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如果換上外國演員說英語,就是標準的好萊塢大片。

好萊塢科幻片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披著科幻外衣,煽情消遣為主,如黑客帝國、終結者、盜夢空間、各種災難片、外星人入侵片等等,另一種才是硬科幻,主要是反思燒腦為主,如2001太空漫遊、銀翼殺手、12隻猴子、火星任務、火星救援、普羅米修斯等等。前者如流行歌曲,後者如美聲唱法,一般前者票房遠高於後者,畢竟看電影圖的是輕鬆,不費腦子。主動花錢去電影院受教育的觀眾越來越少了。

《流浪地球》敘事清晰簡潔,很好地表現了父子情、兄妹情、戰友情等等,當然還有少不了的個人英雄主義、愛國主義情懷,以及迷途知返、捨身取義、冰釋前嫌、劫後餘生等觀眾喜聞樂見的情節,全是好萊塢大片標配。


我一向不贊成對科幻進行「軟」、「硬」劃分,因為國內對所謂「軟科幻」有誤解和若有若無的歧視。我更傾向用設定強弱來劃分科幻小說。傳統「硬科幻」指科技強設定。而科幻小說中還有社會學/世界觀強設定作品,其中有不少經典之作,被一句「軟科幻」概括未免太屈辱人了。

強設定是指設定細緻完善,而不是給個大致框架,讓讀者自己腦補。小的方面是某項科技發明(所以有玩笑科幻小說總是離不開科學家);大的方面是世界觀架設,常見於長篇。

請注意:設定強弱不以真實性、寫實性、預測性為標準,只要構成自洽世界即可。我一再強調科幻作品不以預測未來為己任。

科幻小說中有一種區分,一種是「設定小說」,以設定架設為主,類型化不明顯,故事性較弱。典型代表,短篇有特德-姜(雖然我認為他的後期小說不能稱為「小說」),長篇有「火星」三部曲和「尼安德特人」三部曲。一種是類型小說帶有科幻元素,但科幻設定或世界架構詳細,短篇有何夕復出後的短篇如《異域》、《六道眾生》,長篇有邁克爾-克萊頓的「高科技驚悚」小說、「武-科瓦奇」系列和《時空摺疊》。《巫師3》中,傑洛特穿梭時空,來往各種異界,看到這我就想起《時空摺疊》中某個橋段。

我曾經寫過一篇回答哪些長篇科幻小說讓你震驚且念念不忘?,不妨以此舉例說明。

《火星編年史》。老雷是典型的弱設定作家,但經典無數。論科技設定之細緻,《火星編年史》不如「火星」三部曲,甚至不如青少年YY小說「火星崛起」系列。論社會學/世界觀設定,老雷筆下雖然經常出現極權政府,但也就順嘴提一下,完善度遠不及《使女的故事》——是的,《使女的故事》可視為強設定科幻小說。

《荊棘》。羅伯特-西爾弗伯格和老雷類似,他們是「作家」,而不僅僅是科幻作家。所以設定對於他們並不重要。

《廢園天使》,典型的世界觀強設定。《廢園天使》有討巧之處:先構造一個虛擬空間,這是基於現實的;虛擬空間中的世界觀則是「奇幻」的。歸根結底,《廢園天使》是科幻小說。有網友說這種世界觀構造方式類似《刀劍神域》,不過《廢園天使》的世界觀比《刀劍神域》變態離奇多了。

《發條女孩》,「雙強」型作品。從小的方面,《發條女孩》有科技方面的設定:發條槍、人力驅動的電梯、巨型變異大象,等等。大的方面,它塑造了全球化經濟崩潰後異域般的曼谷。這座城市充滿細節,栩栩如生。《發條女孩》作為強設定小說是頂尖的,代價則是小說需要大量筆墨描述世界觀,再加上作者拖沓的文風、「黏糊」的敘事節奏,勸退了不少路人。

《路邊野餐》、《遙遠的彩虹》。有一種科幻小說,世界觀設定很牛,但缺乏細節描述,需要讀者腦補,如果能get到就覺得極好的。《路邊野餐》和《遙遠的彩虹》就是這樣的作品。類似作品後面還會提到。

PKD的一大堆作品。很難用幾句話概括PKD其人和作品。沒錯,他的作品中會塞滿「點子」,他也會設定新奇世界,典型如《高堡奇人》中被納粹佔領的美國。但這些都不重要。PKD關注點永遠是「人」,人的焦慮人的痛苦人的無奈,設定只是人的背景。

——PKD中文版傳記即將在國內出版,粉絲們不來一本嗎?

「賭王若昂」三部曲。典型的強設定,而且接近科學奇幻,科幻和奇幻界限模糊——《光明王》的設定和它比太小兒科了。《廢園天使》用虛擬空間作為科幻基礎設定,「賭王若昂」用遙遠的未來和超人劇變作為科幻基礎設定。

「神經浪遊者」系列,「雙強」型作品。這麼說吧,《發條女孩》是它眾多徒子徒孫之一。

「海伯利安」系列,科技弱設定(較不得真,尤其「用愛發電」那段……),世界觀強設定。本質上,「海伯利安」是太空歌劇,現實感較弱。第一部六個故事使用六種設定,第二部統合到同一世界觀,不服不行。

「遺落的南境」系列。氛圍塑造非常厲害,但世界觀得靠讀者腦補。

「沙丘」系列。典型的社會學/世界觀強設定。很多讀者因為它的科技設定而稱其為偽科學,卻忽視作者圍繞香料,為厄拉科斯星構造了包括宗教、語言、生態、科技水平、社會階層等一整套完善翔實的世界觀。這是一般人能寫出來的嗎?唯一的缺點,「沙丘」寫得太趕客了!

除此之外補充幾部作品。

厄休拉-勒古恩是典型的社會學強設定作家,《世界的詞語是森林》、《黑暗的左手》、《一無所有》、《塞格里記事》、《變化的位面》等等作品涉及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甚至設定文明體系。更重要的是,她的作品不是乾巴巴的設定說明,依然保持小說的文學性。

今年看過的最滿意的科幻小說是《萊博維茨的讚歌》。

它的世界觀類似「輻射」系列:核大戰後文明毀滅,美國崩潰,各團體各自為政,匪徒、變異人橫行——別忘了這是1960年出版的小說。但小說並沒有對後啟示錄般的世界進行詳細描述,故事發生地多局限於一座修道院。換言之,世界觀依賴讀者腦補。

科幻小說設定強弱並不決定小說質量——我不止一次批評乾巴巴硬梆梆的設定說明。請注意,「人物」在科幻小說中是最重要的。上述提到的作品,都有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或者深入的人物刻畫。即使刻板人物也勝過面目模糊的人物!

最後,奇幻小說也有強設定作品。如果再有人說「科幻小說設定比奇幻小說嚴謹」之類的廢話,你可以用加起來超過一萬頁的「瑪拉茲英靈錄」精裝本小說打爆他的狗頭。


問題和描述風牛馬,居然還被鎖定了。

《黑客帝國》系列好歹是較有哲學深度的科幻電影,居然被描述成「披著科幻的外衣,煽情消遣為主「?

《終結者》系列雖然後來被玩壞了,但1984年《終結者1》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2》是封神之作,居然也是「披著科幻的外衣,煽情消遣為主」?

問題是不是應該改成:

【《流浪地球》是古往今來最牛B的科幻電影】?

這和軟硬有什麼關係?

反正流浪地球軟硬通吃,不分國界,衝出太陽系了都。


@王晉康 先生早就說過了

就是你把一個科幻概念從這個作品中抽離,如果它還成立,它就不是核心型科幻

說白了科幻是點子文學

另外說句不好聽的

看題主的類比

題主的問題不是不知道啥是核心科幻啥不是

而是題主有點兒中二,長大了就好了


噗,可別在這丟人現眼了,黑客帝國是煽情消遣?我都懷疑你沒看懂黑客帝國。


我不知道軟硬科幻的定義是怎麼來的。首先,所謂的硬科幻也可以有所謂的軟科幻的人文哲思,而所謂的軟科幻也可以有很強的所謂硬科幻的基礎設定,但這個設定並不是體現在技術和科技層面,而是表現在社會的構造,政黨的設計等方面。但是要是說硬科幻比軟科幻高一等那就是在說夢話。

科幻小說好體現在兩個方面,一類是設定的精妙,另一類是故事的巧妙設計。同樣是時間穿越題材,有的就可以通過時間穿越來與當時所發生的歷史事件相結合,來很好地讓讀者感到對這段歷史有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有的通過反覆地時間穿越來達到迷惑讀者的目的,而有的就只能通過時間穿越來談情說愛。而另一方面,同樣是對火星社會的描述,對火星的設定,《火星編年史》沒有多少著墨,對火星生活的描述遠不如《紅星藍調》,但並不妨礙《火星編年史》成為經典,因為《火星編年史》的故事性強。

科幻小說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別,一種是人物驅動型,一種是設定驅動型。人物驅動型,顧名思義,通過人物推動故事,而設定驅動型就是設定推動故事。人物驅動型,這類的科幻小說多討論同一科幻設定下不同人的反應,設定成為一個背景板;而設定驅動型則是討論這個設定對人的影響,這個時候的設定一般會直接或間接對主要角色產生交集。比方說同樣是太空歌劇類別的小說,《基地》系列就是圍繞心理史學來展開的,可以說是設定驅動型小說,而《銀河英雄傳說》就是圍繞楊威利和萊因哈特展開的。

從長短篇來看的話,短篇科幻一般都會圍繞一個點子來寫故事,最典型的就是PKD。PKD的短篇作品基本上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點子但是又有新浪潮時期對於傳統科幻的解構,並加入了嚴肅文學所關心的對於人以及社會的討論。這導致了PKD經常揮霍自己的點子,這是其他人學不來的。

而長篇故事圍繞一個設想來展開的話,需要構建的肯定不是幾個人的反應,而是需要建立一個社會,最典型的社會設定代表就是《沙丘》系列。《沙丘》圍繞香料建立了關於一個星球的文明、歷史、職業、社會制度、種族、生物。當然,這也可以說不是一個設想,而是圍繞一個想法而補全其他設想,成為一個完備的世界。而科學設定代表可以是《龍蛋》,通過描寫中子星里的奇拉文明演化來展現過硬的設定,這本書也可以說是中子星文明演化全史。

更多的,有些小說通過過強的設定來拖動劇情塑造人物,也有的小說空有完備的設定但是劇情卻一塌糊塗。也有的小說設定了了但是情節引人入勝。這也導致了有的科幻小說閱讀門檻高,因為一堆作者自己設想的專有名詞讓讀者暈頭昏腦;也有的科幻小說讀起來行雲流水,讓人倍感親切。

另外,因為新浪潮的緣故,科幻的表現形式不僅僅小說,有的表現形式是訪談,有的是紀實,有的是編年史,有的是新聞,有的是演講稿,這大大擴展了科幻的廣度,但是科幻的深度是無止境的,這不僅僅是科幻的問題,也是當前整個文學界的問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