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不是简单的高中知识的电荷问题,而是根源,如果物质最小单位是同一种粒子,则其构建的更高一级的粒子结构也应该相同,那么导致每个元素结构差异的最底层原因是什么??


原子核中质子数不同,这就是根本原因。

「如果物质最小单位是同一种粒子,则其构建的更高一级的粒子结构也应该相同」这句话是错误的。假设每一粒沙子都是一种基本粒子,那么沙子既可以堆沙堡,又可以垒沙墙。更何况基本粒子不止一种呢。


参看本人5月13日在知乎发表的,【稳恒态双核细胞结构宇宙学】之物质形成章节。不仅能给诸位一个比较切合题意的答复,还带给诸位一个全世界最新颖的宇宙观,更重要的是,给具有创新精神的志士仁人们,提供一个捍卫真理的机会。当然这是一个颠覆传统科学观念,充满艰难险阻的艰苦奋斗创新机会。

大意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基本粒子,简称物子。能够自主形成,物子种类、数量与质量完全相同,但是体积不同的疏松物质单元与致密物质单元。

在高温与低压向低温与高压环境转变到一定程度时,则物质靠近黑洞时。疏松物质单元坍缩在黑洞,体积缩小至千亿分之一,压缩重组为致密物质单元。

环境反方向转变到一定程度时,则所谓的宇宙大爆炸时,致密物质单元体积膨胀千亿倍,又可膨胀重组为疏松物质单元。

可以认为,物质单元就是高一级稳定粒子结构,其只能转换,在特殊环境下也难以破坏。

在宇宙周期性循环运行中,所有物质必然被星系中心黑洞吞噬而坍缩在黑洞。二个相邻黑洞又必然互相吸引碰撞而产生大爆炸,在大爆炸的高温环境下,致密物质单元出现膨胀重组,边还原为疏松物质单元,边与致密物质单元结合成为元素、物质。

所有高温是形成物质的首要条件,高温、高压形成大质量元素,高温、低压形成小质量元素。导致产生不同元素差异的根本原因,全在于物质形成至降温成型时的压力。


不是很清楚你的疑惑到底在哪里,如果你的问题是,如果若干个物理系统的最基本单元是全同的,为什么两个物理系统之间依然可能产生可区分的性质?

那我觉得自发对称性破缺(spontaneous symmetry breaking)可能是你要的答案。最著名的一个例子是墨西哥帽子:

假设在墨西哥帽(sombrero)的帽顶有一个圆球。这个圆球是处于旋转对称性状态,对于绕著帽子中心轴的旋转,圆球的位置不变。这圆球也处于局部最大引力势的状态,极不稳定,稍加摄动,就可以促使圆球滚落至帽子谷底的任意位置,因此降低至最小引力势位置,使得旋转对称性被打破。

这个例子就很直观的显示了对称的物理系统(或者不严谨的说无法区分的)有可能通过自发过程变得不再对称(可区分)。

另外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自组织现象。比如氧气、氮气等等分子都是一样的,但是作为整体的空气却会有很多奇异的现象,比如飓风、对流等等耗散系统(Dissipative system)。所以即使两个整体都是由相同的部件组成,其整体的性质依然可能不同。


谢邀。

不懂(=_=)

非理工科学森==


最小单位不是同一种粒子。常见物质都是电子,上夸克,下夸克这三种组成,这三种目前物理学上都认为是基本粒子了。其中夸克组成中子和质子,电子则在原子核外围以比较复杂的方式分层分布。一个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外层电子的状态决定化学性质。中子数影响不是那么大。

是的,你说的不是简单的高中知识,而是简单的初中知识。

因为每种元素的质子数都不同啊。

?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