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發出去的,求各位大佬告知


第一步,研究經典文本的結構、寫法,抓住自己的靈感寫下去。像我仿寫《出師表》的時候,腦子裡只有「親學習,遠遊戲」,但是寫著寫著,就思路越來越清晰了。

第二步,寫完再斟酌潤色一下,就OK了。

第三步,動起來。看了別人的作品,不要侷限於一句「啊,寫得真好」,然後就沒然後了。動起來,嘗試去寫,不停地寫。

以上。

附我的仿寫:

致初三學子的一封信

——仿寫《出師表》

2020新冠肆虐,而寒假超長,今宅家學習,而中考不延期,此誠危及升學之秋也。然我市名師不懈於融媒體,本校教師忘身於釘釘者,皆網路時代之便利,饋贈於萬千學子也。誠宜自覺自律,以報雙親之陪伴,不負恩師之付出,以光勤苦之學風,成就自我之夢想,不宜樂不思學,虛擲光陰,以斷成功之路也。

家中校中,俱可學習,聽課刷題,不宜不問。若有百思不解或半懂不懂者,宜付老師解疑釋惑,不宜藏掖,使知識負積累也。

微信釘釘接龍、打卡、家校本,此皆良心功能,高效便捷,是以學校簡拔以薦我等。愚以為,宅家學習,悉以用之,必能保質提效,有所廣益。

學而思、猿輔導、作業幫……可培優、能補差,擅長線上,試用於昔日,市場稱之曰「能」,是以成為品牌。愚以為,趁如今免費,擇而聽之,必能查漏補缺,提升素養。

親學習,遠遊戲,此學霸所以遙遙領先也;親遊戲,遠學習,此學渣所以萎靡頹廢也。家長會時,每談及此問題,未嘗不嘆息痛恨於王者、喫雞也。課本、學案、名著、釘釘,此悉學習之友,願諸君親之、用之,則學業有成可計日而待也。

為師一凡人,僅擅長教書,不能披鎧甲捨身逆行,無神通購口罩以捐贈。自武漢封城以來,憂心忡忡,每日關注新聞,震撼於一線英雄,由是感激,遂願盡一份心力,備課於早晚,直播於釘釘,爾來將近一月矣。

省裏言學地變、學時未變,故中考不延期,消息傳來,內心震動,恐不自律者掉隊,以影響中考。故今日寫信,囑咐諸君:今開學未定,時間頗緊,當只爭朝夕,不負青春,竭盡所能,攘除障礙,衝刺百日,決勝中考。此君所以報家國報師長之職分也。至於遊戲、追劇、睡懶覺,可待七八月之暑假也。

願諸君緊跟學校步伐;不跟,則開學抓瞎,還落違逆之名。若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則責代課老師之慢,以彰其咎。家長亦宜輔助,初三學生仍是孩童,自律不靈時,他律需動用。

今當擱筆,紙短情深,隔屏相告,不知所云。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的《成為作家》第十章詳細講述了模仿的方法。

學習作家如何推進時間,如何進行場景轉換,如何寫內心戲,如何埋線索,如何逐字逐句模仿其句型結構、節奏韻律,如何用恰如其分的詞進行表達等等。

具體實踐時,就是拿出一本喜歡的或者風格接近的作家的小說,挑出其中某一章,看本章開篇第一段、最後一段,看其中埋的線索,看用詞,看中間的時間推進和轉場表述;拿出自己寫過的一個句子,挑出想模仿並適合的句子,然後看他用了多少字多少詞,名詞還是形容詞,注意發音重點和韻律,一個詞一個詞去感受和模仿。


說白了,你就是去套用他整篇文章的所有技巧用來訓練。

他這個故事怎麼開頭的?

然後怎麼鋪成的?

矛盾點是什麼?

怎麼設置大背景和小背景的?

哪裡開始轉折的?

用了幾次轉折?

人物怎麼在外和內在刻畫的?

對白在展示什麼?

他怎麼環境描寫的?為什麼?

他怎麼展示心理活動的?為什麼?

他怎麼把事情寫得活靈活現的?為什麼?

整理結構為什麼平衡?

他的主題是否有深度?

最後,當你把他的文章看透了,就模仿著類似的主題創造一個唄。

這就是最簡單的模仿訓練了。


仿寫在一定程度可以提高自己對於故事整體的架構,以及劇情轉折,人物牽引,若是心細的話,還能積累一些鋪墊的小技巧。

不過這些都要建立在你把別人的作品通讀數遍之下,而且還要將其整個故事線剖析開來,才能真正學到。

簡單來說,就是你讀完別人的書後,要憑藉記憶將這本書的大綱細綱寫出來…...……

才發現題主說的是文筆……

文筆這個事真是一點點積累的,那些所謂的名家閱讀量也是十分巨大的。

至於在文筆上形成自己的風格,這個問題就比較深了

承認自己平庸才是開始的第一步,才會虛心學習。


仿寫作品只能讓你的風格一時接近這個作品,很快又會變回去。和你看完某本書後寫作會不自覺地偏向那本書的風格一樣。

想要練文筆只有多寫,多寫,多寫。多看,多看,多看。隨後形成自己的風格後你可以重寫名著,看你同一個故事下你寫的和名著寫的有什麼區別


你有沒有某個自己特別喜歡的作家,把他的作品喫透。如果連一個特別喜歡的作家都沒有,是真的喜歡文學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