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州月》於2009年12月10日在其官方網站vaecn上首發,是許嵩第二張個人原創專輯《尋霧啟示》中的第四首歌曲,這首中國風的歌曲是專輯的第二波主打曲目。因為歌曲本身就很好聽,所以有著很高的傳唱度,加之這又是一首古韻十足的中國風曲目,所以很多人會忽視這首歌的作詞以及其故事情節,其實我也是聽了很多遍很多遍(其實是很多年)之後才意外的發現原來這首歌每句話的最後一個字都是壓「ang」的韻,讓我又一次嘆服嵩哥精妙絕倫的作詞(花癡臉嘻嘻~)。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探索這首歌更多有趣的東西吧。

我覺得要想理解嵩哥的歌曲,還是得「先拆後合」吧,尤其是想聽懂中國風而又沒有像嵩哥一樣的文學素養,絕對缺少不了這種鍊字鍊句的環節。其實從上一期的講解就已經可以看出我有很多歌詞都是逐詞解釋的,雖然有不少百度的成分,也是在為了最後的結果,而且我覺得這樣的解讀纔算詳細吧,也會比較直觀一點。我寫的也只代表我個人的想法啦~

兒時鑿壁偷的誰家的光

宿昔不梳 一苦十年寒窗

如今燈下閑讀 紅袖添香

半生浮名只是虛妄

歌曲一開頭用的便是用了「鑿壁偷光」的典故,出自《西京雜記 卷二》。其實這個故事大家也是有所耳聞的,講述了西漢大文學家匡衡幼年時鑿穿牆壁借著鄰居家的燭光讀書,終成一代文學家的故事。現用「鑿壁偷光」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的人。而「宿昔不梳」,出自《子夜歌》其一,「宿夕不梳頭,絲髮披兩肩」。「宿昔」可以查到是「往來、向來」的意思。而「不梳」,就是不梳頭髮。向來不梳頭是為什麼呢?其實就是後面的只為「一苦十年寒窗」,古代男子大多梳辮子,而歌曲中的主角向來不梳頭,這裡與「十年寒窗」共用,說明他刻苦的連頭都顧不得梳了。

前兩句刻畫了一個典型的家境貧寒,但奮發圖強的好少年。下兩句便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以前的男主是偷光苦讀,如今卻已是燈下閑讀,又伴有「紅袖添香」,說明自幼的奮發讓其早已功成名就。「紅袖」借指年輕貌美的女子,「添」,增加。「紅袖添香」,就是書生學習時有年輕貌美的女子陪讀。除此,古人以「紅袖添香夜讀書」為艷福,此為家中新增添了美女,以賀新婚。可是歌詞下面又是思念心上人,所以哪裡來的美女陪讀啊。其實「紅袖添香」還是中國古典文化中一個很雋永的意向,並且是一種非常美的意象。看似是捻一粒香放入香爐中那麼簡單,但其實遠遠不止,不過在這裡,只是代表一種氛圍啦。說明瞭男主通過努力脫離了自幼貧困的處境,並且得到了世俗上的一些成就。於是他嘆了一句,「半生浮名只是虛妄?」。

三月 一路煙霞 鶯飛草長

柳絮紛飛裏看見了故鄉

不知心上的你是否還在廬陽

一縷青絲 一生珍藏

要是上一段是在簡單介紹人物生平,那麼這一段就是寫如今在主人公身上發生的故事了,那麼他覺得什麼纔不是虛妄的呢?首先這一段的前兩句交代了故事的時間地點,「三月」一詞交代了時間,地點可能就比較難看出來了,根據我的推測,此段「三月」、「煙霞」、「鶯飛草長」、「柳絮」這些詞我們能聯想到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煙花三月下揚州」,而這句詩表達的意思就是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遊。在中國古代詩詞中多用柳枝來表達送別之意,「柳」,可以說是離別的代名詞。嵩哥如此愛用典故,所以我覺得主人公所在的地方可能就是揚州。看到了柳和柳絮,所以想到了當初的故鄉。這段的意思就是:三月,男主沿途出遊,一路柳絮如煙,春意盎然,伴隨著這江南草長,羣鶯亂飛的明媚春景,男主卻在月色籠罩與漫天的柳絮融合中,彷彿看到了故鄉。有沒有覺得「看到」一詞用的很是浪漫呀,其實就是回憶的意思,但是用「看到」一詞就會顯得這份思念很強烈,很迫切。而在這裡,我之所以說是晚上「柳絮紛飛裏看見了故鄉」原因有三:首先是因為人在晚上比白天更容易感性,月色朦朧加柳絮,也更有幻境之感。其次,我覺得「一路煙霞」中的「一路」則可以代表男主在外遊玩了一天,現已是暮色。而最後一個理由也是最有說服力的理由,便是為了和後面的「月光」相呼應。男主想著想著故鄉,轉而便思念起了心上人,真可謂嵩哥在《海上靈光》也說過的,「人,纔是一個地方的核心。」於是,這時候我們才知道,男主現階段所追尋的正是他曾一度深愛過,卻沒有在一起的心上人。那人藏在廬陽,如今卻不知所向,表明男主這些年一直忙於功名,或者身負國民要職而身不由己,都沒能與心上人見上一面。「廬陽」,當今合肥的古稱,也可以稱之為如歌名中的廬州。而這裡不用廬州,原因肯定是因為不押韻了呀。後面的「一縷青絲一生珍藏」,「青」在過去有「黑」的意思,那麼這句就好理解了,「青絲」便是女主的黑髮。而這裡的情節就好像《西廂記》裡面的情節:張生要去考狀元的時候,走之前崔鶯鶯就是送了一縷青絲給張生,要他記住自己。這點用「一縷青絲一生珍藏」,表達的就是強烈的思念之意。當然網上還看過一個浪漫的賦意,說「青絲」也有可能實際取得是「情絲」的音,對此我表示也很認同。

橋上的戀人入對出雙

橋邊紅葯嘆夜太漫長

月也搖晃 人也彷徨

烏蓬裏傳來了一曲離殤

這一段是引向副歌的最後一段主歌,所以起到了敘事(主歌)與情感爆發(副歌)的過渡。首先「橋上的戀人入對出雙,橋邊紅葯嘆夜太漫長」。這個橋是哪裡呢?剛才我們說男主此時所在地為揚州,其實並不是憑空猜測的,這裡的橋,我認為很有可能就是揚州的二十四橋,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早已推平於荒煙衰草,不過現如今「二十四橋」經規劃過,依舊位於江蘇揚州。簡單科普下,該橋長24米,寬2.4米,柱根24根,臺階24層,處處都於二十四對應,故稱「二十四橋」,古時有很多與二十四橋相關的文學作品。

南宋詞人姜夔《揚州慢 淮左名都》其中就有:「二十四橋仍在 波心蕩 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葯 年年知為誰生?」我舉這個例子,就是為了告訴大家,唯有這首詞,將「二十四橋」與「紅葯」相連。於是我們找到了嵩哥這兩句歌詞引用的出處,但與古詞不相同的是,古人用「橋邊的紅葯」表達的是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的哀思,而男主是表達對故鄉,更是對心上人的思念。橋上的戀人成雙成對,令我想起了曾經的我和你,而如今我獨自一人再無心情欣賞著橋邊的紅葯。「紅葯」指的是紅芍藥花,其花語是:依依惜別,難捨難分,真誠不變。 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藥相贈,表達結情之約或惜別之情,故又稱「將離草」。 芍藥花的象徵意義:蘊藏著害羞,寓意著思念,是富貴和美麗的象徵。紅葯是揚州的市花。這一點可以證明此時男主所在之地就是揚州。紅芍藥花怎麼能嘆氣夜太漫長呢?所以這裡肯定是男主用「紅葯」來比喻自己啦。如今我功成名就這像紅勺藥花盛開一樣,可是沒有你我又為誰生長,為誰開放呢?於是,「月也搖晃 人也彷徨 烏蓬裏傳來了一曲離殤」。「烏蓬」,指烏篷船,是江南的獨特交通工具,應竹篾篷被漆塗成黑色而得名,所以這裡基本又可以證明男主此時是在揚州。

而離殤的意思是離別、受傷、逝去,這裡我們就簡單的認為是一首「離別曲」就好。這時候我們再來看這兩句歌詞:「月也搖晃 人也彷徨」,如果只是抬頭單純的看天上的月亮,它肯定是不會搖晃的,那麼這裡之所以月可以搖晃,我認為有兩種可能:一、由於前面感情積累的太足了,比如「柳絮看見故鄉」,比如自喻「紅葯」嘆夜太漫長,所以這時候思念之痛湧上心頭,眼眶開始模糊了。男主透過模糊的眼淚看到了搖晃的月。二、男主低下頭,陷入深深的回憶,此時看到了水中月的倒影,在水波的推動下,看到了搖晃的月。總之不論是一還是二,男主陷入了回憶,也陷入了深深的彷徨。彷徨的便是剛才也提到過的我的功成名就到底是為了什麼,都沒有你在我的身邊,我又何必要綻放呢?想著想著,越想越傷心。終於,順水漂過的烏篷船裏,一曲離殤曲點中了男主的淚腺——歌曲成功把感情引向高潮:

廬州月光 灑在心上

月下的你不復當年模樣

太多的傷 難訴衷腸

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

廬州月光 梨花雨涼

如今的你又在誰的身旁

家鄉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

卻流不出當年淚光~

副歌部分在男主的想像中,他們終於見到了,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已漸漸模糊了你的模樣,就算是真的見面了,又能怎麼樣呢?就像這張專輯的另一首歌《灰色頭像》中所寫,「如果時光倒流,我們又能抓得住什麼?」。現實的種種原因讓自己雖然贏了名利,但早已再也找不回當年寶貴的愛情,所以只能太多的傷也難訴衷腸,只是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衷腸」,指代表內心的話,「當時只道尋常」,這句詞引用了納蘭性德的《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中「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當時只道是尋常」指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願以償。「廬州月光 梨花雨涼」,「梨花雨涼」指在梨花開放的時候,有風吹過,片片花瓣飄落,有如下雨一般,卻又比下雨美上十倍,又有一絲落花入泥更護花的悽涼、惆悵的味道,但又可形容女子憂傷落淚,也有梨花帶雨之說。所以這個解釋放在這裡,我認為是男主浪漫的在想身在異鄉,或許在別人身旁的你會不會此刻也在月光下流著淚思念著我呢。「家鄉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卻流不出當年淚光」,記憶中家鄉的月光一直深深地烙在我心上,可現在卻身在異地,身旁也沒有了曾經的佳人,雖然對故鄉的眷戀仍未改變,但哀傷已不再是當年的哀傷,淚光也不再是當年的淚光了。當年為依依不捨、牽腸掛肚而流的離別淚,在淚光中的海誓山盟歷歷在目,而如今更多的可能是因為惋惜、憂傷,甚至是悔恨而流出淚光吧。所以此刻的男主是痛苦的,於是嵩哥在演唱時才把那種絕望、彷徨、悲傷演唱到了極致……

以上就是我對《廬州月》這首歌的講解啦,通過逐句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這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明明都已經約定好了,等男主考取功名回來後娶她的,於是他宿昔不梳一苦十年,這裡我也有一個想法,可能偷了誰家的光,正是女主家的光,因此而邂逅。然而當男主長大後才發現外面的世界並不像自己想的那麼簡單,處處事與願違,身不由己,所以最後還是由於種種原因,沒能與女主在一起。因為自己的失約,也許當年的佳人飽受離別之苦,憔悴不堪,又或者早已嫁作他人婦也說不準。而獨留自己,只能在月光下深深的思念,留下惋惜悔恨的淚。

《廬州月》這首歌應該是借亙古不變的月色,表達出一種得而復始而終不可得的令人痛徹心扉的殘缺之美。正如《尋霧啟示》專輯中的那一段話:「有這樣一些東西,霧一般美麗空靈,惹人追尋,但努力走近了卻又遍尋不見,也許真的非得歷此,方可得到另一些比霧本身更美好的啟示。Sought Got」在《廬州月》中,那份當年的真愛也許就是這美麗空靈的霧,至於啟示,那肯定就是珍惜當下啦!

《廬州月》雖然是中國風曲目,但歌詞創作中有著明顯的中國古代詩詞的痕跡,一為其遣詞造句盡量言簡意賅,在盡量少的言語當中表達豐富內涵,這與中國古代詩詞的創作原則是吻合的,字裡行間有種中國式的含蓄,感情表達的更加細膩且耐人尋味,細細品來,那柔弱的惆悵如晨霧般圍繞於身旁,久久揮之不去,且還沒有古代詩詞般晦澀難懂。二為其多用「意向」表情達意,營造氛圍,這在嵩哥的歌曲中用過太多次了。三為其「一唱三嘆」的構造模式,歌詞中「三月一路煙霞鶯飛草長」到「卻流不出當年淚光」一段反覆出現,重複的吟唱將男主複雜的情感層層推進,最終從高潮中滑落,讓聽者沉浸其中久久不能釋懷。至於編曲,《廬州月》的配樂主要採用了鋼琴和幾件中國民樂,開頭的古箏瞬間把我們帶到了古朝代,而後面鋼琴的運用又增加了它的現代信息,全程有中國民樂為其添加古風的韻味。鋼琴與中國民樂的使用相輔相成,各得其所。除此嵩哥運用中慢板的節奏與歌詞相互照應,其中運用大量的鼓點,好似詩詞朗誦中的句讀,讓人聽了有種抑揚頓挫之感。

《廬州月》是嵩哥一手作詞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該曲收錄於第二張專輯《尋霧啟示》中,這首歌據說是嵩哥在2009年4月的時候,在武漢東湖邊寫下的,嵩哥的老家就是安徽,也稱廬州,不管故事的原型是出於自身的生活,還是影視文學作品,總之這首歌確實是當下很清新的一首中國風歌曲。

關於這首歌裡面感懷的點大概有3點:

一為思鄉,曲中最明顯也最淺顯的表達。

二為愛情,不管是專輯還是歌曲部分歌詞皆表此點。

三為勸解,半生浮名只虛妄,當時只道是尋常。且尋且追且看透。這是嵩哥大多歌曲裡面所存在的禪意。

——————————————————

(此文章來源於嗶哩嗶哩網站up主K耀君)


我也不是專業人士,今天再次聽了廬州月,沒錯,現在我就在聽。我覺得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賞析廬州月:

詞:1寫景,運用多個意象表達情感,細膩委婉同時精準到位,詞句精鍊華麗。2抒情,這首歌表達了三種情感,1對家鄉的懷念,2對心上人的思念和愛,3對物是人非,心上人的改變的感傷,並且這三種情感銜接和過渡自然貼切,以真情實感打動人心。3押韻,在押韻的同時又將寫景抒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不彆扭,不生硬,沒有為了押韻而押韻,行雲流水。詞的涵義也很容易看出來:大概是一個書生十年寒窗苦讀,終於考取功名,多年以後回到故鄉,發現已經物是人非,心上人已經出嫁了。

曲:旋律優美動人,一氣呵成。

編曲:樂器的應用適當,契合到位

唱:音色很契合詞中寫的主人公,就像他自己就是那個考取了功名的書生一般,毫無違和感,對情感的表達也細膩到位。

總體來說整首歌製作優良,渾然天成,是一首好歌

我不是許嵩的粉絲,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謝邀,但本人非專業人士,不敢亂說,但是有一點可以說的是,每一句歌詞的結尾押韻的都是ang

兒時鑿壁偷了誰家的光/宿昔不梳一苦十年寒窗/如今燈下閑讀紅袖添香/半生浮名只是虛妄

第一句,借用西漢匡衡鑿壁偷光的典故,暗示男主幼時家境貧苦。偷光,偷的是誰家的重要嗎?「誰家的光」一句似意有所指,所以我覺得很可能是女主家的光。甚至,他們是在「鑿壁偷光」時相識的。

第二句「宿昔不梳」典出於《子夜歌》:「宿夕不梳頭,絲髮披兩肩。婉轉郎膝上,何處不可憐?」女主將長發披在兩肩,陪伴著深夜讀書的男主。時而嬌羞地依偎在男主的身上,多麼可愛。

三四兩句,「如今」與「兒時」對應,將時光忽然拉回到現在。「紅袖添香」指讀書時有美麗的女子相伴。千古文人佳客夢,紅袖添香伴讀書。這裡的「紅袖」應該是指他考取功名之後迎娶的大戶人家的小姐,很可能是他現在的妻子。此處的「閑讀」與上句的「一苦」相對應,更表明現在已獲得世俗的功名,然而這些卻都是過眼雲煙、不足道也。

開頭四句,三句用典,恰到好處,自然貼切,一點也不讓人覺得生硬。

三月一路煙霞鶯飛草長/柳絮紛飛裏看見了故鄉/不知心上的你是否還在廬陽/一縷青絲一生珍藏

第一句,「煙霞」是指煙霧和雲霞,與下文的「柳絮紛飛」相結合,似取意自宋祁的「綠楊煙外曉寒輕」。「鶯飛草長」典出於南北朝丘遲《與陳伯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羣鶯亂飛」。餘霞成綺,春盡江南,然良辰美景奈何天,此時的你又在何方?

二三兩句是全歌裏我最喜歡的。日暮鄉關何處是?由柳絮紛飛,想到那年故鄉的春色也是如此。何處無柳絮,但少癡情人。那一年,我也與你並肩牽手欣賞著滿城的春色,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你的指尖在我手心絮語。我心上的人啊,現在你是否還在故鄉廬陽?這兩句非常自然地由寫景轉入寫人、敘事,沒有用任何修辭和典故,只是平鋪直敘、尋常筆法,卻顯得那麼情真意切。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力透紙背。真正絕佳之句,最能在無聲之處,炸響驚雷。

第四句,是《西廂記》裏的故事,張生即將進京赴考,離別之時,崔鶯鶯剪下一縷青絲(頭髮)相贈。青絲與情絲諧音。有道是「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當年你留下的青絲,我視若珍寶,永遠珍藏。

橋上的戀人入對出雙/橋邊紅葯嘆夜太漫長/月也搖晃,人也彷徨/烏蓬裏傳來了一曲離殤

隨著時間的推移,由傍晚的雲霞轉入夜晚。看到戀人入對出雙,男主的心不免悵然。「橋邊紅葯」典出於南宋姜夔《揚州慢》:「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此詩寫的揚州,故「橋」很可能指揚州的「二十四橋」。然而草木無情,又焉嘆長夜?覺得月夜漫長的分明是男主,「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如今的玉人已了無蹤影,只剩下水波中搖晃的月影與一四處彷徨之人。烏篷船裏,忽然又傳來了離別之曲,孤影離人淚滿襟,那深深的思念如滔滔江水,湧上心頭。歌曲也隨之進入了高潮。

廬州月光,灑在心上/月下的你不復當年模樣/太多的傷,難訴衷腸/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

最難忘的是那一個個焚膏繼晷的夜晚,月光透過疏窗,掩映在地面。回想那一抹皎潔的廬州月光,依然在我心中蕩漾、迴響。月光亙古如斯,然無常世事如流水,暮去朝來顏色故。月下的你,可還是當年那個長發披肩、天真無邪的少女?衷腸誰與訴,缺月故人疏。只可嘆,當初我們都把在一起的時光當作平平常常的事情,誰也沒有在意,正是「別時容易見時難」。

廬州月光,梨花雨涼/如今的你又在誰的身旁/家鄉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卻流不出當年淚光

「梨花雨涼」典出於唐白居易《長恨歌》:「含情凝涕謝君王,梨花一枝春帶雨。」後多用「梨花帶雨」形容女子哭時的容貌。當月色再一次灑滿廬陽,你是否也在想念我、回憶兒時我們相伴讀書的時光而流淚呢?如今的你,依偎在誰的身邊?你是否已經嫁人?你可知此時的我正在望月想你。正是「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你和家鄉的月光,伴我走過十年的寒窗苦讀,每當月上柳梢,那一段苦澀而又美好的往事總能在我的心裡浮現。可世事滄桑,人生無常,如今的我,即便流淚,也不似當年瀟灑、快意。

全詞字字珠璣,情感真切細膩,可以說是許嵩寫的最好的一首歌。有時,我也甚至懷疑,現在的許嵩還能不能寫出如此唯美的歌詞。木心曾言,藝術成長於格律,死亡於自由。初聞不解,覺得自由的環境應該更能催生藝術的產生才對。後來仔細思忖,方纔明白,木心指的是藝術的形式。如果只有內容而沒有一定的文學功底,把思維用美的形式表達出來,讀起來便會味同嚼蠟,索然無趣了。《廬州月》全詞句句押韻,形式與內容兼備,非常有可讀性。


兒時鑿壁偷了誰家的筐

宿昔不梳 一苦十年鐵窗

如今燈下閑談 舊友做伴

半生浮沉皆是滄桑

三月一路煙霞觸景情傷

柳絮紛飛裏看見了過往

不知心中之想是否還能實現

少時笑語纔是真言

橋上的行人匆匆忙忙

橋邊蜉蝣嘆命太短暫

月也昏暗  人也悵然

恍惚中傳來了一曲離殤

廬州月光 灑在心上

月下的我 不復當年模樣

人生短暫 不留遺憾

嘆一句何時纔能夠坦然

廬州月光 漸隱漸暗

如今的我 又該去向何方

家鄉月光 深深烙在我心上

卻流不出當年淚光


廬州月光——致廬州月

那一年,秋葉微涼,你和我相約來到了廬陽。廬陽的夜是寧靜的,你我牽手走在街頭,只聽到風吹秋葉沙沙,蟲兒輕聲歌唱。我們走到廬州的橋頭,溪水輕流,如月色一般空明,你站在那橋上,夜風襲襲,吹拂著你的白衣和長發,月光酒在你的身上,高潔而又純美的身影,讓我不覺地迷離了目光……

又是一年秋天,我 再次來到了廬陽,只不過此時的我們已是朋友關係。夜色寧靜,秋風涼涼,一如當年廬陽。我們再次來到那座廬洲橋頭,溪水一如空明,夜蟲卻不再鳴唱,我遠遠地看著,你走上那座橋投,廬洲的月光酒在我的心上,也清明瞭你

的臉龐,可月下的你卻已不復當年模樣,太多的傷,在我心上,卻無人可訴一曲衷腸;太多的淚,盈了眼眶,只打濕了這廬洲的月光.

這年秋天,我來到了廬陽,這次是我一人獨自前往。走過街頭,秋葉沙沙微涼。我終究還是回到了廬陽,再次走到了那座廬州橋頭,溪水、月光以及秋葉沙炒作響,一如當年時光。我第一次踏上了這座廬洲的橋,月光灑下,這秋如梨花雨落般絲絲生涼,你如今又會是在誰的身旁?縷縷月光,照亮了太多感傷,可不知怎地,卻再也流不出當年淚光!


我覺得比叫合肥月好聽。


廬州月接上篇 如果當時 周甫別了柳依依之後,沿水路朝京師方向駛去,約莫半月的功夫已到北京。但見北京城裡道路寬廣,樓宇林立,大小商販沿路叫賣,茶樓酒肆比比皆是,比之於廬州城,繁華不減卻更增一層莊重。 時康熙帝新崩,十四皇子繼位,即為雍正帝。天下大赦…0 贊同 · 0 評論查看完整文章

我聽這首歌單曲循環幾天, 寫完了研究生第一篇文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