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比如現在富士康很多流水線都採用了人工智慧,很多工人下崗了。


不可能。

資本家為何大力發展ai,那是因為他們再麻痹無產階級,人民也有思想,也總有一天會明白自己與資本家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

但ai不會,他們所想的,完全是資本家所賦予他們的。他們不會明白什麼是剩餘價值,什麼是資本。知道的只會是生產技能。

因此,資產階級就不再需要無產階級,完全可以用ai來代替。隨之就會有大批工人下崗。

這也正是資本主義的荒謬之處。那些解放出來的生產力。本可以去科研,去搞藝術。卻因資本主義的荒謬而餓死。

但是,ai所帶來的生產力的極大提升,只有資產階級能消費得起,無產階級只能餓死。這不正是生產過剩嗎?這不正是經濟危機嗎?到那一天,工人們真的會像那些那些文學作品裡的那樣在家餓死嗎?真的會選擇去打砸那些機器嗎?

不會的,他們一定會想起兩百年前有一本名叫《共產黨宣言》的書,一定會想起一個叫馬克思的人。他們會拿起手中的武器,消滅資產階級,消滅剝削。

我在此預言,ai能代替人工的那一天,便是資本主義的滅亡之日。


人工時代,資本主義逐利本質沒有改變,私有制沒有變。企業一樣要借債經營,還銀行貸款。人工智慧只會加劇剩餘價值。資本主義為了榨取利潤還貸款,只能浪費促消費。社會資源會極大浪費。資本主義對自然資源是掠奪性的。人工智慧只是工具,它出現後生產資料私有沒有變,說它改變剝削在邏輯上是自相矛盾的。


純理論探討 空想資本主義下的人類關係

資本主義從勞動密集型生產模式發展到大工業生產模式,再發展到金融資本主義,以及資本主義的最高形式,智能資本主義模式。

人工智慧和高科技機械完全替代了人力勞動成為社會化大生產的主要模式,能源轉化自供給機器完全可以替代低效的吃糧食的人類,資本家可以僅僅依靠自己的思想操作完全實現所有生活用品的生產和運輸,甚至連洗澡上廁所和性生活都由智能機械提供。

在資本主義制度國家,智能資本主義的實現過程中,生產崗位將大量被機械和智能逐漸替代,普通人類逐漸失去可以參與工作的機會和意義。普通人類認為自己終於可以脫離苦悶的勞動享受人生了。

但是,由於資本自我增值的內生性需求和按全要素分配中資本的絕對優勢。生產產品的機器將逐漸歸於少數人手中控制而不是全民所有,擁有智能生產機器的資本家並沒有免費養活大批失去生產價值人類的意願,他們只願意生產遠超過自身需求的各類物品供自己使用。

對於尚沒有被機器替代崗位的人類,資本家居高臨下地說些勞動是福報的言語,或者向社會輸出大批精英,而這些僅有的一點的人類勞動留存地內部,人類之間還在為了生存而相互踩踏。

普通人類失去了參與生產的價值,如果老家有房有地,尚可靠著太陽的能量和雙手雙腳求一點苟活。那些沒有退路的城市勞動者則更加艱難,被迫脫離勞動崗位後,甚至連肉體生存的空間也難尋覓。

資本家為避免普通人類因求生造成的揭竿而起,會出於某種原因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而且,各類軍事智能機械和社會執法機器也由資本家掌控,普通人類就算具有反抗的意識和理想,也不具有反抗的能力。

由於重複的日常享受造成的邊際快感遞減效應。資本家已經對普通的生活慾望滿足失去了興趣。為了實現超額快感,比如征服,超凡體驗,普通人類在資本家眼中將從生產資料轉變為消費資料。

各種具象化的人力服務,如sex物化,洛麗塔航班,遊戲中的真人npc,X間房,某島,將是那個時代普通人類成為消費資料的具體表現。

在這樣的制度或者文明之下,如果更進一步,普通人類作為消費資料的價值也被機器和人工智慧替代了,東部世界。那普通人類存在的意義也沒有了,這樣的制度對於普通人是自動絕育和被迫死亡的。固然,資本家可能不會直接採用暴力手段人身消滅,但是可以通過群體免疫,全民持槍互毆,可能這就是生活等方法進行軟處理和內部消耗。同時,普通人類自身也因為生存資料不足,難以養育後代失去繁衍機會,整體出現出生率下降,終生獨身,佛系生活等趨勢。


最近研究表明,工業機器人在美國造成了嚴重的勞動力工作和收入損失。在很多社交平台上,我們都可以看到有關機器人取代人力的討論。本文探討了機器人對德國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德國擁有比美國更多的機器人和更大的製造業就業份額。機器人大規模衝擊製造業,對德國市場造成了什麼影響呢?

對即將到來的技術失業浪潮的擔憂再次成為這個時代的主要經濟模式之一。隨著科技和人工智慧的進步,生產過程(特別是製造業)越來越自動化。工人可以被新的和更智能的機器所替代——特別是工業機器人,能夠更快更有效地執行以前由人類執行的任務。因此,機器人將使數百萬工人變得多餘,特別是中等資質的工人,從根本上重塑社會。

直到最近,對機器人和其他新技術將帶來的總體均衡影響進行了系統分析。Acemoglu和Restrepo(2016年,2017年)表明,這種均衡影響在理論上是模糊的。機器人在持有產量和價格不變時可以直接替代工人,但由此導致的成本降低也增加了產品和勞動力需求。此外,工人可以被不同的行業吸收,專門從事新的和互補類型工作。

Acemoglu和Restrepo根據這一理論開發出一種估計方法,並將其應用於美國當地勞動力市場(1993-2014年),出現的結果似乎證實了一些最黑暗的問題。具體來說,他們發現一個機器人將減少約三到六個人類的工作。這也降低了勞動力市場幾乎所有群體的平均工資。因此,機器人造成的效應似乎在美國佔主導地位。

德國:機器人和製造業工人的土地

之後,他們又考慮了機器人對德國勞動力市場的影響(Dauth et al. 2017)。機器人在德國比在美國或亞洲以外的地區更為普遍。下圖顯示,1994年德國幾千名工人中幾乎只有兩台工業機器人,比歐洲平均水平高出兩倍,是美國的四倍。隨著時間的推移,機器的使用率幾乎翻了兩番,現在每千名工人中機器人達到了7.6台,歐洲和美國只有2.7和1.6。雖然德國有更多的機器人,但德國仍然是世界上主要的製造業巨頭之一,擁有非常大的就業份額。

每一千人中機器人占的的比例

此外,德國不僅是重型用戶,也是工業機器人的重要工程師。在機器人世界排名列出的十大生產商中,八家是日本企業,剩下兩個(Kuka和ABB)是德國企業。在2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5家是德國企業,僅有一家來自美國。因此,我們根據德國市場分析了機器人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德國與美國的製造業所佔市場份額

整個分析過程利用了與Acemoglu和Restrepo(2016年,2017年)使用的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相同的數據集,以及Graetz和Michaels(2017)的開創性研究。報道了1994至2014年間25個行業和50個國家的機器人數量。德國數據覆蓋面最廣。

到目前為止,與汽車相關行業的機器人增長速度最快。與1994年相比,2014年,每千名工作人員安裝了60-100個機器人。其他成為機器人密集型行業的是傢具,家用電器和皮革製造等。機器人使用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的行業是服務等行業。

雖然機器人不會影響總體就業,但他們對德國的製造業就業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通過計算,一個機器人平均替代兩個工人。這意味著在1994 - 2014年期間大約有275,000個全職製造業工作者的工作遭到破壞。但是,這些巨大的損失完全被製造業以外的就業機會所抵消。換句話說,機器人通過驅動製造業工作的下降,大大改變了就業組成。機器人負責這一下降的近23%。但到目前為止,他們對德國經濟中的就業總數並沒有造成太大影響。

機器人對個體工人的影響

這些結果提出了機器人如何以及從哪些渠道影響個體工人的問題。為了揭示這個以前未開發的問題,我們採用跟蹤僱員和記錄約100萬製造業工人的收入情況的方式得出結論,機器人對製造業就業的總體影響並不會直接讓工人流離失所。換句話說,機器人不會破壞現有的製造業就業市場,而是引導企業為年輕人創造更多的新就業機會。

當談到機器人的工資和收益效應時,對不同層面的勞動者而言,機器人對行業平均工資的影響程度不同:

機器人的爆發導致高技能工人的就業收益顯著增加,特別是在科學和管理崗位上。這些工人可能會從機器人的興起中獲益,因為他們擁有這種技術的互補技能,並執行不容易被更換的任務。但對於低技能,特別是中等技術的製造業工人來說,機器人帶來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在手工和日常密集型職業中,機器人的比例過高。企業不再需要人工操作員,而是具有自主進行許多生產步驟的機器人。這些工人遭受機器人造成的低工資的影響。

隨著機器人的興起,很多中等技術工人願意減少工資。對於具有靈活合約的高技能管理人員和可比較員工來說,這些變化不太重要。

總的來說,機器人的到來降低了市場平均薪資水平和勞動力就業市場的規模。這些錢都被資本所有者和利潤所得者擁有,對於資本家、高科技人員等來說,機器人是勞動力市場的朋友。但大多數中低技術工人來說,與機器人之間的關係不太友好。到目前為止,德國的機器人並沒有成為主要的殺人者,這與當時一些公眾辯論的結果相反。但他們確實引發了顯著的分配轉變。與美國相比,德國勞工市場的反應似乎更加友好。


相反, 勞動力求剝削.

由於AI替代, 造成競爭加劇, 在人類社會沒有形成全民主, 共產主義之前, 剝削只會加強.

目前狀態最可能的是: 贍養人類, 福利計劃.

---

目前資本主義, 和工業發展的思路下, 機器人, 人工智慧飛速發展的 最大問題是:

產能提升 機器造物能力加強, 物質豐富, 但是機器服務人的能力沒有得到成比例的加強. 智能沒有用於人的服務.

其結果是, 人們從工業中獲得工資的降低, 沒有辦法從機器人提供的服務降價中補償, 所以人越來越不值錢了.

看過我在做的移動機器人的知友, 我們的使命是, 啃養老機器人這塊硬骨頭.


ai也是人造出來的。ai產生的那些利潤,其實來自製造以及研究ai的人的智慧和工作。這部分錢被資本家無償佔有了。所以,ai的出現,不僅沒有減小啵靴,反而是增大了啵靴。

把ai替換成機械,就可以發現,這是個老問題了,前人早有定論。


如果真的到了那個無論是體力勞動和腦力腦洞都被機器人替代的時候,那就是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的時候了,因為上層建築已經不適合社會的生產力發展了,當初資產階級把權力從封建帝王的手裡奪過來,以後無產階級一定能把生產資料把資本家手裡奪過來,人工智慧將會把資產階級送進墳墓。


剝削AI就不是剝削么

馬克思主義對科技並不敵視,它要攻擊的是將科技綁架為資本,再用資本改造現有社會關係,並將工人變成無產階級的過程。科技並不是改造社會關係,科技是資本主義下的勞資關係造就的。考慮17世紀以前的科技,什麼牛頓物理,光學,各種天文地理,沒有轉化成生產力,只是高深的思考。而以蒸汽機、鐵軌為代表的科技產物,本不是科學發展的自然方向,只是因為生產力的需求出現的。因此,科技本身,就是資本的化身。尤其是現在,隨便一個實驗室就要百萬美元,沒有壟斷資本,科技產品不存在。應用的自然科學也不再是智力活動,這個很明顯,基本就是奴工經濟。

科技的第二個資本成分,是它對勞動過程的異化(process of labor production)。人們怎麼管理勞動力、怎麼分配勞動收到了壟斷資本所代表的科技的衝擊。必如,泰勒科學管理法所帶來的巨變:現代管理使得工人沒有獨立策劃的能力,變成一雙機械手而已,而管理者壟斷策劃和分工;現代管理要求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分割,後果是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的議價能力都變低。

人之間的本質矛盾是誰統治誰,人最核心的焦慮是自己對命運有沒有主動權。即便現代生產力極高,更多的工人失去了對自己勞動的支配能力,因為他們的勞動被碎片化,再聰明的人也要被機器和現代管理法左右。本質上不是工人素質降低,而是本來你一個人乾的活,拆成10份給5個人和5個機器干,雖然他們加起來都不如你強,但是分開干效率肯定比你高,因此你變成了無產階級失業儲備軍。

從這個角度出發,認為AI可以結束資本主義,實在很幼稚。誰在投資AI技術,看一眼就知道他們想幹嘛。真還以為人家是為了人類幸福才花幾百億搞AI?當然這有點陰謀論,因此說機器人和人類搶工作也很幼稚。因為機器人跟你無冤無仇,你的工作沒人搶,只是你的工作不再需要你而已,沒有人來替代。第三種想法,認為只要學編程就安全了。這和80年代末的鉗工認為再學一門電焊就能不下崗一樣。不用說普通編程被AI替代的危險多大,即使搞architecture這些所謂上層編程工作,也是夾縫中的僥倖。如同80年代由於機械化而產生的管理文職工作,這些工作同樣是碎片分工化的結果,沒有機械分工所強調的手腦分離、策劃執行分離,就沒有管理工作。因此,「上層」工作同樣受到碎片化的威脅。

機器人帶來的危險,其實是資本摧毀完整勞動的後果。科技本身不重要,科技對勞動關係造成了什麼改變,才是資本的本意。


是的

沒有了剝削

也沒有了資產主義

資產主義終於發明了自己的絞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