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本質性的區別,不要在意這些細節。

其實這更多的是學校在專業名稱上耍了一個花槍而已,「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在感覺上要比「機械設計與製造」高大上一些,實際上的差別微乎其微。

甚至這兩個專業所面對的就業市場,專業技術能力都是一樣的。

我曾經學的專業還叫「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是不是更屌一些,基本上是這兩個專業的結合了,實際上都是換湯不換藥。

但是進入職場後,選擇什麼樣的就業平台,選擇什麼樣的入職崗位,卻是有著非常大的區別。

平台決定了你的平均薪酬水平和職業發展空間。

崗位決定了你的專業技術深度和職業發展方向。

所以在大學時代,盡量把專業基礎課程學好就可以了,即使你將來並不想從事這個專業,因為良好的課程成績,不僅能夠鍛煉你學習的能力驗證你學習方法,還能夠為你提供基於此的發展機會和空間

現在對於大學教育的課程設置,無論是大學生自己,還是社會用人單位,都有諸多詬病,甚至齊聲指責。

大家都一致認為「課程設置過時」了。

其實

真相是:課程設置是沒有過時的,這些基礎課程依然是必須的,而是課程的量還需要增加,要增加一些與時俱進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應用的課程,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學生入職後的尷尬和無力。

而且在專業的拓展和交叉學科方面,也有做到與時俱進,不要再以過去那種傳統的思維方式和應用模式來界定現在專業要求的邊界,這已經很沒有參考價值了。

同時我們還需要建議更完備的「就業指導」機制與培訓,幫大學畢業生樹立和梳理一個正確和靈活的職業觀。

大學專業是對你未來人生髮展的一種助力,而不是對你的一種限制,你的人生可以基於這個專業去發展,也可以跳出這個專業去規劃,一切主動權都在你的手上,別整天一副生無可戀,人生無望的樣子。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前來報到

實際上沒區別,畢業出來看平台看機遇。


基本上沒有區別

機械專業在大學裡上的課基本上都差不多

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製造,機械製圖等


前者強調製造機械的原理和設計,偏機構更多一些,後者偏重電氣控制,機電更多一些。


中國都是仿造,俗稱copy,或者克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