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由於新冠的原因,教室一直處於通風狀態,處理之後,教室裏已經沒有肉眼可見的水銀了,由於查閱了材料,水銀的揮發期很長,擔心殘留量引慢性中毒或者負面影響,班上學生上高一,都在生長發育期,又長期待在教室,所以有些擔心,特地請教一下懂得知友。


不會。水銀溫度計裏汞珠本來就不多,處理後肉眼看不見汞珠,殘留量就是毫克和微克級別的,其蒸氣壓已經極低了,再通風一兩天一般就足夠其揮發殆盡了。

作為補充,這裡寫一點和數據相關的論證過程。1 g(克)=1000 mg(毫克)=1000000 ug(微克)。

一支普通的水銀溫度計,其汞含量大約為0.5 g。如果碎了後撒手不管,並且還緊閉門窗,會發生什麼呢?汞在18攝氏度的時候,飽和蒸氣壓約為0.1 Pa,也就是說一立方米的空氣在此溫度下最多可以有大約9 mg的汞。(計算過程略,稍有些物理化學基礎的應該不難算出)

有文獻認為空氣中汞最大允許含量是0.1 mg/m3[1],而我國允許的車間汞蒸氣濃度的上限是0.01 mg/m3,居民區為0.3 微克每立方米[2]。可以認為低於這個數值就是安全的。而如果暴露在1 mg每立方米的汞蒸氣中數小時,就會引發急性汞中毒。

所以,任由水銀揮發,是一個危險的行為。因為汞蒸氣的確可能達到急性中毒的標準的數倍。

但是,如果將散落的汞收集起來後,剩餘的那些肉眼看不到的極細小的汞珠會造成危險嗎?

肉眼看不到的汞珠,其尺度應該是小於0.2 mm的,即汞珠直徑應小於0.2 mm。通過汞的密度可以計算得出,這樣的汞珠含汞約50微克。考慮到教室的面積一般在50平方米以上,凈空在3.5米以上,所以教室裏空氣總共超過175立方米。即使此時緊閉門窗,汞蒸氣完全揮發到空氣中,其濃度也低於0.3微克每立方米,明顯低於前面說的安全閾值。

實際操作中,如果還保持開窗通風,這些肉眼已經很難看到的汞微粒其實已經不會對人健康造成威脅了。

最後,還是說說水銀溫度計碎了怎麼辦。

1,小心收集汞珠。這很重要。不過也不要過於擔心。因為肉眼可見的汞滴的揮發很慢,幾分鐘內是不會有太大問題的。千萬不要用吸塵器[3],這隻會讓汞珠迅速打散,表面積迅速擴大,造成水銀蒸氣急性升高,從而危害操作吸塵器的人。收集的汞珠,做好密封處理(例如封入塑料袋中)後,最好是交由專業的機構處理。如果做不到,請將收集的汞珠置於大量的硫磺粉中。一般一支溫度計的話,用2勺的硫粉就夠了。混合均勻後放置數月,就可以丟棄了。硫磺粉可以在化工商店甚至淘寶上買到。對於遺留在縫隙的微小汞珠,可以撒硫粉,或者倒入飽和的鐵鹽溶液,將其氧化除去。[4]

2,開窗通風。這一步雖不如上一步那麼重要,但也有用。美國印第安納州環保局的網站上就說,如果溫度計打碎後,已經找不到肉眼可見的水銀顆粒了,那麼至少要保證房間通風24小時[5],同時避免對相鄰的房間造成污染。

提問的是教師,對學生健康負責的心情可以理解。我詳細地寫這篇回答,希望還能幫助更多不小心打碎了水銀溫度計的普通人。

另外,糾正我在評論區裏的一個錯誤。氯化汞雖然俗名昇汞,其揮發性也不低,但經過提醒和資料查閱,在室溫下氯化汞的飽和蒸氣壓低於汞單質,所以在評論區裏我說氯化汞更容易揮發的說法是不對的。請各位讀者注意甄別。

參考

  1. ^《無機化學叢書(第六卷)》,科學出版社,1995,第812頁
  2. ^《化學辭典(第二版)》,周公度 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年,第233頁
  3. ^美國EPA:如何處理溫度計中的水銀 https://www.epa.gov/mercury/what-do-if-mercury-thermometer-breaks#main-content
  4. ^《無機化學 第四版(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720頁。
  5. ^美國印第安納州環保局:如何處理碎溫度計的水銀  https://www.in.gov/idem/health/files/mercury_spill_info_for_homes.pdf


瀉藥!

問題不大的,

一是溫度計裏的水銀量有限

二是考慮極端情況下,常溫下(25攝氏度計)即使教室裏汞蒸氣已經飽和了,也不過才每立方十幾毫克的濃度,但你的水銀量是極其有限,是要低好幾個數量級的,大約每立方零點零幾個毫克濃度。

[公式]

M:摩爾質量?g/mol ;R:氣體常數??8.314J/(mol.K);P:飽和蒸汽壓?Pa

通常汞急性中毒的濃度(這個情況不屬於慢性中毒的),如果人吸入濃度為0.5~1.0mg/m3汞蒸氣1~4周,可致亞急性汞中毒。

汞的毒性主要是對體內含有硫、氧、氮等電子供體的基團如巰基、羰基、羧基、羥基、氨基、磷醯基等均具很強的親和力,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巰基,是膜結構蛋白中最主要基團。基於這一特性,臨牀上用的藥物也是非常便宜的巰基類藥物。

我覺得處理辦法, @shui0908已經講得非常清楚了,其它稍微補充一些如果不小心接觸了汞蒸氣(汞中毒大多為職業性的,主要經呼吸道侵入,皮膚、消化道比較少)飲食方面內容,至於治療要聽從醫生的意見。

1、飲食方面,讓學生們增加蛋白質供給量,尤其是增加動物性蛋白質(牛奶、牛肉等),因為動物性蛋白質中含有大量的甲硫氨酸,在體內可轉變為含巰基的胱氨酸,可以保護含巰基酶免受汞的毒害。(這段時間剛好張宏文主任也在提醒同學們多補充蛋白質,增加抵抗力)

2、增加富含衛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能起到保護口腔粘膜和防止汞中毒性口腔病變的效果。

3、注意多攝B族維生素類食物,可促進促進神經細胞恢復。


你在杞人憂天,鬧非典那年,非典你懂吧,寄宿學校,人手一根體溫計。一個班60個人,每個班每天都有人不小心打碎了體溫計,個別同學覺得好玩水銀球滾溜溜,被同學或者老師看到了扔掉,垃圾坑裡天天都有少量水銀,教室裏微量汞蒸氣那是難免的。沒聽說過汞中毒的,論毒性不談劑量都是耍流氓。


嗯?這件事讓我突然想起來小時候發生的破爛事了

小時候貪玩想看看熱米飯多少度把新的溫度計插飯裏,然後溫度計爆掉了。。。我當時慌的一批,怎麼讓我爸媽不知道我弄壞了溫度計,嗯,有辦法了,把溫度計藏起來,飯喫完就好。。。我特麼現在想想都後怕,鬼知道我當時怎麼想的,後來每次喫飯看見碗底的銀白色痕跡都後怕。。。

所以我覺得你這個問題應該不大


最後補充的放最上,12月11號上週五,我們學校高二有個孩子把體溫計弄卒瓦了,我手頭沒有硫磺,我拿了硝酸銀溶液和活性炭,把水銀球給和泥似的和到一起弄走了。裹在塑料袋裡面然後用膠條五花大綁,扔到了垃圾桶。

哦對 如果實在沒辦法可以用膠條直接粘也是可以的,但是很累。

直接說結論吧,無需擔心。

好像是2009年 有一陣子高中讓測體溫,一孩子的溫度計(卒瓦)了,時為班主任的化學老師,特別淡定的說,都先別動,然後去實驗室拿出了一大包硫粉往地下撒,撒完說,搓走就行了。

硫和汞很容易生成硫化汞。這波操作肯定是比提問者的要粗糙很多了,最後也沒事。

那麼核心問題是其實在於幾點。

第一,真實的汞單質含量。

第二,開窗通風。

第三,汞在空氣中的含量。

上述三點其實足以不必擔心了。

我最後說一下我的看法,其實單質汞不可怕,可怕的是(化合態)有機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