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就嚮往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正在讀大學。


同題主一樣,小六開始覺得這個世界真TM虛偽,高二決定40歲退休隱居山林,現大二,地方已經找好,只等我贍養完父母,報生養之恩後,就去過我真正想過的人生。

這段時間想了想,再回來答下這個題

之前自己答題的時候是人生目標突然丟失,迷茫,覺得現實和自己想的差太大,現在經過一段時間讀書 經歷後自己思想境界也有了提高

現在自己看,正常不正常有什麼關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每個人的想法都是由他個人的經歷造就的,人與人生來就不同,何必關心是否正常?有的是你自己,你選擇怎麼過怎麼活,你也可以選擇在乎他人的評價或不在乎他人的評價,只是自己的選擇而已,沒必要糾結,人終究會死,只有一輩子,活著就是活著

最後用一段歌詞做結

我曾經看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過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我和題主一樣誒…省略n多字…說正題。高中選修了一門叫「讀詩品絕句」的課,由當地某師範大學四大才子之首教授。有一次提到說人真正的歸宿是山林,blabla,我坐在下面竟默默流下眼淚。哭得特別厲害,覺得自己走的路離這個理想越來越遠了。其實到了大學才懂人生的路可以自己選擇,只不過有時需要曲折前進或以退為進,在此共勉!18歲只是個數字,人心性各有不同,沒有必要過別人想讓你過的生活。這個沒什麼不正常的。--------------------------------其實我小學就有這種「頹廢」的思想了。記得很清楚,四五年級時被我爸問對人生怎麼打算的,我被期許說一個「王侯將相」之類的打算,可是我出其不意,答道:「我只是一個人漫無目的的徘徊在人生的羊腸小道上。」之後我爸再也沒有問過我這個讓他悲傷的問題。看來是天生的胸無大志吧。答案如此之囉嗦,勿噴。

從初中開始 就想著要不流浪要不隱居 結果被媽媽說覺得我很可怕 現在25了依然還是這個想法而且在加強 等履行完贍養的義務 希望能夠達成幼時的願望


沒有不正常

我現在高三 18歲 因很嚴重的運動受傷休了一年學

其實我更早就有計劃過若干年後的退休/隱居生活了,只是最近更加渴望,可是仔細一想,我本不是喜歡安逸生活的人,或許只是迫於人際的複雜人世的艱難,我想要逃離而已。

更者,我覺得若真要隱居,我必須得在歷經世事之後纔有資格,才能謂之「隱居」。或者說那時候才真正適合隱居,能達到隱居的目的。

或許在若干年之後,在我拼勁一切追求過我所熱烈渴望的事後,「隱居」的那一天自然而然回到來,我不用太過急迫,且當做是忙碌之後的休息罷。


歸隱山林、超脫紅塵,是最高的生活境界。

但人不能一下子從沒品級,就躥到九段,而須循序漸進。

先入世,履行職責,建功立業;再出世,功成身退,放飛自我。


謝邀

對我來說很正常,因為歸隱山林是我從7歲來到城市後就一直擁有的夢想

我希望山林的恬靜,喜歡那些活潑可愛的小生物

喜歡一草一木,遇到樹,我會情不自禁的去擁抱它,因為穩穩的很踏實。我喜歡撫摸小草,摸著它露出的小尖尖,就像看一個十分疼愛的事物。

我心裡夢裡,都是山林。繁華的城市背後,我看到了他的落寞冷淡。喜歡不上就是喜歡不上。

只希望有一天,我能夠成功的歸隱山林,寥寥餘生。這便是我全部的期待了。


正常與否,看你的動機咯。

是逃避,還是追求呢?

逃避的話,換一個環境,能把眼下的困難、麻煩,都解決掉的環境。那麼,不論是不是山林,你都會願意的。

追求的話,可以說很清醒了。 意識到了人類社會的嘈雜煩囂,人性之惡,無法忽視的惡。還有對揮之不去的對世界的迷茫,哲學性的思考。 ......生活中再無所留戀,只剩回歸自然的心願。

已經有超脫世俗的感覺了喔,這很好,很自由,就算不開心,也一定比現在好得多。 這是不正常的,但是沒有問題。

(以防摺疊,說話還得時時扣題,佛了_(:з」∠)_)


我也是!拋棄一切,什麼手機家庭,我只想一人一狗一屋,不要山水林立之處,我只要在有青苔小溪的山澗中,砍柴種地,出家也不錯,這兩種是我最想要的生活方式

與世隔絕最好,不與人見


兄弟別慌,我14的時候就開始想隱居了


不正常又不是一種罪過。

一方面,我本身就喜歡自然。山林環繞,溪水長流。

另一方面,政治信仰崩塌的無力感,以至於放棄與世俗為伍。

家裡有年老的父母,他們不期望我能成什麼大事,只希望我平安。從小受他們的照顧和疼愛,剩下的日子我希望陪他們過完,然後離開世俗的世界。

這是我高三開始就有的想法,現在大二。

希望有同路人,一起羣居也不錯的樣子,建個超小型自然村?(在大陸的體制下幾乎是不可能的吧...)

匿名了,怕有熟人認出來。


今年大二 也有想過以後隱居或者出家 以後不可能結婚不可能生孩子 但是父母是最大的羈絆 希望未來他們不會把我這種人當成怪物


17 女 也想隱居 大概是因為壓力太大習慣逃避吧


我十六歲就想,是不是更不正常。啊哈哈


沒什麼正不正常的,個人傾向而已。我幾歲大的時候就想隱居山林了,到現在大學了也還是想,不是什麼壓力大嚮往自由,只是單純的喜歡自然,一草一木都能讓我放鬆,所以從小養花,即使在宿舍我也會種根蔥


沒有正常和不正常,只有自己用心的選擇。俺小時候就是個農家的傻憨憨,對世俗有許多的期望而又不在意或者就是沒有意識對世俗當中的偽和詐。現在上了大學,尤其是這次疫情,我有時間而不被凡塵困擾的思考了,日益見長的學識和意識,靜下心來考慮,山林是我的根脈。以前對世俗的期望越高,在某一刻就會更加失望。我後悔自己發現了世俗中的無奈,像憨憨那樣的活著蠢蠢不知道什麼是傷害。我又自豪的是我的思想又上升了而不是個鐵憨憨,並且我也要歸隱山林。紛雜的世界縱然絢麗,但也有背後的苦不堪言,終究一切都是煙花一瞬,對與錯或許從來都不是人來判定的。有人選擇入世,他們或許有苦衷,或許是幸運的憨憨,還或許是性情激昂,文韜武略……但有人會退世,這或許有逃避,或許是對自然的熱愛與敬畏,還或者是看破紅塵的世外高人。志不同道不合,總有一批人的出生經歷就導向他們走歸隱的路。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隱隨大小貴身安,凡聖都盧沒兩般。

白石清泉居亦易,紅塵鬧市住何難。

平生得處無多子,妄想興來有若干。

只個心心心是佛,焚香默坐靜中觀。


同樓主一樣,18歲211工科大一。我想隱居山林是因為不喜歡這個殘酷的世界。為什麼說這個世界殘酷呢?是因為生物必然死亡消逝這個性質決定的。每當我們感覺混得不錯適應了節奏,就必然有事情把我們扔到不熟悉的環境中,再度經過痛苦的適應過程直到死亡。就拿我個人舉例,初中穩居全班第一,高中去了bj全市前十的高中。在痛苦的成長適應之後終於能穩居全班前十高三沒再掉下去。到了大學之後發現一切都變了,從小父母說的學習第一到了大學發現並不是這樣,而且感覺逐漸對於學習失去興趣導致無法跟那些人內卷(競爭保研)。我感受到了「天地不仁」,這個世界創生初始設置的生命就是要不斷競爭然後死去一切消逝的。所以我想逃離這個無盡的悲劇去過自由自在不用競爭的生活(╥ω╥`)

至於正常不正常,我認為很難說正常。但是我們身邊的人大都會走遠或者消逝不是嗎,所以也沒必要那麼考慮他人對自己的想法


我22歲也想歸隱山林 自得其樂 每個人追求的不一樣


從小生活在大城市,我已經厭倦了大城市紙醉金迷的生活,到處充斥著資本的氣味,我想遠離城市遠離人羣,在山林裏有一所小木屋,每天就看看風景,打坐,足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