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已有幾名先到的知友提及了電池問題,小A在此+1。

所謂瓶頸不僅限於電池在使用週期中的充電效率、冬季低溫續航里程問題,甚至在作為二手車售賣的過程中,因為不知道電池包的剩餘價值是多少,導致難以估值和出手,間接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的整體市場推廣和接受度。

面對上述痛點,我們不妨從硬體、系統和產業生態這三重角度做考量。

硬體來說,與油箱等單個儲能元件不同,電動汽車的電池組由數百或數千個協同工作的電芯組成。當電力流入或流出電池組時,必須以極高的準確度精確管理所有電芯,以確保每次充電實現最大的續航里程,而這正是高效的電池管理系統( BMS )的用武之地。此外,為了確保在汽車的整個生命週期內實現最大的可用電池容量,必須保證對電池的監控和管理精度不會受到時間、操作條件及惡劣環境的影響。

系統來說,有了電池管理系統( BMS ),還要考慮如何使用更少的線纜,預防佈置不當產生的安全隱患,使汽車製造商能夠更加靈活地將電動汽車平臺擴展至多種車型實現量產。面對這樣的現實需求,ADI的無線BMS(WBMS)技術應運而生,它可幫助節省高達90%的線束和高達15%的電池組體積,提高設計靈活性和可製造性,同時不會影響電池使用壽命內的里程數和精度。ADI還和全球領先車廠一起,制訂了可靠的無線近距傳輸協議和標準,目前在BMS裏利用無線傳輸可以達到比有線傳輸更可靠的水平。同時無線BMS技術還解決了分散式電池包之間的整體功能安全問題,完全達到車規級別的功能安全等級。

產業生態來說,如果想從根源解鎖電動車發展難的困境,使電池的二次使用(或二次壽命)更加有效,就要著眼覆蓋電池的全生命週期。不妨考慮利用上述的WBMS技術,從化成開始,到存儲和組裝,到在汽車中使用,再到路上行駛、維護和梯次利用,在這整個過程中收集和存儲數據,跟蹤電池包的使用狀況和剩餘價值,幫助降低整體成本,同時也為電芯的下一階段使用設定方向。尤其在二手電筒動車交易需要進行電池殘值評估時,賣家可以使用這些數據生成詳細的健康狀態歷史記錄,讓買家和賣家都能評估電池的價值,並據此達成公平的交易價格,從根本上助力解決行業痛點。


居民樓電力基礎建設吧,這幾年新建的住宅樓能源間的承載力也承擔不了多少車。算私樁的話一個小區400輛車,150輛是7kw充電樁的話,100輛同時晚上沖峯值起碼是700kw了,極端情況150量一起沖,那就是1Mw了。

之前裝樁子時候,電力的說我這個裝完了只能再裝一個了


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瓶頸是守舊派,也就是代表石油利益的這一撥人,但是年輕人正在逐漸掌握這個世界的權柄,未來電動車一定是星辰大海。

好了,我覺得以上應該不是你想要的答案,從微觀來看,瓶頸會在基礎設施,也就是充電樁/換電站的佈局。當電動車保有量足夠大的時候,充電效率就是面臨的最大挑戰。當前大部分的BEV的NEDC應該都超過了500km,這個在一段通勤中已經足夠了,如果說有一些長途需求,那麼NEDC過了700應該也是沒問題了,如果沒有辦法解決補能的問題,那麼就算NEDC做到1000也沒用。

所以,我認為快速補能是核心,也就是充電和換電,當前充電可以做到15分鐘80%。換電則是3分鐘滿電起航。充電的速度還可以更快,充電站的數量還可以更多;換電站的數量也可以更多!

扣除續航焦慮而言。智能化也是大家很關心的一個點,在這一點上電動車已經遠遠的將燃油車甩在身後了。電動車技術在短短的時間內發展到這個程度不可謂不驚人。

不用擔心電動車的未來,目前滲透率5%不到,2030年則是20%,有4倍的空間去走,2050年甚至直接跟燃油車分庭抗禮。而各國也在大力推進基礎設施的建設,所以無妨,再等一等吧。


核心還是電池。現在電池用的液態鋰離子電池,受到體系的影響,能量密度現在基本也開發的差不多,很難再有質的提高。並且充電時間較長,雖然已經比原來提高了不少,但是與燃油車相比,已然是很大的劣勢。還有就是續航里程,不能滿足人們遠足需求。電池還有一個明顯的弱點,溫度影響太大,低溫下能量不能完全發揮出來,甚至從電池角度就要打七折。等等,還有很多很多。

電池的研發人員也很清楚電池的弱點,但是研發也是要一步一步走的。目前液態體系基本開發的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有固態方向。固態電池理論上好處非常多,但也只是理論的,實際上也是問題多多,開發難度大。很多企業現在搞半固態,凝膠態,其實離固態電池還較遠,遠遠達不到固態的性能。目前企業宣稱的固態電池能量密度也基本在300左右,過兩三年也就是三百多,電池電壓由於有液態電解質的存在,也達不到5V,還是和目前的液態電池電壓一樣。能量密度沒有本質變化。任重而道遠,需要加倍努力。新能源工作是好工作,比較有前途,希望大家儘快加入進來,一起把電池做好。


汽車本身來講,最重要的就是電池,包括充電效率,儲能和在不同工況下的工作情況(比如冬天電池不行的問題)。

外在來講,充電樁的發展是一個限制。

最後,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這個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