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之舉,無奈之舉。

劉備明知漢吳相爭非必勝之戰,還讓曹丕得利,卻還是毅然東進,為的什麼?

很多文章都已經講到過了,從兄弟情、國家利益、戰略需求、大臣情感、地緣形勢等各方面來說,劉備非打不可,猇亭之戰非打不可。

是的,漢國大敗,退守永安;東吳雖勝亦非不傷,既不敢乘機西進,更得趕場子去對付親爸爸曹魏。

漢國雖然大敗,但劉備對東吳的那些訴求得到一絲滿足了嗎?沒有吧?反而因為大敗,劉備更急於對外獲得一些好處,用來安撫人心,彌平人怨。

這好處麼,大家都猜得到,土地、人口、物資、俘虜、人質、寶物……

劉備的想法,孫權陸遜自然也是明白,但劉備先前佔優勢時孫權尚且捨命不捨財,更別說現在竟然大勝漢軍,儼然有蕩平西蜀之勢了。

信不信,若非曹丕終於南下,孫權的割地賠款申請書,早就由諸葛驢遞交漢國外交部永安辦事處了?

先撇開劉耷、孫渣這對其實蠻相配的郎舅不談,漢吳兩邊事實上還是死敵狀態,而不是後來建興年間的那種曖昧友好。

曹軍三路南下是在魏歷黃初三年九月,距離劉備兵敗退守只有一個月,這對阿丕來說算是挺快了,而且與漢軍一樣,前期大佔優勢。呂範、徐盛被曹休、張遼擊破;賀齊「遭風」損兵過半;江陵更是被圍攻,諸葛瑾、孫盛等人遲遲難以解圍。

所以劉備在這個時候寫信威脅陸遜,時機是恰當的。

陸遜的斤兩,劉備已然摸清,的確不能小看,但也超不過周郎去。要是他真那麼厲害,吳軍真那麼能打,至於讓劉備前期連勝,之後龜縮防守一年?

土地、人口、俘虜將士、孫尚香和她的數百亞馬遜女兵……你挑一樣吧,我根據情況來決定要不要與曹丕聯手。

陸遜自然不願漢軍來插手,但他心理素質實在好,回答得很硬氣,讓劉備儘管來,若來便就地掩埋,不必回益州了。

像不像兩隻貓,都帶傷,互呲牙?

事情到這一步,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以及本時空的史實,劉備的確只能認栽裝老實了。

但是,這是我們這些現代中國人的順民思路,而不是霸主的思維。

外交是什麼?是訛詐,是裝逼,是進攻。

反正絕對不是溫良恭儉讓。

先前靠打仗拿不到的,現在劉備想靠訛詐來要回來,為什麼?

因為能靠嘴炮要回來最好,就算要不回來,讓東吳認為他尚有雄心志氣,也是非常重要的。

外交也是盾牌。

劉備戰傷不愈,老而成病,內部不穩等等情報,肯定也被姦細傳回東吳了。

哪怕為了硬撐,劉備也得寫這封信,不然誰知道孫權會不會腦子抽了以為益州空虛可打。

所以我才說,明智,又無奈。

是的,史料上寫著,約9月,李嚴到永安宮,被火線提拔為尚書令。

《江表傳》說孫權得到劉備的認錯文書,求復舊好,現在他同意稱劉備為漢中王了。

劉備追謚甘氏為皇思夫人,遣使從荊州遷葬蜀地。

約11月,劉備病重。

次年4月,劉備死。

關於猇亭之戰的結局,歷史的原樣就是這般無趣。

但是。

以我對劉備的瞭解,這絕非是他想要的。

要知道,劉大耳可是中華有史以來的頭號以小博大、遊擊天下、百折不撓之人。晚年栽這麼大一跟頭,眼看著對面又露空隙,自己手裡還剩幾張牌(趙雲、諸葛亮、陳到、白毦兵)的情況下,你們覺得他會怎麼選?

要是漢國哀兵數萬,乘東吳岌岌可危之際,重回荊州呢?

要是曹丕再取得幾場驕人勝利呢?

要是東吳再損失幾個蔣壹之類的將領呢?

孫權真的不會以大局為重,交還武陵、零陵二郡嗎?

哪怕收回幾萬俘虜,讓士燮停止對南中的煽動,或是停止對武陵蠻和漢軍殘部的追擊呢,這些都是劉備能接受的實實在在的好處啊。

以劉備的脾氣,他大概率會搏上這一把,而他臨老的這一搏,也必定會令東吳為之悚然。但是為什麼沒能真的嚇到孫權陸遜呢?

因為劉大耳朵病了。

痢疾,泄不止。

孫權徹底不怕了。

不說那些傷心難過的,要是歷史真是我分析的這般,劉備在身體還行的情況下毅然二次出兵,我季漢擁躉應該會高興吧?

然而……

沒用。

倒不是我能小看孫權的器量,畢竟他也是「借」過荊州的人。

問題在於阿丕呀,以曹丕的脾氣,看到劉備出兵,孫權要完,你猜他會怎麼選?

當然是撤退羅。

附夷陵之戰相關文章:

宣漢:曹丕一徵東吳時,如果黃權遇見潘濬,會有怎樣一場舌戰??

zhuanlan.zhihu.com圖標劉備夷陵之戰如果贏了局勢會變成什麼樣子??

www.zhihu.com圖標劉備為什麼要在白帝城而不回成都就託孤諸葛亮??

www.zhihu.com圖標

推薦歷史文堆放點:

琥中華?

zhuanlan.zhihu.com圖標

蓋有高祖之風

他老祖宗劉邦老爸被抓了,項羽說要烹殺他,劉邦說記得分我一杯羹。

劉邦被項羽一剪射穿胸口,假裝沒事說只是中了腳趾而已

其實都是類似的,兩人都是那種韌性極強的類型,不輕易服輸,打打嘴炮而已


因為陸遜被曹真擊破,以致江陵被圍,蔣欽之子蔣壹戰死。

權令呂範、諸葛瑾等緣江守備,拜陸遜為輔國大將軍、郢州牧,封江陵侯、假黃鉞,渡江拒魏,以將軍朱桓為濡須督,封新城亭侯。

冬霜於陸議奮雷霆於朱然屠賊亮於口口

只不過這部分內容被陸遜的忠實粉絲陳壽直接略去不提了。

此外當初陸遜所督五萬餘人,其中徐盛、孫桓等也被調走。

第二年1月夏侯尚作油船襲破諸葛瑾水軍,張郃別督諸軍破孫盛洲中塢。夏侯尚率前軍三萬人據江中洲,作浮橋,與曹真共攻江陵。

曹丕10月自許昌南征,江陵當月已經被圍。12月因戰事不利,孫權向劉備求和。當初陸遜屯西陵峽口準備了幾年,被大都督馮習輕易擊破,現在又被曹真掃蕩,直搗江陵。

劉備君臣本就看不起陸遜,此時江陵危在旦夕,寫信嘲諷應該是實在忍不住了。

備大慚恚,曰:「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

休元輕寇,損時致害

陸遜的回信可以理解成純嘴炮。當然劉備寫信也只是不幸翻車後的無能狂怒。


灰太狼被喜羊羊打的時候,也說我會再回來的。


前面@小將安國的回答已經提到了是不服輸的一面。其實還有一方面是要做出強勢的樣子,對內對外維持住季漢方面的表面形象,避免讓敵人感到有機可乘。

夷陵兵敗之後季漢的主要危險來自兩方面:一是內部叛亂,比如黃元雍闓這種,他們對季漢政權已經喪失信心了,對這種人只有堅決鎮壓纔行,否則只要帶來更多的不堅定者蔓延開來;另一方面就是要避免孫權腦子發熱頂著曹丕的進攻直接朝益州A過來(這未必就不可能,請注意陸遜在曹丕伐吳期間一直都沒有動),這種仗如果打起來,不管輸贏季漢都是要完蛋的,只是和孫吳哪個先死的問題(輸了自己先死,曹丕那邊多半也會從關中南下分一杯羹;贏了孫權先死,然而連續大戰下顯然是搶不過曹魏了,國力相差太多的情況下被磨死是遲早的事)。

因此作出強硬的態勢,本身就是要將危險在萌芽狀態掐滅,同時震懾孫權不切實際的野心,避免出現對方不理智的同歸於盡行為。


想解決問題啊…

按劉備的劇本在他東徵的時候曹丕應該給東吳壓力的 結果小曹看戲直到自己戰敗

之後東吳陷入了長達半年和曹魏的戰爭 是蜀漢撈好處的時機 只不過損失五萬軍後沒足夠能力和劉備沒想到自己這麼快就要死吧…


因為輸的太慘,


難道要說:願割荊以事吳主

那還是劉備麼


知乎問題水平越來越低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