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醫學院全國中等,教學質量應該不會太差,對於剛開始的基礎醫學課程老師可能因為時間只講個大概,更多知識需要自己鑽進書本,自己想學的好一點則需要面面俱到,單如此很浪費時間,大家覺得有必要嗎?同時能否介紹一下你們如何學習類似的課程的?


知識點的學習深度分為三個層次:了解,熟悉,掌握。對於哪些章節要求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這些課程大綱都是有要求的。建議可以問教學秘書拿一下課程大綱作為參考。個人覺得沒有必要把每一個細小的知識點都完全背下來,浪費時間之餘,對於後續學習並沒有太大幫助,只需要知道有這麼一個結構,大致在什麼部位就行了。對於大一學生來說,背熟顱底的所有結構,除了考試時能比別人多拿個兩三分,還有什麼用呢?哪怕是到了臨床,也只有耳鼻喉和神內神外的醫生用得著這樣的知識,其他科的醫生對這個的了解也是一片空白。

結合課本的文字描述和圖譜進行學習,注重實驗課。有些學校會要求實驗課畫圖,個人建議是不管有沒有要求,自己都應該在學習的時候進行畫圖,特別是涉及到比較複雜的結構或毗鄰關係時。看到網上有很多人曬自己的解剖畫圖,和課本上畫得一模一樣。這個其實沒有必要,因為畫圖的重點不是你畫出來的這個圖有多好看,而是要通過畫圖這個過程來增強對解剖結構的了解。


理解的時候,面面俱到

背誦的時候,緊抓重點


抓重點,沒必要面面俱到的,以後課越來越多越來越難,想面面俱到太難了。你要有時間的話,背背也行。上課好好聽,從老師的講課中抓住他強調的重點內容。


一般都是理論課和實驗課相結合來上,其實還是靠自己看書,老師上課講的飛快,走個神兒可能就不知道講哪去了。而且如果你之前不預習的話很多時候根本就不知道老師在說什麼,尤其是系解後面的神經系統,雲里霧裡的。系解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你也記不住,組胚面面俱到了你也不可能理解得了,醫學是一個很大的體系,你現在接觸的只是其中一很小的部分,不要妄想一開始就吃透,大體的掌握解剖或組織結構,對於一些細節可以按老師講的重點記,也可以按你的節奏來走。每本書要怎麼看,看幾遍可以達到效果,需要多少的練習題來鞏固,這個東西真的就是靠自己慢慢摸索出來的


醫學要學一輩子,教材是把一輩子壓縮在幾年內,學不完的。先保證能通過考試。


瀉藥。

這位題主問出了我的心聲,本人下學期也將學習系解和組胚。

不過本人也去了解了一些學習系解組胚的消息,總結為以下兩點。

第一,背。反覆背,往s里背。用一句話形容叫「在圖書館待到坐化」。抓住平時功夫多多記憶,不要過分指望考試月臨時抱佛腳。

第二,抓重點。考試大綱(理論+實驗)、教學PPT、老師上課強調的、習題集等等,都有可能是考試的題源和重點所在。

老師教課的話,應該來講大同小異,都是「理論課+實驗課」吧。


謝邀啊

系解嘛,我們學校是運動系統這一章就是實驗課教學標本觀察加上理論知識同時進行,老師會把重點的地方進行紅色標註和強調,其他的章節都是先教授知識點,再有一節實驗課老師強調實驗課的重點內容。醫學書一般都不會事無巨細給你講,你要自己看書的認真看,我一般都是課前看一次,課後看重點一次,儘快背下來。

組胚。我們是先講總論,觀察標本,總論考試。各論講一個系統,觀察標本繪圖(有重要結構一定會繪圖),然後就是各論標本考察,

就醬了,醫學生加油吧!

放張闌尾皮一下


諸如解剖的基礎課程可能因為學校的課程時間安排有點緊張,不可能做到面面具到的教會學生,這也不現實,畢竟醫學知識更新的也比較快。但是這種課程期末考試老師一般不會為難學生的,基本按照老師講的重點,要記的東西通過老師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要想考到90以上確實需要付出一點時間和努力,多背多記。畢竟在以後的生理生化內外科等都可能會用到以前的較為基礎的課程。所以多學一點總歸是沒有錯的,畢竟學醫是為了治病救人。


剛開始可以著重複習,但是考前最後一遍過的時候最好細緻一些,就是70分跟90分的區別。


據說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生剛入學就接觸臨床,這點挺好的。

看書不必面面俱到,最好按照考試題目所需重點記憶。

以前我們學校老師講課都是照了書念,我們學習很痛苦,感覺還不如高中學習舒服。現在在網上看到全國各個知名醫學院的視頻課程,才知道原來知名大學的老師講課就是深入淺出,讓你顛覆對醫學教學的認識。

總之,網路讓你在通向優秀道路上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學姐血淚教訓:

抓重點啊!!!!!!

ppt,題庫,大綱,歷屆流傳的小秘籍……

行有餘力再面面俱到。

不然期末考的你懷疑人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