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著與我們相似的文化背景,但為什麼近代日本能走上脫亞入歐,全盤西化的道路,中國卻沒有呢?背後的國情有哪些不同之處呢?


日本算不上全盤西化,感覺上他們的傳統文化保存的比中國還多,亞洲全盤西化的只有菲律賓,那真是從文字到文化,乃至於人們的姓名全都西方化了。
日本兩次大學習都學得很猛,里子和面子全吸收,而新學到的顯露得更明顯,原有的會移到次要位置上,在民族文化認同上體現一下。此外他們學習真的屬於有破有立,明治維新拆城堡廢漢醫確實做過,但後面又開始搶救,對比咱上個世紀的事就不要說了;木心說中國文學在五四時把傳統文學跟現代文學割裂卻又沒學好西方文學,好比充了白開水進去,後來運動一來根都拔了,這話我支持部分,民國作家的書我覺得還挺好,當然他們那種刻意模仿的小說是挺low的,後來的中國小說我覺得絕大部分都不咋的,而日本文學明治之後西化痕迹明顯,但還保有傳統的陰暗,這種學習造就的就是日本文學熱。我覺得這跟中國一直拿自己太當回事,拉不下臉全面學習有關,學點漏點,最後學成四不像。日本只要一輸馬上就學習贏家,並內化展現出來。你說日本全盤西化了嗎?它的政治制度完全是西方的翻版,陰曆完全廢除,但它保留傳統的建築與文化標誌的努力也很明顯。今日還能聽到五六十歲的人作演講說中國只是科技落後於西方,人文哲學太先進了,我不禁啞然失笑——洋務運動的中體西用理論還沒倒下,而且還不乏學生應和。日本為什麼能西化?中國為什麼不能?兩國都被人打趴下,後者當時還比前者強那麼多,但是人家打完就反省,黑船使日距倒幕十多年,倒幕隔年就明治維新,第一次鴉片戰爭和洋務運動皇帝都過了兩代,中間還穿插一個第二次鴉片戰爭,人家明治維新從思想上改變,立憲辦學,我們洋務運動拚命升級硬體,治標不治本,戊戌變法搞得還比較好,結果誰都得罪,各方都不買單,而拖到1905才出來個假模假樣的憲法。魏源的海國圖志在中國幾乎沒人買,日本人買回日本去賣卻賣到翻印幾次,且西鄉隆盛受此書影響極大。五四前後的中國大概才有日本明治維新的感覺,但1868和1919已經差出半個世紀了,而中國從來不願西化也不感興趣於西化。一個民族很難做到不卑不亢,大多是自卑和自傲中做選擇,我們經常選後者,日本經常選前者,所以我們會有中體西用的洋務運動,而且今後還可能會有類似的學習出現。所以日本會西化很深,直到又一個體系把它和西方揍趴下,它再次x化。


他們沒有全盤西化,文化保留的比我們多。。。
日本並沒有全盤西化,日本人的西化程度甚至比我們還少。
首先,什麼叫「全盤西化」?俄國算西方嗎?如果算那麼我們的「全盤西化」比日本化的全多了。只不過我們走的是馬列化!

因為日本盤子小!

這就一個企業想轉型是一樣的道理,盤子越大轉型越難,甚至死在了轉型的路上。盤子越小越容易成功,其實中國也試過要全盤西化,最後證明失敗了。


有嗎?人家現在還穿著和服呢?


「全盤西化」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請看「全盤西化」這四個大字,是用哪種西方文字寫的嗎?


日本是一個很有危機感的國家,懂得創新改變,日本列島狹長,且多火山地震,長久下來,日本人也養成了危機感。

日本是一個擅長學習的國家,當年的明治維新,在千年以前已經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就是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時期是日本本身政治科技文化不如唐朝,所以日本就全面學習唐朝政治科技文化,後來到了近代,鴉片戰爭發生了幾十年後,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日本也看見了強大的中國在西方面前不堪一擊,也看見了本身的落後,也看見了西方文化的先進,於是開始明治維新了。

在對於西方文化這一點,日本不像中國比較保守,日本德川幕府雖然閉關鎖國,但還是和西方有少許交往聯繫的,長崎就有很多西方人來往,日本通過長崎這個窗口感受到了少許西方文化,日本古代就有一個研究西方的學問叫蘭學。在對於外來文化,中國作了幾千年的天朝上國,文化自豪感太強了,以致於阻礙了中國吸收先進文化。而且清朝政府矛盾重重,統治者不想放權,守舊勢力太大,維新勢力不足,光緒百日維新就被慈禧這些保守派打壓下去了。另外還有滿漢矛盾,滿族統治者擔心改革得太多了會影響自己的勢力,而日本則不存在這個問題。日本黑船來航後,尊王倒幕,大政奉還,被強藩扶持的朝廷勢力一步一步加強,最後朝廷與幕府一戰後,幕府勢力被消滅,朝廷取得了權力,可以大刀闊斧地改革了。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中國和日本的國情不一樣具體地說,古代的日本和中國在組織社會上用的手段不一樣。中國有著深厚的意識形態基礎,統治階層用儒家意識形態來整合社會各個階層。到了新時代不過是換了個新的意識形態來整合社會而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