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在小米9 的發布會上信誓旦旦的保證小米9 現貨。但小米9 今天開售,在短短53 秒間就售空了,讓不少人口誅筆伐。如果小米作為一家小公司,缺貨是可以理解的,但如今小米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小米9 首發天貓現貨不到1w台,到現在還找不準用戶的需求,去用第一批貨試水。不過這次小米9 線下的貨比以前多了,可見小米真的開始重視線下市場了。據說每家店都有3-4 台,比起傳統廠家依然有差距。


題圖是我忘了2016年還是2017年的資產盤點來著,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聽一個9年米粉來給你講小米的故事。

那麼,正式開聊之前,插個題外話,大家知道為什麼小米手機的宣傳圖片上,時間永遠是8點16嗎?為什麼日期永遠是4月6日嗎?

是因為:

2010年 4月6日 小米公司正式成立

2011年 8月16日 小米手機1代 發布會——小米手機正式發布

歷史從這一刻開始了,小米與現貨的愛恨情仇,也從此拉開了序幕


小米1代:搶購一時爽,一直搶購一直爽

既然小米1代是在2011年 8月16日發布的,那麼你們猜猜是啥時候才開始正式銷售的呢?

答案是2011年的 12月18日,小米手機1代才開放第一輪購買,而且也只有十萬台,當時搶購了3個小時,等這麼久是因為開完發布會後的預定數量可是三十萬,先發完預定的再開賣,活生生等死人的鮮活實例……

哦對了,那個時候小米網的承載能力還比較差,所以你要知道,第一次搶購可不是 sorry,小米手機已售罄,而是sorry HTTP 404,那個時候我們無數米粉的情況是這樣的

我刷新404刷新404刷新404…… 哇終於刷新出頁面了!我點!404 MMP! 我刷新404刷新404刷新404刷新404刷新404刷新404………… 刷新404刷新404刷新404…… 已售罄!搶購結束!顱內高潮!!!

所以你就知道為啥能搶購三個小時了,因為一直404啊……

第一批米粉有多麼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了你們知道了了吧,那真是 搶購一時爽,一直搶購一直爽

要知道那個時候搶到了的人,是可以拿到論壇去顯擺的。

論起搶購來,你們現在玩手機的這些人,可能真的不知道當時搶購的慘烈程度。

小米也是那會,為了不讓關係親密的米粉朋友失望,創造出了F碼這個東西(應該是阿黎一手打造的)

小米手機1代的搶購一直到持續到了次年 2012年的6月7日,那可真是鑼鼓喧天…… 一直搶購一直爽,當時小米手機宣布銷量突破300萬

同志們,什麼概念知道嗎?搶購了整整一整年的小米手機一代,當年產量才是300萬台 所以我有時候看著現在米酒一個月100萬台,然後雷軍拚命道歉承諾達不到去擰螺絲,回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真是恍如隔世……

雷軍擰螺絲

小米2代:分秒必爭,和售罄大戰三百回合,搶購的巔峰與反彈

2012年8月16日,小米手機2代的發布會如期舉行(看看現在有多不如期),發布了小米1S和小米2兩款新品。

先賣的小米1S,由於搶購不激烈略過不表(雷軍:憑什麼啊!?)

好吧,8月23日小米手機1S第一輪20萬台開放購買,30分鐘售罄,要知道當時小米網在無數次搶購摧殘下茁壯成長,幾千萬人也已經不會再404了,所以我才說搶購不激烈。

小米2也是發布會後正經等了一陣子,才開始正式銷售的,期間搶了一次工程限量版,一共才600部工程機,堪比的米6亮銀探索版,差不多10秒鐘售罄吧,我壓根沒刷新出來頁面。

而正式開售是在10月30日,首輪開放購買10萬台,在2分51秒售罄;

從此,小米走上了分秒必爭的搶購之路,並一去不回頭;

從此,米粉搶購都是按秒計算的。

那時候的小米成長的速度幾乎一日千里,但仍然應該不會想到後面的搶購會甚至把分鐘幹掉,直接按秒計算吧。

十萬台2S,不夠一分鐘賣的

這一切,在紅米手機1代 2013年正式發布的時候,登上了頂點,米粉群眾的怨氣也積累到了一定程度,無良友商也紛紛效仿,以至於1秒售罄這種爛玩意兒也上來了,200台你賣個雞兒啊

小米搶購,雷軍耍猴之名,正式傳遍天下


如果我一年一年的敘述下去,就會變成流水賬,而我是不會寫流水賬的,第一階段的分析正式開始:

小米成立之初,小米1代的搶購,可以說是理所當然的,那是個中華酷聯的時代,手機廠商都是重資產模式,小米的輕資產模式手機廠商方案在初期,要打通各種鏈條、各種供應鏈、趟各種雷,這也是造成小米初期良率不高,確實有一部分小米手機出現質量問題,小米發熱死機的名聲也是在那個時候傳出來的

基本可以下個定義,小米初期的搶購當然也有炒作的成分在裡邊,但是造成整個搶購模式的基本原因是:

1、公司剛成立資本不足,沒錢預先生產出大量手機再銷售

2、輕資產手機模式,初期磕磕絆絆趟雷無數,產能爬坡和良率都堪憂

3、沒有渠道商吃掉庫存,無法準確預估市場銷量

1和2 你們當然都能理解

3可能需要解釋一下了,由於小米初期採取完全線上的銷售方式,也就是哈子二手車,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而當時的其他家的手機營銷模式,線上渠道幾乎不存在,都是線下的渠道商、經銷商模式

拿渠道最後的OV舉個例子吧,假設當時的OPPO的手機是OPPO X5(我忘了,瞎編一個)出廠的價格給一級經銷商,也就是總代理商的價格假設是1900,那麼總代理商再加一點價給省級代理 比如說是2000,省級再給市級,最後是門店、櫃檯,最後的價格可能就是2900

那麼,從廠商到最終消費者,這多出來的1000塊錢,就是渠道成本。

誠然,沒有了這1000塊錢的渠道成本,消費者直接拿到1900的出廠價,消費者是很爽。

但是,這1000塊錢的渠道成本,渠道商並不是白拿的,他們負責了你手機的整個銷售、還有:

風險分攤


什麼叫做風險分攤,又為什麼要有風險分攤呢?

我舉個通俗易懂點的例子

假設有一個手機廠商生產了100萬台手機,由於設計弱智沒賣完,擠壓了50萬台

假設一台的 物料、設計、運營、宣傳等等成本是1500一台,最終出廠價1900一台

賣了50萬台看似不錯,其實只賺了50萬*¥400.00 = 2億元

但是賣不出去那50萬台,最終只能粉碎掉或者拆掉,凈損失高達 50萬*¥1900.00 =9億5千萬元

最終這台手機讓這個廠商損失了7億多,如果是個鎚子科技體量的廠,基本上這一單就可以倒閉了。

但是,請注意,但是來了

但是如果這個廠商錯誤的估計了形式,能賣100萬台,結果膽子小,只生產了50萬台,結果供不應求,那麼……

沒關係,我只是少賺了2億而已

總比虧掉7億,被供應商在門口舉著還我血汗錢的標語堵著強吧?

這就是為什麼小米在初期一直供不應求,一直搶購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由於膽小


那麼,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有渠道商的情況下,是怎麼樣的呢?

好,一模一樣的場景來了,假設有一個手機廠商生產了100萬台手機,由於設計弱智沒賣完,積壓了50萬台

但是,注意但是又來了

由於渠道商的存在,這台手機的成本價是1500,出廠售價是1900,最終賣到消費者手裡的價格是2900

所以單台手機的利潤是¥1400,而不是¥400,平均算下來,居然只虧了:

(50萬*¥1500.00)- (50萬*¥1400.00) = 5千萬元!!!

而且!注意而且!

由於渠道商的存在,實際上貨已經被分下去,廠商已經都賣掉了,不但沒虧,反而還賺了4個億!

虧的是誰呢? 是一線的銷售店,是一線櫃檯,是店主和店長們

不過,注意又來了個不過!

由於分攤了風險,廠商是不會看戲不管的,因為畢竟在怎麼說還是產品出了問題,怎麼辦呢,分潤利潤給渠道唄,賺了4個億,只要拿出來2個億分潤,渠道商就美滋滋了

但是,注意另一個但是又來了!

一線渠道商們,是有著非常敏感的產品察覺性的,什麼意思呢?他覺得這次這個手機上的多了售價又太高的時候,是會小幅度的主動降價或者做各種優惠活動的,甚至大代理商發現了問題,也會有大幅度的統一性調價,而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是很高的

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積壓的風險會小小小很多,因為大部分的都在積壓邊緣被降價讓利或者略賠一些出售掉了!

恐怖吧,這就是有渠道商的好處

雖然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渠道商是讓產品增加了渠道成本 但是,對於手機廠商來說,渠道商分攤了風險簡直是最可愛的人


插播:渠道這件事上,青蛇先生是內行,我推薦一下他的一篇答案,大家可以參考閱讀一下:

在發布會上稱「現貨」的小米 9 ,在開售 53 秒後即宣告無貨,說明了哪些問題?

青蛇先生文位元組選

然而,我的敘述,才剛剛開始。

小米自己的問題,小米自己不知道嗎?

當然知道

小米NOTE,生死存亡,加大量產的反噬

你們以為小米從來沒嘗試著去改變,嘗試著大膽預測,嘗試考慮過加大產能嗎?

錯!

1月15日小米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重量級旗艦產品發布會,發布了小米NOTE

這部手機漂亮的喲渾身上下充滿著優雅,手感好的喲簡直不似當年之作,也是我家娜娜最喜歡的一台手機,甚至一直用到換小米6,她換下來之後,我換了個屏幕,一直珍藏著。

你們不信我拿那個時代的友商手機比較一下

這是華為晚4個多月,在2015年6月30日發布的當家旗艦榮耀7 (實際上我已經很努力的再找一張拍的好看的圖了)

小米note1代,這是一部如此優秀的產品,小米在他上面投入了如此大的心血和心力,這也是小米第一次為了一部產品,下了血本的投資產品流水線,也就是那個時候,富士康單獨為小米獨立了一個區,只產小米。

但是

天不遂人願……

由於那一代高通驍龍810的頹勢,也由於指紋識別的缺失,還由於許許多多的因素吧

小米note銷量 遠遠不如預期,庫存大量積壓,在小米2的年代,你收到的手機總是新鮮熱乎出廠的,而小米note手機,甚至有人在雙十一上收到了積壓七個月的庫存

也是因此,在那一年(2015年)

小米第一次沒有達到銷量預期一億台,無論雷軍再怎麼努力的把小米note反覆發布了幾次,最終以7000萬台的成績,惋惜收尾

請注意:這可不僅僅是銷量沒有達到預期而已啊!

還記得我之前給你們舉得例子吧?

假設這3000萬台的預期缺口,其中只有1000萬台是小米note的,當時2299元的售價,假設是沒有高於5%的綜合毛利率的情況下,你們感興趣可以自己算算小米2015年的形式有多麼大的危機!

2016年是小米的生死存亡嗎? 不對,2015年才是!

或者說,正是由於2015年的情況,才讓2016年變成了小米的滑鐵盧。


我還見到有的同學說了,小米9這種肯定賣爆的產品,你從 預約量上面就可以看到了吧? 為啥連100萬台都不敢生產?

小米路由器:預約/開賣 形式很好,所以就可以加大產能了

說起來小米路由器,我是非常非常惋惜的,早期的小米路由器小米投入了非常牛逼的人非常多的資源,認認真真來乾的。

但是現在,你們也能看的出來,小米路由器變成了小米主業口碑最差的一系產品,數次都幾乎要面臨團隊解散的邊緣。為什麼呢?

小米路由器的口碑為什麼那麼差??

www.zhihu.com圖標

其實原因很簡單

小米路由器在前期宣傳中做的特別好,特別是工程紀念版,當時還有《雷軍教你裝小米路由器》的視頻,火爆一時

雷軍親自示範組裝新玩具 小米路由器3D演示

然後開賣了!異常火爆!!!

第一天就賣了30萬台!!!要知道這可是路由器啊,這不是手機

然後呢? 然後就沒有什麼然後了

另外30萬的積壓庫存,是半年多才賣光的

要知道生產線一買就是一條,然後初期還要讓各個環節以及組裝工人們去適應工藝,找出問題,解決問題,產能爬坡,搞定良率。

但是生產線是活的,你賣不動了也不能對著生產線喊一聲:「停!」 然後機器和工人就都被定身了,那是玩遊戲不是現實,所以你只能頂著……

路由器1代,這麼好的產品,這麼火的預定量,如此被看好的前景

終究因為銷量預估差異過大,害死了整個路由器團隊,最終各自飛,有的走了,有的併入小米的其他部門

陳老哥現在在小米大腦,是小愛團隊挑頭人之一,真正的技術大拿,當時也是含恨離開。


現在大家總算理解了,為什麼小米 不敢 預測銷量了吧


小米啊小米

沒現貨罵,被現貨坑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小米與現貨,愛恨情仇的這些年

我從九點寫到凌晨,發現才開了個頭……

太長了,還是分開寫吧,歡迎大家看的好的,回頭看我的下篇

我打算分析分析 小米的現有渠道,以及小米產品近些年為銷量做出的妥協。

回聊


小米手機不能現貨沒什麼奇怪的,產品毛利率越低,承受市場風險能力越弱,其備貨策略則必然偏於保守,我們用一個簡單的模型來解釋:

第一種模式:產品成本1000,售價1010,單品利潤10塊錢,賣100台可以賺回一台手機,而如果降價銷售,降100,則賣一台虧損90,相當於賣十台賺取的利潤。

在這種商業模式下,你的備貨只要超出需求的10%,即便在降價約10%的條件下就能完成清庫任務,你依然是血本無歸。

另一種模式:產品成本1000,售價1100,那麼賣10台便可以賺回一台手機,而如果出現庫存,即便是降100進行促銷,依然可以保證足夠的盈利,在這種模式下,備貨超出10%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這只是一種過於簡化的模型,只是說明原理,現實比這複雜無數倍。

低毛利導致的風險承受能力大幅度下降,以及對於降價清倉的接受程度的大幅度降低,這必然要求小米保守供貨,寧願供不應求而放棄部分市場,也不能供大於求出現庫存風險,只是其一。

其二,小米以線上為主要出貨渠道,導致其產品需求預測基本殘廢。對於線下渠道來說,多少個門店,覆蓋多少人群,能夠大約銷售多少台手機,這是可以預估的,同時,線下渠道可以幫助廠商承擔市場風險和清庫存。線上渠道不同,其影響因素太多,波動太大,線上渠道的需求幾乎是不可預測的。

以魅族16為例,這台手機在發布之初收穫了極高的讚譽,按照當時的態勢,這款手機售出200萬台,乃至300萬台那是手到擒來的。

我們看看魅族16的京東和官網數據:

作為對比,小米8的數據是:

小米8到目前的銷量應該是400萬-500萬之間(不包含8se),由此我們可以大概推測魅族16的銷量應該是50-100萬之間,且是偏小的。

如果魅族16第一個月備貨100萬台,會是什麼結局?

以及,生產是連續的,沒有廠商會說這個月我給你生產100萬台,下個月不玩兒了,工廠停工,沒這事兒。

魅族如果第一個月能備貨100萬台,或許現在的魅族已經被庫存壓死了,這是低毛利和線上渠道天生的缺陷。且手機不同於其他產品,其時效性極強,必須在時效內售出,否則會面臨大幅度的貶值。

當然,以上不是小米手機不能現貨的全部理由,保守供貨必然帶來搶購,但不會到小米9這種程度,因為這已經到了病態的程度了,無論線上渠道的數據預測多麼不靠譜,小米9首批備貨100萬台是沒有任何市場風險的,再怎麼不濟,也不至於給天貓渠道不足1萬台貨。這裡就牽涉到了小米麵臨的第三個問題,搶熱點。

OPPO沈義人在微博上說:「新品為何四月發?這是為了現貨輕鬆買」。

當然,沈義人這麼說有蹭熱度嫌疑,但其實也很能說明一些事情。

因為即便按照上述所說,小米需要保守供貨,工廠的生產是連續的,所以無法上過多的生產線等等,但小米依然有辦法保證首批供貨的,按照現在的備貨進度,小米只需要把發布會從2019年2月20日調整到3月20日即可。

但小米顯然不會這麼做,實際上,如果小米在而今的時間節點上備大量的貨,那麼小米9的發布會時間就不會是2月20日,而是1月20日了。

是的,小米就是這麼一家公司,極善於把握用戶心理,以極低的代價進行高效的傳播,也就是所謂的「性價比」營銷。小米當然可以3月20開發布會,但到了那個時候,驍龍855的首發便不存在了,沒有了這個噱頭,小米產品的競爭力便不會如現在這般強勁,其所造成的聲勢也不會有而今這般龐大。

以小米8為例,其發布時呼聲很好,但到了魅族16到來,其聲勢便大幅度削弱,而開始降價了。

小米mix3也許是小米mix系列裡市場反應最差的,但顯然,這台手機本身沒做錯什麼,它只是錯在了發佈於vivo NEX和OPPO find X之後。搶熱點是小米的重要營銷手段之一,也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

很多人喜歡小米,是喜歡其性價比高,但小米能夠獲得如此高效的輿論傳播,光靠性價比是遠遠不夠的,科技公司以產品為根本,以技術為靈魂。

所以小米即便知道810靠不住也依然要發note頂配,知道LG當初的屏幕不成熟也要發小米note2,知道陶瓷的產能跟不上也要發布mix,知道亮銀色無法真正量產也要發小米6探索版,知道結構光搞不定也要發小米8探索版,知道5G還遙遙無期也要在2018年冬天發布所謂的小米mix3 5G版本……

因為小米很清楚,這些產品不是為了賣的,就是為了製造可持續的熱點來支撐小米所需要的高熱度傳播。因為對於科技產品來說,純粹的性價比是不具有足夠傳播價值的,極致和科技加持下的性價比才有。

所以,大家看到了小米9遇到熱捧,但小米9se卻沒有,因為後者雖然性價比足夠高,但不夠極致。所以小米8在其發布的時間節點上同樣具有足夠高的性價比,但卻換不來好的口碑,同樣是因為不夠極致和科技。

極致和科技,這本來就與性價比是相矛盾的,想要更好的,必然要投入更多,這個道理我相信大家都是明白的。但對於小米來說,它既需要高性價比產品來搶佔市場,又需要極致和科技來保持口碑和傳播。

矛盾的東西必然會生出各種齷齪,因為它不夠真,便總有出簍子的時候。

所以小米6X發布會上,雷軍說了大量的情懷的東西,但依然止不住這款產品市場遇冷,在雷軍所謂的良心定價下,市場價格依然跌跌不休。

小米6X就是在這麼一款典型的性價比產品,它沒法如oppo或者vivo那樣上異形屏和窄下巴,正如雷軍在紅米note7發布會上所說:「小米也可以把手機下巴做窄,可是在行業普及新技術初期,價格很貴,性價比不高"。隨著行業的進行,零配件會降價,然後看起來性價比就高了。

所以近年來,我們發現,小米總是跟不上行業的步伐。在行業18:9的時候,小米搞16:9的小米note3;在行業做異形屏的時候,小米搞18:9的小米6x;在行業做水滴屏窄下巴的時候,小米搞無結構光大劉海+COG封裝大下巴。

為什麼這麼做?便宜呀。

小米既要用性價比來佔領市場,又要用極致和科技來尋求口碑,魚也想要,熊掌也想要,那麼總歸有一個是假的,你拿到了魚,熊掌便只能用麵粉來偽裝一下了。

在小米9身上,首發驍龍855是魚,性價比是熊掌,那代價便只能是搶購了。

因為小米即沒有足夠多的錢去保證供應鏈的單價優勢,也沒有足夠多的量去保證規模優勢,那麼小米憑什麼拿到供應鏈的優先供貨權呢?靠講故事么?講故事對米粉有效,但供應鏈是要真金白銀的。

當然,我有驍龍855,我又有性價比,這樣的產品稀少沒什麼問題,因為交易的過程都是自願的,不喜歡就不買嘛,買賣不成仁義在。

但問題是,小米為了保持輿論優勢,在宣傳上就瞎搞,什麼現貨呀,開放購買呀,什麼詞兒吸引人便用什麼詞兒,由此造成輿論的高開低走,消費者自然就不買帳了。

你沒貨可以,別瞎吹牛逼行么?既然你搞不定供貨,在發布會上放這張圖什麼意思?重新定義現貨么?

以及大力宣傳極致性價比和黑化友商的。小米王騰在微博上說:

「小米像阿麗塔一樣,以自己的方式反抗著目前的國產手機行業。」老實說,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蠻吃驚的,小米反抗著整個國產手機行業,在反抗什麼?國產手機行業是邪惡勢力嗎?

小米崇尚的是性價比,那麼便是把比小米手機性價比低的廠商定義為邪惡的勢力了。

雷軍在紅米note7發布會上說「小米當然可以把下巴做窄,但這麼做性價比不高,小米可以等到供應鏈價格降下來再用。」

可問題是,如果友商都如小米這般想,新技術從何而來?價格又如何降下來?新技術的引進靠的是拿錢砸,供應鏈價格下降是大規模普及帶來的利好。

小米的這種模式屬於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沒問題。但乘涼的時候罵栽樹人沒良心,是黑惡勢力,不合適吧?拿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這怎麼也不應該。


見秦王絲毫沒有用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的意思,藺相如說:「如果大王不講誠信,這塊和氏璧我要帶回趙國,如若大王敢來搶,我就和這塊壁一起撞碎在柱子上!」秦王見他視死如歸,又怕他真的撞上去毀了這塊寶玉,只好放他回去。後來藺相如的這段勇敢經歷傳到趙國,趙國的百姓紛紛讚歎:這壁撞的,我給滿分。


我們假如,米酒生產一百萬台,利潤十分之一,全賣了,賺三億,賣九成,就不賺了,賣的再少,就虧成狗,而且在賣之前誰都不知道市場反應怎麼樣,萬一出現什麼意想不到的設計問題,銷量慘淡的要死,那可能就涼涼了


首先你要明白一個道理,廠家「餓不死,但是很容易撐死」,這裡舉一個例子,在功能機時代,國產手機有過一波以「手機中的戰鬥機」波導等品牌領銜的國產手機熱潮,這些品牌是怎麼死掉的呢?很多原因,但是最直接也最知名的就是「庫存」,庫存意味著擠壓,意味著現金流惡化,然後進入惡性循環,最終導致死掉。

2004年8月底,波導股份發布中報:相對於2002年、2003年的跳躍式增長,公司上半年的表現明顯不佳:雖然凈利潤比去年同期微漲4.11%,但收入較同期減少19.20%;存貨由1月份的12.9億元激增至到6月底的20億元,占公司總資產近一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驟降為-2.1億元、應付賬款高達17億元。曾經的國產手機「利潤王」夏新的中報標誌著該公司利潤神話的終結。今年1—6月,夏新的凈利潤、每股收益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6%、77%和230%!截至6月,夏新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已為—5.6億元,而去年同期高達43億元。TCL集團(000100.sz)宣布,今年上半年銷售TCL手機440萬台,同比下降6.8%;實現銷售收入35.9億元,同比下降30%;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0.52元。

小米在成立之初,規模很小,富士康這樣的廠商都不給它代工,沒實力也沒能力應對龐大的需求,但是需求確是非常的大,無法實現現貨是很正常的。

「最低的庫存率,最快的周轉率"這不僅僅是雷軍的追求,這也是所有廠家的追求,零庫存,張口閉口效率的雷軍對生產有控制也是顯而易見的。米2S的時候最明顯,開賣幾個月了還每次5萬、10萬的搶購,真的賣的這麼少嗎?明顯不是,從一些其它渠道出去了。線上這些是為了維持熱度,其它渠道的也會好賣,這是小米的銷售模式所決定的。具體可以參考

在發布會上稱「現貨」的小米 9 ,在開售 53 秒後即宣告無貨,說明了哪些問題??

www.zhihu.com圖標

@機智的娜娜 舉了小米Note和小米路由器的例子,所說的開放購買庫存造成的壓力導致失敗的案例,其實還有一個明顯的案例就是小米MIX1代。

OPPO、vivo的模式也是害怕大量庫存的,廠家可以向渠道壓貨,但是不能無限的壓,每次在制定計劃的時候他們都會和經銷商商討決定出多少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