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NT類的答案,intx好多,而且在第三視角來看,感覺intx隱隱約約透露出一股自戀(或者其他)的感覺。也許他們自己意識不到?

相關問題

隱性自戀是怎樣形成的,嚴重時是怎樣的? - 簡單心理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684709/answer/137859868


這個圈子太多的問題就是在榮格八維理論在傳播到mbti,再從西方傳播到中國的時候沒有一條真正理論化的道路造成的,因為在這個途中有太多因為各種問題導致自己有閑工夫閉門造車自造理論的人,可以說隱性自戀和int的關係,一是隱性自戀這種類似神經症的心理不健康的狀態更容易測出int,二是理論自造人把int和隱形自戀這樣的神經症做了類型上的綁定

這些人把自己的問題套在一個mbti型號頭上,而這種有問題還自身有閑的人一般測試容易測出intj和intp,所以他們時常把自己痛苦童年造成的可能的神經症再作為一種主觀經驗——我是一個有xx問題的人,但是因為我是nt,所以這是個隱性的優點,最終我的未來一定會有很高的成就

有時他們會開始通過自造「理論」來證明自己是個「天才」,而這也是精神分析裡面說的補償機制,不過這些自造的理論很多時候是把自己個人幻想里的優點和現實里的缺點一結合,然後就得出了自己型號的「理論」,然後再把和自己相反型號,如E,S,F,套上自己認為不好的缺點並同時給自己現實中不喜歡的人套上這種型號,哪怕是一些優點,例如「關照別人的感受」,這種就是「無用的情感」,畢竟要用拉踩一套才好顯示自己的優越嘛,唉。

我這裡說一些不太好聽的,因為來自外界的壓抑所以不敢接觸外界成天玩網,可能被測出內傾(I),然後又因為神經症一可能會導致的多疑,老是在想可能性,以及幻想被當成直覺(N),神經症中的強迫症的病態強迫性思維被當做思維(T),或許和社會中的不得志相比,網上測出型號的優點是他們極少能得到肯定的地方了吧,但這種認同通常也是扭曲的。

在通常情況下,無論何時,由於外在影響而導致的這樣一種態度類型的扭曲,其結果是該個體隨後會演變成神經症人,且只有通過培養與其自然本性相對應的態度類型,才能成功地使其痊癒。

事情也許就是這樣,在我看來,那不是不可能,因為人們的經驗告訴我們,態度類型的顛倒常常對該機體心理健康造成異常嚴重的危害,且常常導致一種急劇的衰竭狀態。[1]

這也是我認為學習榮格本來的理論的重要性,榮格沒有給自己的來訪者出一套題目,哪怕這樣是方便的,因為對方表現出來的狀態可能是他本來的主導類型被外界強行改變並且扭曲了,以此可能有很多神經症的發生,例如本來其實是一個情感主導人,但是把自己扭曲成一個思維主導人,本來是一個外傾型人,然後把自己扭曲成一個內傾型人,這都可能會導致神經症和心理狀態的不健康

而隱性自戀在提問者的連接中,顯然也並不是一種健康的心理情況。

隱性自戀者自尊水平普遍較低。關於自戀的病因學研究發現,隱性自戀可能與兒時虐待和父母教養問題相關。並且隱性自戀者通常會在親密關係中建立焦慮型依戀(害怕親密關係會有一天結束,害怕自己的對對方的愛沒有得到回應)

在心理諮詢治療的過程中,諮詢師就是一面鏡子,幫助隱性自戀者認識到自己自戀背後,真正脆弱敏感的自己,可能這個過程很讓人難過,畢竟是一個褪去光鮮外衣,面對真實自我的過程,自戀者需要去更多投身於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而非看起來足以顯擺自己的事,不斷練習縮小內心的自我並建立與外界世界的連接。只有等我們了解了自己的脆弱,才能真正變的堅強,也就不需要用自戀這種虛幻的辦法來逃避了。[2]

我認識的健康INTJ和INTP,都是比較平和和能夠確定自己局限的人,例如INTJ這樣的Ni主導,很少會心裡有自戀或者自卑的感覺,因為他們時常把自己看做一團虛無,也不去心裡做一個自己和別人的對比,反正都是「無」,然後不想和外界有過多接觸。而INTP一般會自己反思自己的局限性,至少在理論等方面上會保持一種天然的謙虛,總覺得自己的理論還不夠完善,還有可以精進的空間。當然不健康的情況就也可能會出現一種固執。

所以在這裡我的建議是:先明白自己健康的狀態應該是什麼,再判斷自己的類型,而如果是有神經症的情況做測試,確實更加容易做出int的測試結果,但這樣明顯無法對認知自己有什麼幫助

(如果這個回答冒犯了偉大的intj和intp們,不用懷疑,是我錯了,你們絕對是對的!)


一個認知自己榮格心理類型的匯總和群: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6953362?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參考

  1. ^卡爾·榮格《心理類型》p255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3109749
  2. ^原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684709/answer/137859868


說說我所認識的那些int給我的感覺:不是意識不到,而是根本不願意掩飾。

或許INTP相比INTJ更容易讓人覺得隨和可愛,但是INTP的傲慢本質上和INTJ是同樣的,那就是:為了得到我想要的,我不能止步不前。

這個「想要的」可能不單是指某些物質上或者社會層面的東西,它包含了很多他人覺得不重要、沒意思、無趣的很多東西,有時候這東西太「飄渺」,甚至會讓人覺得int是「無欲無求」的。

但是歸根究底,ni dom的INTJ和ti dom的INTP,必然是會去追尋那些東西的(具體的因人而異)(因為題目只涉及int,因此只討論int)。

追尋這些東西,讓他們不甘心止步不前。這種對「前進」「深入」的「執念」幾乎是下意識的,大多數int都渴望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得到」。

所以,他們是堅定的,也必然表現出自己並不羞於承認的傲慢和自戀。


更新閱讀說明:

題目有改動,加入了「隱性自戀者」的專業術語描述。本答案是我基於原提問,僅將「隱性/顯性」理解為形容詞的時候寫下的,新的按照術語定義邏輯來分析的答案將會更新在全文下方。


是自戀者,而且自戀得很明顯。

你去看看提問INTJ/P缺點的回答列表,他們更多地站在別人的視角審視自己的所謂「缺點」可能給別人帶來了什麼困擾,事實上你問他們真的認為那些通常對別人無害的特點是他們的「缺點」嗎?不。包括你現在去提問他們「自戀」是一種缺點嗎?他們也會回答,不。而且他們不僅自戀,還會欣賞同類,所謂「自戀的投射」。

再去看看提問INTJ/P愛情觀的回答列表,很多人的戀愛理想對象是自己。

事實上,從自我出發,INTJ/P還是有不錯的能力的,也就是有點自戀的資本的。

從外部認同出發,因為很難或很少被別人理解,那麼再不自戀/自憐一點,自己再不認同自己的身份,從而陷入無盡自我糾纏和撕扯,那麼自我意義被消解的後果是很嚴重的。

我是Alex,一個有著硬核邏輯和飛揚文採的INTJ。

關注我,在心理邊緣群體告慰指南里找到我。

在心理邊緣者互助社群中找到我們,也找到你自己。


關注量每增加50更新一次我的書單(PDF版本),所有書目分類整理,都是我自己篩選過的,以百度雲鏈接形式分享。

在我的「文章」列表中的「書單」一文中(鏈接如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目保存;私信我「書單」可獲得全部書目打包。

Alex的精選書單(關注量每增加50更新一次)


問題描述中,對隱性自戀的定義錯了。

簡單點講,隱性自戀是缺乏支持的自戀,是自戀而缺乏資本,表面謙謙君子,其實很自我中心,內心極度驕傲,但很少去尋求實證,在心裡給自己製造一個幻影,害怕別人戳破。

具體一點,隱性自戀者會做些什麼事:

1.把自己和比自己優秀的人放在一個台階上,跟牛逼的人扯上關係顯得自己是他們的一員。

2.不認可別人的成就,反正別人怎麼樣都不如他特別。

3.極度排外,不想理解他人(否則會對垃圾的自己幻滅)。

4.戲多,表現的往往比實際好很多,總覺得別人在關注自己。

一些intp/j會通過mbti這套理論給自己點信心,網上口嗨的的確太多了,一般現實中姿態不會很高,比較有危機意識。再中二也會看重事實,不會有隱性自戀者那種不可證偽無理取鬧式的自戀。

intp/j頂多也就,浮想聯翩,覺得自己沒有機會發揮才能之類的,或者哪裡認知不完善,自己主動選擇浪費才能。但還是會相信邏輯,或者講究證據(intj追求結果),會自我懷疑,會一蹶不振,然而他們的才能是毫無疑問真實存在的,多質疑一下,惹毛了,絕對會給你證明出來(其實也有可能一蹶不振避世了,總之不會搞那種不可證偽)。

而真正的隱性自戀者很難正視自己,你多質疑一下,他諷刺嘲笑不屑自以為明白人,就是不會給出任何自我證明,而且還能接著驕傲,表面臉皮薄,心理層面可比實證主義的intp/j堅強太多了。


最近剛看完番劇《魔女之旅》

在我看來這就是一隻不折不扣的INTP,自戀的表現也貫穿全番。

具有自戀向的美麗,靈魂高尚,自我人格剖析加分裂,玩世不恭,腹黑,做世界的旁觀者,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等等一系列特點。

而這種自戀在彈幕上來說並沒有惹人討厭,反而是引起彈幕的附和或者模仿。

那麼就要回到INTP為什麼會自戀的源頭上,蘇格拉底說過「審視你自己」。這樣的自我審視對於思考能力較強而又喜歡宅在自我世界裡的intp來說是非常正常的,而這種審視又通常伴隨著一種抽離。割捨出旁觀者視角的自己來自我分析,從而判斷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也就是自我投射。

這樣的自我投射極大程度上是不遵循外部道德評判標準的,換句話說,是一種外部世界與內心世界的平衡。也許一個長相很美的intp根本不認為這是值得自己內心驕傲的,而僅僅意識到是「世界上的其他人對此很看中」。不加以利用甚至有意遮蓋這種「優勢」。

人的教育是對自己的成長負責,而世界本無教育或者說只有自我教育。人的成長會傾向於自己希望的樣子,但更重要的是認可自己的現在,包括不完美的那一面。沉思而內斂,是一個intp審視自己而莊重的狀態,但當它確定了自己的存在和自己要走的路,就會顯得洒脫與不羈,自信而自戀。

通常這種自戀也會被一次次挫折所擊垮,得到「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沒有什麼不同」,「都一樣的」,但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會越來越喜歡自己,發現自己與眾不同的那一點。接受自己的缺點,並且不認為有什麼不好的。這種,自我富足的「自戀感」,其實是健康的狀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