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經濟的核心是交易。

支撐交易的是勞動。

直接給錢誰還勞動?

理論上,3000元工資有3000元的價值,一百萬收入有一百萬的價值,這是深度市場化後各方博弈形成的結果。

這就會造成現狀:底層人民的收入僅僅夠自己的日常開銷,而頂層生活反而無比華麗。請看新聞: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記者會上提到「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現在又碰到疫情,疫情過後民生為要。怎麼樣保障那些困難群眾和受疫情影響新的困難群眾的基本民生,應該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我們採取的紓困政策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用於保障基本民生的。」

根據《中國金融》2020年第9期,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調查課題組的報告可以看出:第一,居民家庭資產的集中度較高,財富更多地集中在少數家庭。第二,區域間的家庭資產分布差異顯著,經濟發達地區的居民家庭資產水平高。第三,高收入家庭擁有更多資產。

將家庭總收入從低到高排序,總收入最高10%家庭所擁有的總資產佔全部樣本家庭總資產的半數。

每一分組內的家庭都在向更高一組努力進階,但是每向上進階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特別是第二分組和第一分組的差距,處於頂端的兩個分組,竟然是印度和喜馬拉雅之間的差距。


人這個動物很奇怪,有了差距就會羨慕、會嫉妒,當然嫉妒的人更多。人的心態一旦產生,嘴上說不要不要,身體會很誠實。看著別人的吃肉,心裡能不痒痒?看看知乎,有多少關於怎麼變富有的問題!

對於大多數人要怎麼做才能掙錢?這個時候,政府引導企業設置大量崗位,老闆為了多掙錢要壓縮成本,大多數崗位的薪水就處於基本工資水平。每年新畢業的大學生多了,企業安排不過來,這個時候政府又開始引導創業,緩解就業壓力。

回過頭再來看,為什麼國家不直接發錢給窮人?國家就是想調動每一個企業、家庭、個人,鼓勵勞動致富,讓每一個人在勞動中獲得價值。


再從另一個側面也可以說明。

在今年初受疫情影響,為了鼓勵消費,各級政府推出了各種免費或者打折購物券。這樣做的目的,是鼓勵大家有錢去消費,疏導消費端的問題。試想,如果直接發錢,富人不缺錢,其他人可能會不使用這筆錢,這樣就不會達到恢復經濟的目的。


我再說一個例子。

我的一個朋友靠商業樓收租為生。疫情突然來了,好多租戶打電話給他,說要減免一個月房租。

換作是你,你會怎麼做?

我的朋友是這麼回復的:疫情來的突然,理解你們的難處,但是我也一樣受衝擊受影響。我可以給你們減免房租,但是前提是你們持續經營到今年11月份。只要你們做到11月份,12月份的房租就給你們減免了。

你們看,這就是一個老道商人的思維。

雖然減免2月的房租和12月份房租都是一個價格,但是產生的效果完全不一樣,既留住商家,也做了人情。

朋友說,為啥不減免2月房租,就是擔心商家做不下去,跑路了怎麼辦?反正他也沒交房租。


比錢更重要的是思想扶貧,我們通過建設基礎設施,幫助經濟落後區發展經濟,讓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而不是等著錢財自己飛進口袋裡。看看歐美那些街頭的流浪漢們,他們大多數都有勞動力,但是就是靠著一點點的救濟苟延殘喘。貧窮說到底還是思想認知和歷經聯通軌道的貧瘠,只有解決根本問題才能做到真正的扶貧。


扶貧不是發錢,脫貧不養懶漢。

扶貧是扶志扶智而不是讓其坐吃國家救濟。

給貧窮人發錢,他們若不創造價值,發錢等於飲鴆止渴。

所以古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貧困戶自力更生早日脫貧才是理想狀態。


如果這樣的話,那相對於世界上努力的人是不是不公平的?而且那大家都不需要努力了,只要窮的話國家就會給錢。那樣的話,世界是不是就會更加的不合理呢?要知道人的貪慾是永遠滿足不了的。不勞而獲的財富會被用到更加不合理的地方去。


這跟「你放了父母后,不會把收入平均分給家庭的每一個成員」的道理是差不多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