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先生的《人間詞話七講》、周先生的《人間詞話彙編匯校匯評》,這兩種,知友都介紹了。另談三種:

許文雨先生的《人間詞話講疏》是研究和傳播《人間詞話》的早期文獻(《小書館:人間詞話講疏》 許文雨【摘要 書評 試讀】圖書),當代中國出版社這個綠封面的本子中附錄部分對初學者亦有裨益,大軸是王靜安先生女公子的長篇回憶文章。

張文江先生《漁人之路和問津者之路》收錄1986年寫就的長文《王國維的學術與人生》,其中「文學與史學(1908-1915)」一節以大量篇幅討論《人間詞話》,為是書史論。概括全書結構後詳析二十六則(境界)、二十四則(灑落/悲壯)、二十五則(憂生/憂世)、十八則(血書者)、六十則(內外),勝見迭出。在此節之前節,拈出1906年時年三十所作《文學小論》第五條「階級」,引入《人間詞話》,貫通二十六則「境界」——一詞之易,「國維早年反覆思考的西學和中學,人間(哲)和詞(文)的種種關係」,「方怦然合一」。並錄王氏其後流亡日本時所著《此君軒記》——「王國維之藝術理論,於《人間詞話》言之不足者,此文盡之」。

楊成凱先生的《人間詞話門外談》是2015年2月出版的,是年8月,他去世了。這是他2013年重病後發願要寫完的三部書中惟一在生前成書的。楊先生一方面是漢語語言學卓然名家,一方面也是詞集收藏大家(范景中先生稱其可能是詞集版本的當代第一人),此書可見其通貫這兩方面興趣的努力。這本書與其他《人間詞話》講記類書籍相當不同,鄙人友朋看法也見仁見智。「門外談」當是楊先生刻意為之,或有以異文化/科學的目光重新檢視的意味。范景中先生在紀念文章中表述了「門外談」三重意思:

成凱先生對《人間詞話》的興趣也萌發得很早,就像他自述的,從初中初識相伴了五十多年。他的研究著作以「門外談」為題,大概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是字面義,表示客氣和謙遜。第二層則是實話,他要在門外為札記式的《人間詞話》樹起系統化的理論。所謂的理論當然又是數學和邏輯的方法,以及語言學的取向,但這又不是件容易的事,這就特別引出了第三層意思: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而要真正滿意、真正完美,就要達到神性的高度。他在贈我的書中題道:「草草而就,實不成書,慚愧!假我以年,或將更有增訂也。」給我最後的一次簡訊說:「《門外談》很不滿意,與沉痾搶時間,知者恕我。」由於達不到完美,而總覺得自己站在門外,用美術史的話說,這是對自己作品的神聖不滿。

錄此以懷逝者,並期來者。


蘇纓《人間詞話精讀》
葉嘉瑩葉嘉瑩葉嘉瑩,重要的事說三遍。
人間詞話的分析,疏證實在是太多了。。。很難一一列舉啊。不過如果是想學習一點對詞的理解和鑒賞能力,個人覺得還是葉嘉瑩先生的論詞著作和講稿為最佳的閱讀選擇,無論是精到細緻的程度,旁徵博引的廣度,還是深入淺出的程度,可以說都是第一流的。《迦陵說詞講稿》,《唐五代名家詞選講》,《唐宋詞十七講》等等,都是非常精彩的。關於王國維專門有一本《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至於人間詞話本書的話,我覺得中華書局的版本就不錯。而且附有葉嘉瑩先生的《&的基本理論——境界說》一文,有助於更好理解人間詞話。
葉嘉瑩先生的《人間詞話七講》B站有視頻

首先推薦一本《人間詞話精讀》作者:蘇纓

之前看過一本《人間詞話匯評》,只是集合了各家評述,遠不如蘇纓這本有全面深刻的講析,此書要先讀附錄中的背景知識,講了深深影響王國維的叔本華美學哲學背景,了解的這些再看《人間詞話》才能事半功倍,書中對王國維提到的詩詞都有詳細深刻的解讀,對詞人的身世寄遇時代背景也都有詳細說明。作者舉證有力,邏輯清晰,並有著深厚的文史哲功底。無論是想詩詞入門還是深刻解析都是值得一看的好書。

王國維先生的這一著作在我的閱讀接受史中的地位相當於「野馬的韁繩」,以之為轉折,我開始改變過去信馬由韁、胡亂進食的閱讀習慣,進而逐步按照學術興趣和研究目標的「預設前景」來進行有系統、有目的、有方向的讀書活動。可以說,我的思維模式更傾向於舉一反三的延展開放式,《人間詞話》恰恰是在適當的時機給予我適當的刺激,積澱的因素隨之發生反應,激活了知識體系的「自覺」。此其一。

其二,以《詞話》為藍本而拼湊的「學年論文」因某一意圖而轉讓給「人間」某君。我不想在此鉤沉往事,還是就書論書吧,於是迴轉「人間」。(初為人師,詩歌教學的備課過程中,師傅常提「知人論世」。詞話也好,詩話也罷,「詩學」也請毋言,追根溯源,仍在「人間/人世」。好象作家李銳夫婦2007年出版的小說《人間》,不只是「重名」,或許血緣的聯繫會豐富點吧。)

其三,我多次提到的「桴瓊居主人」推薦的《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銘》,至盡仍肅立於清華園的濃蔭下。(我推薦建築家梁思成先生的文字中也曾涉及此故實。)

其四,與上相關,「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的故事。

《人間詞話》全賞析(一)個人積累丶

1.《詩蒹葭》①一篇,最得風人②深致。晏同叔③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④意頗近之。但一灑落,一悲壯耳。

註解

①《詩經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遡洄從之,道阻且長。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遡洄從之,道阻且躋。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遡洄從之,道阻且右。遡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②風人,即詩人。《詩經》中有十五國風,其作者被稱為為風人,後成為詩人的代稱。

③晏同叔,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少年時即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宋仁宗的時候,官至宰相。死後謚號元獻,因又被稱為晏元獻。他是北宋初期的重要詞人,歐陽修、范仲淹等著名詞人或出其門下,或為其幕僚,因此晏殊又被後人推為「北宋倚聲家初祖」。晏殊工於造語,其一生安逸富貴,故而他的詞作雍容和緩,溫潤秀潔。雖然內容多是抒寫相思離別之苦,含情凄婉,但是憂愁之中往往透露出對人生的反思和感悟,深為後人稱許。

④《鵲踏枝》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天長水闊知何處。 詞牌解:《鵲踏枝》:本唐教坊曲,玄宗開元、天寶間人作。唐人以鵲聲報喜,乃命為曲名。又作「雀踏枝」。在敦煌曲子詞中還保留有《鵲踏枝》的原貌:「叵耐靈鵲多滿(謾)語,送喜何曾有憑據。幾度飛來活捉取,鎖上金籠休共語。 比擬好心來送喜,誰知鎖我在金籠里。欲他征夫早歸來,騰身卻放我向青雲里。」此詞七言八句,多加襯字,自五代起則完全演為雜言(如晏殊詞)。入宋以後,則易名為《鳳棲梧》、《卷珠簾》、《蝶戀花》、《黃金縷》等十餘種。其中以《蝶戀花》之名最為通行。晏殊所作此詞,實際上即宋人所謂《蝶戀花》。)

今譯:《詩經蒹葭》一篇最能體現詩人深遠的情致。晏殊的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其意境與《蒹葭》一篇很接近。只是《蒹葭》詩體現了洒脫自然之美,晏殊詞體現了悲壯之美。

賞析:同是懷人之作,《蒹葭》妙在一個「遡」字和一個「從」字,情之所致便發言為聲、付之於行,相思不受羈絆,求偶無須諱言,如同「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一般樸實、真摯、自然。晏殊之詞,煉得一個「凋」字,一個「獨」字,一個「盡」字。天涯茫茫,長路漫漫,秋風漸起,伊人遠隔,天氣之涼比不得思念之苦,河漢之遙平不了腸中之熱。眼欲穿時腸欲斷,秋風起時偏蹬樓,欲言無語更無人聽,思念註定是無法被分擔的痛苦,一切的一切在無可奈何之中變得難以承受,於是此種悲苦在蒼茫的天地之間,巍峨的高樓之上終於獲得了穿透千里萬里、歷經千年萬年的力量。

2.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①(歐陽永叔②)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③(辛幼安④)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語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註解:

①《蝶戀花》 柳永(按:此詞王國維自注為歐陽修所作,然而眾家選本皆以為柳永詞,當是王國維誤記,今更正。)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山光殘照里。無人會得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②歐陽永叔,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歐陽修四歲喪父,生活貧困,其母鄭氏親自教他讀書,以蘆桿代筆,在沙上寫字。入仕後,歐陽修勇於言事,風節凜然,曾參加范仲淹所領導的慶曆新政,晚年官至參知政事。歐陽修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古文、詩詞兼擅。其詞作一方面表現了文人士大夫的人生感受,另一方面又主動向民歌借鑒學習,不少作品具有清新的民歌風味。歐陽修是北宋初期承前啟後的重要詞人,也是北宋文壇上的一大宗師。

③《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④辛幼安,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其人文武雙全,22歲時,自率義軍2000餘人投入到耿京的抗金隊伍中,後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辛棄疾率領50名騎兵,直入有五萬之眾的金軍大營,將張安國生擒活捉,綁縛建康處死。入仕南宋朝廷以後,辛棄疾歷經宦海沉浮,然而終於受人猜忌、不被重用,最後鬱鬱而終。辛棄疾一生以復國中興為大業、以氣節功業自許,為人慷慨磊落,其詞作亦豪氣縱橫,境界雄偉,語言剛健,為南宋豪放詞的代表人物。

詞牌解:《蝶戀花》,本名「鵲踏枝」,唐教坊曲,入宋後改稱「蝶戀花」。據說此名為晏殊所改,又說采梁簡文帝樂府「翻階蛺蝶戀花情」為名。又名《黃金縷》、《卷珠簾》、《鳳棲梧》等

《青玉案》,漢張衡《四愁詩》有「何以報之青玉案」句,因以為名。又名《橫塘路》、《西湖路》等。

今譯:古今那些成就大事業、大學問的人,都必然經歷三種境界:第一種即「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種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為「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這些話只有大詞人才能講得出來。但是如此解釋諸詞,恐怕晏殊、歐陽修等人是不會同意的吧。

賞析:王國維所謂三種境界,第一種即入門前茫無頭緒、求索無門的疑惑與痛苦,第二種是叩門時以苦作舟、以勤為徑、上下求索的執著與忍耐。第三種則是功夫到處,靈犀一點、參透真諦、已入門中的喜悅與釋然。王國維的這段話,鞭辟入裡,貼切渾融,其深致款曲已經不止於詞話的範圍了,假使晏、歐諸公在世,想也無容置喙,不得不嘆服王氏的才情與睿智吧。只是這三種境界又有幾人能夠通通嘗到呢?未上高樓,已先自嘆息駐足了,更何消說為伊憔悴、驀然回首呢?

3.太白①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②,寥寥八字,獨有千古。後世唯範文正

③之《漁家傲》

④、夏英公

⑤之《喜遷鶯》

⑥差堪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

註解:

①太白,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其家世和出生地至今眾說紛紜,已成千古之謎。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其個性狂傲不羈,其詩作飄逸超群,後人以「詩仙」目之。

②《憶秦娥》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③範文正,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謚文正。先世邠(今陝西邠縣)人,遷居吳縣(今江蘇蘇州)。范仲淹曾經駐守陝西,抗擊西夏,西夏人稱其「胸中自有數萬甲兵」。宋 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領導了慶曆新政。范仲淹的軍旅生涯拓展了他的詞作內容,他描寫邊塞生活的《漁家傲》為宋詞開闢了嶄新的審美境界,其沉鬱蒼涼的風格,則成為後來豪放詞的濫觴。

④《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障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法征夫淚。

⑤夏英公,夏竦(984—1050),字子喬,封為英國公,北宋詞人。

⑥《喜遷鶯》 夏竦

霞散綺,月垂鉤。簾卷未央樓。夜涼河漢截天流,宮闕鎖清秋。 瑤階曙,金莖露。鳳髓香和煙霧。三千珠翠擁宸游,水殿按涼州。

詞牌解:《憶秦娥》,其名即得自李白此詞。又名《碧雲深》、《曲江花》等。

《漁家傲》,此調始自晏殊,因詞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遂取以為名。范仲淹駐守邊境時,作《漁家傲》數首,皆以「塞下秋來風景異」為首句,以述邊鎮之苦,歐陽修因而稱之為「窮塞主」之詞。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等。 《喜遷鶯》,此調起自唐人。又名:《鶴衝天》、《萬年枝》等。

今譯:李白純以氣象取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只八個字,卻可視為千古絕唱。後世只有范仲淹的《漁家傲》,夏竦的《喜遷鶯》才能夠勉強有所繼承,只是詞中氣象已經難以企及了。

賞析:李白的心實在是太廣闊了,寥寥四十六個字的小令,足以包含千百年來所有詩人的感慨和所有哲人的思索。有人說:偉大的詩人將永遠與偉大的痛苦為伴。而只有這種痛苦才能夠平復無數世人的無數傷痛。李白「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在他生時是破滅的,然而在他死後,這理想終將在他的詩篇中獲得永恆的涅槃。

4.張皋文①謂:飛卿②之詞「深美閎約」。余謂此四字唯馮正中③足以當之。劉融齋④謂:「飛卿精艷絕人。」差近之耳。

註解:

①張皋文,張惠言(1761—1802),字皋文,江蘇武進(今江蘇常州)人,清代著名的學者、文學家。

其於《易》學用力頗深。《詞選》一書,使清詞體格為之一變,餘波至於晚近,為常州詞派開宗之作。朱孝臧稱其為「詞壇疏鑿手」。他是陽湖派散文和常州派詞的開創者和代表。

②飛卿,溫庭筠(812—約870),本名岐,字飛卿,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晚唐文學家。溫庭筠一生不得志,生活放蕩不羈。其詞作濃艷細膩,綿密隱約,多採用訴諸感官的密集而艷麗的辭藻,以描寫女性及其居處環境。在詞壇上與韋莊齊名,世稱「溫韋」。其詩作也頗多妙句,與李商隱合稱為「溫李」。

③馮正中,馮延巳(904—960),字正中,廣陵(今江蘇揚州)人,為南唐中主李璟的親信之臣,位高權重,然而其人學問淵博,以才藝自負,尤喜為樂府詞。馮延巳的詞作多以相思離別、花柳風情為題材,著力於表現人物的心境意緒。他不僅開啟了南唐詞風,而且影響到北宋的晏殊、歐陽修等人。

④劉融齋,劉熙載(1813—1881),字伯簡,一字融齋,清代文學家。

今譯:張惠言說:溫庭筠的詞深邃美艷、宏闊婉約。我認為這種評價只有馮延巳才能夠擔當。劉熙載說:溫庭筠的詞精妙絕人。我看這個評價才比較接近事實的。

賞析:溫庭筠的詞格局窄小,左右不出閨房之外,「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造語精緻細膩,然而濃艷有餘,宏闊不足。馮延巳《鵲踏枝》詞:「誰道閑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長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內中哽咽確比溫詞為多。

5.南唐中主①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②,大有「眾芳蕪穢」③、「美人遲暮」④之感。乃古今獨賞其「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⑤,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註解:

①南唐中主,李璟(916—961),本名景通,改名瑤,後名璟,字伯玉。因國勢衰頹,不敵後周,遂去南唐帝位,該稱南唐國主。其子即南唐後主李煜。李璟多才藝,善歌詩,其詞作亦屬上品。

②⑤《攤破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③《離騷》 屈原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④《離騷》 屈原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詞牌解:

《攤破浣溪沙》,即將《浣溪沙》上下兩片結句各添三字,把七字句一句攤破為七字一句、三字一句的兩句。乃《浣溪沙》的變體。

今譯:

南唐中主李璟的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很有屈原《離騷》中「眾芳蕪穢」、「美人遲暮」的感覺。但是古今眾人只欣賞其「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句,由此可見,真正能夠理解詞作的人太少了。

賞析:

菡萏香銷、西風愁起,頗有家國之憾,王國維以遺老自居,更能玩味此中深意,不知投湖之日,是否尚吟此句。想王國維一生忠介,睹斯語如見斯人,可為一嘆。

6.馮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中、後二主①皆未逮其精詣。《花間》②於南唐人詞中雖錄張泌③作,而獨不登正中隻字,豈當時文採為功名所淹耶?

註解:

①中、後二主,指南唐中主李璟(見第五條注)和南唐後主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又稱蓮峰居士,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李煜25歲嗣位南唐國主,39歲國破為宋軍所俘,被封為「違命侯」,囚居汴京三年,被宋太宗賜葯毒死。李煜工詩文,通音律,雖然「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閱世甚淺,然而天生聰慧、個性純真,後期又親身經歷亡國之痛,故其詞作充滿深厚的悲劇色彩和對人生無常的痛苦體悟,感人至深。李煜也因而成為五代最為人所推崇的詞人。

②《花間》,《花間集》,五代後蜀趙崇祚編,選錄晚唐五代十八家詞五百首,為最早的文人詞總集。

張泌,生平不詳,後蜀詞人

今譯:

馮延巳的詞雖然帶有五代時期的風格,但是他的詞境界開闊,氣勢恢弘,開北宋一代風氣。南唐中主李璟、後主李煜皆不如他造詣精深。《花間集》選錄了南唐詞人張泌的作品,然而卻惟獨不選馮延巳的詞,大概是當時馮延巳的功名地位掩蓋了他的文采吧。

賞析:

所謂五代風格,在《花間集》中表現的最為充分。其詞作崇尚雕飾,追求婉媚,言情不離傷春傷別,場景無非洞房酒筵,裙裾脂粉、軟香柔膩充盈其間,而馮延巳獨造清語,每以憂患自省,難怪在五代詞人中獨受賞識。只是二主之詞未必不及馮氏,後主詞麗質天成,語自心出,不事雕琢,正是詩人本色,比馮詞當在其上不在其下。

又,《花間集》所收張泌,並非指南唐張泌,乃指後蜀張泌。《花間集》不收南唐詞。且南唐張泌,國亡後隨後主北行,後主死後,用自己的俸祿贍養李氏子孫。後主之死已在《花間集》成書後四十年,南唐張泌之詞又怎可能入選《花間集》呢?此處當是王氏失考。

7.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一矯揉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百不失一。此余所以不免有北宋後無詞之嘆也。

今譯:

名家高手的作品,言情一定會沁人心脾,寫景一定會讓人耳目開闊如臨其境。其辭脫口而出,真切自然,沒有雕琢斧鑿的痕迹。這是因為他們觀察細緻真切,理解透徹深刻的原因。用這一標準衡量古今的作者,應當是妥帖正確的。所以我才會感慨北宋後沒有好詞。

賞析:

只有發自內心的東西,才能夠感動別人。要相信,一部作品是對一個人靈魂的關照,只有真誠的對待自己才能夠獲得心的應和。那些以遊戲的態度對待自己作品的人,只能成為娛樂觀眾的小丑,在交易中一次性的將自己消費,然後成為令人厭惡的垃圾,這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詞語的恥辱。

8.美成①詞深遠之致不及歐②、秦③,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

註解

①美成,周邦彥(1057—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末年的重要詞家。其人精通音律,多自度曲。其詞章法嚴密繁複、音律工整和諧、鍊字運句活脫渾融。其詠物詞開啟了南宋詠物詞重寄託的門徑。南宋姜夔、史達祖一派即以其為先驅。

②歐,指歐陽修,見第二條注。

③秦,秦觀(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高郵(今屬江蘇)人,為蘇軾最得意的門生,蘇門蘇門四子之一。其人和晏幾道一同被謂為「古之傷心人」。秦觀少年豪俊,胸懷壯志,可惜步入仕途卻屢遭打擊,從此意志消沉。其詞情感真摯、語言清雅、音律諧美、意境深婉、情調悲苦,對後輩詞人如周邦彥、李清照等影響甚大。

今譯:

周邦彥的詞在情致深遠方面比不上歐陽修和秦觀,但是他言情體物極為工巧,因此也不失為第一流的作者。只是可惜他自創新曲、排比聲律的才能多,創造意境的才能少。

賞析:

周邦彥精通音律,於平仄拗怒用功頗勤。故其詞法度謹嚴,詞語的聲情與音樂的音色極為和諧。只是用心太細,求之過苛,難免雕琢,其詞之內容在如此嚴密的規則下必將喪失天真的活力。所幸周邦彥才子俊士,足堪駕御,惟其如此,尚有「意趣不高」之嫌,後世學之者,可不戒哉?

9.詞最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語花》①之「桂華流瓦」境界極妙,惜以「桂華」二字代「月」耳。夢窗②以下則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則語不妙也。蓋語妙則不必代,意足則不暇代。此少游③之「小樓連苑」、「綉轂雕鞍」④所以為東坡⑤所譏也⑥。

註解:

風銷焰蠟,露浥烘爐,花市光相射。桂華流瓦。纖雲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②夢窗,吳文英(約1207—約1269),字君特,號夢窗,又號覺翁,四明鄞縣(今浙江寧波)人。他是一位獨特的江湖游士,雖然以布衣終老,卻長期充當一些權貴的門客與幕僚;雖然曳裾侯門,但只為衣食生計,始終保持著清高獨立的人格。吳文英把一生的心力都傾注於詞的創作上,他的詞字面華麗、意象密集、含義曲折。他擁有超長的想像力,往往通過打破時空的正常次序、錯綜疊映真實和虛幻的不同情景等手段,使詞的意境撲朔迷離、詭異迷幻,他的詞似乎不受理性和邏輯的約束,這種類似於現代意識流的表現手段使得吳文英的作品很難被古人所理解。宋代的張炎就指斥他的詞說:「如七寶樓台,眩人耳目,拆碎下來,不成片段」。倒是清人的眼光比較準確,《四庫提要》中說:「詞家之有文英,亦如詩家之有李商隱」。對於吳文英的作品,顯然需要我們做出新的解讀。

③少游,秦觀,見第八條注。

《水龍吟》 秦觀

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綉轂雕鞍驟。朱簾半卷,單衣初試,清明時候。破暖輕風,弄晴微雨,欲無還有。賣花聲過盡,斜陽院落,紅成陣、飛鴛鶖。 玉佩丁東別後,悵佳期、參差難又。名韁利鎖,天還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門,柳邊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當時皓月,向人依舊。

⑤東坡,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並列於古文八大家之列。其人學識淵博、思想通達,倡導儒、釋、道三教合一,發展成為與當時以二程為代表的洛學和以張載為代表的關學相抗衡的蜀學。蘇軾二十二歲中進士,以文章知名,他反對王安石變法,後又反對司馬光對王安石新政的全面反撥,在政治上為新、舊兩黨所排擠,屢遭貶謫,四十四歲的時候又為人所構陷,遭遇「烏台詩案」,險些死於獄中。然而蘇軾始終保持著坦蕩曠達的精神,保持著濃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創作活力。蘇軾在創作上主張「自成一家」,他以詩為詞,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抬高了詞的文學、美學地位,擴大了詞的表現功能,成為豪放詞的開山者。蘇軾的詞和他的人格一樣充滿魅力,其詞揮灑自如,不為音律所約束,激情充沛,想像奇崛,妙語天成。他不僅在當時的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譽,更是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學者所景仰的一代文宗。

⑥黃升的《花菴詞選》記載:秦少游自會稽入京,見東坡。……(東坡)問別作何詞,秦舉「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綉轂雕鞍驟」。坡云:「十三個字,只說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秦問先生近著,坡云:「亦有一詞說樓上事。」乃舉「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按,即蘇軾的《永遇樂》詞)晁無咎(按,即晁補之)在座,云:「三句說盡張建封燕子樓一段事,奇哉。」

詞牌解:

《解語花》,相傳唐玄宗太液池中有千葉白蓮,中秋盛開,玄宗設宴賞花。群臣左右為蓮花之美嘆羨不已,玄宗卻指著楊貴妃說:「那蓮花怎比得上我的解語花呢?」後人制曲,即取以為名

《水龍吟》,李白詩有「笛奏水龍吟」句,因取以為名。又名《豐年瑞》、《小樓連苑》等。

今譯:

作詞最忌諱用替代字。周邦彥《解語花》詞中「桂華流瓦」一句境界極妙,可惜以「桂華」二字代替了「月」字。吳文英以後的詞人用替代字的更多。之所以會這樣,不是意境不足,就是用語不夠巧妙。如果用語巧妙,根本不用替代;如果意境完足,更不用多此一舉。這就是秦觀詞中「小樓連苑」、「綉轂雕鞍」兩句話被蘇軾所譏諷的原因。

賞析:

王國維此論極有見地。文學作品不是射覆猜謎,追求語言的陌生化從而為整個作品帶來活力的努力不應該是技術性的,一切都應當歸結到它賴以生存的本根上去,這就是:詩人最真實的自我感受和敏銳並且高明的審美眼光。當你讀到「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蘇軾《永遇樂》)這樣的句子時,你會發現這裡似乎沒有技術可言,這是最普通的詞語,表達著最直接的感觸,然而它也是你對月夜最美好的體驗,它存在於一千年前的北宋,然而卻能夠輕易的復現於當前,這就是王國維所謂的意足語妙,這也就是所謂的自然天成。信手拈來、舉重若輕的功夫,蘇軾連他的弟子都無法教會,更遑論他人呢?而這也許就是中國傳統美學的精髓所在。

10.沈伯時①《樂府指迷》云:「說桃不可直說破桃,須用『紅雨』②、『劉郎』③等字,說柳不可直說破柳,須用『章台』④、『灞岸』⑤等字。」若惟恐人不用替代字者。果以是為工,則古今類書具在,又安用詞為耶?宜為《提要》所譏也⑥。

註解:

①沈伯時,沈義夫,字伯時,南宋詞論家。

紅雨李賀《將進酒》有詩云:「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後人借用「紅雨」來代指桃花或落花。

劉郎,指劉禹錫。劉禹錫《游玄都觀詠看花諸君子》詩云:「玄都觀里桃千樹,總是劉郎去後栽」,後又作《游玄都觀詩》云:「種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劉郎今又來」。後人遂借「劉郎」代指桃花。

④章台,漢長安章台下街名章台街,乃歌聚居之所。孟棨《本事詩》記載:唐朝進士韓翊負才名,與柳氏相愛悅。後韓翊出為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從事,柳氏留居都下。三年後,韓翊以《章台柳》遠寄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柳氏以《楊柳枝》相答:「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後來韓翊隨侯希逸入京,尋訪柳氏,但柳氏已為番將沙叱利所劫。淄青節度帳下虞侯許俊為韓翊奪回柳氏,而侯希逸也為此事上表,終於將柳氏判歸韓翊。後世遂以「章台」喻柳,又以「章台柳」借指青樓女子。

⑤灞岸,即灞陵岸。灞水流經長安東灞陵,有橋名灞橋,送客至此,折柳贈別。李白《憶秦娥》中云:「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後人遂以「灞岸」代指柳或送別。

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十九《集部詞曲類二》沈伯時《樂府指迷》條下云:「又謂說桃不可直說破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說柳不可直說破柳,須用『章台』、『灞岸』等字,說書須用『銀鉤』等字,說淚須用『玉筋』等字,說發須用『綠雲』等字,說簟須用『湘竹』等字,不可直說破。其意欲避鄙俗,而不知轉成塗飾,亦非確論。

今譯

沈義夫在《樂府指迷》中說:說桃不可直接說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說柳不可直接說柳,須用「章台」、「灞岸」等字。這種說法惟恐別人不用替代字,如果只有這樣才算工整,那麼古今類書具在,還作什麼詞呢?難怪他的說法被《四庫提要》所批評。

賞析:

並不是每一首詩都得使用典故,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純用白描,不失為千古佳句。而李商隱的《隋宮》:「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化用典故貼切自然,亦屬詩中精品。可見文學作品中的「替代字」,也即典故,須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的加以運用,如果將某種修辭手段機械化、程式化,那麼文學將會失去它的審美價值。

11.南宋詞人,白石①有格而無情,劍南②有氣而乏韻。其堪與北宋人頡頏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詞可學,北宋不可學也。學南宋者,不祖白石,則祖夢窗,以白石、夢窗可學,幼安不可學也。學幼安者率祖其粗獷、滑稽,以其粗獷、滑稽處可學,佳處不可學也。同時白石、龍洲③學幼安之作且如此,況他人乎?其實幼安詞之佳者,如《摸魚兒》④、《賀新郎 送茂嘉》⑤、《青玉案 元夕》⑥、《祝英台近》⑦等,俊偉幽咽固獨有千古,其他豪放之處亦有「橫素波,干青雲」⑧之概,寧夢窗輩齷齪小生所可語耶?

註解:

①白石,姜夔(約1125—約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南宋詞人,一生清貧自守,詩詞散文和書法音樂,無不精善。姜夔長於自度曲,他的部分詞作自注有工尺譜,是今存唯一的宋代詞樂文獻。其詞作清剛醇雅,詞境幽冷悲涼,在辛棄疾豪放詞之外別立一宗,自成一派。

劍南,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陸遊二十九歲參加進士考試,因名列秦檜的孫子之前而受到秦檜的忌恨,複試時被黜落,直到秦檜死後才得入仕。陸遊一生堅持著抗金復國的理想,屢受排擠和打擊,中年入蜀擔任軍中職務,晚歲罷官閑居家鄉。陸遊流傳下來的詩作有九千四百餘首,詞作一百三十餘首,其作品既有飄逸奔放的特點,又有沉鬱悲涼的風格,在詩壇上是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首,在詞壇上是辛派豪放詞的中堅,對南宋乃至清末的文壇有著巨大而積極的影響。

龍洲,劉過(1154—1206),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宋子虛曾稱其為「天下奇男子,平生以氣義撼當世」,曾上書朝廷提出恢復中原的方略,不為所用。後浪跡江湖,以詞著名。劉過是辛棄疾的座上客,也是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他以文為詞,不守音律,造語狂宕,有時不免粗豪放肆,展現了江湖游士獨特的生活命運和個性風格。

《摸魚兒》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辛棄疾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鵜鴂杜鵑實兩種,見《離騷補註》 辛棄疾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聲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祝英台近》晚春 辛棄疾

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啼鶯聲住? 鬢邊覷。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

《青玉案》元夕,見第二條注。

蕭統《陶淵明集序》云:「橫素波而傍流,干青雲而直上。

詞牌解:

《摸魚兒》,唐教坊曲。又名《買陂塘》、《山鬼謠》等。

《賀新郎》,宋蘇軾作。蘇軾守錢塘時,有官秀蘭,黠慧善應對。一日逢湖中宴會,群畢至,惟獨秀蘭晚到。蘇軾問其緣故,秀蘭說:「髮結沐浴便困睡,聞召理妝,故遲至耳。」蘇軾的副官十分不滿,秀蘭就取榴花一枝向其請罪,引得副官怒而無言。蘇軾便為其作《賀新涼》以解之,詞云:「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槐陰轉午,晚涼新浴。」後「涼」字誤為「郎」,遂有此名。又名《乳燕飛》、《金縷歌》等。

《祝英台近》,因東晉祝英台、梁山伯事為名,又名《祝英台》、《揉碎花箋》。

今譯:

南宋詞人之中,姜夔的詞有格調而無情趣,陸遊的詞有氣勢而少韻味。其中能與北宋人相抗衡者,只有辛棄疾一人而已。近人師法南宋的詞而疏遠北宋的詞,因為南宋的詞容易學而北宋的詞不容易學。學習南宋詞的人,不是師法姜夔就是師法吳文英,因為姜夔、吳文英容易學而辛棄疾則不容易學。師法辛棄疾的人,大都學習他的粗獷、滑稽,因為他粗獷、滑稽的地方容易學而超越別人的妙處不容易學。姜夔、劉過與辛棄疾同處一個時代,他們學習辛棄疾的作品尚有此種弊端,更何況別人呢?其實辛棄疾的好詞,比如《摸魚兒》、《賀新郎送茂嘉》、《青玉案元夕》、《祝英台近》等,其俊偉幽咽之處固然是古今獨絕,而其中豪放之處也有「橫素波,干青雲」的氣概,豈是吳文英等人所可以學到的呢?

賞析:

學習前人的作品,參考他們獨特高明的語言形式、結構章法和修辭手段只是一個方面,更為重要的則在於:對作品內涵的體會與把握,從而為自己的創作提供更深層次的借鑒。任何文學作品都應該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如果忽略了對作品內在張力的建構,一味追求外在形式上的改造和創新,那麼這種創作將因為內核的空疏而最終導致失敗。這一點在明清兩朝的詩詞創作中,甚至在當代的文學創作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然而我們並不認同王國維對姜夔與吳文英的評價。作為一個創作主體,他們最終的目的在於對自我的張揚和表達,他們做到了這一點,他們的聲音並不因為辛棄疾的黃鐘大呂而失去意義,他們的作品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審美的可能。因而他們的創作也應該得到我們的肯定。

12.周介存①謂:夢窗詞之佳者,如「水光雲影,搖蕩綠波,撫玩無極,追尋已遠。」余覽《夢窗甲夢窗甲乙丙丁稿》中,實無足當此者。有之,其唯「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葉生愁怨」②二語乎?

注釋:

①周介存,周濟(1781—1839),字保緒,一字介存,晚號止庵,荊溪(今江蘇宜興)人。清代常州詞派重要的詞論家、詞人。周濟擅經學,兼通兵法。淮北梟徒為亂,周濟屢敗擒之,以所得貲購妖姬,養豪客,意氣盛於一時。後悉棄去,隱居金陵春水園,潛心著述。其所輯《宋四家詞選》及《詞辨》,為世所宗。其所提出的突出詞的歷史性和強調詞的比興寄託的理論,使常州詞派發揚光大。然而周濟自作之詞卻失之於晦澀,未能盡如人意。

②《踏莎行》吳文英

潤玉籠綃,檀櫻倚扇。綉圈猶帶脂香淺。榴心空疊舞裙紅,艾枝應壓愁鬟亂。

午夢千山,窗陰一箭。香瘢新褪紅絲腕。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葉生愁怨。

詞牌解:

《踏莎行》,名取自韓翊詩句「踏莎行草過春溪」。又名《芳心苦》、《瀟瀟雨》等。

今譯:

周濟說:吳文英詞中的佳句,如同「水光雲影,搖蕩綠波,撫玩無極,追尋已遠」。我翻閱吳文英的《夢窗甲乙丙丁稿》,其中實在沒有與之相稱的佳句。如果勉強算有的話,也許只有「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葉生愁怨」這兩句吧。賞析:此首《踏莎行》,上片香艷柔膩,不從正面著筆,佳人卻宛然眉睫之間;下片筆鋒直轉,繁華褪盡,一片蕭瑟落寞,多少事欲語還休,幽情綿綿,餘音繞梁。整首詞雖然造語濃麗,但是卻更加突顯了滄海桑田的人生感悟,難怪連不喜歡吳文英的王國維也不得不稱賞此詞。

「如果覺得有用我還會繼續寫,純手打。」


昨天剛又重新拿出來讀了一遍,心裡倒是比第一次一目十行的『掃蕩』多了一點體悟。 其實個人而言多是看好王先生的品評,隨即篩出詩詞來背誦多看多讀的。如果是想要像語文書裡面那種註解背誦的話我是沒有推薦,且認為沒有必要,畢竟是民國時期的書了,類似白話文,結合以前對文言文的基礎知識都是可以讀懂的。 不過我想推薦下中華書局出的《人間詞話》,裡面有每一篇內談及的詩詞的原文附在註解裡面,對照著看,且能感受其間的意味。而且對照考據,先生原文中有勘誤的地方也多備註指出,覺得不錯,有心了。ps我買的紅色硬書殼的那本,後面有附錄一個人寫的類似論文一般的評論見解,大概也能滿足樓主的要求。我是直接略過沒看就是了。瞅了一眼4樓的回答……居然還有那麼厚的版本啊,到底是附錄了多少內容,我看的那本,原文真的很少很薄的。 說起來重看《人間詞話》的契機,實際是因為讀完《傅雷家書》裡面提及《人間詞話》的內容,權當是給樓主看一下『名家見解』:

《人間詞話》青年們讀得懂的太少了;肚子里要不是先有上百首詩,幾十首詞,讀此書也就無用。再說,目前的看法,王國維的美學是『唯心』的,在俞平伯『大吃生活』之際,王國維也是受批判的對象。其實,唯心唯物不過是一物之兩面,何必這樣死摳!我個人認為中國有史以來,《人間詞話》是最好的文學批評。開發性靈,此書等於一把金鑰匙。

題外話:

而後,重讀之前,也去找了一堆古詩詞選,來補充肚子里沒有幾百首詩,幾十首詞的缺陷。無意中在kindle上下到一本《古詩十九首與樂府詩選評》(ps註解里有說到此書所指古詩,系指東晉五代之前的古詩),草草讀完,還感慨了一遍,居然如此粗糙,果然語文課本選出來的都是有道理確是千古名篇啊,還對(我當時的)語文課本刮目相看了一番。之後讀《人間詞話》的時候,居然發現先生有提及幾篇的內容即來自《古詩十九首》而且還說明了一下為什麼『古詩』中多數沒有題目,謂之『非無題也,詩詞中之意,不能以題盡之也。』再仔細看一下原文中提及的書籍還有,《古詩三百篇》,《草堂詩餘》也打算有機會找來看看。
小詞大雅,葉嘉瑩先生的演講集子

強烈推薦上海三聯書店2013年版《人間詞話彙編匯校匯評》,周錫山編的,新手這一本就夠了。

每一條詞話都有20條以上的來自從民國以來到最近幾年的幾乎所有學者的匯評,包括饒宗頤、佛雛、俞平伯、葉嘉瑩、朱光潛等等的評論都有收錄,每一條詞話都有詳細注釋和解讀(btw我是跪著讀完的)。

這樣研究王國維美學的大家願意出一套又適合小白又適合專家的超級大部頭, 可以說是不可多得。這樣的好書你都不好意思說你看不懂啊!

亞馬遜噹噹有售,總之就是買買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