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止】【觀】

欲,想要,欲求,但凡是個人,總會有欲求在裡面,如果無欲無求,那就不是人,人的一生,正常的走法是欲求越來越「高級」

小的時候我們會因為一根棒棒糖而開心一整天

再大點的時候,我們會因為一件新衣服能炫耀半個月

稍微成熟一點點的時候,我們會因為一次績效提成而開心半個多鐘頭

是慾望變大了嗎?不一定,我們偶爾也會因為生活中的「小確幸」而變得開朗

原因只是慾望升級了

假設我們的每一次經歷,都換算成exp的話,人們所經歷的每一次「升級」都會提升一個次元

所以古人有「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每一次的「次元」的提升不是憑空而上,而是就勢而為之

現在的小孩子們都變得聰明,因為見聞提升了,而心態沒有跟上,所以往往滿足不了自己的慾望

而成為人,則是要做到「加減得當,乘除得體」,是人皆不可「無欲則剛」

但至少「我」可以做到「寡慾而多歡愉,淡泊而始豁達」

止,禁止,止步於,大凡是人,總會有權衡欲求的東西,重拳傷人者,必定難貫穿其全力

因為害怕反饋到身體上的疼痛,這是生物本能,更是人的本能

現代人值得慶幸的是,往往「不承擔什麼後果就可以發泄自己的欲求,就可以肆意的傷害和批判他人」所以每一個遊走在網路上的「人」,它的背後是人為的,但它自己不是人

因為無止盡

有人會講我們不是有牆嗎?我們不是有實名制嗎?

反過來想想如果互聯網真的是「法外之地」的話,那麼有多少純粹而乾淨的聲音你能聽見?

由此可以得知的是,人,必定需要一個「剎車裝置」,既是保護他人不受到無端傷害,也是要讓自己免於傷害別人而造成對自己的傷害,所以人性中不能沒有「止」

觀,觀察,被觀察,人是一個主觀生物體,我們有「推己度(duo)人」,我們有宏觀、微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等等

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無時不刻是在觀察與被觀察之中

為什麼我會把觀放在人性中最後一個環節來講呢?因為它貫穿了一整個「低次元」到「高次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每一個主觀都有著自己的群落

這是「人們只想看自己想看的東西,只想聽自己想聽的聲音」的本質

所以,我們為人的時候,需要做的,就是不一味的的去看去聽自己想要的東西

或許你真正的想要的東西,不在你平時習慣的東西,而是你「尚未接觸」的事物

這才是更高層次的「觀」

那麼如何去觀?事物紛雜,世間凌亂,充斥著很多「直與曲,虛與實」我們要學會判斷,學會利用知識,學會「抽絲剝繭」,這是我們需要「觀」的本質

觀,寫作又見,我們不可能對一件事物就能瞬間了如指掌,我們需要一見再見,看穿嚼透

這才被需要的觀

當然,世界上不是所有的知識都有價值,不是所有的文字都值得去細品

而人性,就是在細品的這個道路上,不可太左也不可過右,要洞悉誘惑,才能保持「真我」

以上,僅供參考。


懶 悲劇的源泉 矛盾的開始 年輕

勤 黎明前的黑暗 矛盾的鬥爭以及無數鬥爭的開始 中年

靜 一切回歸平常心,保持二者之中的平衡,逐漸由勤的累計改為悟,不分彼此同時前進, 老年。


蠢蠢蠢

為什麼是三個蠢字呢?在我看來蠢這個字是貶義但不分好壞的就是說好人可以蠢,壞人也可以蠢如果世界用三種人來區分,我覺得就是自以為是的好人,沒有長遠目光的壞人,再就是像你一樣的路人,好人壞人姑且不談,畢竟可能只是立場或者身份作祟,但身為路人的你無非是最蠢的,看著好人壞人的瓜,浪費掉自己的時間。


人們經常會說要斷舍離,斷舍離。

其實我覺得人性的本身其實就是斷,舍,離。

是一種自我拉扯的做選擇,我認為人性本無善惡,人生的道路上面臨著無數的選擇,難免會有選錯的時候。

什麼該斷,什麼不該斷,該斷的怎麼斷,不該斷的怎麼經營維持。

什麼該舍,什麼不該舍,該舍的你舍不捨得舍,不該舍的你又能不能夠堅持不放手。

什麼該遠離,什麼該親近,該遠離的你能不能做到時刻警醒自己不靠近,該親近的你是否能做到永遠不背棄。

人生就是不斷試錯,錯了一次沒關係,重要的就是你能不能做到不重蹈覆轍,不將錯就錯。人性總是被人唾棄其骯髒,因為啊,隨著年齡的增長,總認為自己懂了很多,卻忘記了最本真的那句知錯就改還是好孩子。


貪,欲,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