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她還小

2.你是姐姐

3.聽話就是好孩子,不聽話就是任性不懂事,不論對錯

4.打一巴掌再給顆甜棗

5.哄騙

6.不要跟學習不好的孩子一起玩

7.家長給孩子道歉不可能,要分清楚尊卑

以上,親身經歷。


其實很多:閱讀啊,假裝在閱讀,放養孩子,以為是天性,不講紀律,以為是個性,這些都是很多的課題,不是說一說可以的


1、家長自認為懂教育(沒有門檻的職業)

2、沒有把孩子當成獨立個體

3、認為把孩子送進大學家庭教育就結束了

4、模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界限

5、輕視「言傳身教」

6、盲目「快樂教育」


憑固有經驗,自以為是


這要真數出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條都不夠數。

這裡也不做廣泛的介紹,只說2點,家長培養和陪伴孩子的誤區。

1.培養誤區:我給孩子報了很多學習班,買了很多書,天天盯著他學習,以後一定能成才。

拔苗助長,未必有果。往往家長這種浮躁型教育方法,反而讓孩子反感學習,從小形成童年陰影,對日後的學習都會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以後談起學習就沒勁,甚至找借口開溜等等。

但另一方面,也不是說從小就放任孩子,對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顧,導致孩子真的有輸在起跑線上的跡象。

這裡引用《刻意練習》中的一個案例,奧地利有個國際象棋高手,培養出了3位在全球國際象棋領域都非常有成就的女兒。這絕非偶然,而是高手在孩子還沒降生時,就已跟妻子策劃好了培養方案,在孩子出生後,不斷通過興趣引導等方式去讓孩子接觸象棋,愛上象棋,並一步一步登上該領域的巔峰。很多家長感嘆別人家孩子有體育天賦、有音樂天賦……實際上,若是教育得力,你的孩子也是個擁有某種天賦的天才。

2.陪伴誤區:工作忙,多買點玩具給孩子,讓爺爺奶奶帶著就好。

宋慶齡曾說過:「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這裡說的,個人認為是真的指與孩子有著最親密關係的親人。孩子在低齡時期,沒有是非判別能力,只會一味模仿身邊人的言行。假若父母因為工作忙,忽略陪伴孩子的時間,必將發現孩子變化三天變個樣,而且往往在自己的理想預期外。

這你說的陪伴,一方面是孩子言行的教育需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孩子心靈需要。你會發現,經常和父母融洽相處的孩子,智力發展快,社交能力強,而如果孩子從小感受孤獨或是缺乏關愛,往往會情緒長時間處在低落期,不用太久,孩子的性格就會成型,較常見的現象就是,孩子變得封閉、孤僻。

針對以上問題,建議各位還是多抽時間陪伴孩子閱讀、遊戲,多思考如何孩子相處和教育的問題。孩子茁壯成長的同時,家長也會學會很多。


父母是權威,父母的一切為了孩子,父母高高在上


家庭教育是一個家族的系統問題,而不是單純的教育媽媽或者爸爸


家庭教育的誤區如果有一天你乘坐一架飛機,飛機升空後你通過某些渠道得知駕駛飛機的人根本沒經過任何專業培訓,根本就不會開飛機,請問你當時心情是什麼樣的?或者說你有一天上了手術台,麻醉針打完了,做手術的醫生在你旁邊說從沒做過手術,還啥都不會,請問你心裡毛不毛…0 贊同 · 0 評論查看完整文章

1.打罵孩子,2.讓孩子聽話,不尊重孩子,3.給孩子花錢上輔導班培訓班孩子就能變好,4.只看缺點不見優點,5.嘮叨挑剔責備強迫命令孩子,5.只重視物質不重視心靈營養,6.只看學習,不管人格發展等等


1.家長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一味要求孩子做到。

比如最常見的玩手機,家長一回家就拿著手機一直看,卻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機,家長不能做到以身作則時,只要求孩子去做,孩子首先會不理解,其次也不會認同和服從家長的管教,從而1更加叛逆。

2.家長說教而非告知。

家長經常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說教,恐嚇設置會打孩子,卻很少告知孩子做的事情為什麼是錯誤的,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說教會造成孩子發自內心的恐懼,不僅是恐懼做錯的事,更會恐懼家長知道做錯事的反應,長久以後,孩子會因為害怕做錯,害怕家長的反應而不自信,不敢探險。

3.家長言而無信。

我們都聽過「曾子殺豬」的故事,曾子說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現在你欺騙兒子,等於教兒子欺騙別人。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