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能選一家,我選擇蔚來

當然其他車企比如小鵬、比亞迪都很強


小鵬汽車,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儲備領先其他公司,要知道電動汽車未來的核心就是自動駕駛


小鵬啊,新能源車不僅僅是電動驅動,而是具備了智能感知和AI智能演算法,電子控制執行的能力。就憑小鵬全棧研發能力的佈局,軟體定義汽車的理念,我認為這纔是汽車產業的未來。而目前傳統車企的油改電,造另一款汽車的傳統思維,終將是一個過渡階段,最終被造車新勢力所降維打擊,最終只能堅守住低端市場傳統用戶。

就像Nokia,MOTO,傳統全鍵盤機型太成功反而成了轉型的包袱,錯過了全智能機,新交互UI時代,最後只能被追憶曾經的輝煌。


謝邀,小鵬


說實話,目前沒有!


比亞迪+華為的軟體


如果只選一家,只看好比亞迪。

新能源汽車包括了混合動力,而混合動力和電動車都做得較好的目前國內只有比亞迪。

目前的電池技術,說實話還沒達到車載級別,國家強行降低安全標準?強力補貼纔有了目前看起來可喜的局面,但是一旦補貼退潮,裸泳的都會死在沙灘上。

原本計劃19年底撤銷補貼的,如果真這麼做了你會看到2020年電動車的全面退潮,電動車熱提前終結。電池成本沒有降到位,對比同級別同配置的燃油車型高出5-8萬的價格,消費者會怎麼選擇無異是不需要進一步解讀了,那麼以前的補貼將前功盡棄,19年即使在補貼下電動車的市場也開始出現下滑,所以不得已國家又繼續了補貼政策,期望再持續一段時間能讓電動車走出溫室自然生長。但是對北方地區來說,電動車取暖的硬傷短期是看不到希望的。國家並不是太鼓勵混動,從對混合動力的補貼額度相對純電低不少就可以看出來。然而混動是真正貼近實際的較長時間的理性過渡選項,是摒棄了電動車大躍進式發展的真正貼近市場化的東西。

這些年電池理論上沒有多少根本性的突破,估計還需要更長的時間,而近些年所有的進展只是技術上對理論的逼近加上外圍輔助技術的應用,已經沒有多少空間可以提高了。

電機是比內燃機還要古老的事物,沒有多少技術壁壘可言,所謂的彎道超車是不存在的,要說我們國家在電動機上面有優勢的話,也是稀土磁鐵材料上面的優勢。要超車也得看電池技術的情況,目前三元體系其實已經基本上到了天花板,去年是三元最激進得年份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再刷能量密度則安全性會進一步降低,無奈只有磷酸鐵鋰勉強是一個折中的方案。從特斯拉推出磷酸鐵鋰電池也可看出一斑。

國內磷酸鐵鋰做得最好的無疑還是比亞迪,其它車廠,包括特斯拉,在電池技術上都不佔優勢。而大部分車廠是不自己做電池的。

真正會在市場上有生命力的會是混合動力尤其是PHEV,這個是真正有技術壁壘的,以目前比亞迪的進展情況,已經可以說是漸入佳境,從即將上市的比亞迪秦plus來看,其技術指標和成本控制已經非常貼近市場化,即使沒有補貼,已經具備非常強的競爭力,據說才十來天預訂量已經達80萬,具體數據不一定真實可靠,但是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其貼近市場的程度。當即使不需要補貼也能夠獲得市場認同的時候,混動和純電誰勝誰負基本上毫無懸唸了。我相信在電池技術沒有重大突破前,都會是混動的時代。這個過渡期估計會有10—20年。

我想國家最終會想明白的,以其強推單一的純電,還不如讓技術和市場的自然競爭說話,在無限補貼的情況下,可能純電也佔據不了全部汽車20%的市場,而混合動力可能不需要補貼也能佔據50%的市場,總體石油替代率很可能還比純電要高,那麼推電動化的初衷,改善能源結構問題,或許能得到更好的結果。省下來的錢,用在系統結構基礎設施優化和管理上面,或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補充:至於有的同學提到智能駕駛,這個其實和電動車混動等新能源車本身並不是強相關,油車當然也可以自動駕駛,屬於替代司機的範疇,做得好的,也不是汽車廠商而是Google等做人工智慧的企業。特斯拉那是把你們當小白鼠,你們誰願意花幾萬選裝一套軟體那是你們少數人的興趣,離L5還很遠。當然,這個長期來看也是方向。


我看好華為,半個看好BYD


比亞迪吧,依目前比亞迪造漢的能力和漢的銷量來看,比亞迪是有能力把新能源車做到讓國民滿意,願意掏腰包的能力。

比起理x啊、蔚x啊這些以畫餅、融資為主要手段的新勢力車企來說,比亞迪更務實一些,而且這些年造車技術水平確實在那兒擺著,漢我感覺確實是未來中國新能源高端車輛銷售的一個好的開端。


蔚來汽車和比亞迪,一老一新。

比亞迪三電技術和電池都是自己研發生產的,成本更低些,而且還是多年高銷量的老車企,比亞迪除了混動,還有漢EV純電動汽車也很搶眼,其刀片電池更安全.蔚來是新秀,走高端路線純電動汽車,但是其新車落地速度很快,設計前衛,功能細膩,人性化,服務也比較貼心周到,還有換電技術。


都不錯,也都有問題

BYD要是能拋棄燃油車,主攻電車。。。

NIO要是能多注重核心競爭力,少整些虛的。。。

XPENG要是能別整些背後偷雞摸狗的事。。。

當然,事情哪有完美,特斯拉也一堆問題擺在那呢


題主的問題是看好哪個公司的前景。

前景?

前景,即未來的成績。

那回答的人,就是用每一個公司現有的技術路線,技術聚焦點,公司架構,銷售數據,去預測這個綜合系統是不是最有優勢。

該問題同時測試了一下,普羅大眾對在中國境內生產汽車相關的廠的感應認可度。

中國目前最大的車企是上汽,東風,一汽,廣汽,長安。

為什麼回答裏沒有這些車企的影子?

難道他們就沒有投入到新模式車研發的陣列。

難道他們沒有資源,沒有人,沒有錢。

我覺得,回答這個問題,要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角度去回答。

車企帶來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的是工業水平的提升,同時也是解決一大批人就業的問題。

做不到以上三點,你在中國要有前景,領導會答應?人民會答應?

當然我不能否認新興的明星企業,和兩個牛逼且很大民營企業byd和jl。

但是,我覺得企業的前景不能只拿技術去評價。

需要多層次多角度的評價,畢竟社會主義公司和資本主義公司是有區別的。

電子書一本書讀懂新能源汽車作者 崔勝民編著會員專享¥ 44.99去查看?


最看好的公司,還沒誕生。

必須得有一部分生產設計基礎+科技基因+互聯網營銷+尖端應用(5G+北斗+識別)+人才成長鏈

換句話說肯定大家希望,日歐某傳統車企+華為+小米+百度(AI發展較先進的某一家)+DJI大疆


說實話,比亞迪,小鵬都不錯


蘋果,華為,後期主要是軟體之爭


必須是恆馳啊


有盈利的嗎?來說說看


製造廠:比亞迪,長安,廣汽。

技術生態:百度,華為,地平線


老闆all in的我都看好。某些傳統勢力出來,基本是老騙子,各地政府小心了。


特斯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