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說說你的感受


2020年8月30號修改,小學部分、結尾增加了些細節。

-----------------------

先展示下我的殘疾證。我是一級殘疾——語前雙耳重度耳聾,100分貝以上,也就是完全聽不到一般聲音,是小時還沒形成語言時,發燒打針導致耳聾。那個時候是在80年代,助聽器很笨重,都帶著很大的盒子需要掛身上,更可怕的是需要在腦袋上開洞,把助聽器安進去。父母就沒敢給我弄那樣的助聽器。

通過一段時間的語訓,我主要是讀脣來「聽」別人說什麼,但如果別人說快了,或者說方言,我就沒法分辨了。

感謝前期父母的相助,我順利在普通學校求學,同濟大學本科畢業,從1994年讀到2006年,裡面喜怒哀樂都有。

擇校——進普通學校還是特殊學校?

這個我是聽父母講的:

當時父母正愁擇校問題,還專門去考察了特殊學校。在那裡,他們看到一羣小朋友,有盲的,有聾的,也有腦癱的。特殊學校教育,比普通學校落後很多。他們那裡的高三內容,相當於普通學校的高一。

父母考察回來後,討論了很久,一致認為:

  • 如果我在特殊學校,大家都一樣,也許我會和同學們打成一片,但能力會落後很多。
  • 如果我在普通學校,會比較寂寞,但能學到更多東西。

父母面臨二選一的選擇,最後,是父親拍板,決定讓我去上普通學校。

現在,父親回憶那段時間,告訴我:「當時面臨二選一的選擇,要麼放棄能力上特殊學校,要麼放棄朋友上普通學校。當時我們想了很多,最後認為,適應社會,學習能力更重要。」

我點點頭認同,的確我在整個求學生涯中,因為溝通不便,朋友幾乎沒有,很寂寞。但我也能自己對應各種問題等,幾乎不用老師教,都是自學。

放棄人際關係,選擇學習能力,是當時父母的選擇。

小學經歷——晚1年上學,立對賭協議

父親安排我晚一年上學,說是心智會更成熟,更好適應。我到了8歲,父母開始給我找學校,但也不是那麼好進。我印象中父母帶我跑了不少學校。以下是父親給我講的:

當時,還沒有聾人進普通學校的事例,很多學校都不願意收我:

說怕我班上不安分影響其他同學,父母反駁說我坐得住。

班級成績和班主任績效是掛鉤的,沒有一個班主任願收我。

最後,找到一所菜場小學,那裡也很不情願,父母於是不得不和小學立下了對賭協議

  1. 在學校期間,我的成績不計入全班平均成績,這樣就不會影響班主任的績效;
  2. 如果我學習跟不上,到了三年級,我就要自動退出,去特殊學校;
  3. 如果我學習跟得上,就要在小學繼續呆下去。

小學才願意收我。我終於可以入學了。為了讓我更快適應普通學校生活,同時有對賭協議的壓力,入學前父母提前給我大量輔導,從早學到晚。

父親給我講完對賭協議後,欣慰對我說:「幸好你給力,賭贏了,學校不得不留下你,四年級開始,你的成績才計入全班成績呢。」

我回憶小學時期,主要是對年齡的羞恥:

由於晚一年入學,我是全年級裏年齡最大,也是塊頭最大的,身高比很多男生都高;我力氣也是最大的,女生擰不開瓶蓋,都來找我;扳手腕,男生全扳不過我。男生們笑我比他們還男生。

我發育早,進入4年級,大家都是平胸,我胸部有點小發育,我很緊張,整天都是駝背,恨不得把胸埋進背裏,媽媽急得罵我沒樣子。

5年級,我第一個來月經,女同學無意中看到我的衛生巾,拿出來大喊讓大家來看,全班鬨笑,當時我羞得……

進入6年級,開始有部分女同學陸續來月經,部分男同學開始發育,身高超過我,我對年齡的羞恥感才減輕了很多。

在小學期間,父母很重視我的自學能力,給我買了大量的書,童話、神話、科普、漫畫等等,什麼都有。我漸漸迷上了看書,迷上了漫畫,並開始畫漫畫來發泄寂寞。

初中經歷——成績成了我的護身符

小學畢業,搖號進了家附近的初中。剛開始還以為可以像小學那樣輕輕鬆鬆就度過,結果我錯了。

開學前,學校安排全體新生去山區體驗生活,我和另三個新同學安排住在一個大房間,她們三個和我幾乎沒啥溝通,我早習慣寂寞無所謂。

有次排隊打飯,排隊很長,我和3個室友排在一起。後面終於快排到我時,她們突然把我推出了隊伍,我很驚訝看向她們,她們都當作沒看到。這件事給我很大的打擊——我被排擠了。我只得到隊尾去繼續排。

初中開學,功課更加繁忙,考試更頻繁,考後都公開排名,這些變化都把我弄懵了。第一次期中考試,還好憑藉我以前的基礎,沒有考太差。

後來發批好的期中卷子,按成績名次依次發,我看著老師當眾表揚班級第一名,大家給第一名鼓掌,下課後,很多同學圍著第一名,彷彿她是大明星似的。我才意識到:成績就是一切,必須取得好成績,這樣大家纔不會欺負我。

從此以後,我就拚命做題。這要感謝父母從小培養我的自學能力,我自己看書+題海戰術,基本都能明白。期間父母曾問需不需要家庭老師,我說不需要,我自己能應付。

期末考試,我得了班級第一名,全班很驚訝。再也沒人敢排擠我。下學期,我拿了全年級第一名,跌破了全校的眼鏡,校長還特的來表彰我。後來,曾欺負我的3個室友,跑過來跟我和好,讓我堅定了一定要拚命學習的念頭,絕對不能掉隊。(現在回過頭看,這個學習真的太功利了。)

從此以後,我排名就是一直穩定在年級前5名,成績成了我的護身符。

高中經歷——最黑暗最壓抑的時段

中考後,我以優異成績,進了全省最好的高中之一、大家常提的、優秀高中代表「四七九」之一。高中彙集了全省精英,競爭更激烈。

大家都知道,人們爭著進重點中學,為的就是優質師資和良好學習氛圍。

優秀老師能給你好的解題思路,事半功倍。但這些資源,我都享受不了,因為我聽不到啊!

我想請求同學幫忙,環顧四周,同學們都忙著低頭做題。我問其中一位同學,她一臉不耐煩:沒看到我忙著解題嗎?

問同學不行,那乾脆問老師吧。結果,去了好幾次老師辦公室,不是老師早被很多同學圍住了,輪不到我;就是老師不在。

我碰了幾次鼻子灰後,慢慢地不願問問題。這裡氛圍對我來說,太「冷漠」了,我開始懷念初中生活:同學們都沒那麼忙,願意給我翻譯老師講了什麼;初中老師很容易被找到,解答我的問題。

學習有疑問,尋求幫助碰到障礙,漸漸不願求助,問題就越積越多,慢慢就進入了惡性循環。

然後,考試排名出來了,我再也不是年級前5,而是年級800。這樣大的落差,把我曾經的護身符打個粉碎,給我很大的打擊。感覺進這個高中,什麼好處沒享到,反而給自己找不少虐。

在高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非常痛苦、抑鬱,一度非常懷疑自己:自己成績不行了,自己沒啥朋友,自己長得也一般。真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優點,並更加懷念初中生活,雖然苦,但是光彩啊。

還好,父親一直鼓勵我,並喊我要調整心態:「在高中,你不再是最耀眼的。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你聽不見,能在省重點高中裏,和一大羣優秀同學競爭,很不容易了。」

後來我慢慢調整回自己心態了,接受自己是中等生的現實。我發現,高中不愧是最優秀高中之一,同學們素質都很高,沒有像初中那樣嘲笑欺負我,這也算是好的一點。

雖然我聽不到老師講課,還好借初中打下的紮實基礎,自學做題,買了一大堆輔導書,成績慢慢地就回來了,然後一直都保持在年級200名左右。

我就這麼平安平庸度過了高中。因為喜歡漫畫,於是高考+藝考,考進了上海同濟大學藝術設計系。

大學經歷——迷茫,尋找自我價值

2003年,我離開家鄉,一個人進了大學,「成績就是一切」這個生存定律不再有效,生活開始多元化。在這裡,聽力缺陷顯得更突出。

在中小學,大家都是同一個方向——考上大學,我至少知道自己該怎麼努力;在大學,大家都開始選不同方向,有的進學生會,有的進別人工作室,有的打工兼職,有的準備出國,有的準備考研……而我的溝通障礙,讓我的選擇範圍大大被縮小了,我開始迷茫,不知自己的價值在哪裡。

我曾嘗試進學生會,終於進了,為此我高興了很久,覺得我終於有發揮價值的地方了。但學生會裡,畢竟我只是一個低等雜兵,能做的事非常有限,我還想做更多的事。

考慮打工兼職,我都不知道哪裡有渠道可以找。身邊同學找的工作,比如銷售員、導遊、家教、志願者等等,都需要溝通。我曾嘗試去應聘,別人一看我是聾人,得,全不要我。

我考慮過留學讀研,但不知如何下手,父母不在身邊,我沒有可討論的人。當時也有我自己的原因,不願求助,自尊心太強,感覺求助是非常丟臉的事,畢竟高中的陰影還在。

學生會,在那一直是最低等的雜兵,沒多少事可做;

兼職、志願,別人都不要我;

留學讀研,不知如何下手,也不會求助。

………………

於是,我頹廢了一段時間,恥於見人。除了上課等,大部分時間都躲在寢室裏上網。那時候,2005年,中文網路正在快速上升期,人人網還火著,還沒有微信、微博,淘寶還是一副eBay的樣子,谷歌還沒離開中國…… 網上到處都是論壇。

我經常逛漫畫網站,偶然看到漫畫漢化論壇在招人,包含修圖,我想著反正沒事幹,就去試了。在那裡,大家一起通過QQ遠程合作工作,全部打字溝通,剛好完美避開了我的聽力劣勢。

很快,我在網上找到了自信,並認真鑽研修圖技術,和網友們討論漫畫,瞭解漢化流程。到了後面,我開始自己建立漫畫漢化組,帶了一大堆人一起工作,有的負責圖源,有的負責翻譯,有的負責校對,有的負責嵌字,有的負責推廣發布……分工明確,各盡其責。我深切體會到了什麼叫合作。真的要感謝網路,給我帶來了太多的東西。

慢慢地我開始側重網路。網路給我帶來自信,也影響到了現實,我也慢慢的敢找老師求助,找別人溝通,雖然還是有不少問題,但至少比悶在宿舍,進步了許多。

合適別人的事,真的不一定合適我。需要揚長避短,才能更好發揮自己的價值。

總結

聾人讀正常學校,孤獨是不能避免的。

首先,生理缺陷決定你不合適大範圍聊天。

即使聾人自己想交很多朋友,溝通不便擺在那,只合適小範圍(比如2-3人)聊天,幾個朋友會耐心照顧你的不便,慢慢溝通。大範圍聊天(超過5人以上,比如辯論、桌遊等)就不行了,那麼多人不會照顧你的。所以朋友肯定不會那麼多。

再者,聾人學習,需要更強的專註力和效率,才能不至於落後。

一般人上課,又聽又看,在通過聲音傳遞來記憶抽象概念的同時,又可結合視覺直觀,來強化知識印象。

相同知識量,也有人教導的情況下,一般人視聽兼用,只需60%的精力學習即可,其餘40%精力可以幹其它事,比如社交等。

而聾人,只剩下看書,沒人帶,只能靠自己理解,就需要投入接近90%的精力去學習纔行,就沒精力去交朋友,就更孤單了。甚至我有種感覺,聾人上普通學校,只不過換了地方自學而已。

還好,父親早料到這情況,給我打了不少預防針。所以這個孤單,我能挺過來。

我作為聾人,就讀正常學校。

好處:給我帶來了更廣闊的眼界,教會了我什麼叫競爭。為了適應競爭,我不得不加強自學能力。進入社會後,碰到問題時,大部分都是盡量靠自己蒐集資料、自己解決,大家都說我很萬能,無師自通,什麼都懂。

壞處:很沒安全感,畢竟和大家還是很不一樣的。過於追求別人評價、認同,容易嫉妒別人的優點,反而精神痛苦。那裡很多信息渠道是聽力來的,聽不到,就比別人少了部分信息來源,心理就越不安全,就越糾結外界評價。得不到反饋,就更心裡不安全,進入惡性循環。

這也算有利有弊,現在正努力調整心態,雖然沒有完全改正過來,但至少比以前有好轉哈。

現在聾人很幸運,現在技術更發達了,人工耳蝸成熟了,語音轉換文字APP也很成熟,網課輔導也很方便,不光是彌補了殘疾人的缺陷、緩解聾人的社交問題,也是維護了殘疾人的自尊心。「換地方自學」這個問題應該會好很多,但只能緩解,不能根治。

總之,聾人能讀正常學校,就盡量去讀,不光是為了學知識,也是為了更好適應社會,但也要做好孤單的準備,這是無法避免的。聾人融入社會還是有很多問題,我們還有更多的要做呢。


有,從小到大都是聽人學校讀書的。

這裡建議聽力損失重的(高頻>80db),成績不太好的,優先去聾人大學讀本科。

就是985211能上就上,上不了的話去聾人大學讀書。有強烈的想法去讀想要的專業除外。

但是對於小初高三個階段最好在聽人學校裏讀。

怎麼說呢,過的好不好完全看碰到什麼樣的老師和同學,遇到過好老師好同學,一輩子都感到溫暖,也遇到過壞老師壞同學,至今想起都恨的牙癢。當過學霸也當過學渣。

可悲的是我發現這居然是命運,因為我設想過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能不能避免掉當初的悲劇,我發現我避免不掉。


你好,我是一路普校的聾人,待得不好也不壞。我們聽力損傷主要的困難就是溝通,其他智力方面不存在問題。幸運的是遇到的人都挺可親,並不會看不起。

但溝通上的一些障礙真的無法避免。譬如:老師上課我聽不清,下課一般都會詢問同學。同學和我說悄悄話,我只能「啊?什麼?」或者一通亂答。多人聊天,我也很容易聽不清談話內容,有些跟不上,在那尷尬。英語課,老師叫我名字,總得叫幾次我才能確定是我自己。等等以上問題都是可能遇到的。

當然了,另一方面專註力較好,成績一般,晚修回寢室睡眠很好。。。


音書APP功能介紹: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8003791?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如果你有語訓需求可以下載來試一試。以及上課、開會、看病、看網課可以用音書的遠距離翻譯來實時語音轉文字。


我是聽障者 ?♂?(Apple 表情符號聾人 ?♂?),一級聽力殘疾,平均92分貝,需佩戴大功率助聽器才能聽一些溝通(無法順暢)。學歷為大專,正自考本科。

我這一生有點曲折離奇。

簡單說,我第一所小學是家鄉的小學,憑藉著媽媽對我鞭力,硬是把數學學好。但始終看不懂中文,那時候小學三年級,我連數學的題目都看不懂,無法解答。

經過老師的指點,父母把我送去了廣州聾人學校(現在啟聰學校)讀書,那時候我逐漸學會了識字,也因為聾人學校的教學大綱基本上是正常學校的難度一半,所以我非常容易跟上去,次次考試偶爾滿分也不奇怪,這個時候確實找到了信心,也覺得過得挺快樂的時光。

後來因為借來的單反相機被偷,經過協助犯罪的同學的指點,是高年級的同學偷的,自知無法讓他還,只能被迫向他的班主任「舉報」。然而這班主任風評有點差,她雖然要回來了單反相機,但她對我說:「你這麼小還要什麼單反相機,沒收!等畢業還你」。

到畢業我也得至少八九年後才能拿回來,還怎麼拿?

單反相機的主人也怕這老師,無法索要。我那時候小小的腦子裡想著,要不,我即將小學畢業,直接畢業唄?

於是跟父母談了,我要在當地初中正常學校讀書。父母當然同意,於是我小學畢業哭著鼻子捨不得這聾校的同時,去這老師要回來了單反相機。那時候我印象中這老師跟我說我過不了正常學校的生活。

就因為這個單反相機的轉折點,直接讓我面對比較黑暗的角落審視著正常世界。

留坑。(以後補完吧,現在凌晨我還沒睡)

後來上了正常中專,再上「聾人大專班」的正常大學院校。有特殊的聾人班,也能認識健全的同學。

回答這個問題「聽障者在正常學校過得怎樣?」

我是覺得看情況,也看不同的地區和教育資源,我覺得在廣州的中專學校要好於我家當地的學校,因為素質問題會讓自己受到的歧視會多一些。不會因為中專學校的環境受到的歧視更大,恰恰相反,嚴格管理的家鄉初中學校的素質要差一些,會被嘲諷、被歧視、被人吐口水、噴飯、被偷東西等等。

相反,中專健全學校的同學們都對我友好度過中專直到畢業。幫我翻譯老師的話,班主任耐心對待、解開我一些疑惑,甚至同學們跟我交流都願意用手寫,寫滿一本本,直觀讓我感受到原來沒有被欺凌被嘲笑的環境如此的友好。

因此綜上本問題的一些答主,我覺得越好的學校,其實相對來說受到的歧視和欺凌要少一些。其實我記得有一個初中同班同學被欺凌得厲害,我提醒他需要跟父母溝通他被欺凌,後來父母在我們班上氣得拍桌子怒吼,接著我再也沒見過他了(轉學)。我希望他在別的學校過得更好。

我也希望每一個聽障同學在健全學校都能快樂成長。


首先說情況。農村孩子,五歲喪失聽力,基本聽不清正常說話聲音,需要大聲說話才能聽清。平舌音翹舌音不分,前後鼻音部分,可以分辨nl。現在平時帶普通藍牙耳機基本能聽歌看電影。

因為家庭經濟原因,直到初二才換上耳背式助聽器,高一換耳內助聽器。大學畢業兩年後 殘聯免費幫更換了耳道助聽器。

當時沒有助聽器,更不知道特殊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和正常人差不多,直到公務員體檢被刷,目前待業。

就幾個階段說說感受。

一,寂靜之夜。

整個小學時期我一直聽不到聲音,所以像悄悄話這種遊戲我是必輸的,加上聽不到聲音引起的耳鳴與噁心嘔吐,(疑似梅尼埃,但一直沒條件確診,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梅尼埃,很久沒發病了)每學期一半時間在家修養。天賦異稟,基本跟得上學習,除了英語偶爾及格,其餘科目全部優秀。每學年一張三好生獎狀。

但是直到二年級我才發現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人家小聲bb說我怎麼樣我都聽不到。。所以一開始所有科目基本自學。我當時沒心沒肺不想交朋友,沒覺著多孤寂。

只是單純的聽不見。

二,嘔啞嘲哳。

初一老師似乎有bin,今天講第五章,明天講第三章,老子上完課都不知道他講的第幾章,完了還說沒見過我這樣的學生,要我回家。

然後家裡帶我去搞了個990的耳背助聽器。四檔無極調音,調大調小全隨心意。

唯一不爽的是,什麼垃圾聲音都能聽到了,以前不覺著,後來覺著整個教室總是亂鬨哄的,所以一直不喜歡往人堆裏扎,而且現在每到人多的地方就會感慨中國人的素質。

三,放飛自我。

後來到高中到大學,心事不在學習上。整天就是玩什麼的。高中偏科嚴重,英語極差,別的極其優秀。整天野路子摸索書法,到大學什麼硬筆書法社,什麼漢服社,總之怎麼騷氣怎麼來。

感情問題:

看起來特別騷,但極其內向,因為本身騷,加上確實有點水平,所以多多少少有妹子表白,但是到現在,心理負擔還是蠻大,所以一直沒接受,也沒有婚戀上的計劃,打算孤獨終老。

友情上,我到大二才把班裡的30個人認全了我能說什麼?但是和同學處的還不錯,主要是我比較逗比,心態也好,開得起玩笑。

但是因為本身有水平,所以真正的朋友確實有,而且大多不是本專業的,而且男女生都有,但是平時我遇到什麼問題一般也不想跟他們說,都是悶在心裡,他們有什麼問題也不找我,我們交流就是純聊文學或其他什麼的。

之後失戀,某朋友倒是打電話給我勸了我好大一通,然後她失戀我勸她,然後沒了。

擇業問題:

當時文理分科,英語差總不能選文科吧,所以選的理科,但我不太喜歡,雖然我物理化學學的特別棒,但我真的不想搞什麼科研。

再到大學,算了,我才發現我可能喜歡文學,但是。。。我總不能從理科轉文科吧?所以一直學的馬馬虎虎,在校報發了文章和「書法」之後,我大三就開始自學篆刻什麼的了。全宿舍唯一一個有毛筆的。

聽障者,工作基本難稱心。同事交流有問題,再有能力也不敢申請提工資,妥妥的社畜。所以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創業,在家創業兩年,篆刻作品到達日本紐西蘭等地更不用說大江南北,然後接下來兩年準備公務員考試考上了體檢卻被刷了,然後現在是金豪鋼筆的經銷商。

相關的圖片證據見我的知乎首答。也算是提醒聽障朋友去考公職一定要先了解體檢標準。

https://www.zhihu.com/answer/1315486964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