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痛苦和衝突根本不存在的世界裡,文學藝術也就變成了社會的闌尾。"豆瓣看到這句話,有所思考,藝術的來源於怎樣的情感呢?


可以預料到會有不少人從文學藝術的正面角度回答題主,我就說點別的。

一句話總結重點:如果一個沒有衝突和痛苦的世界裡依然有文學藝術,那這個文學藝術和我們今天理解的肯定不一樣。

一個例子:文藝復興之前的西方繪畫,目的非常明確:記錄,或服務於信仰。但到了十九世紀後半葉,這兩個都不再是繪畫藝術所服務的對象了(攝影技術的發明;宗教在解釋客觀世界方面被科學超過),於是繪畫藝術(以及整個fine art)便產生了空前深刻的危機,迫使藝術家和藝術理論家為繪畫藝術尋找新的依附點。最近一個半世紀以來藝術的發展變化都是這個動機的結果。一個生活在十五世紀的歐洲畫家是不能理解今天的藝術的;這不僅是說ta理解不了今天某個具體作品的內容/手段/理論,而是說ta根本不會把這件作品當藝術——在ta那個年代,這些都不是(繪畫)藝術的內容。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還是別太限制一個事物的定義吧?


這已經是哲學範疇的問題了,叔本華認為悲劇的作用就是讓觀眾產生一種生命意識的退卻,這樣就不會感受到生命意識帶來的痛苦╯﹏╰好多種說法,有空再更
歌舞昇平只需要娛樂。而死亡,痛苦帶來了哲學,宗教和思想注入的文藝結晶,需要解釋,需要依託。


個人愚見:假如沒了痛苦,我們又怎麼知道幸福是怎樣的;假如沒了衝突,人間就成為死國的和平,那談何藝術發展呢?

有了痛苦和衝突是不是才需要藝術?

首先,沒有痛苦的動物是會死絕的。

死絕了,就談不上藝術了。


藝術有他自己的美,但所有的藝術都在表達著某種衝突(也許這麼說很片面,畢竟我不知道藝術),有衝突才有劇情,有缺憾才有懷念,有不滿才有追求,有邪惡才有正義……如果藝術沒有了那些對立的情感或者其他東西在裡面,誰還會去欣賞呢?如果用頭腦去欣賞,就必須要有衝突,因為頭腦需要衝突!

如果用心去欣賞,也就無所謂藝術了,事物就是事物本身,那裡面自然有它的美,它的美是不增不減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