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明」這個詞沒法明確定義,很多人都認為能夠讓國家強大的就是賢君。但很多時候,每個君主在其執政時期對國家起到的作用並不相同,還有一些帝王的一生作為功過各有。

秦國比較出名的首先當屬秦穆公,以大膽任用人才,成就霸業為人所稱道。之後秦國君主平庸,後進入四代亂鄭,國力衰微。

到秦獻公時期,開始重整國政,進行秦國的初步變法改革,遷都等事宜。怎奈前數代使國家積貧積弱,被列國強勢壓制。

秦孝公最賢明之處在於大膽啟用商鞅進行深徹變法,並且竭力撐持,比之任何諸侯國君主相比之決心和魄力都無人可比。致使秦國一躍成為戰國第一強國,秦國變為一架超級強大的戰爭機器。

秦惠文王期間戰爭與外交手段並用,通過外教手段斡旋,有效避免了大量不必要的戰爭消耗,得意積蓄國力,另外通過戰爭手段蠶食周邊土地,併吞滅巴蜀之地,使國力大增。秦武王打通宜陽,然後就舉鼎掛了……不多說。

秦昭襄王時期,則主要通過戰爭手段大肆侵吞大量土地,南下伐楚,直拔鄢城和郢都。與列國聯合伐齊,滅齊取陶。長平一戰,致使趙國主要軍力嚴重摧毀。直接將齊、楚兩強打殘,後起之胡服騎射之趙國直接被打蔫,一下子將曾經的幾大強國的力量都通過直接戰爭或者聯合作戰的手段大幅削弱。當然,秦國自身的國力消耗也是巨大的。再後面的兩代君王,過於短命……不多做討論。

秦始皇在前人的基礎上,徹底吞滅六國。至於秦朝的功過……就不多說了吧……

所以,哪個君主更賢明?


羋月他男人

沒有他打基礎,嬴政沒那麼。容易。


那肯定是贏政啊。


秦惠文王


個人覺得「最賢明」一詞用來形容秦國諸位國君不太恰當,這個經歷動亂然後從弱到強最終一統天下的國家,它的君主在秦國的不同歷史時期有著自己不同的貢獻。

比如:秦非子善於養馬,因此得到了周孝王的賞識,獲封秦邑,成為秦的開國君主;秦襄公在西周東周之交抵禦西戎,保護周平王東遷,平王論功行賞,把王室無力控制的岐山一帶——也就是姬周龍興之地——賞賜給他,也許從那一刻起,就註定了贏秦取代姬周;春秋前期的秦穆公,最先施行客卿制度和胡服騎射——沒錯,比趙武靈王還要早——他重用非秦國出身的百里奚、蹇叔、?豹等賢臣勇將,率先放棄車兵而使用騎兵,在東進之路被晉國擋住後,果斷掉過頭來攻略西戎,為秦國成倍的開疆拓土,為日後秦國的統一奠定了物質基礎;秦獻公在秦國經歷了長年內亂後即位,讓秦國免於分裂,免於被強大的魏國吞併,在其將死之時,果斷的把君位傳給和自己治國方略不同的秦孝公而非和自己一樣驍勇善戰的公子虔;秦孝公更不必說,任用衛國公孫鞅勇敢在秦國施行變法,讓秦國得以脫胎換骨;秦惠文王是秦國首王,任用神棍張儀一條舌頭攪得魏國、楚國不得安寧;秦昭襄王在位最長,白起、王翦、蒙驁等名將都是在此時期湧現,戰神白起把當時最強大的趙國打得一蹶不振;秦始皇不必說,一統六合,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

所以,秦國的歷史跨度如此之大,在每個不同時期其國君都有不同的且獨一無二的貢獻,因此,很難說哪個國君是「最賢明」的。如果讓我個人選擇一個我最喜歡的秦國國君,我會選擇秦穆公贏任好,因為在他身上我能看到仁君的影子。


個人感覺是孝公嬴渠梁,是他重用商鞅打造出一套高效的體系,為後代打好了基礎。


秦始皇嬴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