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所長施小明:有條件的低風險地區,在做好重點防護條件下,影劇院可以有條件開放;中高風險區暫停營業。

影院復工需要明確條件,明確說明密閉空間活動不能超過 2 小時,也就是片長 120 分鐘以上的電影絕對不能上映。


我看新聞有個餐廳七八個人一起感染了!!我覺得這個事情值得討論的的一個事兒啊!這個人傳人的現象是越來越明顯了啊!如果說民以食為天,喫飯得肩並肩。都得上鬧鐘,一小時五十九分得出個恭。

那麼說到電影院了啊,這個新風系統彷彿是擺設,好好坐著病毒就沖你樂,這個消毒水戴口罩,所有方法都往後稍一稍啊,沒啥用啊。封閉娛樂場所啊!

我覺得這個片面了啊,其實影院最喜歡90分鐘的片子了啊,這個片長短,坐的散,看完你就趕緊閃。這影院方方面面的就比較好拿捏。

洗澡的時候就突然有點小感悟啊,你說中文博大精深啊,跟局押韻的字兒,居然有個驢。這就比較哇塞了啊。


怎麼可能?

電影院是萬惡之首,是病毒窩點,是高危場所!

酒吧餐館ktv的危險程度都比不上電影院的萬分之一。

竟然想去電影院看電影?你自己不要命了還要破壞國家防疫成果?

我懇請國家封殺電影院,把這個行業連同病毒一起扼殺,區區600億產值的小生意和寥寥百萬人的生計問題,和我們偉大的防疫事業毫無可比性!

作為院線從業者,我身先士卒,已經辭職,犧牲小我,成就大我!

打倒暴利電影院,電影局萬歲!


總算聽到一點好消息,但情況依舊不樂觀。雖然國外到目前為止,大規模傳播沒有在電影院裏發生過,但輿論上大部分喫瓜羣眾還是很擔心電影院的防疫工作。想要打消羣眾的擔憂,讓電影產業重回正軌,每一方都必須做好準備。

政府方面,制定好防疫標準,比如規定影院的通風設施必須開到某個功率,電影院裏每個人之間必須隔多少人,看電影必須戴口罩出示健康碼,從入口到放映廳設置多少檢測點。

院線方面,嚴格執行的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措施,比如有些老人沒有智能手機怎麼辦,健康碼不合格的如何安排退票,每部電影之間安排多長的消毒時間,對於不同大小的放映廳是否要調整。。。

電影公司方面,新片直接上幾乎不可能,但可以讓經典老片、小成本小製作、引進片文藝片等類型片當炮灰暖場,等到觀眾的信心恢復再適當推大片。

影迷和觀眾也要做好準備,疫情畢竟還沒完全過去,想要看電影就必須做好準備,身體不適的就先在家待著,等好了再去也不遲。不要因為一時疏忽就讓原本回暖的形勢再次陷入困境。


不會,我覺得疫情很難控制住,畢竟海外還在泛濫,指不定什麼時候再輸入幾個漏網之魚。


估計要到下年了吧


疫情徹底過去以後,只要有喜歡的電影上映,一定會去看。


不樂觀,今年影視業很難。好作品喫去年老本,但由於疫情原因,會出看電影的人很少,除非很著名,大家都在找工作,賺錢,電影院需要等到疫情可以治療時纔有心情看,今年娛樂影片很少有人看,多些提升民族自豪感,但又因疫情,人們不願聚集,影院開了需要防護,隔人,所以不是很理想,因為麻煩。


人家施所長說的是「影劇院」。

影院是影院,影劇院是影劇院。

以前在一些縣城裡看到過這種場所:幾百幾千個座位前面有舞臺,舞臺後面是吊起或者懸掛著的銀幕。這種應該就是「影劇院」了。

從功能性來說,影劇院如果只拿來演歌舞、辦會議的話,那它營業還是不營業,都不用歸電影局管。

總之,「影劇院」≠「影、劇院」。「影劇院」就是「影劇院」——這就是一個專名而已。

另外補充一句。「影劇院」這個詞,目前約定俗成的詞義,是「老時代」的產物。法律角度、正式場合,「影劇院」、「影院」、「劇院」三個詞將來使用時,都應該加以區分。


何時才能恢復,應該是七月。理由麼,當然只是推測:第一,中國事事領先,只要有條件,不會給對手留個話柄; 第二,八一建軍節,應該有戰狼類秀拳頭的片子在等著放,七月份提前準備;

不過,電影不是必須品,連理髮店都比不上。所以,除了業內,沒人著急。

明星們可以轉去做綜藝,反正電視都是在家看,所以,我再拍拍腦袋,下半年起,優質綜藝節目會越來越多。

我回去看嗎?不會。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我已經過了喜歡冒險的年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