。

裡面講了10個心理學實驗,特別像連續看了10集很過癮的美劇。

看完了, 還順便學了些心理學知識,老子賺大了。

《我有一隻叫抑鬱症的黑狗》

馬修·約翰斯通/安斯利·約翰斯通

如果你或者你身邊的人,有抑鬱症,這本書很適合。

它是科普讀物,半小時讓你瞭解抑鬱症。

它有病人視角和病人家屬朋友視角,尤其是它會告訴你不要對抑鬱症患者說哪些蠢話。

《另一種選擇》

謝麗爾·桑德伯格/亞當格蘭特

面對意外,經歷失敗,承受挫折——你能不能原地滿血復活?

這就要看你的復原力有多強。

我特別認同的就是,復原力是特別重要的一種能力。

這是《向前一步》的作者寫的書,專門講復原力。

《拖延心理學》

簡·博克 /萊諾拉·袁

為什麼我們總是拖延?

有5個原因:

第一,我們對成功信心不足,害怕成功。

第二,我們討厭被人委派任務,所以用拖延爭取控制權。

第三到第五,我還沒看完……

我也就是從2013年開始看的……

爭取在2033年之前看完……

可以說是很不拖延了。

《麥肯錫精英的思考習慣》

高杉尚孝

在高強度的壓力下,怎麼處理我們的情緒?

作者講了一個關鍵詞,心理韌性,其實就是抗壓力。

怎麼提升抗壓力呢?

有很多方法,比如,你要把「必須型」思維轉變為「願望型」思維,不要對自己說,這事必須怎樣,而是說,這事最好這樣。

《我腦袋裡的怪東西》

奧爾罕·帕慕克

帕慕克老師簡直是中國最火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了。

這本書講了小販麥夫魯特的一生,呈現了伊斯坦布爾的生活畫卷——這並不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喜歡它,是因為裡面有一些無法表達的共鳴。

《陰陽師醍醐卷》

夢枕貘

這本書的作者,就是寫《妖貓傳》原著的。

這是日本志怪故事,講的是安倍晴明和天才樂手源博雅的基情的日常。

有人說,這也算平安時代的《老友記》。

玩陰陽師的同學,也可以當周邊看。

《七根兇簡》

尾魚

作者寫過《怨氣撞鈴》。

這本是新作。

有人說,它是近幾年最好的中文驚悚類作品。

講故事的節奏很好,語言簡潔,讀完以後會覺得自己像是經歷了那場奇怪的冒險,特別想看第二遍第三遍。

《在輪下》

赫爾曼·黑塞

如果你想讀一本逼格最高的搞基神作,那就是這本了。

作者黑塞,貴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為廣大腐女傾情寫作,可以說是很感人了。

大家都說「青年沒能在青年時代閱讀黑塞,是一個極大的損失」,明明是腐女的損失好嗎。

來吧,讓我們一起沉浸在少年之愛·avi中。

《海鷗喬納森》

理查德·巴赫

其實這是一本童話書,非常短,一會兒就能看完。

它講的故事很簡單,一隻叫喬納森的海鷗,生下來周圍人就告訴它,活著是為了喫。但喬納森覺得活著是為了飛,飛的時候最快樂。

誰能想到,海鷗也能這麼勵志。

《你知不知道我很擔心你啊》

山口花

有些書的使命就是賣萌。

比如這本。

它裡面有蠻多手繪插圖,採用狗狗和主人的雙視角,講陪伴和傾聽,讓你學會和自己相處。

比如它說,「哭泣是很重要的事。悲傷的時候,儘管放聲哭泣,不要在乎別人怎麼看。」

《初次愛你 請多關照》

這是一本愛情小說集,適合睡前看,很多讀者看完,都重回少女時代了。

這本書的牛逼程度,只有作者的另一本世界名著《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可以媲美。

而這本書的作者,是當代文學史上非常厲害的作家。

她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從來沒進入過當代文學史。

她憑這本書拿獎拿到手軟,曾榮獲矛盾文學獎,啊不,毛肚文學獎。涮毛肚呢,講究七上八下,毛肚很容易老……

寫到這裡,我真的已經很餓了。

《天空的另一半》

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雪莉·鄧恩

南非部分地區的女孩子,被強姦之後第二天就要被迫嫁給對方;

剛果軍隊在輪姦完女性後,就在女性的陰道里開槍。

看這本書挺難受的。

「過去50年內世界上遭受殺害的女孩,比整個20世紀死於所有戰爭的男性還要多。」

書中這個世界可能離我們很遙遠,但這樣的書,會讓你產生更多的女性同理心。

本書裏有個標題很棒:

女人不是難題,而是解決之道;

女孩的困境不再是悲劇,而是契機。


任何一本書都有用,重點還是如何去定義這個有用。

或許你手邊就有書,比如手機說明書。

如果我們喜歡思考,我們就可以從這說明書中得到很多信息,比如說明書的邏輯,內容,表達的方式,等等。

所以我個人覺得,我們需要的不是書籍,而是需要學會如何去思考,這樣才能看到任何書都是「有用的「,否則,不管什麼書籍,都只是書籍而已。


樊登讀書會推薦的《逆商》不錯


好書都有用,比如:

外婆的道歉信

紅與黑

平凡的世界

湯姆叔叔的小屋


謝謝邀請,,,帕麗斯狐狸 回答得極好,我補充一個僅供參考:

古今中外所有的書籍只能推薦一本,你選擇哪一本??

www.zhihu.com圖標

從這個出發點來看,應該可以初步判斷目前出於人生的某個迷茫期或者上升之後對於未知的恐懼。這個時間可以考慮從修身養性出來來提升價值觀,提升格局。可以考慮讀一些哲學,歷史之類的書籍。哲學推薦看看儒家,道家經典。歷史可以看看史記,資治通鑒之類。每個年齡段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結合當下形成屬於自己的見解,以此讓自己豁達。


i-book.top裡面的提升認知類可能比較適合你。


任何書都有用,我外公跟我說好學無類


先找到選書的渠道,再從自己的具體需求出發進行挑選。

可以光顧一下各主要平臺的APP,比如豆瓣、噹噹、中信書院,一般這個時候都會出年度榜單,在總體評分較高的書籍中選擇。

也可以去當地一些規模較大的書店,杭州的話,有蔦屋書店、新華書店、西西弗、芸臺書舍、鍾書閣、單向空間、言幾又等,一般靠近門口展示區的書籍多是當季主推書籍,有些書籍可能剛剛出版,新鮮熱騰,可以填補平臺書單更新慢的不足。

確定自己喜歡的門類,找到該區域,有些提供樣書的可以直接翻目錄,如果光是目錄就覺得有用的,結合各平臺網評,挑選一本各方面口碑打分都較高的書籍。

大眾打分點評高的書籍對單個人而言並不總是」有用「的,因此這個」有用「的標準就很關鍵,需要充分結合自己的需求來挑選。在此,僅提供選擇方法,不提供具體書單。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