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家裡可有錢了,你家裡有他有錢嗎


第一,叔本華是個哲學家,他寫下的和他能夠做到的並非一致的,每個人其實都是哲學家,巧合的是叔本華只是系統的把思想歸納了一下。思想和現實總有衝突的,叔本華一生,我想也談不上什麼幸福不幸福。

第二,追求幸福,不同的哲學家,給出的都是不同的答案,甚至說,不同的宗教,組織給出的也是不同的答案。羅素認為活在當下,人生是快樂的。叔本華認為人生總是痛苦和無聊。基督教人忍受痛苦,贖前世的罪,佛教教人擺脫慾望,避免來世的痛苦。多少個哲學家,多少個宗教就有多少個關於人生和幸福的一些觀點。所以追求幸福並非說你像叔本華一樣追求即可。

第三,幸福和現實其實是共存的吧,沒有現實,也談不及幸福,之所以不同哲學家不同宗教的幸福觀都有所差異,大多是因為他們所處不同時代,創始人所經歷的不同社會遭遇。所以即使你讀叔本華,覺得很多地方都與現實無法和諧,是因為你生活的時代以及你的遭遇甚至你的性格,都決定了這些,並非狹隘,只是每個人都不同。前面說過,每個人都是一個哲學家,你有你自己的哲學,只是很少去歸納,總結,進而引導自己的生活。

第四,綜上三點,最後總結,我們讀書,我們讀哲學家,了解哲學家的思想,甚至在遠點,去追求宗教,皈依宗教。這些並非走上幸福之路的,或者說絕對不能成為你生活之上指點迷津的指南。讀書,很多時候,也許只是在尋找一種心靈的慰藉,也許只是在和一個密友談話,無論這次談話對你有多大啟迪,生活就在身邊,就在你所說的現實,幸福依然要自己用 親歷 這個詞去探索。總得來說,哲學家或者是更多的書籍,他們都是你的朋友,隨時可以敞開心扉的朋友,有他們相伴,也許慰藉就已足夠了。

祝好運。


叔本華是個悲觀主義者,並沒有想追求幸福,他說「與其追求幸福,不如盡量去避免痛苦,得到內心的平靜」,也就是達到佛家的涅槃的境界。


幸福是內心的感覺


這個問題不很明白,叔本華並不是以追求幸福而聞名的,你的意思是你要向他學習?那麼取他哪一點呢?

他最為人知道的生活方式是厭惡女性和禁慾,如果是這一點,完全可以做到,畢竟現實社會對不結婚沒有什麼要死要活的要求。

如果是指他的哲學思想,建議多讀點各家之言,不要盲目地相信和選擇。他所在的時代、家庭背景和你都不相同,談何做和他一樣的人呢?

人,出生至死亡,短短一百年許,請問,什麼是幸福?什麼又是不幸呢?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不一樣。

昨天聽收音,正巧聽到這麼一句話吧:成功源於自信,勤奮是成功的催化劑。

我想在這個社會裡,除非你出身豪門,兩代以內不用為生計發愁,不然還是首先認清自己、確定目標,等賺夠了生活費再來風花雪月地談哲學比較務實。

相信經過社會實踐和勤奮地勞作之後,一個人會慢慢地腳踏實地地想問題,那時會更理解什麼才是你要的幸福。


因為你搞錯了。

幸福不是主動能得來的,幸福是被動的。

當你去承擔責任,去努力工作賺錢,去學習求知,幸福自然會來敲門。


作為悲觀主義哲學代表的叔本華,他是拒絕思考這些建設性問題的,他不會刻意去追求幸福,他會這樣看待問題:我知道追求幸福不現實,但是我就是要追求,而且不指望能追求得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