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是,有些不是。

哭对于减轻刑罚没有任何帮助,真诚悔罪才有最直接的帮助。而哭≠真诚悔罪。

哭的时候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可能会对减轻刑罚有帮助。但是这个要看运气,比如法官正好够心软,能被你打动。

有没有真情实感,不容易装,如果运气好遇上个二十出头刚毕业几年就任法官的小妹妹,可能就真信了,少判几个月还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法官还是经验阅历都上了及格线的,他不一定能准确公正地作出判决,但是绝对不会因为哭就心软。

被告人的社会阅历越丰富,越容易装哭,但是也很轻易就会被看穿。

而哪怕是真情实感的哭,也未必就能打动人。比如,现实案件中在法庭上哭,最主要的原因是太久没见到家人,庭上铐著手铐走进来,看到家人在后面旁听席上挥手打招呼,很容易就鼻子一酸。

又或者,自以为案件有很大冤屈,说到激动的时候也容易哭。

这些对于刑罚都没有什么影响。

不过,真情实感能打动人的,虽然少,但也确实是有的。比如曾经见过一个盗窃案,被告人老婆待产期马上到了,他没钱去医院,那天就跑出去连著偷了十几台手机,最后失手被抓,手机销赃了一半,剩下几台都在身上被扣到,前面的也有监控录像,他也全部都认了。

没有家属来旁听,被告人庭上也没什么辩解,问什么都承认。只是法官问他为什么偷手机的时候,他突然就崩溃了,大哭著说老婆要生孩子了自己没钱,实在没办法。

当时法官明显就很同情他,问检察官有没有核实过这个事情,检察官说是的,他老婆确实就是那天晚上生了孩子,因为找不到他,是邻居帮著送去医院还垫付了一些钱,让被告人不用担心。

法官当庭就直接问被告人,那些销赃的手机,他能不能照价赔偿,能的话给他判缓刑。说得非常直接了,还问被告人有没有什么亲戚朋友能先帮他赔钱的,问得很详细,但是被告人最后还是赔不了。那个案件最终还是判了实刑。


哭没用啊。。。。做法官的,又不是两三岁的小孩子,你哭我就同情你啊????

你努力赔偿,我才会同情你,即使对方不接受你的赔偿。


人生如戏,百感交集。常年庭审,见过了太多的眼泪,只是这些眼泪很难作为减刑的情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第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自愿认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从轻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自愿认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从轻处罚。所以,在法庭上光哭是没有用的,还要配合自愿认罪才有可能酌情从轻处罚。

《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规定,对于当庭自愿认罪的,根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认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依法认定自首、坦白的除外。司法实践中,对当庭自愿认罪的被告人要综合分析以下因素,来酌定是否从轻处罚以及从轻的比例:一是被告人认罪的程度;二是被告人是否有悔罪的表现;三是犯罪的性质和罪行的轻重。此外,量刑时还要避免当庭自愿认罪和自首、坦白的重复评价问题。

个人感觉,被告人在法庭上的哭大部分都是真的,这种「真」一方面是对自己罪行的忏悔,但更多的是对刑罚的恐惧、对未来的绝望和对亲人的不舍,是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然而,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作为一个成年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纵有再多的悔恨和不舍,也只能咽下自己一手酿成的苦果,哭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仅供参考,感谢您的关注!


当然不都是装出来的,这个的确是存在诉讼技巧,但总有很多很多是真的后悔了,想改过。


只有付出沉重的代价,才能让犯错的人真真正正的意识到错误。别的都是扯淡,不接受任何反驳。


有的不是吧,有些被告也是一时冲动,事后也有后悔的


你考试考差了哭是不是都是装出来的?只是为了你爸不打你?


有的是装出来的,但有的不是装的,是真心悔过。只有真心悔过、依法正确辩护,才有可能减刑,只装哭是不能减刑的。


你说的只是期中的一种情况,还有很多其他的情况,有的人心理崩溃;有的后悔,恍然大悟;有的感觉心理可能真有说不出的委屈和无奈;有的对以后日子的未知和恐怖等等都会不自觉的掉泪或大哭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