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誤會了,不是因為買得起奢侈品所以用壞了不心疼。而是正常的奢侈品用戶,持有的奢侈品太多,一件一年只用一兩次所以根本不會壞。

很多hermes包能傳承幾十年,不是因為包耐用,是因為人家包多。

你看我在網上發了上千張照片,從沒穿過相同的衣服。

你看看賣二手超跑的,一般二手法拉利蘭博每年開不到3000公里,再看看賣二手大眾和豐田本田的,每年都兩萬公里。

因為買超跑的人車多,所以即便超跑質量差,一般也不會壞。


抗戰最艱難的時候,美國通過駝峯航線為中國輸送物資,還要為宋美齡空運鋼琴等奢侈品,宋美齡的段位實在是高,無時無刻保持高貴優雅,這就是現在文人墨客為之稱讚的民國貴族典範。相比之下,建立新中國的元勛們,確實不懂什麼奢侈品。1920年,毛澤東籌了兩萬大洋,一部分幫助學生留學一部分搞革命去了,秋收起義後,他帶著部隊上井岡山,和泥腿子同甘共苦喫番薯。很幸運,歷史由人民書寫,以後在歷史留名的將是為國貢獻的人,而不是滿身奢侈品自以為比別人高人一等的貨色。


這就是別人站著賺錢,消費者跪著給錢的現實寫照

甚至有些腦子不靈光的,還會感嘆一句

「多少人,想跪還沒門路」

土豪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37分成。

如果我猜的沒錯,很多用奢侈品的,品牌方不光不要他們錢,可能還要倒貼錢給他們。

既然是不要錢的東西,用壞了,為什麼要心疼呢?

就像,每天都有人拉一堆日用品給你,你一天一套,輪著用,有些都懶得用,你會去心疼嗎?

奢侈品本身賣的,就不是產品本身

它賣的是一個概念,一個優越感,

奢侈品的主力軍,其實是窮人。

因為只有窮人,才需要用「奢侈品」,來劃開自己和其他窮人的區別,然後找到足夠的優越感,存在感。

至於什麼設計,文化,手工,限量

都只是為了讓產品可以更好的溢價,僅此而已。

它需要有人帶頭,需要給與「窮人們」一個錯覺。

我和有錢人用同一個東西,我也是有錢人的錯覺。

就像同樣是奢侈品

別人為什麼要追捧幾萬塊的包,幾千塊的鞋,一兩萬的衣服?

而不去追捧勞斯萊斯,賓利,亦或者豪宅別墅?

因為那些幾萬的東西,普通人咬咬牙,他就買得起。

只是值當不值當而已。

好笑的事情就來了,一些買了那些所謂的「奢侈品」的人,只要你不誇他們一句,666,他們就覺得你是在酸。

我還就真覺得自己收到了巨大的侮辱。

我不去酸開幾百萬豪車,住幾千萬豪宅的人。

我要去酸一個穿一兩萬衣服的人。

我感覺,他們是在看不起我。。。。。

作為一個生意人,我目前為止沒見過哪個老闆跟我炫耀他腳上那幾千塊上萬的鞋,畢竟這太掉價了。

當然,我確實見過,有老闆說給小三買幾萬塊包的情況。

但是,這種場景,會讓我想起當年湘西的礦老闆們,炫耀養了一條藏獒,每天喫肉都要喫一兩百。

另外作為一個普通人,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也是普通人居多。

哪怕一件打折的羽絨服壞了,我們也一樣心疼。

哪怕,我穿我店裡的羽絨服,結果被王德發抓壞了,我也心疼。

甚至,我那天跑肯德基買了盒蛋撻,拉個屎的功夫,就讓我家的狗給嚯嚯了,我也心疼的要死。

難道你能說,我離喫蛋撻的經濟段位差太多了,等我真正可以買的起蛋撻的時候,我就不會心疼了嗎?

——end

我是狗子

希望你幸福


這句話,絕大多數時候,至理名言啊,沒得駁。

一件商品的價格和價值在你心裡是否吻合,就看商品本身使用價值對你心態的影響。

我喜歡遊戲機,從小到大都喜歡,小時候窮孩子一枚,買第一個Gameboy花了幾百,那叫一個敝帚自珍,玩一次必須擦乾淨了一個手指印不能留,小日本的貨也確實結實耐用,過了幾年遊戲機沒玩壞,漆皮都讓我擦禿嚕了。

長大賺錢了,買PS4,價錢比當年的GB高几倍。但是它在我手裡就是一玩具了。嫌放桌子上佔地方我就給它塞腳底下,日常喫灰,日常墊腳,拿出來玩的時候不知道的以為這機器是我從歷史博物館裡順出來的呢,實打實的出土文物賣相。

同樣是遊戲機,是玩具,他們給我造成的情緒差異,是最直觀的,能反映他們使用價值和我經濟情況的匹配程度。

因此,同樣一個驢包,賣給所有的人是同樣的價格,但帶來的情緒附加值完全不一樣。

假如你捨得拎著它裝剛從菜市場買回來的大蘿蔔,裝沒來得及洗的臟衣服,裝姨媽巾尿不濕等等一切貌似不怎麼體面的,似乎和品牌吻合不上的東西。

這個包,在你的價值世界裡就是一個包而已。你的實力是配得上它的價值的,甚至是碾壓它的價值的。

反之,如果一人使用奢侈品,跟我小時候用的遊戲機一樣巴不得供起來,這就遭罪了。說明你的實力,起碼在你心裡,還駕馭不了這件商品。

所謂的消費主義,害處並不僅僅在於結賬內一瞬間給你帶來的虛妄爽感,也在於在你使用這件商品的漫長歲月裏,在你冷靜下來看待這件商品的使用價值以後,對它悉心呵護照料所浪費的時間和心緒。

結賬時候是消費病的急性發作窗口期,使用過程中是消費病的慢性糾纏折磨期。

這就是我一直不鼓吹消費主義的原因所在。

所以我根據自己的心態改變,在外邊有時候遇到生人多的場合,儘管個個都開口老資本家後裔了,不過通過細節觀察,就知道對方是不是在吹逼。

你看見一女的,穿金帶銀來赴宴,賓主落座,姐妹兒把手裡名牌包往椅子背上隨便一掛,甚至桌上上空隨便往桌子上一放,就放在冷盤海帶絲旁邊,絲毫不擔心濺上海帶絲上的海帶汁兒,這個,也許是真金主。

另外一女的,也是雲鬢花黃穿戴整齊,進屋都不脫大衣,先拿大衣袖子撣撣名牌包上的浮土,然後把包放在膝蓋上,或者緊貼著身子放背後,再拿大衣蓋上。這種,哪怕她席間大吹比爾蓋茨是她遠房幹侄子,你信一個字兒你就輸了。

細節,尤其對於可定價的昂貴商品的細節,最能看人真實身家。

當然了可能有人提了,說第一個女的包一定是義務批發來的A貨!要非得這麼槓,那我還能說啥捏?

男的也是一樣。

一幫男的喝酒,個個衣冠楚楚,都喝多了,喝吐了,一個人吐時候怕吐地上失態,拿自己長款大皮衣接著嘔吐物;另一個包著一嘴嘔吐物眼珠子都出血絲了,也得把領帶先撩到一邊,把西裝脫下來在吐。

儘管場面都很滑稽又極端,但,我問問你,你在這倆人裡頭選合作夥伴,在其它條件差不多的前提下,選誰?動動腦子你就知道了。

昂貴物件奢侈品,刨除有些人就是對一個東西有執念,咬牙買了是為了圓夢這種情況以外,大部分時刻,就理應回歸它的使用價值。

有多大屁股就穿多大褲衩,當一個人的消費主義蔓延,在奢侈品壞了的情況下,心疼好幾天夜夜做噩夢,首先應該反思的並不是這雞掰玩意為什麼死貴還不結實。

奢侈品真的未必都結實。

最應該想到的,是自己到底有沒有消費能力和消費欲不搭嘎的做法,導致情緒過載了。

這個思路沿用到別的領域一樣有效。

隨便舉個例子,假如一舔狗嗖嗖瘋舔,楞是把校花拿下當了女朋友,領出去說出去的時候都賊拉有面兒,但舔狗天天晚上做夢夢見對象讓人撬走。

有這個疑慮的時候,也是應該想想這種奢侈人,是不是超過自身價值的匹配額度了。

一切由人或者物給你帶來的情緒映射,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但最是能表達出你在潛意識裡的自我價值衡量。

把這點堪破了,世間一切主觀主義的情緒拳,將永不會被打出來貽害蒼生。


我買個1塊五的包子剛咬一口掉地上了給我心疼的不行

咋滴?是我還配不上喫一塊五的包子了?


梁文道老師是這麼說的:

且看19世紀英國紳士之間的通信,關於紳士的品位,他們是這麼說的:「XXX的家居樸實無華,真是難得的好品位」,「他是那種老派的紳士,一件大衣穿了二十年」。他們會稱讚一個人的樸實和惜物,低調而不張揚,卻絕對不會把看得見的奢華當做品位,尤其不會把它視為紳士的品位。

就以一雙手工製作的頂級皮鞋來說吧,它是很貴,但它可以穿上十來二十年,這裡頭的學問不只是它自身的質量,更是你穿它用它的態度。首先,你會珍惜它,所以走路的姿勢是端正的,不能再街上看見什麼都隨便踢一腳。其次,你願意花點時間心機去護理它,平常回家脫下來不忘為拂塵抹灰,週末則悠悠閑閑地替它抹油補色,權當一種調劑身心的休息活動(就算他有傭人,他也寧願自己動手)。所以這雙鞋能夠穿得久,十年之後,它略顯老態,但不腐舊,看得出經過不錯的照料,也看得出其主人的愛惜物用。這叫做紳士。

咱也不懂。就轉來讓大家看看。


靈魂提問:你配得上奢侈品嗎?Van靜石的視頻 · 512 播放

奢侈品企業:我們99.99%的用戶,都配不上用我們的產品。

對於看不起奢侈品的人來說,奢侈品壞了,也不會心疼。

對於奢侈品看不上的人來說,因奢侈品壞了而心疼的人,根本配不上用。

如果這樣看的話,要麼奢侈品是廢物點心,要麼用奢侈品的人是廢物點心。

真是個有趣的言論呢。

說點正經的,一個人無論是對奢侈品,還是對其他的不心疼,一般來說,只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得到的太容易了,而且這種容易,是要容易到膩煩的那種。

一個人生日收到一輛跑車,然後心裡覺得,放都沒地方放,太tm煩了。

一個人被送了一個包,然後心裡覺得,扔都等不掉,太tm煩了。

一個人有了一個孩子,然後心裡覺得,打都打不掉,太tm煩了。

這樣的人真的很多嗎?恐怕沒有很多吧。

比爾蓋茨走路上,筆記本掉地上了,他也會撿起來,而不是說撿起來的時間夠買個新的了,就扔地上。

而且我也不覺得這樣的人段位就很高,我甚至覺得這樣的人,他們受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這樣的人,他們人設很有點袁術兵敗之後,覺得粥不好喝,非要喝蜜水的樣子。

或者說,是要墊十層牀墊,還能感受到下面墊著一個豌豆的「公主」。

這樣的玩意兒,本身就是奢侈品,但說實在的,總有一點「玩物」的感覺,他們的父母,似乎根本沒有把他們當做一個健全的人來培養。

說出問題裏的這樣話的人,羨慕的是被溺愛的富二代。

不過這也很合理,只有被溺愛的富二代,才會和這樣的腦子不太好使的人一塊玩。

他們看到的富二代,也確實是那種買一個扔一個的人,而且那個圈子,似乎也確實是買個奢侈品就能混進去的圈子。

這個言論,就是一個有點病態的圈子裡的潛規則罷了,無法被正常人理解也很正常。

而且,如果我對任何一個人說,你配得上用普拉達,配得上用愛馬仕……

我都覺得我會被白眼,這也不是夸人的話啊。


狗屁言論。

能持有這套標準的人,要麼就是自己沒有奢侈品,酸那些買了但是愛惜的人;

要麼就是自己有,為了自抬身價和「咬牙買奢侈品」的人區隔開。

不管是哪種,都矯情得可以。

更新:

看了評論區的爭論,覺得有必要解釋一下。

世間心疼,原因很多。

為了昂貴心疼當然是一種,可是喜歡的東西沒了也會心疼,好端端的東西壞了也會心疼,要再花錢也會心疼。

哪怕是看到別人好好的蘋果摔了,我只是路人也會心疼——可惜了,多好的果子。

甚至是看到滿樹無人採摘的柿子落在地上,也會感慨一句,多努力的柿子啊,長得這麼大,都沒人喫,真可惜。

心疼有很多種。心疼的程度也有很多種。

「哎呀」一聲,也是心疼發出的慨嘆;氣得直哭,也是心疼不已的表現;嘖嘖兩聲,說一句「可惜了了」,也是小小的遺憾心疼。

僅僅只是因為「心疼」的情緒就判定一個人「配不配」,在我看來,膚淺滑稽,僅此而已。


以下正文。

一杯十塊錢的酸奶,買了沒喫放壞了,我也心疼;

很喜歡的一百塊小戒指,褪色了,我也心疼;

60塊一雙的回力,穿壞了,我也心疼;

300塊的微波爐沒用幾次壞了,我也心疼;

商場買的衣服勾絲了我心疼,淘寶淘到的漂亮衣服洗不幹凈了我也心疼。

當然,奢侈品壞了我也心疼。

這和「消費段位」有關麼?

心疼就等於配不上?

那按照這個說法,只有活得啥都不在乎無所謂,心愛之物髒了壞了也微微一笑毫不在乎,沒有一點心疼的人才叫「配得上」「有段位」。

裝逼至此,真何必呢。

都是花錢買來的心愛東西,壞了心疼是人之常情,說大點這叫敬天惜物,說小點就是樸實持家。

沒什麼丟臉的,更扯不上配不配。

說白了,花錢買東西,買得起就是配。

靠物質給人打分,照這邏輯,聽歌劇睡覺的人就不配聽歌劇,喫西餐心疼的人就不配喫西餐,出門扣扣搜搜的人就不配出門旅遊。

自己說出來不覺得可笑麼?

小資本主義價值鄙視鏈自我抬價的那一套,我還是孩子的時候見過一模一樣的說法了。

當時的標籤還是:

三五十一杯的星巴克咖啡,覺得貴那是因為你不配,大城市寫字樓的白領都是人手一杯的,等你到了我們這個外企圈子就知道了啦。」

眼熟不?

後來就變成:

真正買得起奢侈品的人根本不會覺得一兩萬一個包包貴,覺得貴那是因為這還不是你的日常用品,你不配。」

這才過了幾年啊,消費到底是升級了,奢侈品也滿足不了凡學家需求了。

有奢侈品不算什麼,奢侈品壞了你心疼,就是你不配,這精神境界又高一重,真讓人忍不住想為凡學大師鼓掌。

但我也是奇怪了,自己賺的錢,自己花的錢,買就買了,心疼就心疼了,咬牙就咬了,怎麼了?

怎麼都是人民幣還分個高低貴賤呢,都是花一萬,你微微一笑就高級,我咬牙切齒就丟人?

你別說,真還說不定誰兜裏錢多呢。

整這裝逼格調,分個三六九等,鄙視鏈高低貴賤,還整出個配不配的說法,說這話之前就沒想過自己配不配評價別人?

說到底,都是一米多的人,都喫大米燒的飯,也都不是就著阿瑪尼喫香奈兒的妖怪,就別誰瞧不起誰了。

裝逼也不漲工資,凡長老們就收了神通吧。


其他可能對你有幫助的內容:

值得你一讀再讀的好文目錄(2020年更新)

懟人解決不了問題。但摸魚可以。

你好,我是李多餘,一個自由撰稿人。你看到的每篇文章都是我自己寫的,如有雷同,不是巧合,一定是他抄我的。

如果你想看到我更多系統性的內容,可以去我的公眾號:【鹹魚人生自救指南】

在那裡我會分享關於個人成長、思維認知、生活方法論方面的乾貨,以及偶爾的吐槽和情感。

沒有團隊,非營銷號,走心原創。

喜歡可移步去瞅瞅。不喜也別噴,打擾了。

我想陪你一起變好,也希望你可以陪我一起成長。

我是李多餘,很高興你能認識我?

mp.weixin.qq.com


沒有資格進博物館的東西,有什麼資格叫奢侈品?

有資格進博物館的東西,壞了誰不心疼?

這不是有沒有錢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基本做人的格調的問題。

難道因為你買得起《蒙娜麗莎》,燒來取暖就不心疼了?你真以為它只值你買的那點錢啊?

擁有「奢侈品」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是這東西有機會扛過幾百年的歲月洗禮,並且它裡面凝聚的智慧和努力也有這個資格得到守護和加持。

於是你選了它。

等你過完波瀾壯闊的一生,這件東西上又加上了你的標記,成了一件活的傳世之物。

A piece of history.

所以,你們要注意——為不能像忒修斯之船那樣擁有強可修復性,同時自身設計又脆弱的東西付出過高價格是不值得的。

所以實木傢具要比複合板傢具價格上限高,實木之中硬木又比軟木高,榫卯又比特製現代連接件的高。

這也是為什麼黃金白金會是貴金屬——那是因為它們性質穩定可供傳承。

陶瓷、穩定良好的皮革、無鍍層的不易銹的金屬、不帶漆層的實木、純貴金屬、性質穩定沒有輻射和毒性的硬質礦石、天然礦物顏料、耐降解老化的面料、高溫陶瓷……

這些東西都是真正「奢侈品」的骨肉來源。

不朽的材料用配得上不朽的方法組織起來,形成的結晶配得上你灌注個人的價值。

這樣的「奢侈品」,只要你買得起,就是便宜的,因為最後是賺的。

如果是花在了品質上,常常越貴反而越賺。

你的靈魂會留在這些遺物上,如果你的靈魂是可貴的,到你真正離開的時候,追隨過你的每一件東西都會是無價之寶。

你兜裏這把用了一輩子的鈦合金小刀,最後馬雲也未必買得起。

在這些東西面前,什麼頂配手機、特製口紅、限量球鞋、電驅超跑……基本沒有資格談奢侈。

這種浪漫,沒有價格。


雖然這話聽起來很扎心,

但不得不說這是一句大實話,

你買奢侈品像奢侈品,它就是奢侈品。

你買奢侈品像買普通商品,它就是日用品。

有句話叫,不是你的圈子,不要強融

不是你融不進去,而是你就算進入了那個圈子後,也不會快樂,不是一個世界的人沒法在一個平臺上和諧共處

奢侈品可能你不是買不起,咬咬牙也可以辦到。但是買回來的作用僅限於拍照發個朋友圈,出門帶出去亮個眼。但是放在家裡怕曬了,捂在箱子裏怕黴了,拍個照怕閃光燈太亮損傷了,帶出門怕弄髒弄壞了。

本來開開心心買個奢侈品回來,現在像是請了個祖宗回來。

被消費主義和資本所鼓動,超額獲取自己經濟能力以外的東西

失去的豈不是比得到的更多嗎

阿爾卑斯經典混合 有這錢買個棒棒糖喫不甜麼?京東¥ 9.80去購買?

奢侈品無罪

背後鼓吹高消費的資本有罪

而窮是原罪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那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www.zhihu.com圖標

放心看,裡面沒有奢侈品

快520了,送什麼禮物給女朋友好??

www.zhihu.com圖標

如果心愛的東西離你而去,沒有人會不心疼,這與價值無關,可能不過是破舊不堪的皮夾,當然也可能是昂貴的奢侈品,曾經有一個LV的卡片夾,不貴,生日禮物,比較特別的是,皮夾裡面燙金印了我的名字,用了很久,終於有一天壞了,當聽到店員說沒有辦法修理的時候,那種心痛的感覺就像是我的一部分青春也隨之而去,當然也可以再買一個,但是不可能是那個被人精心挑選送去燙金印字的皮夾,也不可能伴隨我走過那段坎坷人生路,在孤獨的夜晚中提醒我也被人珍視。

確實用得起奢侈品的人可能重新買或者另外買新款並沒有什麼太大難度,但是我們的隨身物品多少都帶有一些人生記憶,伴隨我們度過歲月的喜怒哀樂,再鐵石心腸的人回憶起自己兒時心愛的玩具,心也是柔軟的。

我們不能簡單地用金錢去衡量一切,除了物質層面,更多地還是要看精神層面。金錢能夠解決的問題從來不是真正的問題。


喜歡的東西,壞掉了心疼是人之常情(痛不欲生的朋友應該不多,除非附加了特別的回憶與意義)。

身外之物確實不值得太掛心,但什麼樣的人會用奢侈品來匹配人生段位?

大概是裝腔指南門下不肖弟子吧。


「配得上」三個字真的是滿屏的惡意!但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因為許多奢侈品實際上就是為了讓「韭菜」們覺得自己配得上才存在的。真要是隻有把它們當日用品的權貴來消費,全球99%的奢侈品公司都要倒閉!

所以呢,奢侈品公司纔不會說「你配不上」,他們只會說「你值得擁有」。

另一個方面,現在很多奢侈品說白了就是為了讓你「生活不方便」,什麼手工機械錶,不能洗的衣服,每天要擦三遍的皮鞋……奢侈品就好比一種遊戲,耗時間,耗精力,然後收穫自我滿足感。

在這個運作中,只要你買得起,有自我滿足感,那麼這款奢侈品真正的客戶羣體其實就是你!怎麼說「配不上」呢?

最後,我還是吐槽一下,不管你再富有,哪怕是世界首富,也有路易十三祖傳的十代的裹腳布讓你愛不釋手,或者因其損毀而心痛不已。

奢侈品從來都不是滿足實際應用的,他滿足的是你的精神和想像!譬如那支埃及法老用過的羊腸避孕套,使用一次就讓你覺得自己站在金字塔的頂端,如凱撒大帝一樣,征服了玉體橫陳的埃及豔後。可是你要說這隻散發著腐臭的上古套套真比超薄岡本道要爽?就好比你非說手工機械手錶比石英鐘更準一樣,騙鬼呢!

或者可以這麼說,想像力匱乏的人才需要奢侈品,像我這種地上挖個洞做兩個俯臥撐都能獲得征服大地之母蓋亞快感的人,根本不需要奢侈品。因為它們配不上我這直衝鬥牛的想像力。我不需要它們那些二流的文案給我的快樂!

吐槽完畢!


看到這問題,我啪得一下就從牀上蹦起來了哈。

自我介紹一下,窮人。疫情5月下崗後,靠存款苟活到現在。由於我這地方健康證還沒辦法辦,正愁找工作的中年廢物一枚。但從來沒有消費貸,而且前段時間還把家人欠別人的近三萬外債還了。

不為別的,一是別人家也不容易。二是為了罵老賴孩子前,腰板能挺得直點。

下面進入正題:

「奢侈品壞掉了心疼是因為你的經濟離這個段位太遠,等你真正配得上奢侈品你就不會心疼了」

我們來分析一下說這個話的人的邏輯。

當一樣我們購買的商品(尤其比較新)(亦或者是紀念品、常用品)壞掉時,我們都會心疼,這不侷限於「奢侈品」。好比我這用了7年的筆記本電腦,我前兩天發現它的塑料殼裂了個紋,晚上做夢還夢到了,就挺煩的。

那麼,當一樣我們買到的物品,尤其是非常喜歡纔去買的,它壞了,我們該心疼不?當然心疼,小孩5毛錢買的玩具壞了,他也哭。女孩兒花了兩三個月工資,給自己買的包包,蹭了一下,掉了塊皮,為什麼不該心疼?

莫非你家錢是大風刮來的?

這是問題之一,這種言論有悖我國環保、勤儉節約的價值觀。首先說這話的人,無論他啥地位,三觀絕對不正

其次,奢侈品這玩意,通常實用性較差。小包那麼點,就圖個時尚好看。有段時間刷知乎,看了一些網友寫的文,才發現有些產品在質量方面,的確不做人。

譬如有個較為經典的言論:「容易開膠的是正品」「這雙鞋不是在戶外穿的」

從這方面來看,這人的言論,又很對。

因為錢沒那麼多,買這些又貴又不實用,只圖個好看還不結實的產品,壞了還得被營銷號嘲諷一遍。還得怪自己沒把自己花錢買來的產品,像祖宗一樣供起來。還得卑微承認自己配不上這個奢侈品的段位階層。

那你買它圖啥?

遠離製造智商稅的廠商。把錢花在更實用,外觀可愛的產品上。遠離概念洗腦,解放自己的錢包。

您覺得我的段位太遠,我覺得您不配說我。

買個產品,還得慣著廠家的窮毛病,眼界要真那麼高端優雅,怎麼那麼多廠商找了幾個劣跡藝人做代言呀?是不是這種藝人才和您的品牌形象比較貼呀?


凡是丟不起的 就不是你擁有它 而是它擁有你

我是不願意成為任何東西的奴才的


重點錯了,這類人未必窮,但相當一部分是買了奢侈品瞎霍霍的糙人

我發現部分朋友對奢侈品可能有些誤解,在他們看來,質量好等於耐用隨便艹,價格貴等於各種免費售後。所以買了奢侈品之後,用起來比用常規日用品都折騰。

舉個例子,前陣子一個小姑娘跑來和我吐槽,說x高奢的貝母項鏈太不耐用了,買了沒多久就壞了。

我說有機寶石本來就經不起折騰嘛,你下次別買這些。

她聞言特別委屈地表示:我就是洗澡的時候也帶了帶嘛,誰知道這麼嬌氣。

我:???貝母是寶石不代表它可以瞎折騰啊,相反,貝母怕水,怕高溫,怕劃刻,怕化學物品,和珍珠一樣非常嬌氣,這些買的時候櫃姐肯定有說,你幹嘛去了。

小姑娘撇撇嘴:好麻煩呀,我就是懶得摘。

槽多無口,孩子你攢錢買它的時候怎麼就不心疼你的錢了……

最神奇的是這種人還挺多的,彷彿xjb用就顯得自己很闊氣一樣。

奢侈品不管怎麼掰扯,本質上還是物品,只要是物品,就有自己的自帶屬性。

有些東西嬌氣,是天生的,再好的小羊皮都禁不起各種折騰。喜歡耐用物品的,倒是去買荔枝牛皮啊。

所以養護手冊這玩意很重要。

我是真心搞不懂有些人,明明弄壞了後肉疼的不行,可是就是不聽櫃姐的勸告,非要怎麼糙怎麼來,相信我,這不會讓你顯得很大氣,只會讓你顯得很不愛惜東西,甚至很傻逼好麼……

認真看一下養護手冊會咋的?

不僅我不懂,賣奢侈品的也不懂,不止一個人跑來和我吐槽了。

對於這種人的心疼,只想評論倆字:活該。


看看藍心湄這種態度,他把名牌包隨意放到地上

就像我車颳了一樣,從來不管,最後千瘡百孔。


這句話看似沒問題,可是感覺不太好。

就算奢侈品太多,也總有幾個特別喜歡的,皇帝後宮三千也都能有貴妃,別和我說你對全部奢侈品一視同仁。

假如你的奢侈品是因為你的段位上升到了某個階段而亂買回來的,這種行為就和暴發戶沒什麼分別,就算身邊不見一兩樣也不會察覺,壞掉也不會可惜。

可是如果你的奢侈品,是確確實實知道了自己的各方面需求慢慢來購買的,每一件東西背後都有一個只有自己知道的小故事或者小經歷,當這一些東西壞掉的時候,自己還是會非常心疼的,有些物品更是在身邊用了無數年,壞掉了失去了,還是會非常心疼的。


瀉藥。

這種言論真是看笑了。

先放結論:我的看法是讓說這種話的心靈loser離你遠一點,再遠一點。省得噁心到自己。

真的,都2020年了,消費主義都被疫情吊打了還有人要舉著奢侈品的旗號來噁心人。

展開說說:這個心疼跟是不是奢侈品其實無關。

自己喜歡的東西被損毀了,自己不開心都不行嗎?連心疼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被偷的,被破壞的是擦過屁屁的衛生紙嗎?

再說了,貴的東西壞了會心疼也不是窮人專屬啊。

難道你把王思聰的跑車刮花了,王思聰毫不在意並且大方表示沒關係反正我有錢,家裡五百多輛超跑,我不會心疼這點兒小劃痕的。

難道馬雲的手機被偷了,馬雲會說這手機也就一萬多,我身價過億買一個手機跟打噴嚏一樣簡單,無所謂。

東西在破損和丟失的一剎那,人類的心疼都是因為喜歡這個東西。不捨它被破壞無法使用或者永遠離開了自己。如果是一個完全沒用的廢品,人很難真的心疼起來。(有用的東西比你想到的多得多。好看的東西看到就開心也是有用!)

退一萬步說,即使這個被損壞的東西完全沒用,連觀賞的效果都起不到,那絕大多數人也不會購買它。如果真的有極少部分的人花了大價錢買了一個一無是處的東西,這個東西壞了,都不能心疼一下錢嗎?

富人和窮人一樣心疼錢,甚至更甚。

大肆宣揚這種言論的人不僅蠢而且壞。希望大家能遠離這種舉著【窮本原罪】大旗的小人。過好自己開心的人生。

現在的風氣真的不好,動不動就抨擊買奢侈品的年輕人。我真的不明白,買奢侈品有罪嗎?虛榮心可恥嗎?雖然很不贊同那種裸貸買奢侈品的行為(盲目借貸購入奢侈品不可取),但是買奢侈品跟你買日用品差哪兒了?你買日用品就高尚了?願意掉入消費主義陷阱的人千軍萬馬,你憑什麼覺得自己特殊?

好多直男或者七大姑八大姨說:「奢侈品你不配,所以你別買。買了你也不是那個檔次的人」。他們試圖羞辱你激起你的自卑,對你的消費觀進行降維打擊。

那我想反問你這個智商能玩明白3A大作嗎?為什麼LOL總是輸?為什麼買那麼多皮膚還上不了王者?是因為不想嗎?(此處致敬楊笠)鬥地主只見你爹不停充錢怎麼沒見他贏豆?商場裏原價兩萬現價999元的皮衣大媽們不是搶的很來勁?電視裏股評大師勸你買某隻股票穩賺不賠的時候你猶豫了嗎?超市捆綁促銷打折不也是消費主義裏資本家的套路嗎?

誰還不是消費主義接班人,你只是不買奢侈品罷了,同樣是花一些感覺沒必要的錢,你又高貴得到哪裡去?

你買攝影鏡頭花兩萬就比女孩子買兩萬的包來的實用嗎?

你買蘋果手機花一萬就比女孩子買八千的鞋來的節約嗎?

你買五千的英文書就比女孩子買三千的kindle來的高級嗎?

你買幾萬元股票就比女孩子買幾萬元的首飾來的值得嗎?

大家只是喜歡的東西和三觀不同罷了。只要你還在消費,就都是消費者。誰又比誰厲害到哪裡去?

年輕人加油活著叭!壞人可多啦!


這個言論本身,也顯然帶著窮人思維:對富人幻想,對同類敵視。

打一個比方哈,我買了一個冰淇淋,剛舔了一口,吧唧掉地上了。

是,我一個月可以買幾千個一萬個或者一百個,和我心疼遺憾,一定存在統計相關性?

我喫得起冰淇淋了,所以老子一定有錢任性:隨便掉,再買十個,砸著玩兒——然後市容獰笑著過來了,「你就是那個有錢任性胡作的冰淇淋富豪?」

我知道冰淇淋不等於奢侈品包,兩碼事,我只是啟發一下思考。

我的觀點是:可能更多的是窮人,才會想我心疼因為我窮,如果我不窮我就不心疼,因為我覺得富人……

而真正相對有錢的,就和冰淇淋例子一樣,不會想到:我有錢,我不哭,我還可以再買一個……

而是更可能想不到錢,只是惋惜:好好的包我還沒用幾次……這冰淇淋我想了好幾天了,怕胖不敢喫,這難道是天意,老天爺也嫌我胖……減肥又失敗了嗎?我想哭……哇哇哇……

然後又有窮人會發言了:只有富人掉了冰淇淋纔有資格哭,因為……

仰視習慣了,膝蓋會軟。


題外,此文有感於我一篇高贊回答,被罵的關了評論。

我只是抖機靈,放段子,想說的是消費主義和顯擺。結果評論區一堆視而不見包袱,盯著我有一句提到我的錢包不便宜這句話,可勁道德審判啊:你不也用奢侈品嗎?

不敢在那回,這裡讓我痛快幾句。

我用個幾千塊錢包,第一現在收入穩定確實不存在壓力,就不顯擺那是我幾天工資這種惹事的話了;第二男性本來花錢地方不多,錢包只要不丟,十年八年也可以用下去;第三也不是我自個買的,家裡領導喜歡這些東西,填我的嘴捎一個而已;

解釋完再說我憑什麼笑話別人,其實那個段子主要包袱是笑話哥們妻管嚴,捎帶為了效果,也說了一下那位大姐比較虛榮。

來來來,我的觀點。你幾天工資,買一個可以用八年的東西,而且沒印logo,別人問也是淘寶98爆款,這不是消費主義攀比;而你個人兩年收入買不起一個包,然後一年工資,弄了一個不知道是不是正品,到哪都聲嘶力竭咋呼,唯恐別人不知道你多能花錢……外加你老公中午喫碗麪都捨不得加蛋——這有點消費主義。

這倆可能不是一回事。

哎呀我可痛快了。

說一個段子,就是我的錢包。

回家過年被俺爹看見了,說,「哎這啥,塑料還是皮子的?」我知道老人脾氣,趕緊說,「塑料的,淘寶爆款98,你喜歡送你了。」

俺爹就拿走了,然後第二天出去逛親戚,樂顛顛跑過來,「哎喲你三叔四伯都說這個錢包不錯——我答應他們了,再買二十個,98一個是吧?」然後就要給我數兩千。

兩千,半個也買不到啊爹,你可坑苦了我了。

不過,機智如我,直接攔住,「這個是伊朗貨的贈品,已經賣完了,明年伊朗不打仗了,我再看看有沒有。」

趕緊逃……

各位看我這凡爾賽炫富示範得可以過關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