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給我舉例一下,真的沒聽懂。

對事不對人,不是要貶低他,或抬高誰。

只是想知道怎麼去欣賞。


笑點之前先說下笑是什麼。

陳佩斯老師說過,笑本身是人和人之間的勢能差導致的(具體內容看陳佩斯老師的公開課,本文理論延展於此)—— 每個喜劇都有個悲情的內核

用人話來說:他比你差,你就會笑。

第一種差是身體缺陷,比如趙家班裡面的瘸子,瞎子,口吃。

第二種差是人格缺陷,比如周星馳和卓別林在電影裡面扮演的「愚人」。

第三種差是上帝視角,是你知道的比角色知道的多,比如《瘋狂的石頭》,比如《驢得水》。雖然每個角色都是正常的人,但是因為他們的視角比觀眾狹窄,導致他們做出明顯錯誤的選擇。

當然有一些慣用的套路,比如給某個角色戴綠帽子(性嘲諷),或者當官的掉到糞坑裡面之類的(調戲權威)。勢能的建立和勢能差的轉換,是笑的本質。

脫口秀的笑點,大部分建立在角色的「愚」上的,比如梁海源去做程璐和思文的電燈泡還不自知(三個人一起的蜜月旅行),再比如程璐把喫軟飯當成很自豪的事情(和王嶽倫有共同語言),老婆思文不理自己當成甜蜜(好久不聯繫了應該還記得我的微信號吧)。

當然能做出一些上帝視角的笑點就更高級了,但脫口秀很難做到,因為很難讓觀眾得到比脫口秀演員更多的額外信息。

卡姆本身,除了段子本身的「愚」之外,還有自身形象帶來的「蠢」。脫口秀演員也調侃卡姆就是個「傻子」,「傻子」本身是身體缺陷。

卡姆的人設是「傻子」或者「小孩」(媽媽我要喫山藥)。袁詠儀曾經也說過,卡姆的表現很類似自己家十歲左右的兒子。

也就是說卡姆的笑點是雙重的:一個好笑的人(傻子/小孩)講了一件好笑的事(段子)。這點是卡姆自身喜劇的優勢。

而且除了這兩點之外,「傻子」或者「孩子」,能帶來第三種笑點,就是上帝視角的笑點,一個正常心智的人瞭解「傻子(孩子)」所不知道的事情。比如卡姆會說:我這麼好笑你們不笑氣死我了。這時候就給觀眾帶來一個上帝視角:卡姆你的段子不好笑,卡姆卻不知道,但作為觀眾的我是瞭解的。這個耍無賴的手段卻往往能讓卡姆不好笑的段子被救活。

卡姆的砸掛段子只有卡姆能用,因為你如果是一個「交大」畢業的高材生,質疑觀眾的笑點,會讓觀眾真正的懷疑自己,繼而影響整個演出效果。

總而言之,「傻子/小孩」的人設,是卡姆優於其他脫口秀演員的法寶。

手把手教你玩脫口秀京東¥ 52.40去購買?

至於怎麼欣賞呢,就當他是一個十幾歲的傻孩子在胡鬧就好啦。


驚聞卡姆吸毒,笑果又隕一員大將。


@遊戲開發極客 高贊答案說的很全面,再補充幾點。

大多數時候,脫口秀好不好笑,取決於段子的質量。卡姆的好笑,卻另有表演上的加持。除了高贊答案分析的自身形象的「愚」之外,還有一個節奏能力。這個節奏能力並不是指卡姆的演技有多麼精湛,而單純是指他在高語速狀態下的快速切換能力。

當觀眾還沉浸在他當下的某種狀態裏時,下一瞬間他就切換到了截然不同的另一種狀態裏。這個狀態的改變包括段子的內容、表情、語氣、肢體動作等。別小看了這個快,因為太快,觀眾根本想不到他下一瞬間會表現出這樣的狀態,也就瞬間實現了觀眾的預期違背,帶來了笑點,如果段子內容本身夠硬的話,就會形成一次炸場(特指脫口秀現場觀眾聽嗨了)。

比如下面這個片段。

卡姆的高語速切換

前兩句在模仿現場嘉賓說話:「我在巴塞羅那......我在義大利......"。緊接著第三句說他自己:」我在墨西哥.....「。注意,第二句跟第三句之間,連一個氣口的停頓都沒有。從而完成了從模仿別人,到吐槽別人的快速切換。再加上段子內容也夠硬,具有諷刺效果,自然會引起觀眾爆笑。

有人會說,他不過是把漫才的角色合二為一。形式上是這個道理。但漫纔不會有這種節奏快速切換帶來的預期違背。因為漫才的兩個角色是有明確分工的。好不好笑,取決於吐槽的內容。

說到這個節奏的切換,其實玩的最6的是賈冰。賈冰總有這種一驚一乍的表演,很誇張,但並不討人煩。當然,賈冰的節奏切換跟卡姆的還不太一樣,這裡就不展開說了。我有篇文章專門分析了賈冰為什麼搞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喜劇雜貨鋪:賈冰不紅,天理難容?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下面再說一下卡姆另外一個絕招——」我這麼好笑你們不笑氣死我了。「這確實會給觀眾帶來上帝視角:確實不好笑,卡姆卻沒有自知之明。這只是其一,還有另外一個層面的笑點:因為」間離效果「,形成了無釐頭風格。如果你不理解這個間離效果,可以回想一下《武林外傳》中的畫面。

比如刑捕頭對著鏡頭說:」抓賊就是這麼簡單!「電視劇不是話劇,演員不是對著觀眾演。觀眾看的是劇情,並投入其中。如果上一秒,演員還沉浸在情境中,下一秒突然對著鏡頭說話,觀眾會非常懵逼,進而產生「演砸了」的感覺。刑捕頭順利破了案:他突然對鏡頭說:「抓賊,就是這麼簡單!」按常理來講,這屬於齣戲了,演砸了。演員「演砸了」,卻還在一本正經地往下演。這個演員是不是有點不正常?整個劇組都有點不正常吧?——這已經形成無釐頭風格。當觀眾把此時電視中的人,視為不正常的人看待,各種荒誕離奇的行為,就有了搞笑的效果。我有篇文章專門分析了《武林外傳》為什麼搞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喜劇雜貨鋪:《武林外傳》一言不合就瘋瘋癲癲、又跳又唱,卻絲毫不尬,為何??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卡姆的表演也有這種無釐頭效果。他質問觀眾:「你們為什麼不笑?」觀眾很懵逼,演員怎麼嫌觀眾不笑,從來沒碰見這種情況,這不是演砸了嗎。結果發現,他每次都這樣,而且還很當真。當別人的段子觀眾笑了,他還補上一句:」這就好笑了?這就好笑了?「觀眾覺得這個演員有點不正常吧。這個時候,卡姆的各種荒誕離奇行為,就有了無釐頭的效果。

還有下面這個片段。

卡姆的無釐頭效果

卡姆前面分別表演了現場嘉賓的兩種狀態,包括模仿她抽煙。結尾卻自言自語來了一句:我是不是演的有點多了,嗓子有點疼!當場給自己的表演作評價,這也是一種間離效果。本來脫口秀都是按寫好的詞來說,也有少部分會現場發揮。但像卡姆這種,不光不按寫好的詞來,還當場對自己的表演作評價。這又是一種非正常人類的荒誕行為,形成了無釐頭效果。

當然了,越是這種無釐頭的表演風格,爭議越大。好在,當下的90後、00 後們,早已放飛了自我。見慣了四平八穩的表演風格,對卡姆這種反而新鮮可口。所以,一定程度上講,卡姆能夠在脫口秀界大紅大紫,也是時勢造英雄。

PS:給窮的叮噹響的脫口秀演員打個廣告


從業四年了。從專業的角度談談吧。

在國內單口還剛剛走進大眾,大部人對脫口秀的印象還停留在「周立波」的層面。

但在美國單口喜劇幾十年的發展,所有的演員的表演類型逐漸分成了五類:

1.社會評價家,顧名思義,以政治、社會話題為主的單口演員,除了搞笑還承擔著社會媒體責任,「周立波」可算這種類型。

2.角色喜劇演員,扮演一個角色,比如B站上有個腹語大師,名字我忘了,模仿中東的骷髏玩偶。

3.搞笑藝人,純搞笑的笑話,比如宋飛。

4.單口喜劇演員,講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世界觀,路易ck。

5.第五類我進不太清楚了,好像是肢體喜劇,通過誇張的表演搞笑,比如 kevin hart

大致分為五種吧,在國內的演員都是中國人,基本都是靠嘴說,而且中國人骨子裡無法抹去對主題、意義的追求,純搞笑的娛樂往往會被淪為無營養之說。

反正,這個世界挺大,不要拒絕新鮮事物吧。


難道你們小時候上學的時候班級裏沒有幾個愛耍怪,在課堂上接話嘩眾取寵的同學嗎?

如果有這樣的經歷,很簡單就能理解卡姆的笑點,就像學生時代在課堂上被搞怪的同學逗笑。

所以不能理解卡姆的笑點的人,很可能沒有這種經歷。


大數據真是厲害,我在另一個回答裡面提了卡姆兩個字,然後就刷出來和卡姆有關的話題了......

順便回答一波吧,第一次看到卡姆的表演,是在吐槽大會,忘了哪一期,應該是卡姆第一次到吐槽大會吧,主咖好像是筷子兄弟。

當時覺得這個人平平無奇,長相還有些奇特,估計是玩唱跳RAP的人吧,結果他的表演驚到我了,爆發力很強,舞臺能力很炸,不管是表情還是語氣頓挫,都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表演型的天才。

後來就沒怎麼關注吐槽大會了,也懶得去看其他的綜藝。

直到後來好像是脫口秀大會還是什麼的,卡姆拿了大王,然後網上熱了一波,我纔想起來這個當時印象很深的人才。

然後去B站找了卡姆的相關表演來看,不得不說,這個人真真的是表演天才。

他的每一場表演,內容怎麼樣暫且不說,他的舞臺效果是真的棒,讓觀眾看得挺過癮。

至於他的段子內容,很多人都是批他太空洞什麼什麼的,其實有什麼關係呢,綜藝講段子的節目,為的是娛樂,是能讓人笑。不是講大道理,不是心靈講師,不是百家論壇。

看卡姆的段子,你就看著樂就是了,沒必要去計較這麼說的意義何在,段子是在影射什麼東西嗎,這一句是不是有什麼深意,何必呢。

卡姆是表演型的選手,這是他的風格,看他表演就是了。

就好比在喜劇影視方面,你總不會去批評憨豆大師臺詞講得太少吧,風格不一樣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