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我在高中學數學,上課時老師講的就是聽不進去不感興趣,即使知道老師講的是基礎知識,不聽會影響成績,但去硬聽也堅持不了,而課下自己去看教材,雖然還是不感興趣,但卻能忍下心來看懂那些基礎。所以為什麼對於那些自己缺乏興趣或不擅長的領域,我們聽課與自己看書鑽研卻有不同的效率呢?當然這個情況也可能只是我個人情況,不過我仍覺得對於那些跟我一樣學習能力不是太好的人來說,這個問題也有普遍性。也可以用在除數學之外的領域。


因為眼睛比耳朵硬。

與認知心理學有關。自學讀取時,會調動身體相應官能,增加學習的動機,同時付出了自己的時間成本,也會暗示自己要取得效果。聽課,完全相反。


這個事兒吧……

首先,人的五官,眼耳鼻口眉。眉毛基本上是隻輸出信號,耳朵基本上是隻接受信號。所以我們會發現,五官裏無法靠自身關閉的、只有耳朵。

因此,我們對聲音信號的回應要比對視覺信號的回應敏銳一些。所以門限自然就低一些。

其次呢,聽課最主要的目的是聽懂對方說了什麼。中文是單音節表意,留給聽眾理解話語中含義的時間就相對較短。要是說話的那個再不注意表達,很容易把聽眾說得啥也聽不懂。這種時候,再硬也沒用啊……

最後,所謂硬看書呢,其實是看不懂了還可以問、可以翻閱其他參考資料、可以思考咀嚼……這是個多線程並行的事。聽課基本上是單線程的,而且還沒有倒帶重播功能,硬聽大概率就是聽個寂寞——如果硬聽能聽下來,怎麼還會有人怕考聽力呢?

以上。


證明老師的思維你跟不上


文字是一種停留的東西,如果自己看不下去還可以重讀閱讀,直到自己看懂為止。講課是一種稍縱即逝的東西,這段過了,只能聽下一段。一不錯過,步步錯。

我理解的是這樣,哈哈哈


那就自學唄,大學還真的很需要自學能力的。可以找找網課,一邊聽一邊學,老師只是一個引路人,聽不下去硬聽,浪費的只是自己的時間罷了,遇到不懂的可以去問老師,自學的話,時間安排上是自由的,不受限制,配合網課什麼的,還是能起到不錯的效果的,前提是你能堅持自學下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