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真想有所作為,不需要一本書來激勵你

你要是意志不堅定,也就是看完書那兩天心情激動地要干翻蒼穹,然後一切歸於平靜。日後想來,感慨一番,當年我也是要干大事的人。

你做所有事的動力都來源於你自己,外物只是契機。


對於我來說,閱讀只是一種消遣和習慣,一本書就能把自己抬高到一個什麼樣的位置,應該是件難事。


一、首先,也可參考(或有不同收穫):

1、與《今日簡史》《未來簡史》《人類簡史》分別至少有70、90、50項對立觀點的書:《新未來簡史》怎樣?

2、匿名用戶:「大數據悖論」,幾乎否決了《未來簡史》立足的基石,以及否決了《今日簡史》重大主題之一,大家怎麼看?

二、如今大家熟悉,未來將盛行的「大數據殺熟」,就是「大數據悖論」下的一種特有現象。

三、大數據悖論,最經典的案例

新未來簡史: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陷阱與數字化生活》一書描述這一經典案例,是這樣的:某城市由一條大河分成南北兩大城,河上有三座橋。

在城市內,任何一輛車任何時候在哪兒、將去哪兒、行走的線路、方向與速度等數據都被及時地傳送到「城市的交通管控中心」。所以,這個中心可以隨時知曉所有車輛個別的、局部的和總體的運行狀況。這便是基於大數據的智能交通。

早期,由於數據消費價格過高,只有50輛車能隨時分享到這一智能交通的大數據的儀器——車況顯示器。車主甲便是其中一位。

某日,車主甲想從城南前往城北,查看數據顯示,正去一橋的車有600輛、有400輛正去二橋,有100輛正去三橋。於是,車主甲去了三橋,18分鐘便到達城北,毫無擁堵;而沒乙卻開向了一橋,結果堵了1.5個小時的車,這個是因為他沒有安裝「車況顯示器」。顯然,這50位車主在如此擁擠的城市裡,過橋如入無人之境,「大數據太神奇了!」後來,「車況顯示器」開始逐步普及(技術更新等,讓大數據消費價格持續下降)。這之後,很多車主漸漸開始發覺「車況顯示器」已經不靈了,有時候甚至還在添亂。

某天,甲想過橋。數據顯示:

正去一橋的車有600輛、有400輛正去二橋,有100輛正去三橋。車主甲於是開向了三橋;不到2分鐘,車況即時顯示,三橋方向去的車輛增至300輛,一橋下降到200輛,他趕緊掉頭朝向一橋;2分鐘後,數據再顯示,一橋車輛突增至400兩,二橋車輛下降到180輛,他立馬再掉頭奔向二橋;剛過1分鐘,數據又顯示,二橋車輛突增至320輛……

車主甲徹底崩潰了,像中了魔咒一樣,只得一邊罵著「爺今天不過橋了!」一邊把車停到路邊。案例分析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大家都同時知道整座城市的適時車況,發現哪座橋車輛少,就有很多人同時湧向那座橋,就像某隻股票正在暴跌時,總有很多人不停地跟風拋單,房價漲勢不斷時,總有很多人跟風不斷買進一樣。如此及時地反反覆復,結果大家都被人為地拖入了「不知所措」的尷尬境地,反而引發了整座城市更大的混亂與無序。

於是,一些人開始不再使用「車況顯示器」了,之後,似乎城市反而變得不再那麼擁擠了。那這又是為什麼呢?一是因為隨著使用大數據的人減少了,數據優勢漸漸又回來了;二是不再有更多的人被數據「適時」牽引,適時推高局部的「擁擠浪潮」,其破壞作用」及其放大效應被弱化了。

這一特別現象,《新未來簡史》將其稱之為「大數據悖論」。啟發

人們需避免陷入盲目崇拜大數據的陷阱而失去理智,特別是那些鼓吹「數據主義」「數據宗教」等,這些將會害人害己的。這個並沒有否定「大數據的重要性,同時,強調了不要太過迷信!」的道理。


《未來簡史》,《人類簡史》是兩部特暢銷的科普書。

有幸,我都讀過。

下面根據我拙劣的表達和貧乏的理解對你的問題回復一二。

《未來簡史》作者承繼《人類簡史》的敘述風格和語言格調對人類的未來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年輕的我們,面對廣袤的世界,我們會去暢想自己的未來在何處,尤瓦爾赫拉利對我們的問題做出解答,當然這個解答讓很多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他的解答視角宏大,別具一格。讀者們很滿意。

書,她可以是一個有用的工具,一盞指路的明燈,她可以深化我們的思想,增加我們的內涵。

《未來簡史》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她能帶給我們的東西自然更多。

我突然回憶到《基督山伯爵》中鄧蒂斯(主人公)在牢獄中和老人的對話,

老人說,人類選擇讀完150本書,那他的知識就很完備了。

讀書可以增加知識,知識會改變你的思維方式,會讓你不斷去完善自我,會讓你大徹大悟,重塑自我。(有刪減)

所以,

好書,包含《未來簡史》在內,當我們選擇潛心捧讀時,她們能帶給我們許多知識和有益的思考,

終有一日,這些會改變我們的認知和內核。

《未來簡史》激勵我們有所作為,毫無疑問,她會這樣。


看你自己,有志的話看看網文就能勵志。

有啊,鄙人就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