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一發布,我覺得咱們有生之年看不到蘋果走向終點了。除非出現非自然因素!


首先來看iPhone

這個我不否認,最近幾年iPhone的創新確實太少了。

然後來看iPad

在2018年,蘋果就拿出了iPad Pro 3rd。一斤左右的重量,5.9mm厚,120hz刷新,當時沒有一個平板能做到。更何況性能在三年後的今天依然強於A14,更是強於現在所有的安卓平板。

Apple Watch

你知道,在一個比你兩個指頭大不了多少的機身空間裏,塞下了1000nit OLED,塞下了基於A13的7nm SOC,塞下了震感超強,體積巨大的Taptic Engine,甚至塞下了2+32G的內存。而這些僅僅只重三十多克(40mm)。別的廠商根本追不上。不信你看看TicWatch3,在處理器等等方面差了一大截,功能,重量,體積卻都趕不上。

AirPods

銷量我就不說了,光是該產品獨立出一個公司都是世界五百強。產品上,第一代AirPods就做到了體積重量幾乎不變,但是有5h的續航,充電盒體積同期最小,卻有24h續航。甚至還有入耳檢測等一系列在2016年壓根沒人想過的功能。AirPods Pro在19年發布時市面上幾乎沒有與之競爭的產品。我覺得可以相比的FreeBudsPro則是在幾乎一年後才發布的。

最後就是Mac。M1晶元的性能評測已經提到夠多了。可是這裡還有兩個隱藏的條件。首先,這是ARM的。在之前ARM在PC一直是不入流的方案。微軟搞Window On ARM已經很久了,結果被剛發布的M1按著打,甚至M1跑虛擬機的Windows性能都比自家SQ2跑原生的好。其次,在超強性能的同時還帶來了超低功耗。在LTT的測試中,MBP甚至跑出了Window本兩倍的時長。這樣的企業你居然說它缺乏創新?


蘋果在知乎上已經走了好幾年下坡路啦,應該很快就要倒閉了。


上面那句話應該加個狗頭,剛好今天看完庫克傳,感觸頗深多說幾句。

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成立,蘋果產品越來越次?難道屏幕沒高刷,電池容量小了這些問題就能稱為「次」嗎?2萬多億市值的公司難道研發困難做不出來?iPad pro高刷都出了幾年了。個人認為蘋果做產品的思路是在用戶體驗、機器配置、價格成本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配置或許不會很高,但是可以帶來不錯的使用體驗,還能節約一些成本(說白了就是擠牙膏),得到較高的利潤。庫克接手以來公司市值翻了這麼多倍肯定不是沒有理由的,其實也是果粉們太給面子了,包括我自己,iPhone12 pro這外觀一出來就按不住錢包了。要是真的都沒人買蘋果了,新款肯定把什麼什麼配置全給你加上,給個好價,可惜iPhone賣的還是相當不錯的,等不到那一天。

現在要說安卓機跟iPhone打得有來有回我是一點意見沒有,但是iPad,MacBook,AirPods哪個不是在各自的領域獨當一面呢?這些產品單獨拿出來或許沒什麼,但是都是同一家公司做出來的就很恐怖了。M1晶元Macbook跑win10性能比微軟自己的arm筆記本強不少也挺離譜的。說產品越來越次根本就是硬黑,但凡去過Apple store逛一圈也說不出來這話。

喬布斯跟庫克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庫克接手後的蘋果在創新性上的確弱了喬布斯時代一些,但是在環保、人文關懷、慈善、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庫克可是下了大功夫。(取消充電頭這個不談,我自己也花一百多買了個充電頭,肉疼)喬布斯那種對於產品的極致追求其實反而不適合蘋果的持續性發展,而且喬布斯開發一款革命性的產品週期也是要個三五年,不能因為iPhone這一款顛覆性的產品就要求這家公司每幾年就要顛覆一個行業吧。如今科技這麼發達,顛覆一個行業更是難上加難,我覺得AirPods、Apple watch、iPhone X、M1晶元帶來的生態閉環等等創新性也很強大了。再加上庫克對於可持續發展的努力,目前還真看不出來蘋果何時會走向終點。


先問是不是再問是什麼……

幾個月前蘋果剛推出秒天秒地的M1晶元,然後你突然來一句產品越來越次……

很抱歉我無法預見蘋果可能的終點會是什麼樣子的,但我推薦你靜下心來好好研究一下蘋果的產品,然後稍微思考一下自己那覺得蘋果馬上完蛋的想法是不是出了一點問題……


這個問題要辯證的看。

就個人感受而言,蘋果現在的產品,創新性確實大不如前,或者說創新的力度和魄力確實不如喬布斯時代。有些產品的量產質量要求也有所下滑。

但問題在於,有同行襯託啊。

蘋果對產品的質量要求下滑,別人難道上升了?不一個個更是cost down的要死。國內的就不提了,國外的一些牌子,索尼的品質就不下滑嗎?即便是現在,除了在PPT裏,有幾個廠家這能做到對消費類電子產品的量產品質要求高於蘋果的?別說有幾個,有一個嗎?

而說到創新,如果說隨便弄出來個新的東西就叫創新,那這些年其他廠商創新也不少。但是弄出來的創新真真正正有用的,又能有多少?

有些人會說國內的有些公司越做越好了,那是和他們自己比,那是之前做的太爛。現在做的相對之前好一些,也是成本相對之前高一些了。現在還做1999旗艦配置相對於現在的市場,能比10年前做1999相比於當年的市場表現好?

還是說說喜聞樂見的蘋果AirPods系列產品,這個東西真的是別人完全怎麼做也做不出來嗎?真的有什麼未來黑科技嗎?好像也不是。但為什麼市場佔有率一騎絕塵莫秒其他所有耳機。因為這些廠商自己不爭氣啊。

為什麼大家推薦耳機都不提漫步者,全都是森海塞爾,AKG之類的??

www.zhihu.com圖標

以目前的市場現狀來看,蘋果至少在短時間內不會走向終點。

如果一個班裡大多數人都不及格,考60分的就已經是「學霸」了。


對於有些人

和帶節奏的人來說

創新就是每次都改一個外觀

而且是大改


低端消費者第一看得到的產品物理用途方面的功能創新確實變少了,

因為 Apple 最近的發力都在硬核創新上了。

Apple Silicon 就是最好的例子,然後就是 macOS 11 很多底層上的設計變化。

基本上來講,這些年 mac 用戶得到的福利會比 iOS 設備的用戶更多。

$ EOF.


我摘下air pods 看完m1的發布會 抬起手腕看了一眼apple watch 不由得感慨 蘋果真的沒創新了 遲早藥丸


1、蘋果公司做的產品越來越次

無論是手機還是筆記本電腦還是智能手錶還是耳機,蘋果都是同類型產品中質量最好的,客戶滿意度最高的。

越來越次的結論從何而來?

2、創新性越來越應付人

蘋果確實沒有再出現iPhone這樣的劃時代的產品

問題是,其他廠商也沒有啊

況且

Apple Watch 出現之後,重新定義了智能手錶

AirPods出現之後,重新定義了藍牙耳機

其他品牌,有幾個能如此頻繁的推陳出新,新產品能引領整個時代?

3、蘋果會不會走向終點

4、如果是會是什麼時候

借用微軟的一句話:距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


原題沒有「如果」二字,不是假設語氣,是陳述語氣。

如果蘋果不好好創新,產品越來越次,走向末日不出五年。這是有先例的:喬布斯被趕出蘋果後,蘋果在十幾年的時間裡完成了從科技巨頭到瀕臨破產的「蛻變」。

那時候蘋果還在創新,做出了牛頓PDA(iPad Pro繼承了它的衣缽),但經管不善,胡亂做產品,產品力顯著下滑,甚至把自家的護城河Mac OS拱手讓人。過了十年喬布斯回到蘋果,發現距離公司破產就剩兩個月了。

那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科技產品以電腦為主,而電腦的迭代比現在的手機平板可慢多了。現在誰敢不好好創新,真的就是等死。

就算創新了,如果產品不好好做,也得死。微軟做智能手機十幾年,Windows Mobile如日中天;WP7和WP8也夠驚艷。但亂改內核得罪了開發者,別人都有的小功能WP沒有得罪了用戶,最後自己死了,還坑一波Nokia。

如果從現在起蘋果不好好創新,它的慣性會推動它再走三四年,但很快它就會被超越,然後失去用戶,接下來失去開發者,最後自我迷失。

相比之下,產品應付人沒什麼大問題,只要高端產品夠有誠意即可。高端產品攢人氣,低端產品割韭菜,這一招蘋果華為三星索尼藍綠大廠都在用,這幾家的低端產品線就是應付人。沒有Mate和P系列撐門面,暢享10e就不可能大賣;沒有iPhone12 Pro撐門面,iPhone12就走不遠;沒有Xperia1系列撐門面,Xperia 8這種電子垃圾就不會出現。要是低端產品能承接高端產品的技術下放,那用戶更是高興壞了。


前方戾氣預警,

評論別人的文章之前,請先想想自己有沒有閱讀能力。認幾個字卻讀不懂文章,在評論區裏無中生有避重就輕,讓人心煩。

我沒有說Android陣營不創新,沒有說Android的很多好功能沒用,我只說了不能因為Android陣營「感知很強」的創新就忽略了蘋果穩紮穩打的創新。我要是真覺得Android陣營沒創新,我犯得著自己買了一臺鎚子兩臺索尼還給別人安利粗糧王嗎?

問題是Android陣營很多「創新」就是花拳繡腿,很多「創新」就是為瞭解決Android碎片化、開放化的歷史遺留問題。

亂給我加戲的人,建議回初中重修論述類文本閱讀和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有些荒謬的評論但凡初中語文能及格都說不出來。

很多≠全部

iPhone創新了≠Android陣營不創新

iPhone路線對了≠Android路線錯了

沒提≈我沒說它沒用

(註:=,等於,děng yú;≠,不等,bù děng ; ≈,約等於,yuē děng


自家小核頂別人大核的A系列,性能相近功耗低得誇張的M1,放耳機裏算力堪比iPhone4的W1,嚴防死守的T系列——這四款晶元都出自一家公司。

智能手機的領軍者iPhone,平板電腦的最強王者iPad,賣的最好的表Apple Watch,被各路輕薄本和一體機各種致敬的Mac,沒有它倆咱們現在還不知道怎麼聽歌的iPod與iTunes,單品銷量能沖世界五百強企業的AirPods——它們都出自同一家公司。

各家科技企業開發布會必備的iWork,最早的多端同步網盤iCloud,第一個在手機裏現身的AI Siri,最可靠的操作系統iOS——還是同一家公司。

你用什麼來認定「產品越來越次,創新性越來越應付人」呢?

設計ID一年換一個就是創新,入門機6年不換殼就是應付?

電池小沒高刷叫越來越次,重量躍上半斤攝像頭割手就叫越來越好了?

智能識屏、語音助手說騷話、100x長焦、120W充電叫創新,難度最大的手機性能天花板A晶元就不算創新?順便說一句,iPhone 7 Plus之前,手機的雙攝不是主長廣三選二,而是黑白搭彩色。用幾顆定焦鏡頭拼湊成大變焦比的相機,這個風氣是蘋果帶起來的。

上面還只是手機。電腦呢?M1這個大招Wintel幾年內能接得住?Intel有5nm嗎?Windows有Rosetta 2嗎?Windows 10的ARM化和Windows Phone一樣,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iPad的創新點看起來不多,但iPad Pro把那樣強的性能做進如此輕的機身,這絕對算創新。別看A12Z姓A12,現在能打過它的SoC只有M1。LiDAR的功能也比ToF豐富。

耳機…蘋果確實不擅長搞一般意義上的耳機,但AirPods好用啊…至少不會出現鏈接自家手機斷線的問題(沒錯我cue的就是索尼)。

HomePod的音質和語音喚醒靈敏度匪夷所思。你覺得它是個普通的智能音箱?算力和iPhone6相近的音箱能普通嗎?只是它的牛逼之處「感知不強」罷了。

蘋果一直在創新,甚至是加快創新。只是創新的成果沒有大剌剌擺在你眼前,繞暈你的雙眼,所以你覺得蘋果不好好創新了。

換句話說,你看Android陣營創意無限,說明它潛力巨大。(因為除了手機和平板,我實在想不到蘋果還有哪個產品的創新性可以質疑)

舉個例子,MIUI 12的流氓軟體防治,人人都說好。iOS就沒這個東西,因為它能根治流氓軟體。

華為平板的多屏協同,手機app投射到平板上,很酷吧?要是MatePad也有iPad這樣龐大的應用店,它還需要這玩意嗎?

麒麟9000,麒麟絕唱,性能狂飆;驍龍888,X1換下A77,參數美麗;A14,擠牙膏,官網只敢和A12比,沒創新。結果麒麟9000和驍龍888兩顆大核彈,一顆11W一顆9W,夫妻雙雙把車翻;A14擠了點牙膏,靠在老大哥A12Z身上,表示自己還是今年最強,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四攝五攝,100x變焦,一億像素,很拽吧?結果偏色偏得六親不認,一億像素什麼參數都調不了根本沒法用,光電混變拉長到100x糊成Adult Video,實際上和iPhone拉不開差距。於是收買DxO,DxO再用它漏洞巨大的測試方法進行評測,測出來個世界第一名,馬上列印成廣告牌做營銷。自欺欺人,有什麼意思?

說這麼多,希望題主明白一件事:

偽創新,沒有意義的創新,往往比實在的創新更出風頭。


首先我不知道哪款產品讓題主覺得蘋果越來越次···,所以這點先不討論。

和大多數人的直覺印象相反,現在的蘋果從來都不是一個「創新者」,事實上,蘋果的所有產品都只是利用了強大的整合能力和產品能力,把別人剛剛達到60分的新產品做到了90分。創新這種成本高又喫力不討好行為,蘋果從來都不願意幹。

iPhone 之前,智能手機絕不是新鮮玩意兒,大家紛紛拿出了各有千秋的軟體平臺(塞班、Win Mobile、安卓等等等等)硬體形態(翻蓋、滑蓋、直板、全觸屏、摺疊等等),當然也形成了馬馬虎虎的軟體生態。

iPad 之前,帶有觸摸屏的電腦也絕不是新鮮玩意兒,尤其在當時的日本廠非常流行;

Apple Watch 之前,Moto 360 也已實現量產並曝光;

Macbook air 之前,主打便攜的筆記本電腦也不是什麼稀罕玩意兒,如果把品類的範圍再放大一點,準確地說,PC 的概念其實是微軟帶起來的;

Apple silicon 之前,筆記本上用 ARM 架構的 CPU 已經被各家燒了一輪錢了;

Airpods 之前,淘寶就能買到100元以內的分體式藍牙耳機了。

蘋果從未在本質上對產品進行創新,同時也規避掉了創新帶來的風險——一個橫空出世的新產品,沒人知道消費者是否願意買單。

蘋果做的產品,其實是在市場已經給出了足夠的正反饋的同時,又由於現有方案太差導致消費者猶豫不決的時候,蘋果用強大的整合能力(說白了就是有錢)和產品能力給出一個趨近於完美的方案,來把市場打出來。

所以蘋果是靠什麼賺錢的呢?——

1.品牌;

2.產品設計能力;

3.有錢。

那麼蘋果到什麼時候才會走下坡路呢?

1.品牌口碑暴跌,且無法挽回——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非常低,你看 iPhone 4 的天線門事件也幾乎不能讓蘋果的品牌口碑暴跌,諾基亞過來這麼多年還有人在懷念,品牌這種東西,一旦打出來了,想跌下去是非常非常難的。

2.產品設計能力突然喪失——從97年到10年,蘋果的市值漲了66倍,而從10年到20年,蘋果市值又上漲了接近9倍,這期間蘋果成為全球最之前的企業的同時,內部肯定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但蘋果的產品設計能力卻從來沒出現過問題,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這家公司肯定有非常強的管理體系和制度。想毀掉這種東西也幾乎是不可能的。

3.蘋果突然沒錢了——這個更不可能了···。

綜上,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除非發生戰爭、外星人入侵、無法預料的足以毀滅全美國的自然災害等等意外中的意外(就算這些情況發生了,估計蘋果也留了後路),或者出現堪比工業革命的技術革命(如果出現了,大概率也是由蘋果這種巨型企業帶領的)等等情況。

否則,等你爛了蘋果也不會走下坡路。


截至發文日,蘋果市值2.26萬億,位列全球第一;微軟市值1.75萬億,位列全球第二。

而國內最值錢的公司騰訊,市值也不過6萬億港股(約8000億美元),你感受一下。


為什麼會被這種問題邀請,感覺受到了侮辱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至少在2030年之前蘋果都會活的非常滋潤。

回顧過去的蘋果產品,其實很容易發現蘋果創新只體現在第一代產品,它可以做到出道即巔峯。

比如說:

2007年的iPhone;2008年的MacBook Air;2010年的iPad;2014年的Apple Watch;2015年的Apple Pencil;2016年的AirPods.第一代產品設計就做到了當時的極致,後續產品蘋果在逐步的優化,將體驗進一步做到極致。

這種思路是沒有問題的,只是給人感覺沒有什麼創新,但是為了創新而創新也是不可取的。

安卓陣營每年一改外觀,多少經典的設計沒有傳承下來,換來了更多的是平庸。

同時蘋果的大更新週期也是和產品的換代同步的,以最普及的iPhone為例,它的外觀最近是三年更新一次,這也基本符合iPhone的使用週期,保留了更經典的設計,提高了產品的辨識度。

至於新功能的加入,蘋果的要求是很高的。

比如說高刷新率屏幕,蘋果是不要目前安卓陣營主流的LTPS的,它想要的是三星Galaxy Note20 Ultra和三星Galaxy S21 Ultra上面的LTPO屏幕,以實現ProMotion自適應刷新率,平衡掉高刷新率帶來的功耗提升,以便不增加電池容量,保證手機的輕薄。

這種做法的背後也展現了蘋果強大的實力,它有信心將產品做好,可以憑藉優秀的使用體驗來吸引用戶買單,處在一個良性的循環,所以蘋果至少在未來10年都能活的非常滋潤。

Apple MacBook Air 13.3 新款8核M1晶元(7核圖形處理器京東¥ 7999.00去購買?

Apple iPad mini 5 2019年新款平板電腦 7.9英寸京東¥ 2699.00去購買?

Apple iPhone 12 mini京東¥ 5499.00去購買?

Apple Watch Series 6智能手錶 GPS+蜂窩款 40毫米深空京東¥ 3799.00去購買?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全部看法,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到評論區留言互動。


確實次……

其他的不說,我用Apple的產品這麼久,幾乎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它們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根本沒什麼存在感,只有在關鍵時候才會蹦出來,有這麼做產品的嗎?你不提問我都快要忘記它們的存在還有它們到底有啥用了,再這樣下去,看來Apple的沒落真的指日可待了

:-)

最後提一嘴,Apple是一家科技公司!科技公司!科技!

有一句話怎麼說來著?


眾所周知,蘋果公司是一家手機公司。

眾所周知,世界上只有兩個手機廠:蘋果和安卓,蘋果公司一年只能設計兩三部手機,安卓公司一年能設計上千部手機。

眾所周知,體驗提升沒有用,改改外觀,參數提升叫真創新。

眾所周知,改完外觀還能找個極端光線角度外加ps拍出內褲藍,炫彩背板360度無死角美麗。

眾所周知,同一個顏色,叫克萊因藍他就高雅,藝術展能有展品專門欣賞這麼一塊純藍色,叫內褲藍他就醜爆,喫瓜網友們能專門找出一大堆藍色內褲垃圾桶和塑料拖鞋來類比。

眾所周知,蘋果手機性能不如破臺式,拍照不如傻瓜機,續航不如遙控器,活脫脫一電子垃圾。

眾所周知,劉海里塞七八個原件是落後的代表,窄一點的劉海里塞一個鏡頭是創新的象徵。

眾所周知,每年蘋果新品爆料和推測來源的巨量蘋果專利,都系虛構。如果不是虛構,蘋果天天提交創新專利又不給他全加到產品上,缺德。

講道理,對大廠產品嚴格是好事,但不明故里,亂跟風喫瓜,是一件浪費自己感情的事。


微創新比較容易,這點蘋果一直在推進,幅度並不比其他廠家差,而且也不存在「越來越次」。

蘋果旗下的AirPods,M1,Applewatch,iPadpro都是領先其他廠家數年,各種評測文章滿地都是,我就不重複了。而佔蘋果營收過半的iPhone本身除了充電和攝像頭方面比較保守,以及基帶一直不是自己強項外,其強大CPU處理能力和長期使用後的系統流暢度一直是領先安卓。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驗也是超安卓不少,這些方面一般文章很少提到,沒有切身體驗也很難說清楚,我嘗試用一些案例說明:

1.無處不在的X軸線性馬達的優雅體驗。

X軸線性馬達的NB之處在於用不同的震動幅度和頻率模擬出各種真實的觸感。6年前的6S用X軸線性馬達模擬3DTouch氣泡被擠破的震感,次年iPhone7模擬出Home鍵物理觸感,再後來各個IOS APP也陸續適配這個硬體特性來提升體驗。比如知乎點贊後用輕微震動配合視覺動態來讓你感覺到按破氣泡袋時那種解壓的感覺,知乎回答裡面瀏覽到下一個回答時會有輕微的震動來讓你感覺到分段。這些細節一般是沒人會告訴你的,當你換成安卓後就會感覺到好像少了點什麼,好像世界變平了。

當然最近也有不少安卓終端開始支持Z軸線性馬達,甚至對標蘋果做X軸線性馬達,但是大部份的安卓app都沒有適配。因為安卓機型碎片化太嚴重,沒有像蘋果有通用的可以上下兼容的介面協議,也沒有像蘋果在6年前的機型裡面就已經預置了這些硬體。開發者要針對每個廠家的不同機型一一適配這些震感,工作量太大,也沒法採購那麼多機型來進行真機測試,所以多數的安卓X軸線性馬達只能是用於自己UI系統應用的細節體驗。請注意我這裡特地用UI系統而不是操作系統(OS),畢竟華為小米等廠家的系統嚴格意義上還不是真正的OS,只是一個定製化的皮膚。雖然他們這幾年已經對底層核心或多或少進行了優化,但這些優化各個廠家都不統一,APP們很難去逐一適配把這些特性應用出來。。

下面那個TAPTIC就是iPhone7時代的X軸線性馬達,後來幾代的iPhone也都為了塞下那麼大體積的傢伙放棄了不少電池容量,但是真香。。

2、方便的隔空投送和多平臺多設備接力

傳統的雲同步就不說了,AirPlay,CarPlay,AirPrint這種跨設備的連接已經是N年前推出的了,我也就不提了。剪貼板實時跨平臺共享和電話跨終端接聽,華為也跟進了,這裡也不多說。

先說說隔空投送功能(Airdrop),華為想用一碰傳、掃碼傳、靠近傳來對標蘋果的隔空投送,但目前體驗方面還是差了隔空投送不少。蘋果的隔空投送可以在自己不同設備或者其他人任意設備之間,進行快速連接高速傳輸。自從我把工作平臺從Windows改到Mac,在自己iPhone,iPad,Mac之間傳文件再也不用開微信qq了也不用等iCloud同步。。如果是iPhone11以上的設備,支持超寬頻和wifi6,傳文件都是XGb/s的速度。我周圍主要的同事也都是用蘋果生態,發文件給其他同事都改用隔空投送,再也不用擔心圖片太大傳不過去或者傳太慢,或者被qq微信自動壓縮圖片視頻質量變低了。說個體驗的小細節,當你在手機拍攝了一段視頻,還沒通過iCloud同步到macbook時,你如果先用隔空投送傳給macbook,iCloud不會再進行重複的同步,避免生成重複的副本。

還有AirPods的跨設備自動互聯,自動接力,目前好像獨此一家?這點不是蘋果全家桶用戶可能不清楚什麼意思,我稍微解釋一下:

例如:你用AirPods連接著iPad看視頻的時候,突然iPhone有一個微信視頻聊天請求,你這時候只要在iPhone接聽,AirPods就自動跟到iPhone上,讓你可以用AirPods進行視頻聊天,然後iPad的視頻就會自動暫停。聊天結束後,你在iPad上按播放鍵,你的AirPods又會連接回iPad,播放iPad上的視頻聲音。

這個是我剛剛在iPhone上點擊了播放音樂後,本來連接在Mac上的AirPods自動切換到iPhone時的提示

至於iOS/iPadOS/MacOS的多平臺自動接力,請不要拿華為多屏互動來比較。華為多屏互動在15年前的xp時代的Windows遠程桌面上都已經實現得差不多了,10年前的豌豆莢或者91手機助手也差不多實現了60%的功能。只不過Windows遠程桌面是PC和PC多屏協同,華為是PC和手機協通。當然不可否認華為同時打開同一臺手機的三個APP窗口還是挺創新。你如果有機會體驗iOS/iPadOS/MacOS之間的多平臺接力,你會發現這纔是真正的協同。。。。以後有時間我拍幾個鏡頭演示一下,這裡先舉個例子:

我剛纔在iPad備忘錄裡面編寫這篇回答,打開Macbook時,Mac程序塢會提示你的iPad當前正在使用的APP圖標(備忘錄)。

Macbook程序塢提示當前iPad的工作狀態是備忘錄。

然後你在Macbook點擊備忘錄圖標,就進入了和iPad備忘錄上一模一樣的編輯狀態,不用再進入備忘錄目錄找當前的文檔,連遊標都在原來的位置。同理如果你在用瀏覽器或者其他應用,只要是支持多平臺的,這裡都會提示,而且都能直接還原前一個設備的工作狀態。比如之前在iPad看某個長網頁看一半,接力到iPhone時,iPhone也會自動定位到你剛剛看的位置。

當你編輯備忘錄文案時需要插入某本書上的一段話,或者一張圖片,你可以在備忘錄中的圖片插入的位置點擊選擇用iPhone掃描、拍照或者在iPhone的白板上手繪。

備忘錄中添加圖片時的跨設備協同功能提示

放在一邊息屏的iPhone就會立即自動亮屏進入拍照或者掃描狀態,拍完點確認,Mac當前正在編輯的位置就自動插入剛剛拍的圖片或者掃描的文檔。iPhone又會恢復原來的息屏或者其他工作狀態。

如果你在編輯文案時,需要再打開一篇PDF文檔作為參考資料,你可能會覺得macbook屏幕太小不夠用,這時你可以拿起iPad作為擴展屏,把Macbook的PDF文檔拖到iPad上顯示,就像連了一臺顯示器一樣。而且這個「顯示器」還支持手寫筆。。。可以直接在PDF文檔上備註筆記,塗鴉。然後實時保存在Macbook上,而iPad只是作為屏幕和手繪板,本身不留任何痕跡。我隨手拍了個幾秒鐘的演示視頻。

iPad和Mac的跨屏互動俞天豪的視頻 · 142 播放

下面這個鏈接是蘋果官方對多屏協同的不完整描述。注意是不完整哦!估計這個是舊版的,還有一些新的特性這裡沒有提到。。

https://www.apple.com.cn/macos/continuity/?

www.apple.com.cn

3、在隱私安全和反廣告方面的努力(此處特別@谷歌和小米)。

先說說反廣告,谷歌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廣告公司,在推安卓OS的時候本身就動機不純了,你能指望它壯士斷臂?至於為啥也@小米?我是米家的重度用戶,也用過4臺不同時期的小米手機,小米生態無處不在的廣告真的很煩人。記得有一次打開小米(小尋)兒童手錶家長端APP時,屏幕彈窗提示有重大升級,點進去居然是拼多多的APPStore下載頁,當時我都被這個廣告震撼了。。。不過最近好像miui提供了關閉部份廣告的功能?小米不是我的主力機了,也就沒去嘗試。。。

至於隱私安全,安卓APP可以隨意獲取用戶終端各種許可權,比如通信錄,簡訊,相冊,文件,wifi上網密碼,跟蹤你的位置,甚至在後臺截屏錄屏,開攝像頭,開麥克風。。雖然有做了一些許可權提醒,但你不同意APP都裝不了用不了,你只能同意,然後他們在後臺幹啥你都沒辦法。

而反觀蘋果,每個IOS的更新都是對隱私安全和反廣告的一點加強,而且封閉系統你只能安裝經過他審核的東西,各種高級許可權也不開放給普通APP,各個app用到的文件是獨立沙盒,無法偷偷讀取和自己app無關的文件。最近IOS 14加入了使用麥克風和攝像頭的提示,不管什麼情況下麥克風被使用都會在屏幕上有明顯的小綠點提示,攝像頭被使用都會有小橙點的提示。為了避免用戶數據被APP濫用於廣告領域,蘋果陸續退出一些系統級保護功能,和各大廣告聯盟開啟了各種攻防戰,讓廣告聯盟對IOS用戶的跟蹤和數據收集越來越難。前幾星期Facebook看到自己的乳酪被蘋果動了,居然厚著臉皮登報譴責蘋果不正當競爭。。。

最近蘋果要求開發者都要公開所收集的數據的使用情況

4.App Store 生態在安全審核和公平推薦方面,甩了國內那些幾乎沒有審核,收錢推廣的應用市場N條街。

在Appstore 平臺上蘋果相當於一個中立的政府,他只對市場進行安全管理。你想要進場經營,得脫光衣服在蘋果的X光機下經過各種嚴格安全檢查,滿足各種安全隱私的硬性條件後,穿戴整齊才能進,你少帶一個證明不好意思回去辦好了再來,忘記裝修用戶問題反饋郵箱不好意思你裝好了才能開業......但出於公平的原則你如果能滿足安全隱私等硬性條件,長得再醜或者再沒本事蘋果也會讓你進。市場裡面誰買得好誰賣的差,完全依靠商家靠自己本事自由競爭。經營再差口碑再不好,蘋果也不會趕你走。蘋果會根據用戶口碑和商家的表現適當做一些專題免費推薦,這種推薦的目的是讓整個市場人氣更旺,讓用戶更容易找到好東西。做專題推薦的人都是神祕人,商家聯繫不到也不知道是誰,沒法塞錢也沒法走送禮後門。有很多專業媒體也會來報道市場裡面表現得好的商家,當然也有一些商家會自己掏錢找市場外的媒體來做廣告宣傳。

而其他應用市場你要進場,幾乎來者不拒,隨時來填個表,只要你表面看起來不像壞人,你不明著說我來這裡是做非法生意的就可以了。然後裏面有大量的付費廣告位出租,你掏錢就可以上,市場裡面還有專門的頂級流量攤位,你願意接受高的分成,我就給你頂級攤位。部分應用(比如遊戲)分成高達一半。之前騰訊就因為分成談不攏被某市場趕出去,有興趣的可以去搜索「硬核聯盟」。

5、IOS12開始支持的快捷指令功能。

沒用過IOS12以上版本的用戶,一定無法想像快捷指令和Siri結合給生活帶來的便利性。當然很多IOS用戶也還沒真正用過快捷指令,這裡的快捷指令不是快捷鍵也不是windows裡面的快捷方式,是一種自動化處理一系列動作的指令。

比如我最近中午經常跑到自己車上午休,於是我設定了一個「休息」功能的快捷指令,只要說:「Hi,Siri...我要休息20分鐘。」 手機就自動推薦並播放一些我所喜歡的音樂,然後開啟一個20分鐘的倒計時。之前《流浪地球》很火的時候,我弄了一個快捷指令,一上車,手機就自動連接車載CarPlay給我播放一段我兒子錄的安全提示語:「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後來我改成一上車手機屏幕就提示我,問我要聽喜馬拉雅還是微信閱讀(聽書)。好像各大安卓廠家都還沒有快捷指令?

快捷指令的編輯界面

所以我實在不明白題主為啥會說蘋果越來越次,越來越應付?難道只是因充電功率小一些,電池容量小一些,還是不送充電頭?

當然真正革命性的創新近幾年在蘋果身上確實比較少見,但這個不光是蘋果吧?有哪個廠家推出什麼革命性的產品或者應用嗎?

革命性創新是需要全世界全領域的的一起努力,並不是一個廠家自己可以搞定的!!!

以前蘋果只是依靠自己的影響力和規模效應在軟硬體全供應鏈進行深入瞭解,不斷吸取好的專利好的小創業公司,然後更快地把創新點挖掘出來。比如早期的MAC的跨時代的視窗界面和滑鼠的推出,也是喬布斯在參觀施樂後把被施樂深藏的好東西發揚光大的結果。後喬布斯時代(iPhone初期)其實也是蘋果收購了幾家有創新專利的公司把多點觸控之類的東西包裝到智能手機上,所以在體驗上全面超越了當時的黑莓和WindowsMobile智能手機,從此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沸騰文看多了這是


沒有自主研發的形式化驗證兼容安卓的微內核分散式AI雲操作系統鴻蒙OS

沒有57萬第三方APP加速70%的方舟編譯器

蘋果當然喫棗__ __


基本不可能。

蘋果的立命之本是這些東西:QuickTime編解碼器、ProRes、iTunes及其衍生標準(MFiT)、macOS及其獨佔軟硬體(說的就是Avid)

隨便哪個拿出來都是殺手鐧,一部分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壟斷。還是說Avid,這家公司的Media Composer和Pro Tools是影視、唱片工業的業界標準,一套設備動輒百萬級別,以Mac為核心設計。

以及ProRes,幾乎是當代數字電影製作過程中唯一的素材格式。


MacPro 還湊活吧?

IMac 還湊活吧?

IMacPro 還湊活吧?

AirPro 還湊活吧?

觸摸板還湊活吧?

IpadPro 還湊活吧?

這些你都看不上?

這些產品在各自領域要麼處於第一檔要麼完全吊打,你還想讓蘋果怎麼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