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超級熱愛中國歷史啊!今年剛上高一 歷史老師非常有趣 給我們講了很多有趣的歷史 所以對這方面更感興趣了!


東晉明帝繼位後,由於經歷過王敦之亂,對王導一直心懷戒心,而與自己小舅子庾亮經常私聊,有天下詔給庾亮商量事情,還特意叮囑別讓王導知道,寄快遞的搞了個烏龍把信送到王導那裡去,老王看了後奏對:陛下放心,這玩意兒除了老臣外沒人曉得,弄得明帝好長時間下不來台,言語間,魏晉風流,可見一斑

「明帝函封詔與庾公,誤致王公。王公開詔,末云:『勿使治城公(王導)知『。導既視,表答曰:伏讀明詔,似不在臣,臣開臣閉,無有見者。明帝慚,數日不能見王公。「


歷史上死亡最奇葩的皇帝--秦武王贏盪。

話說這哥們生在秦朝最鼎盛的時候,年齡才23歲,風華正茂的年齡。並且他身強力壯,但他唯一的缺點就是喜歡跟被人比力氣。

23歲的時候外出到洛陽,看到洛陽的大鼎突然來了興緻,還聽說有個姓孟的人也是個大力氣的人,就找他一決高下,非得說自己也能舉起來,最後舉是舉起來了,可惜沒有抗住啊,最後鼎掉下來了,砸斷了腿。

發到現在不過是截肢的事而已,可是當時醫療條件太差了,最後沒幾天,就死在洛陽。史稱--龍文赤鼎。


清朝起兵遼東,蒙古內訌,收服蒙古。明朝內訌,清兵入關。南明內訌,收服江南。准嘎爾內訌,收服新疆。


原文

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二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陳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

譯文

我東方朔少年時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撫養長大成人。我十三歲才讀書,勤學刻苦,三個冬天讀的文史書籍已夠用了。十五歲學擊劍,十六歲學《詩》、《書》,讀了二十二萬字。十九歲學孫吳兵法和戰陣的擺布,懂得各種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戰時士兵進退的鉦鼓。這方面的書也讀了二十二萬字,總共四十四萬字。我欽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雙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齒潔白整齊得像編排的貝殼,勇敢像孟賁,敏捷像慶忌,廉儉像鮑叔,信義像尾生。我就是這樣文武兼備、才貌雙全的人,夠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


清朝時候大學士徐桐,同治帝的老師,學識淵博做過禮部尚書吏部尚書。他承認有英國法國,但不相信有葡萄牙西班牙的存在。他曾認為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國,史所未聞,籍所未載,荒誕不經,無過於此。


在洪邁的《容齋隨筆》里讀到的片斷,覺得很搞笑:

漢宣帝黃龍元年正月,匈奴單于來朝,二月歸國,十二月帝崩。元帝竟寧元年正月,又來朝,五月帝崩。故哀帝時,單于願朝,時帝被疾,或言匈奴從上游來厭人。自黃龍、竟寧時,中國輒有大故,上由是難之。既不許矣,俄以楊雄之言,復許之。然元壽二年正月,單于朝,六月帝崩。事之偶然符合,有如此者。

翻譯一下:

漢宣帝黃龍(年號)元年正月的時候,匈奴的首領來漢朝朝拜獻禮,來了一個月,兩月份的時候回國,十二月的時候,漢宣帝就駕崩了。漢元帝竟寧元年整月的時候,匈奴又來了,五月份的時候漢元帝駕崩了。匈奴一來,當年皇帝就死掉了。有點嚇人。因此,到了漢哀帝的時候,匈奴首領表示想來,當時哀帝剛好生病了,有人說,匈奴從北方來總是令人討厭不吉祥的。但是從漢宣帝、漢元帝的時候就有這麼個來進貢朝見的傳統,哀帝有點為難。已經決定算了,別讓他們來了,但之後又因為楊雄的言論(看來楊雄是個辯論高手),又同意讓匈奴來了。然而,元首二年正月的時候,單于來朝拜,六月哀帝去世了。

魔怔的單于來朝。

洪邁這樣讀歷史的人令人羨慕,既飽讀歷史,又歷史為樂。同學你高一就有這種覺悟,好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