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咯!希望各位對這個卷有經驗的大佬們給我這個新手一些拍攝和沖洗建議!

之前在網上看到很多夜間霓虹燈光用這卷拍出來的效果,藍紅表現都好好看,我想夜間雨天拍攝廣告燈光牌倒影,類似於這種效果

我手上是Olympus u2傻瓜機和佳能旁軸Giii QL17

我比較關心的拍攝問題如下: 1.想要拍出這種效果,我是否使用閃光燈?2. 用傻瓜機夜拍還是用旁軸拍?3. 如果是旁軸拍,參數怎麼調?(因為沒有用過測光儀,對這台機子也比較陌生,如果大家有推薦的便宜好用測光儀也可以告訴我!)

因為看了好多失敗案例,感覺這個卷好像不是很好駕馭?所以想多聽聽你們的建議!關於後期沖洗的建議也拜託告訴我哦~ 謝謝!


首先說明,這個cinestill 800T就是柯達500T/5219,這根本就不是秘密。柯達Vision系列電影膠片只有一種800T,是vision1,800T/5289。2005年就停產了。

FOMA生產線分裝的cinestill800

先說建議1,請按ISO500拍攝,如果按800拍了需要迫沖。2,如果生活在中國請使用ECN2工藝沖洗cinestill。

其實cs對於800T感光度的標稱也很玄妙,用了E.I,來告訴大家,寬容度很大欠點拍過點拍都沒事。按邏輯說如果真是800,push1stop應該是1600,但他no push是800,push1stop卻是1250,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是啥意思。

所以迫沖1檔EI的底是800

顏色方面,因為沒有碳層的5203和5219幾乎完全沒有抗眩光能力,所以高光點會有紅色光暈之外,高光顏色也會摻進紅和黃之類的暖色調,所以從結果來看,雖然是同一種乳劑,但是兩種卷的顏色確實會有區別,再加上C41沖洗之後的固有色偏,這兩種卷的在結果上看顏色確實有區別,至於區別到底有多大,就取決於

1掃描儀型號

2後期調色

cinestill的理念是用柯達電影膠片打入專業高端彩色負片市場,因為電影膠片品質高,很神秘,有光環。

cinestill經歷了3個發展期:

第1階段,試水期,大批拿到劇組拍剩下的庫存過期膠片,有啥用啥5201,5203,5219,都有使用,預除碳,再分裝,翻車率很高。

第2階段,2018第二次眾籌後,拿整張塗好乳劑的大卷底片,不需預除碳,上生產線裁切分裝,貌似是用ADOX的生產線,看135的片孔形狀就能區分。那個階段還做過4x5的5219,也蠻有意思。

第3階段,目前又變成了135拿柯達裁切包裝好的整盤底片,預除碳,到生產線分裝,目前用的應該是FOMA的生產線,卷上編號字體是FOMA字體,黑色卷殼加貼標籤,也是FOMA風格,135片頭裁剪形狀也跟FOMA一樣,120背紙也是FOMA背紙。

所以cs的120還有點意義,優點是卷本身是原生120,不是65mm裁邊,缺點是黑白背紙本身不適合做彩色背紙,因為乳劑配方不同,彩色卷用黑白背紙,更容易在保質期內粘乳劑,導致背紙字直接印到乳劑上。

重點來了!要買新鮮的!要買新鮮的!要買新鮮的!要買購買日期往後推至少1年過期的!不要買6個月之內過期的!!!

再說下cs誕生的基礎。

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大家沒辦法沖電影膠片1,藥品管制嚴,環保要求高,電影ECN2工藝的葯污染大,普通的民用沖洗店污水處理指標不夠。2,專業電影洗印實驗室不提供沖1卷36張135這種長度的服務。因為能進洗片機的最短長度也要100ft,所以至少要20卷接起來進洗片機。

所以cs乾脆把電影膠片當作C41來做,因為用C41沖只是有點偏色,並且,作為普通用戶也不知道5203和5219原來應該是什麼顏色,反而可以有些奇特色彩效果。然後,核算一下成本,作為一個公司化經營,還要投產除炭車間和分裝生產線,還要用新鮮膠片的企業來講,確實只能賣到80多RMB一卷。所以cs最早用的都是過期膠片,從2017年開始才陸續有當年產的新鮮膠片。

cs選擇底片類型時,因為C41市場ISO200的底片,有一大堆,而且都很廉價,所以放棄了感光度最好用的250D5207,既然宣稱是C41卷,還要賣那麼貴,就不能去以卵擊石,你得出點別人沒有的,對吧?所以他日光選擇了50D5203。而柯達v3的高感光度卷是個500T這就很蛋疼,因為人家C41的ISO400的卷大概有5種選擇以上,你標個500還是T燈光片,還要賣那麼貴,這也是以卵擊石,所以cs在測試按800拍然後又用C41沖的效果,覺得欠曝一點經過SP3000或者諾日士的自動曝光矯正,顏色反而更濃郁,只是灰霧稍微大一點,所以就標成了800T。有的朋友講,因為炭層去了所以感光度升高了?wtf?cs自己都不敢這樣說,去了炭層會讓曝光增加一點點,為啥?因為炫光完全防不住了。

再說炭層問題,炭層是C41的大敵,因為C41根本沒有去炭層這一步,帶著碳洗還會污染人家的藥水,時間久了根本就不會有人願意洗你的卷了。所以只能預處理去掉炭層。去掉炭層的缺點是啥呢?因為電影膠片的設計理念是不怕麻煩就怕效果不好,所以抗炫光直接用的終極解決方案,塗炭,因為是純黑消光所以抗炫光能力無可比擬,膠片背面就沒有其他抗炫光塗層了,所以大家應該都發現了cs50D和800t的高光會發紅,且有奇怪光暈,覺得喜歡沒問題,我只是講一下這是沒炭層的鍋。而且彩色負片片基高速走片很容易起靜電,炭層可以防靜電同時起到一定潤滑作用。

promptly in

發展到現在cs也是個大品牌了,開始去做各種冷門沖洗套葯,至於cs系列電影卷的沖洗工藝也不敢楞說是C41了,所以就是Process promptly inC41,普通民用彩色負片都是很乾脆的Process C41。cs官網也有相同的說明,大意是:膠片用的柯達VISION3電影膠片,實測可以兼容C41工藝。

再說沖洗工藝,1,C41和ECN2的顯影溫度不一樣,對於沖捲來講溫度是啥?溫度就是生命,就像光圈,快門,ISO一樣缺一不可,沖卷的影響因素是藥水活性,溫度,時間。黑白都可以做溫度or時間,兩種方式的迫沖,意思是啥?就是單純升高溫度或者增加顯影時間都會讓膠片曝光增加,彩色迫沖為啥不能升高溫度?因為改變溫度會馬上偏色,增加時間偏色會小很多。彩色對溫度要求比黑白更嚴格,C41是正負0.3,ECN2是正負0.1,然後你cs告訴我溫度低點沒事?因為C41顯影時間比ECN2多15秒?也許吧……

2,C41和ECN2的核心成色劑不一樣,成色劑影響的啥?顏色。雖然C41用的CD4比ECN2用的CD3顯影能力強,不嚴格的工藝可以代換,不過對於電影膠片來講,不大行。

3,預濕,現在還在產的3種彩色工藝,只有ECN2是需要PreBath的,雖然預洗是為了除炭,但它直接影響了膠捲的吸水性,因為膠片乳劑的吸水性非常強,用水泡過的和沒泡過的吸收顯影液的量也是不一樣的,電影ECN2工藝是先把膠捲泡濕了再進顯影,而C41是干卷直接進顯影液,用面巾紙做類比,想像一下。

總結,如果你生活在中國,135請直接買當年生產的柯達電影卷5207,5219都有,不過保質期要注意,可以看看商家是否敢放出片基圖。5203一般當年產的少,因為銷量低,5213很少人喜歡一般都是過期比較久的,因為銷量太低。5219也可以當800拍夜景然後去迫沖,曝光合適,沖的好,顆粒比炮塔800細。其實比炮塔800好用,因為炮塔800是5600K的日光乳劑,拍3200K為主的夜景,再校正色溫後至少會有0.5檔左右甚至更多的曝光損失。而且炮塔800是柯達2000年左右的乳劑技術,而炮塔160和400都是vision3的乳劑技術,所以炮塔800考古比高感更有價值。

之前120的cinestill還算值得買,因為批次稍微有保證些。不過截止2020年3月,國內商家基本不引進最新批次的cs了,有也只是快過期的庫存。

關於電影卷保質期請參考這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415494/answer/893779092


在幾年前公眾號上就寫過這個卷。遠離吧!


買柯達5219就好了,最新鮮的,cinestill800T就是5219除碳版本,除非比較嚴肅的攝影,需要機洗,再買cinestill,因為國內好像沒有機洗電影卷的地方了。

T卷表示燈光卷,適合色溫3200K左右的場景,拍霓虹燈沒問題,不過夜景想拍好,感光度減半,也就是買來5219需要改dx碼當250度或者320度,哪怕當200度也比400度 500度強。

當你的對焦距離在2m開外就不要用閃光燈了,而且閃光燈是模擬日光的色溫,不對付,除非加個淺黃色濾色片。

晚上拍照最好用大光圈,也就是ql17。


和卷沒關係,這卷容錯率算高的,建議你還是先摸透相機的屬性,尤其是旁軸相機,有一定的入門門檻,如果晚上把控不住,建議用傻瓜機或者用手機測光配合旁軸,還是那句話不要盲目膠捲,可以先用數碼練練基本功。


未邀請但是我也要強答一波

直接買5219吧,cinestill真的貴而且效果沒差,公認的智商稅。

5219這樣的卷直接買也不過三十多

cinestill有些批次除碳除的還不算好

乖乖用ecn-2沖洗吧


挺貴的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