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嚼檳榔,估計也沒意識到檳榔有這麼大作用,竟然還可以入葯參與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其實檳榔入選抗「疫」中藥藥方是有權威肯定的,國家衛健委第三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正式將中醫納入治療方案,方案中的中藥配方先後陸續更新了7版,不斷根據臨牀情況做出調整,其中,檳榔、藿香等藥材卻一直都在。歷史上也有檳榔入葯的記錄,比如《本草綱目》、《名醫別錄》都有記載過。這次入選抗「疫」中藥藥方,檳榔也算是「大顯身手」了。


據中醫記載,檳榔味苦、甘,性溫,有治療蟲積腹痛、積滯下痢、膽道蛔蟲等功效。早在漢代,《三輔黃圖》中就有檳榔的身影,晉代的《肘後備急方》就已經詳細記載了檳榔的藥用價值。如此看來,檳榔入葯,早已有歷史了。


檳榔本來就是四大南葯之首,傳統醫學認為,檳榔具有祛濕行氣、殺蟲、破積,行水化濕、降氣行滯等功效,它其中含有的一種鞣質,還可用於治療多種寄生蟲感染疾病,抗細菌、真菌和病毒等。據葯監部門透露,我國有200多種藥品中含有檳榔成分,像我們熟悉的健胃消食片、木香檳榔丸,裡面就有檳榔成分,足以可見檳榔的藥用價值。而本次檳榔入選抗「疫」中藥藥方這件事我感覺其實就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情,面對一種新的「瘟疫」,任何一種中藥材入選藥方都有可能,檳榔也只是恰好對這次的疫情有效而已。


在人們的印象中,檳榔的主要作用就是食用。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檳榔為葯食兩用植物。中醫認為,檳榔可以利尿消積,可防治寄生蟲、消化不良,有祛瘟除濕的好處。古人就有嚼檳榔的習俗,在入藥方面也有大量相關記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一搜,真的很多。


檳榔不光是一種休閑食品,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在《用藥心法》中記載:「檳榔,苦以破滯,辛以散邪,專破滯氣下行。」由此可見檳榔對積食而導致的腹脹癥狀有著很好的緩解功效。


來一波科普哈。檳榔是食物,也是藥材。有人可能會疑問,食物就是食物,怎麼會是藥材呢?其實,這種說法並非憑空捏造,而是有著非常深厚的理論和現實依據。

這要從我國古代就流傳並應用至今的「葯食同源」理論說起。「葯食同源」的意思,就是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它們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分界線。這一理論,來自於唐朝時期的《皇帝內經太素》,該書曾記載:「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這正反映了「葯食同源」的思想,人們常嚼的檳榔,就是「葯食同源」的一種代表食物,此外,我們常見的馬齒莧、薄荷、穿心蓮等,都是即可食用又可藥用。而且,葯食同源的食物往往還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從歷史層面來看,檳榔的食用和藥用歷史也已有千年。早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古人就學會了嚼檳榔,隨著文明的進步,到了現代,人們為檳榔創造出了獨特加工工藝,有了更為健康的喫法,正因如此,作為食物的檳榔也受到了廣大檳榔愛好者的歡迎。但在當時,因其美味且少有,檳榔僅僅是達官顯貴們的待客良品。

在古代,檳榔除了被文人貴族階層狂熱崇拜外,在醫藥界也備受醫學名家推崇:魏晉時期就記載了檳榔具有消食和驅蟲的藥用價值;唐代的葯書裏還普遍出現了檳榔防瘴氣的說法;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裏也有檳榔舒氣活血、治療瘧疾瘴癧的相關記載。因此,再看衛健委發布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每版中藥藥方中都有檳榔,也不足為奇了。這次檳榔被選入中藥藥方用於治療新冠病毒肺炎,也正是對其藥用價值的再一次肯定。


沒感到意外,我家就有兩個老中醫,受他們的薰陶,沒少看藥材這方面的書,很多史書都有記載,檳榔具有殺蟲、消積、利氣等功效,對古代流行的瘟疫確實有一定的防患作用。如今,加入中藥藥方中,抗擊新肺冠狀病毒,是相當合理的。


中藥,自古至今都是中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據各類醫書記載,有中藥價值的植物已有上千種,其中不乏一株產出多種中藥材的植物。植物的根、莖、葉、果實、果核、果皮都可產出不同藥性的中藥材,比如檳榔檳榔果,麻黃麻黃根,枸杞地骨皮等。

拿檳榔來說,據葯監部門提供信息,市面上常見的中成藥品,有兩百多種成分中含有檳榔,入葯的檳榔一般為檳榔果中成熟的果仁,有殺蟲、破積行滯、行水化濕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四磨湯」,主治嬰幼兒、老年人的食內滯,腹脹腹痛、啼哭不安、厭食納差、腹瀉或者便祕。再有,我們常見的健胃消食片、木香檳榔丸,裡面都有檳榔,可見檳榔的藥用價值也是很高的。

而且,檳榔在中醫配方中一直都有很高的醫用價值,還有「四大南葯之首」之稱。這次檳榔被選入中藥藥方,用於治療新冠病毒肺炎,也是其藥用價值的再一次被看中。診療方案制定的核心參與者、武漢抗「疫」前線第二支國家中醫醫療隊隊長、廣東省中醫院張忠德院長表示,「檳榔,可以破掉濕邪,藉助檳榔『破氣結』的功效,把濕邪驅逐掉。」同時,衛健委頒布的診療方案是中西醫結合的,中醫藥藥方在根據臨牀診療情況不斷調整,目前已更新了7版,但是像檳榔、藿香等作為中藥藥材一直都在,在裡面也起到了關鍵作用。中醫認為,檳榔、藿香等藥材能祛除濕邪,將檳榔加入藥方中,可以達到祛濕行氣的效果。只想說,既然檳榔可以入葯,就一定有它的價值,專家們也都是經過不斷的臨牀試驗,纔有了現在的配方。也許檳榔還有更高的藥用價值沒被挖掘出來呢。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檳榔也是中醫藥材的一種,藥用價值也是挺多的。檳榔中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和對身體有益的元素,具有促進人體腸胃蠕動,提神醒腦的功效,適當的食用檳榔,對於人體氣滯,蟲積和痢疾,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而且檳榔中含有豐富的一些礦物質元素和酚類化合物,生物鹼以及多種氨基酸等,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中醫學認為檳榔有殺蟲、消積、行氣化濕、利濕通便的功用,並具有獨特的御瘴功能,從古代起就被歷代醫家用於驅蟲,治療食積腹痛,痢疾,水腫還有腳氣等疾病。


其實,檳榔擁有悠久的「抗疫」歷史。乾隆四十四年,疫情泛濫,當時縣令白璟要患者嚼食檳榔,百姓臌脹消失,恢復健康。羅大經《鶴林玉露》中也有記載,嶺南人常以檳榔代茶御瘴,也是在抵禦瘴氣。


檳榔入選診療藥方並不稀奇,作為一味重要的中藥材,它在我國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了。著名醫者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檳榔扶留,可以忘憂」。也就是說,如果把檳榔和扶留葉共食,不僅美味可口,甚至還能讓人忘記憂愁。不僅如此,書中還詳細記載了檳榔的藥用價值:「(檳榔)與扶留葉合蚌灰嚼之,可闢瘴癘,去胸中惡氣。」「大小便祕。用檳榔為末,蜜湯調服二錢。或以童便、蔥白同煎服亦可。」「口吐酸水。用檳榔四兩、桔皮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匙,空心服,生蜜湯調下。」……說明瞭檳榔降氣、行水、破積等功效。


湖南人平時喫的檳榔是喫的檳榔果肉,入葯使用的是檳榔果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