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差的書,官方自己不太好說,還是網友的瘋狂吐槽比較準確,請大家不要留情。

我來給大家梳理一下,21世紀以來,中信出版過的暢銷書吧。

2001年

《誰動了我的乳酪》

斯賓塞·約翰遜 著

連小編這樣的00後還經常聽到有人討論這本書(比如:《誰動了我的乳酪》到底講了個啥?),足以可見這本書當年有多麼轟動。

那麼這本書到底講了什麼呢?四個住在「迷宮」裏的人物,儘力尋找能滋養他們身心、使他們快樂的「乳酪」的過程。翻譯一下,大概就是我們這些社畜尋找生命意義的過程。

對小編來說,問題不在於誰動了我的乳酪,在於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沒有乳酪。

《傑克·韋爾奇自傳》

傑克.韋爾奇 著

管理的路上,誰能跨過傑克·韋爾奇這座山呢?

本書,傑克·韋爾奇為我們分享了他經歷過的商業世界,以及他是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把一個世界第十的公司提到世界第二的。站在CEO的角度看世界,世界呈現出不一樣的色彩。當你覺得你周圍的環境都在死命拽住你前進的步伐時,請看看真正的強人是怎麼跨過這種阻礙的。

2002年

《基業長青》

吉姆?柯林斯 著

我們都知道創業公司的平均壽命不足3年,那些活了很多年的公司到底是怎麼長命的呢?是請了狐仙還是養了小鬼?

柯林斯和波勒斯選取了18個公司進行研究,發現了這些優秀公司共有的特質,比如,偉大的公司要靠偉大的構想,想掙錢這個構想就不算偉大;這些公司會更相信制度,而非優秀的領導人;多元化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和諧……

《從優秀到卓越》

吉姆?柯林斯 著

世界上優秀的企業有很多,但是能到卓越層面的寥寥無幾。這本書專門講一個從優秀進化到卓越的企業需要具備的特質

看完本書,覺得從優秀到卓越也沒那麼難,關鍵是誰給我一個企業先(好吧,沒有企業的小編只培養到了淡定看待高富帥的能力)。這本書歸納了從優秀到卓越需要的品質,看起來簡單易操作,但做起來還是很難的。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安迪·格魯夫 著

題目很拉風,但是千萬別被書名騙了,這本書跟偏執狂沒啥關係。

這本書講的是管理經驗,這些經驗分別來自作者的工作和教學經驗。不知道是因為作者文筆太好,還是管理跟人生有相通的地方,很多人在這本管理類書籍裏找到了對生命的解答。

2003年

《誰說大象不能跳舞》

郭士納 著

「重建股東管理層,組織結構以及薪酬計劃重組,打破各自為營的現狀,創造以公司利益為核心的組織與薪酬,挽留核心員工,開發服務新業務。」

看起來是不是還怪簡單的?但當郭士納掌舵IBM的時候,這家公司就跟一頭老了的大象,走路走出了大限將至的樣子。為了讓IBM這頭大象重新跳舞,郭士納採取了上述行動,徹底改變了這家公司的命運。

《水煮三國》

成君憶 著

從某種稀奇古怪的角度來解讀名著,向來很受歡迎,關鍵就看點找的好不好。

本書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解讀三國,三個公司各有不同,到底誰的實力更強,誰的管理更優秀?在笑談中,不僅瞭解了一段歷史,更掌握了管理的精華。

《競爭論》

邁克爾·波特 著

有時候會覺得這個世界挺不可思議的,就連我們這麼安安靜靜地活著,都是競爭的結果。

本書是邁克爾·波特關於企業競爭研究的合集。全書的核心大概是這樣的:一個企業獲利能力與成長的關鍵,在於找出立足點,並持續不斷地改善自身,獲得獨特的競爭地位。

2004年

《困境與出路》

克里斯坦森 著

要固守核心競爭力,還是要開發新的競爭領域?對於這個老闆兩個都想要的問題該怎麼回答呢?

很多在巔峯期的企業當然是選擇了進入新的領域,然後遭遇了滑鐵盧,在一條看似非常對的路上把自己乾死了。這種難題被叫做「亞歷山大難題」,本書的作者解答的就是這個難題。

《孫悟空是個好員工》

成君憶 著

年輕不懂《西遊記》,看懂已是孫悟空。這便是我們這羣又窮又努力的上班族的真實寫照了。

孫悟空經歷了什麼樣的人生?學歷高、本領強,年輕的時候以為自己能幹一番天地,誰知道在普通崗位一呆就是500年,然後重新學做人,加入大佬的團隊,貢獻KPI的同時,也背了最大的鍋。

直到最後,孫悟空學會了職場技巧,學會了「做人」,才最終脫離輪迴,成為管理層。看孫悟空的職場進階故事,就是看我們自己的日常。

2005年

《聯想風雲》

凌志軍 著

看書名就像是大佬帶我飛的劇情,本書主要講的柳傳志和楊元慶的故事。

1994年,楊元慶想要出走美國,但是柳傳志讓楊元慶負責新成立的微機事業部,一個人幹了相當於四個副總裁的活兒,成功地hold住了局面。

之後,兩個大佬強強聯合,徹底改變了聯想。柳傳志的管理哲學和楊元慶的營銷理念,就在這裡了。

《贏》

傑克?韋爾奇 著

傑克·韋爾奇寫本書的目的只有一個——教大家贏。

當成功人士復盤自己的成功經驗時,我們總會發現,就算伸出手也接不住人家的法寶。為了不讓這種悲劇重演,傑克·韋爾奇的這本書寫得非常具體,有大量的真實案例,實操性非常強。

《偉大的博弈》

約翰?S.戈登 著

這本書真的很精彩!很好看!也完全沒有看不懂!

全書講的就是一羣沒有道德的騙子,在一個沒什麼人管理的地方,通過自己的膽子來空手套白狼的故事。雖然這羣騙子在華爾街大起大落,但是華爾街卻靠著這些人一路往上飆,成為了世界金融中心。

本書從小事講起,大事也一點沒落下,想要了解華爾街和美國金融史,看這一本就夠了。

2006年

《長尾理論》

克里斯·安德森 著

什麼是長尾理論?

舉個例子來說,就是一家大型書店通常可擺放10萬本書,但亞馬遜網路書店的圖書銷售額中,有四分之一來自排名10萬以後的書籍。這些「冷門」書籍的銷售比例正以高速成長,預估未來可佔整體書市的一半。

這意味著,如果你能為口味眾多的消費者提供他們想要的東西,那麼你會賺大錢。(當你擁有一個百寶箱的時候,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專業主義》

大前研一 著

流行專家必須具備的能力有:話語權和一張能說會道的嘴;真正的專家必須具備的能力有:先見、構思、討論、適應矛盾的能力。

大前研一重新讓我們思考專業的內涵。這本書不只適合個人修身養性,更適合企業管理者按圖索驥,為自己尋找真正的人才。

《道路與夢想》

王石 著

萬科二十年成長故事,在王石的筆下,被歸結為「簡單、透明、規範與均好」的企業理念,和對人的尊重,公平的回報以及對社會責任感的堅守。

重看王石在多年前對萬科的期許,再對比今天,我們更能發現,這本書裏的王石,坦蕩磊落,有實力,有夢想。

2007年

《激蕩三十年》

吳曉波 著

1978年——2008年,這30年,中國創造了歷史、改變了歷史。

站在民間,活在這段歷史當中,吳曉波老師為我們記錄了這段獨特的經歷——中國企業如何走向市場,整個社會有怎樣的躁動和不安,創造歷史的人們是懷著怎樣的激情經歷了喜悅和苦惱參半的人生。

看這本書,是看30年,也是很多人看自己、看父母、看未來。

《野蠻生長》

馮侖 著

站在企業家堆裏看企業家,馮侖對很多問題都看得透徹。

馮侖經歷了中國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所以,他對所謂「原罪」、合夥人制度、管理邏輯等問題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思考。在他的麻辣筆鋒下,我們彷彿喫了一頓足料火鍋。

《對沖基金風雲錄》

巴頓·比格斯 著

華爾街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足夠危險,足夠刺激。在這裡競爭的人都有一個發財夢,他們也明白從腰纏萬貫到一窮二白也不過是一瞬間。

本書的作者比格斯在華爾街多年,看慣了身邊這樣的起落,對華爾街的本質也就看得透徹。我們透過作者的眼睛,看到一個殘酷又真實的對沖基金世界。

2008年

《黑天鵝》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著

黑天鵝,指的就是那些無法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們帶來大鎚,捶捶致命。

更可怕的是,黑天鵝現象存在於各個領域,沒有人逃脫被黑天鵝的宿命。塔勒布在介紹了這個概念之後,為了不讓大家太過絕望,也教了我們一些方法,可以讓我們避免小概率事件帶來的重大損失。

《滾雪球》

艾麗斯·施羅德 著

滾雪球這個遊戲很多人都玩過,但只有巴菲特的雪球裏,滾的是美元。

看完這本書之後,小編髮現了自己跟巴菲特最大的不同之處:小編愛錢愛的直接,而老巴只是愛賺錢的過程。為了學會最好的賺錢方法,巴菲特一輩子都在努力,但是為了錢,小編天天幻想中了500萬該怎麼花,還經常因為分配不均而擔憂自己的良心還在不在。

2009年

《助推》

理查德·塞勒 著

如果你拉過人力車,一定很懂助推的意思。當有上坡路的時候,靠一個人的力道總是拉不上去,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很多人的力量往上推車,實在不行,還要架上兩頭驢。

助推其實就是這麼一個過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告訴我們,政府有助推人們生活的責任,因為人們往往並沒有判斷最佳的能力。

《第五項修鍊》

彼得·聖吉 著

本書的作者認為,學習能力強是一個組織唯一可持續的競爭優勢。(看來,小編無法為我司的競爭優勢添磚加瓦了)

本書主要講的就是公司如何才能把自己變成一個學習型組織,如何才能讓大家在學習中創造自己嚮往的生活。雖然有些理念比較激進,但確實都很有用。

《異類》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著

說起異類的時候,人們老喜歡向下看,總覺得不如自己的那些人是異類。但實際上,很多人和不如自己的人都是同一種人。本書所講的異類是那些成功者——爬上金字塔頂端的,纔是真正的少數。

本書講了能爬上金字塔頂端的真正原因,這其中既有自己的努力(一萬小時恰到好處的高質量練習),也有幸運的成分(出生太早或太晚,選錯行業,沒有電腦……)。看完這本書,終於能心安理得的當個廢物了。

《引爆點》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著

怎麼才能讓你的產品流行起來?答案非常簡單,找到那個能引爆別人的點。

道理誰都懂,但是怎麼樣才能找到那個點呢?有三種模式:個別人物法則、附著力因素和環境威力法則。聽起來是不是很難?但其實也蠻簡單的,舉個例子來說就是,一位喫嗨了的食客能帶來整個飯店的紅火,這就是個別人物法則;一位塗鴉愛好者掀起了滿地鐵的犯罪狂潮,這就是環境威力法則;至於那些靠傳遞信息就能引發戰爭的人,則掌握了附著力因素法則。

所以,找到你的點,引爆這個世界沒有那麼難。

2010年

《情商》

丹尼爾?戈爾曼 著

情商這件事情真的很迷。一個方面,我們默認情商即為雞湯,另一方面,我們又佩服那些情商高的人,恨不得把他們誇上天。

所以,情商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丹尼爾·戈爾曼從科學的角度出發,給我們解釋了情商在我們大腦裏的路徑是怎樣的。情商形成於童年,但是在後天可以得到培育和加強。即便是原生家庭的錯,後天也可以被修正。

看這本書,就是告別雞湯,向真正的情商出發。

《經濟解釋》

張五常 著

張五常平生學術大成,具有深遠影響的經濟學經典著作。

這套書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融入了「新制度經濟學」的研究成果,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和行為。雖說作者已經非常努力地深入淺出,但是你必須沉下心來,克服對經濟學的恐懼,才能做到通俗易懂。

2011年

《史蒂夫·喬布斯傳》

沃爾特·艾薩克森 著

「我的渣男爸爸喬布斯」,喬布斯的女兒可以這麼說,因為事實如此。「他改變了世界,是個很偉大的人。」其他人都可以這麼說,因為事實也是如此。

這本書試圖完整還原一個真實的喬布斯。如今,我們距離喬布斯越來越遠,蘋果也在離喬布斯越來越遠。

《海底撈你學不會》

黃鐵鷹 著

好喫就好喫,但你至於誇得這麼厲害嗎?等我喫完這一頓再說好不好?

作者雖然誇得狠了一點,但說的也是事實。這麼多年過去了,事實證明,海底撈是喫不膩的。這本書裏,對於海底撈的那些誇讚背後,確實體現了人家的管理技術。別說你學不會,先看你是不是認真學了。

2012年

《思考,快與慢》

丹尼爾?卡尼曼 著

思考是個技術活兒,特別費腦子。但是如果你切開腦子,也並不能觀察到思考過程。所以,對於快思考和慢思考這兩種模式,你只能通過想像的方式完成。

快思考勝在手快,它能讓你的話脫口而出,讓你的決定一瞬間完成,簡單粗暴中偶爾帶一些不負責任。慢思考則比較理性,總在權衡利弊之後才做出決定。

到底哪個思考方式好?請看卡尼曼在書裏做的分析。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

田濤、 吳春波 著

看書名,還挺大膽的,難道就沒想過萬一嗎?(開個玩笑)

今天,華為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是它依然不懼挑戰。從華為對世界的態度,我們更能看出華為身上的那種氣質,而這種氣質的來源正是本書研究的重點。

《論中國》

亨利·基辛格 著

亨利·基辛格,從美國人的視角分析中國的外交政策。

從鴉片戰爭開始,一直到「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臺海危機等等重大外交事件,基辛格站在世界看中國,更能讓我們明白自己思維模式的優缺點,以及在世界眼中,我們的位置。

2013年

《3D列印》

胡迪?利普森 著

有些人一聽3D列印,就想給自己列印個對象出來,這種好事怎麼能輪得到你們呢?讓小編先來。

3D列印目前的現狀是——好玩,有很多奇思妙想正在被一點點列印出來。但是未來,3D列印將會怎麼發力,徹底改變這個世界呢?歡迎走進魔幻3D列印世界。

《大繁榮》

埃德蒙·費爾普斯 著

在經濟繁榮,滿地金錢的時候,人們會覺得生命是有意義的,因為很容易就實現自我價值。畢竟,彎腰撿錢誰不會呢?

但這種繁榮是怎麼發生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說,繁榮的源泉是現代價值觀,例如,參與創造、探索和迎接挑戰的願望。這樣的價值觀點燃了實現廣泛的自主創新所必需的草根經濟活力。簡單來說,就是美好生活由大家創造,最關鍵的是大家的創造力不能被磨滅。

《平臺戰略》

陳威如 著

平臺即爸爸。一個大平臺,多少人都眼饞著想要抱大腿。

但是打造一個強大的平臺實在是太難了,馬雲爸爸也是花了很多年才成就了阿里巴巴。本書探討了要建立一個強大平臺的各種可能性,大家讀完都說好,但是真正拿來實際操作的人還是太少。大多數人只是讀完了放到枕頭底下,以為第二天就可以萬事大吉。

《向前一步》

謝麗爾·桑德伯格 著

向前一步,再向前一步,你會發現你可以改變自己的世界。

Facebook的首席運營官桑德伯格,當年誤以為自己的人生就應該是考個公務員,生個孩子了事,但這種人生太不得勁兒,於是她向前一步,冒著禿頭的風險,告別了不愛的婚姻,進入了互聯網公司,然後成為了美國薪酬最高的女高管。

向前一步,是一種隨時可以選擇的人生態度。

2014年

《人類簡史》

尤瓦爾?赫拉利 著

一推再推,無需再推,架不住它自己爭氣,各種排行榜都能往上竄。

這本書講的核心就是:故事改編世界。我們過去有神仙,後來有自己當家作主,現在有科技。誰的故事講的好,誰就能更好地改變世界。

當我們終於發現這個世界並非以人為主,而是以故事為主的時候,有一些慌亂就爬上了習慣當家作主的人的臉頰。

《反脆弱》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著

「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芸芸眾生最擅長的就是吞掉困難,重新站起來,哪怕是缺了胳膊少了腳,也會想辦法繼續活下去。

生命是很奇怪的,我們渴望安逸巴適,但那些壓力、混亂和不確定,反而會讓我們受益。塔勒布在這本書中為我們定義了反脆弱事物的類型,並告訴了我們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怎麼生存的法則。

《數據之巔》

塗子沛 著

讓我們用數據說話。

本書是美國數據文化發展史,一個兩百年歷史的國家對現代文明的貢獻就在這裡了。本書系統梳理了美國數據文化的全過程,有故事,有細節,有情懷。

大數據開始撬動我們的生活,我們也應該學會用數據說話了。

2015年

《從0到1》

彼得·蒂爾 著

雖然很多人看到這個書名都隱隱覺得「疑車有據」,且恰好符合作者的取向,但還是想請你們關心一下作者的成就,矽谷創投教父、PayPal創始人可不是白叫的。

本書是彼得·蒂爾對自己創業歷程的全面回顧,跟著他,看他創造江湖,改變世界,是一種享受,更能從中獲益良多。

《創業維艱》

本·霍洛維茨 著

創業當然難了,非常艱難。

本書的作者創業20年,有了很多的成功經驗,纔敢光明正大叫這個苦。所謂的創業成功,無非就是從99次的失敗上站起來一次。所以,別被艱難嚇到,因為創業路上,你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搞砸了也別怕,本書自有應對方法。

《重新定義公司》

埃裏克·施密特 著

跟著谷歌開公司,能把公司開成谷歌嗎?

可能性不大,但這也不能阻礙我們對成功公司的好奇心。本書作者是谷歌執行董事長,當全世界對谷歌感興趣的時候,他們打開了谷歌的大門,讓人們能夠從這扇門裡窺見谷歌的生存之道

《世界秩序》

基辛格 著

世界秩序,永遠在變化中尋求平衡。

在基辛格看來,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每個地區都在按照自己的秩序來維護自己心目中的正義,順便完成自己想當老大的願望。地區衝突能不能解決?美國能不能放棄當老大?基辛格為我們解讀這些無解問題背後的原因。

《褚時健傳》

周樺 著

褚老的一生,大落大起,活得精彩,值得我們崇拜。時代成就了他,摧毀了他,重建了他。

我們看著褚老一生的大風大浪都覺得心疼,可是在褚老自己這裡,一切都是風輕雲淡的。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有事可做,褚老就是滿足的。

《互聯網+》

馬化騰 著

在互聯網時代,如何才能讓經濟更好地發展?

書稿從理論層面、實踐經驗等多個角度,結合當下各產業的現狀、發展趨勢,全方位進行闡述,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將這一經濟發展新引擎呈現出來,並對讀者如何抓住新時期的機遇有切實的指導意義。

2016年

《智能時代》

吳軍 著

吳軍老師解讀智能社會。

我們過去很難解決的問題,會被智能機器人解決,比如癌症的個性化治療;商業模式也會因為智能而變化,傳統行業將採用智能技術實現升級換代。

一切變化都是翻天覆地的,唯一需要思考的是我們的出路。

《第四次工業革命》

克勞斯·施瓦布 著

蒸汽機的發明驅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流水線和電力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半導體、計算機催生了第三次工業革命。

那麼第四次呢?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化與信息化。這場革命正在席捲我們的生活,改變這我們的日常。所以,我們一方面享受著生活的便利,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忍受改革的疼痛。

如何才能從工業革命中獲利,而非被淘汰?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超級版圖》

帕拉格·康納 著

全球互聯,就是一幅超級版圖。

怎麼聯?聽起來蠻簡單的,就是充分全球化,每一條供應鏈都可以走遍全球。但是做這件事情真的很難,因為誰的本能都是自己的利益一馬當先。但是無論多難,往前走是唯一的趨勢。

《終極演算法》

佩德羅·多明戈斯 著

演算法,就跟算命是一樣一樣的。

過去算命是根據五行八卦這種大家都不懂的東西來完成的,現在的演算法依據的也是大數據這種很多人都掌握不了的東西。

今天,演算法已經可以完成人們的衣食住行了,但是演算法還有太多待開發的東西。人類文明到底能走到哪裡?演算法先算算吧。

2017年

《未來簡史》

尤瓦爾?赫拉利 著

從《人類簡史》到《未來簡史》,是尤瓦爾對人類的一次悲觀預測。

簡單來說,就是人類好不容易可以自己決定故事的走向了,這個主動權在自己手裡還沒有焐熱呢,就要把它交給機器人了。因為機器人很明顯比人類更會講故事。

未來會怎麼發展,猶未可知,但是尤瓦爾的預測卻非常震撼人心。

《灰犀牛》

米歇爾·渥克 著

灰犀牛其實無需做過多的解釋。犀牛在那裡,很龐大,很致命,所以你最好別得罪它。

但是人類是信邪的動物嗎?人類是會聽話的動物嗎?偏向虎山行從來都是我們的性格特徵,所以惹到灰犀牛也很正常。所以,這本書說了,萬事有因有果,在問題失控之前,我們應該有躲避的能力。

《激蕩十年,水大魚大》

吳曉波 著

過去的十年,水大魚大。所以,我們最常能感受到的就是——魚沒撈著,鞋還被沖走了。

吳曉波從中國企業的角度出發,繼續為我們分析過去十年,中國公司都撈到了什麼魚——中國人的信息獲取、社交、購物、日常服務以及金融支付等方式都發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改變

《智能革命》

李彥宏 著

在AI前進的道路上,雖然偶爾會有宏顏獲水的尷尬時刻,但智能這條路是一定要走下去的。

李彥宏在本書中將人工智慧定義為堪比任何一次技術革命的偉大變革,並且明確提出,在技術與人的關係上,智能革命不同於前幾次技術革命,不是人去適應機器,而是機器主動來學習和適應人類,並同人類一起學習和創新這個世界。

2018年

《原則》

瑞·達利歐 著

瑞·達利歐,一個管理界的武林高手,把自己的武功絕學都拿出來了。

要知道瑞·達利歐做了些什麼嗎?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幹什麼事情都要遵循自己的原則。當然,他的原則有500多條,想遵循確實有一定的難度。

不過,人家靠這些原則,最終管理了1500億美元的資產,我們努力學一點,也許能把自己的工資再提高1500元。

《今日簡史》

尤瓦爾·赫拉利 著

簡史三部曲,到這裡就終結了。(尤瓦爾:萬一我想再寫一本呢?小編:不,你不想)

跟前兩本系統化地嚇人不一樣的是,這本書嚇得比較具體。從人類面臨的三大問題出發,攏共總結了21個問題來嚇人。我們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找不到工作,至於被機器操控、全球不和諧這些問題,我們似乎還來不及討論。

《百歲人生》

琳達.格拉頓 著

不管你願不願意,你都要活到100歲。是不是想想就覺得絕望?

但是沒有辦法,長壽是我們社會的進化強加給我們的好處之一。但是在長壽之下,我們要怎麼準備老年的生活呢?廣場舞能不能跳了?養老金什麼時候開始領?怎麼樣才能在老年的時候不至於太悲慘?

本書提供了一些方法,但是很多問題能否最終解決其實都歸結於一個字——錢。

《數據資本時代》

維克託·邁爾-舍恩伯格 著

當大數據經濟進入數據資本時代,我們的經濟社會將發生怎樣的改變?

數據將會給市場帶來巨大的能量。當數據哪怕只是部分地承擔了貨幣的角色時,金融資本就會失去其大部分意義。是不是很嚇人,到時候我們要怎麼選擇?舍恩伯格認為,未來人類選擇的重點是:我們將會選擇是否選擇。人類將繼續保有個人選擇的自由,海量數據市場將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但不會從根本上免除我們需要做出選擇的責任。

2019年

《變數》

何帆 著

人生處處都是變數,這意味著會走的人一步一個機會,不會走的人一步一個坑。

對普通人而言,抓住生命中的小趨勢,就有機會從中勝出。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你在哪裡,你在做什麼,這本書是你瞭解小趨勢和獲得新機會的鑰匙。

《債務危機》

瑞·達利歐 著

成就瑞·達利歐的兩個寶貝是原則和債務大週期模型,本書專門介紹債務大週期模型。

瑞·達利歐認為,債務危機是無法避免的,所以,不要嘗試逆天改命。在債務危機中,真正重要的是明確自己的位置,然後順勢而為。至於要如何順勢而為,除了要相信大數據之外,本書中還提到了很多具體操作方法。

《美國陷阱》

弗雷德裏克·皮耶魯齊 著

上游有間諜,下游有法律。間諜無孔不入,法律無所不用其極。

這就是美國耍流氓的常規手段。美國通過各種間諜手段,拿到別的公司的把柄,然後再用自己的法律圍獵公司,直到最後利益完全歸於自己的囊中。

在5G技術日益重要的今天,我們看這段往事,不禁為華為擔憂。


可以到我的好書榜和差評榜中找:

2019左其盛好書榜,沒見過更好的榜單(截至4月30日)?

mp.weixin.qq.com

2019左其盛差評榜,罕見的差書榜(截至4月30日)?

mp.weixin.qq.com


貨幣戰爭系列應該是不大配得上中信出版社的作品。


一方面,感覺中信出的書比較水,大部分兩個小時就能看完。另一方面,發現其餘的小部分,中信佔比又是最高的。


羅馬人的故事


哪家出版社都有看走眼的時候,中信的書質量普遍較高。總之,大出版社由於要求高,對書稿的質量把控嚴格,小一點的出版社就會相對寬鬆一些,質量也就差一點


手上正在讀的這一本 好書


不知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