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裝修房子,因為不急著入住,電器還沒有買,想問下大佬冰箱性能在未來兩三年會不會有很大的突破,大佬們建議現在買還是等兩三年買,求指點


我認為不會。

甚至五年內都不可能有質的飛躍。

什麼叫質的飛躍!

1、從直冷到風冷可以說是質的飛躍。

不用手動除霜了,製冷均勻性更好了,這種技術進步用戶有明確感知,極大提升了使用體驗,這可以稱為有質的飛躍。

2、0度保鮮算得上質的飛躍。

以前的冰箱要麼冷藏、要麼冷凍,0度極大提升了實用性,早上買了肉打算下午喫,放冷藏怕不新鮮,放冷凍怕凍得過硬,那0度保鮮就非常適用了。

早期西門子、博世用這一亮點大殺四方,現在依然是其賣點;日系冰箱也有類似功能,稱為微凍。

國產冰箱早期在這方便比較欠缺,現在也沒有問題了,2000元價位的冰箱就有變溫室,可以調節到0℃。

有些人看不上國產,認為精度不夠,但大眾人羣用的話精度有一些誤差可以接受,日常用沒有任何問題,重點是便宜。

3、乾濕分儲算得上質的飛躍。

早先大家對冰箱需求主要是冷藏、冷凍食物,有了0度保鮮體驗更好一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單純的儲存食物已經無法滿足需求了。

用戶希望它的保鮮更好,鮮從哪裡來,除了溫度還得考慮濕度。

一般有乾濕分儲的冰箱會有保濕抽屜,抽屜中會配有生物保濕膜,鎖水保濕的同時減少氧氣含量,更進一步的還有分解催熟劑(乙烯)的設計。

那如何保證濕度的恆定呢,一般會配備濕度感測器。

有些機型會配備溫濕度感測器;

高端機型除了配備多個感測器外,還會增加一臺微型電腦板控溫控濕。

還有一些技術進步,但談不上質的飛躍。

比如抑菌凈味、殺菌凈味,冰箱除味一直都有,早期是用凈味魔盒,買冰箱一般會贈送,放在冷藏室內保證氣味清新。

後續各品牌的物理吸附,銀離子抗菌、光觸媒分解、離子動態除菌、銅離子殺菌這些都屬於衍生功能。

這些在其他領域早就運用了,只是效果的提升,並沒有質的飛躍。

再比如雙系統、雙系統其實一直都有,我們現在說的雙系統指的是有兩套製冷循環,有兩組蒸發器和兩個風機。

嚴格來講雙系統應該是兩個獨立的壓縮機,這個目前只有利勃海爾有,而且還是標配。

LIEBHERR 708升對開門冷藏冷凍冰箱 SBSef 7242京東¥ 30800.00去購買?

利勃海爾是青島海爾的爸爸,最早兩個在青島合資,後面利勃海爾撤資了。

這個也算不上質的飛躍。

其他的基本都是個性化的功能,比如說製冰碎冰、熱物急冷卻之類的,這些技術也早都行了,只不過價位相對會高一些。


相比於質的飛躍來說,個人希望保溫材料能有些進步,早期冰箱用的是氯氟烴(CFC),現在都是環戊烷。

能不能進化為真空保溫,現在日系旗艦款很多都是真空保溫,尺寸更小的情況下做到更大的容量。

另外就是散熱設計,能不能做到微距散熱,現在也有部分廠家是底部散熱,這樣方便嵌入。

分享就到這裡,如果你對冰箱選購有興趣,可以看我這篇專欄文章↓

文威victory:2020年20款值得購買的冰箱推薦(11月12日更新)?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慢慢擠牙膏,纔好一波波割韭菜,都在學英特爾


不會。

1、保鮮功能

冰箱的目的是保鮮,延長保質期。之所以需要保鮮是,因為細菌和酶的影響。

在零下18°的時候細菌和酶的作用就不再繼續。所以,目前的兩門或者三門冰箱的冷凍區是以零下18°為指標。

冷藏區是0到10°。寬幅變溫區是7°到零下18°,部分機型的變溫區間不同。針對不同的食材進行控溫,也包括濕度的控制。

所以,在目前的保鮮功能上,已經滿足了人們的需求。

2、使用便利

使用上,曾給人們造成困擾的是直冷的除霜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採取了風冷方案進行替代。

風冷接著帶來了食材風乾的問題,於是採取了風直混冷的方案進行替代。其他的保濕功能有濾膜保濕微風道等。

在使用便利上,基本上也滿足了需求。

3、壓縮機

最初的定頻壓縮機,根據溫度進行運行。一旦達到既定溫度,壓縮機停止運行。等溫度不達標時,壓縮機開始運行。

這一個過程,就會導致溫度的變化,繼而影響食材的保鮮。

於是,人們採取了變頻壓縮機進行方案替代,除了壓縮機進行變頻,還讓風扇變頻稱之為雙變頻。

變頻壓縮機的性能再進行提升,有海爾的柔性變頻。

針對定頻壓縮機的問題,也有一套低溫補償的措施。

總結來說,針對人們的需求,採取相應的工藝,要麼是用其他工藝替換,要麼是提升當前工藝。

主要需求滿足的情況下,痛點全無,質的飛躍概率很低。

如果有人可以在冷凍力指標和綜合耗能上做出突破,就有看頭了。因為現在我們比較看重節能,而不太注重冷凍力,導致廠商通過降低冷凍力來提升節能。

而冷凍力是影響保鮮的。同樣一塊豬肉,冷凍力高的冰箱,1小時冷凍達標。而冷凍力低的冰箱,可能需要2小時。保鮮效果就知道了。

還有一個猜測,能夠起到替換升級的方案是有的,但是不進行民用。因為會影響產業的結構和盈利方式。


冰箱已經很多年沒啥更新了,花哨的就是互聯網冰箱之類的,然而並不實用

直接買個風冷無霜可靠的就行了,一般中高西門子博士,中端海爾美的,雜牌別買。

太高端也沒啥用,十幾萬一個土豪隨意。。


未來肯定可以,家電領域未來朝著節能,環保,方向發展,技術會不斷進步,而且國際能源緊張,隨著世界節能減排,國內也開始生產清潔能源!

各種汽車浪費能源,清潔能源越來越多被開採利用!冰箱作為家庭必備產品,從保溫方面,從技術革新方面,都需要提升!

冰箱不只是家庭專利了,辦公室,會客室,茶室都開始用這些產品!楊浩的視頻 · 5 播放

肯定不會呀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沒有什麼事情是一蹴而就的,同樣,技術的革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別說兩三年了,我覺得就算10年,冰箱技術都未必會有質的飛躍。

站在產品設計的角度來講,從一個概念的提出到技術落地,是需要花費好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的,而且就算真的有這樣的技術出來,廠家也不一定會一次性運用完,更多的情況是每隔一兩年升級一下,技術太超前也不一定是好事呀,用戶接受度是一個問題,自身的研發也是一個問題,這就好比一個學生這次考了60分,下次他能考90分,但他情願下次只考70分,下下次考80分,下下下次考90,這樣你會認為他每次都在進步。


首先冰箱就目前發展進度而言,未來兩年不一定會有質的飛躍,但一些技術性的進步還是有的,比如抑菌、殺菌、除味這方面一直都有不同的提升變化。

然後便是保鮮功能和壓縮機,先說說常注重的保鮮功能,為了延長食材的保質期,在零下18℃的環境中細菌和酶便會停止,較目前常用的雙門冰箱與三門冰箱的冷凍區是以零下18℃為指標。冷藏區又為0℃至零下10℃,變溫區間又由不同機型對不同食材的溫度與濕度進行控制。所以保鮮功能這塊基本滿足了人們的需求。

再就是冰箱的壓縮機,由於最初的變頻壓縮機,在運行時所產生的溫度會影響食材的保鮮程度,續而又做出壓縮機變頻和風扇變頻的雙重變頻方案,也就是常稱呼的「雙變頻」。

之後又加入了些個性化的功能,例如製冰和碎冰功能,熱物極速冷卻等功能,基本是能想到的附加功能都有了,得以滿足一些人們對冰箱這塊的特殊需求。

總之目前的冰箱從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到一些特殊功能上,有了較完善的地步,在往後發展,可能是更好的保鮮方式,冷凍速度和能耗的調節與工藝上的優化,而質的飛躍可能性不大哦。

(以上僅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用。)


謝邀

首先回答你,冰箱技術不會有太大的質的飛躍,現在冰箱技術跟之前的冰箱技術都沒有大的飛躍,只是細節的優化,冰箱到風冷和變頻之後,就沒有啥技術突破了,也無需技術突破。

冰箱最主要的技術就是溫控、保濕、省電、靜音和外觀好看,所謂的智能也不是啥硬體的問題,主要是軟體的問題。

所以你不用擔心質的飛躍的問題

你應該擔心長期不使用而導致產品物理機械故障的問題

所有的家用電器基本都不怕用,但是都怕不用,如果超過1個星期不用就需要斷電,如果長年不使用,就會出現機械故障(類似)。

最好現用現買,買的時候注意產品生產日期,超過2年的盡量不要買。不過現在很少有超過2年的了,只要挑銷量比較大的型號買就好了。


技術上,已經有了。就看廠家要不要實施了。電腦溫控,製冷劑多路循環,直流產品壓縮機,電子膨脹閥,超大蒸發器,獨立多路風道,變頻風機。都是從本質上改變冰箱性能的技術。


不會有太大的飛躍。

目前冰箱各項技術都已經發展的相當完善。

冰箱內部製冷的原理其實很簡單易懂:在需要降溫的物體周圍佈置循環低溫的氣體就可以,這樣就可以帶走熱量,降低物體溫度。

冰箱經過壓縮、冷凝、節流、蒸發各個步驟將機箱內的熱量搬到機箱之外。

早些年冰箱技術野蠻發展的階段已經過去了。目前處於一個平穩過渡的階段,冰箱製冷性能哪怕再提升也不會有很大得突破,可以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會處於這個瓶頸期。

既然不著急入住,建議等裝修完房子後再購買。


不會!有你也買不起!畢竟真不在乎錢的也不會來問。

新技術新概念的東西,投放市場前幾年都是在試錯。

不住的房子暫時不買家電。畢竟家電普遍規律是價格下降趨勢。


相信技術進步是肯定會來的,只是時間問題


作為製冷行業從業者,首先個人認為短期內(5年內)不太會有嚴格意義上的質的飛躍,也就是完全區別於傳統冰箱的A+類創新。而能夠產生技術革新的A類創新,個人認為還是很有機會的。

首先是底置製冷系統。未來幾年市場上的冰箱可能會出現的一個新的變化,大家可以去關注下,就是製冷系統的底置化,也就是製冷系統從冰箱背部到底部的一個轉變。製冷系統置於冰箱底部,散熱就可以通過底部、前部直接散熱,冰箱頂部背部以及兩側都可以不留散熱間隙,可以最大程度的嵌入到櫥櫃裏,避免空間的浪費,以及促進廚居環境的融合。不要小看從背部到底部的這一點變化,可是涉及了結構、工藝、系統、材質、外形等多方位的創新技術研發,可以說是繼直冷到風冷的技術革新後,冰箱行業最大的技術進步。目前海爾已經完成了技術突破,上市了一款產品。不過目前僅僅是在高端冰箱上有所應用,隨著批量生產成本的降低,估計未來幾年會在行業內廣泛應用。

海爾(Haier)BCD-500WDIGU1 500立升 全新六門格局 冰箱 嵌入式全空間保鮮 晶釉藍?

item.gome.com.cn圖標

A+類創新個人認為最先突破的一個方向,可能就是新型保溫材料。現在傳統的冰箱,體重,壁厚,動輒一兩百公斤,既笨拙,又佔用空間,對於一些小戶型的家庭會是一定的負擔。未來新型保溫材料的應用可以使冰箱的體積更小,重量更輕,空間的利用率更高,保溫效果也可能更好。預計技術突破會在5-10年之間出現,應用至少也要10年以上。

對於製冷技術,個人認為10年內應該不會有較大的突破。但一些保鮮技術細節的改進還是很有可能的。


首先,你不用一定要用最新技術的冰箱,因為現在的冰箱已經能很好的滿足你的食材保鮮。和居家搭配的需求了。

你要明白,能滿足你需要的就是做好的選擇!並不是最新技術的,纔是最好的產品。

說回冰箱技術:看看這些年冰箱的技術有哪些突破:

說之前先來說說冰箱的組成:

一機四器:壓縮機、蒸發器、冷凝器、毛細管、乾燥過濾器。

現代主流冰箱無疑都是由以上幾部分來組成的:

以上這些主要零部件近些年,基本上的技術突破比較少。依次來說說。

壓縮機:傳統的壓縮機的基礎上,出現過氣懸浮無油動力動力的壓縮機。這種壓縮機體積更小,震動更小,製冷效率也不錯,且一般採取頂置(一般冰箱壓縮機都在底部,冷凍室下面),改變了現在大冷藏,小冷凍現狀,為冷凍室贏的了更大的空間。這種壓縮機行業用的很少,只有松下 和 卡薩帝部分機器在用。但是壓縮機量產有難度,良品率低,價格高,現在在售的冰箱已經很少用了。

一機四器裡面的其他部分有突破的不多,但是在散熱方面,近些年是有突破的。

散熱方式:散熱方式對於用戶來講,最直觀的就是佔地面積的大小了。

一般的冰箱買回去,你看說明書,都會告訴你,標準的是兩遍需要各留10CM,這就是用來散熱的。對於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來說,如果放在廚房,普通冰箱再加兩遍散熱需要合計的20CM,給廚房空間帶來很大的浪費。

最開始的卡薩帝,出了自由嵌入式冰箱,兩邊只需要留2CM就能散熱,就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這是一種突破,需要對製冷系統和散熱系統做出全面的優化。

現在已經出現了0CM嵌入的冰箱了。並且目前價格也還可以接受,1萬出頭就可以買到。預計明年有1萬以內的,就有0CM,嵌入的了。其實實際使用的時候,兩邊合計需要留1CM就夠了,至少是冰箱能放進去。背後的技術點就不詳細說了,整個製冷系統的涉及,鉸鏈,散熱方式等都有重大改變。

殺菌的革新:現在人們原來越關注健康了,以前只有冷藏室的殺菌技術,現在已經冷凍室也有了。因為冷凍室溫度太低,一般低於零下18度,這種溫度下,很多殺菌的離子,都失去活性了,所以在低溫下的殺菌,也算是一種突破。

冷凍室冷凍效果的突破:現在已經基本上是風冷冰箱的天下了。風冷冰箱的優點是無霜,而無霜的代價是製冷板結霜的時候,會通過加熱的方式,進行定期的除霜操作。這種操作的結果就是會導致冷凍室的溫度有變化,一般可能會有±2攝氏度左右的溫差,對於有些食材,這種溫度波動,會對保鮮有影響,有些食材會不斷的有溫度波動,保鮮效果差一些。

2018年有個專利金獎,頒給了冰箱行業,這也是30年來首次有冰箱獲得這個專利專利號ZL201510264463.3,技術叫做全空間保鮮,這種技術會在風冷冰箱化霜的時候,主動阻隔熱量傳導到冷凍室,達到冷凍室溫度恆定。

其餘門體的變化,這算不上什麼創新:對開門、十字門、法式、三門、兩門等。就有了不同的儲存空間組合,滿足了不同的人羣需求。還有一些異形門體的。

還有現在的萬物互聯,給冰箱加上了智能模塊,可以讓人們可以遠程操控,已經監控冰箱食材等。

目前想到的就有這些,

希望對你有用。還有什麼問題歡迎留言。


不會,但是高端冰箱也不是普通人能消費起的。

冰箱要看壓縮機、換熱器、保溫層、溫度控制技術。

壓縮機要求能耗低、噪音小,還要製冷量大。大多數低端冰箱壓縮機僅製冷量指標還湊合。

換熱器算是比較簡單,但除了東芝,日立等高端外,幾乎沒有銅管換熱器。

保溫層也是縮水項目,技術含量不高,主要看成本。

溫度控制是高端冰箱的核心,低端冰箱的溫控誤差大,分區控溫基本是擺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