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這是開悟前的最後一個問題,所有的悟道,涅槃不都是破除二元對立,統一主觀和客觀嗎?認識到唯一存在的只有意識。 而我現在認識到存在意識和意識的對象。

或者說世界上只存在意識,而我就是意識。

我的理解是意識1(大我,名詞) 意識2(動詞)到的一切 客體 都只是意識3(名詞)。所即是能。


五依:

一者 依義 不依於字。

二者 依智 不依於識

三者 依了義經 不依不了義經。

四者 依法 不依於人。

五者 依出世 不依於世。


心境一元。見分相分都是都是八識的應用。八識是見分相分的體性。心境同源,所觀即觀者,意識所緣境是法,心法不二。心即是法,法即是心。唯實宗的理論講的很透徹。以前法師是這樣講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南無佛法僧!南無阿彌陀佛!


我不懂,只是覺得這跟開悟沒關係,而是名相、概念的邏輯關係的理解問題。

而且我覺得你理解有錯誤,只是我沒辦法來理清你的思路。

我希望你能理解並開悟,所以儘力把我混亂的想法來給你參考,順便請你幫我理一下,感謝!

1、唯識觀,世界,我、能、對象,只是意識的一種變化。就象夢中經歷見聞很多,但實質只是一個夢境的變化。

2、你所感知的外面的世界,就是你意識的鏡像。

你見聞到了,客體被你認知了,這種認知是因為你本身具有了各種觀念、概念,才會有認識、分別。然後新舊的各種認知,讓你的思想意識行動有了一種趨向性。所以,你有那樣的意識,纔有那樣的世界。反過來:你的見聞所處之境,就是你的意識形態的反應。

3、你所感知的內境,也是你意識的鏡像。

同上理。不管是現在所思所想,還是夢覺、幻覺、觀想、靈覺、定觀,都是一種境。有境的產生和呈現,就是你的覺知。

4、意識本身只是幻覺,非有非無。

意識本身是概念觀念名相的組成,在虛幻認知上的不斷運轉分合聚散,是我非我非非我。

5、「知見立知,即無明本。」(《楞嚴經》)

知識、觀念、認識、感知,邏輯關係,可能讓你明白道理。但有兩個問題:

A、你接受了這種方式,接受了這種知識,自然會有排他性,忽略了其他方式。猶如被套住,形成諸相是相,我執法執。

B、接受了形成了的知見,是意識的幻覺分別,是假我。

最終,六根仍不清凈,根結不解,不得開悟。

只有按25圓通去修證,纔是實證。

***********

以上只是混亂的猜想......


展開說會非常麻煩,簡單說吧?

1、subject and object,主體/客體,好像相反?

2、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主觀/客觀,好像相反?

3、但其前綴sub=替身者,可以是蘇格拉底,可以是奧巴馬,也可以是太陽月亮地球;

4、或者說,它們都應該當S主詞,可能的語義應該在謂詞P那兒描述,如S蘇格拉底是主人p,抑或O奧巴馬是P客人,你看著辦吧?

5、希望這能解決你開悟前的最後一個問題。


應邀

你說的,都是二元分別幻夢中的分別!

幻夢醒了,沒有這些事兒!


真主客觀統一意味著什麼麼?如果真的意識到主客觀統一。那意味著世界是一個「點」

因為你要承認沒有分別,你要承認覺者與迷者統一。承認「無我」

如果徹底的認知無我,那麼與我相對而「見」的任何眾生(金剛經所描述的)都不存在或者理解為都是「我」的投影。

這個意味著什麼?

世界是一個「點」

嗯,如果觀察到這個,菩薩化身億萬,同遊三千大千世界說法還有什麼好不可思議的?

恭喜題主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五蘊皆空,唉,晚上速溶咖啡真香。


個見 佛說無我 無我故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腦苦純大苦聚集 無我 就不分你的意識 我的意識 他的意識 人因無明 而妄執妄見五蘊有個真實的我 那是人自以為有個真實的我 事實真相是沒有 因緣純粹是因緣 意識純粹是意識 意識是真實的我 那想到什麼我就是什麼? 色受想行識 由這些不是我的因緣和合起來成真實的我了? 例如一部人工智慧機器人 用一些零件和合 輸入資料 讓它可以思考 他可能也以為有個真實的他?那真實的他又是什麼?哪個零件 哪個資料是真實的他?真實是什麼 就是不會變來變去 這秒這樣 下秒那樣 觀察五蘊 分秒鍾生滅變化 因為無常 所以生滅變化 集來滅去 因緣法本質是空 五蘊 三千大千世界本質都是如此 找不到一個真實的相 例如我現在罵你 你復生一念瞋 那瞋與不瞋哪個是真實的你?罵你之前還是之後是真實的你? 苦受 樂受 不苦不樂受 哪個是真實的我? 還是有三個真實的我?事實真相是無我 純粹是因緣和合 但人因無明在五蘊上頭妄知妄見有個真實的我 可參考個人網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