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引起反感的原因歸根結底在於:以自己的價值觀去綁架他人價值觀。

即:你不像我認為的這樣去做,就是壞人。

反聖母/女權的手法也是一樣的。

即:你不像我認為的這樣去做,你就是聖母/女權。

本質上沒有任何差別。

問題是:有沒有勇氣回懟?

有,但不會這樣做。

因為我深深發現這些人,根本就沒有為改變世界付諸任何實際行動,僅僅是在意個人得失,為了自己舒坦上價值而已。

真的反聖母,那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人聖母他人的,你不強加價值觀給別人就好。


之前在uc上看到很多大放厥詞,出口成髒的人我還會氣憤的回懟,但是當我發現有大量文章下面都是這種評論,並且還有那麼多人附和,拿猥瑣當有趣,不要臉的理直氣壯時,我就知道這已經不是個例,而是形成了一種社會現象和價值觀。

我們都知道價值觀這種東西是很難改的,要麼你呼他一巴掌打痛了,要麼你把他的言論拿出來,到陽光下曬曬,他才會去反思。否則可能你越反駁他就越興奮,每一個細胞都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來打贏一場口水仗,取得現實中得不到的心理滿足,這樣的人太多了,也就沒有心思去回懟了,除了浪費自己的時間,讓對方更亢奮外,沒有任何用處。


我舉個兩個行業的例子,一個例子是動漫行業的就是《霧山五行》,一個例子是遊戲行業的《黑神話》,這是最近兩個不同行業相近的案例,都是「小工作室」都是「大成績」,都是「市場弱勢,資本遺忘區」,都是「精工」

市場上評論兩極,一方說「支持國產,支持原創,支持好作品」,一方說「賣慘,賣情懷」。你說前者是不是「聖母」?後者是不是「反聖母」?我覺得都不是,只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理解不同。當然你說,那些「反聖母」的人是不是一定「所言其是」?我也不認為所有「聖母」的是所言其是。遊戲,我不談,因為畢竟我壓根不玩,所以無論它是不是國產是不是原創,是不是精工,我個人不做評價,因為就算我評價了,我也不會消費

我只說說關於動漫的事情,畢竟至少這一塊我還是有一個大體的瞭解。你說現在無論是國漫還是日漫到底缺少的是什麼?其實不是技術人才,當然中國手繪動漫的過渡期基本上是沒有的,直接到了cg時代,其實也不詫異,畢竟中國最火的之前並不是動漫,而是遊戲,所以市場上會做數據三維模型的人很多,個人觀點,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幾年國產動漫高產的原因。大量的cg應用,3d轉2d。自然不需要考究細節的電腦技術,可能手繪畫師要修改幾天的稿子,半天就完成了,模型在設計出來時候就可以考慮它動作的設計了,底層的幾行代碼就能簡單完成的動作,可能手繪要花一個星期。

可是雖然是技術上去了,但是它到底有沒有缺陷呢?其實中國動漫行業的缺陷與電影、電視劇是一樣的,就是創作。創作不是製作,而是首先你要有自己想說的話,這是最重要的東西,我覺得所有的藝術創作,至少開始必然是一句話,這句話不是「我要做國產動畫」,而是你作品的靈魂。因為這句話所以你纔有這個作品。這個很重要。恰恰中國缺就是這個,大家好像除了抱怨以外,對於人生沒有感悟,只有一些人在那裡騷糅的發泄自己情緒,釋放自己荷爾蒙或者腎上腺,生活從來沒在你的身體和心理留下痕跡,即使有你也選擇逃避而不是面對。所以中國動畫缺的並不是精工細作,專註細節,而是值得為它「精工細作」的題材。

所以不國產動漫的人就是「反聖母」嗎?顯然我覺得至少在這個事情上,他並不是「反聖母」,至少是有現實的不足做背景,至於他到底是怎麼想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業內人士打擊迫害?還是競爭對手的污衊抹黑?對不起,我不關注。但是相對的支持就是「聖母」嗎?我覺得支持,也要分多種的,真正的精品必然要支持,但是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比如一個動畫開播,沒有媒體的大量宣傳,突然在一個持續的時間段內,播放量的居高不下,而且形成了關於動畫本身的話題討論,比如,某個角色應該怎麼做,某個角色我太喜歡了,某個劇情帶動了我的情緒······然後大家冷靜一段時間再看,突然發現這是國產動畫,比我想像的好太多了,然後這樣的作品接二連三的出現,然後你說我們國漫崛起了,我倒是能夠說你不是「聖母」。

可是動畫還沒開播多久,製作組先火了,「資金缺乏,人員短缺,但是堅持精工,量少但精」,我覺得如果有些人是因為這種話題而看了動畫,那確實多多少少也是有些「聖母」,因為你「買賬」不是他的動畫,而是這一組新聞!!!!我覺得國內的一些公關公司對於新時代的一些人的市場心理摸得還是比較透。但是我覺得這個策略多多少少有些操之過急。你沒想過的是,如果你的作品配不上的你的新聞時候,那種感覺是什麼?說一句不恰當的話「喫了一隻蒼蠅」。罵,我不敢了,因為我都把話說出去了,說支持國產,支持精品,支持小工作室原創了,但是實際上卻發現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驚艷時候,被「架」到這個位置下不來臺的觀眾有多少?你說這些人是「聖母」還是「反聖母」?打自己臉嗎?中國人內在最講面子,纔不會打自己臉。但是下次你在宣傳時候,他們就留心了,他們不會再喫一次「蒼蠅」!!也不會再做一次聖母,可能下一次他就是堅定的「反聖母」

所以無論是什麼事件,最好的反擊方式既不是「聖母」也不是「反聖母」,作品好就是好,我們看它3個月每天的平均播放量,看看黃金時段在線觀看人數,看看這個數據的起伏和持續時間,這些東西說不了慌吧。那麼有了這些數據,你就可以判斷,到底是好,還是壞。壞的,那就是「聖母」,好的,就可以「反聖母」。但是在這個數據沒有出來之前,你罵人「聖母」或者「反聖母」都是沒有根據的

這種事情也可以類比到比如一個法律案件,一個公共事件,對於身處其中的人,最終總會有一個公眾的交代,比如一些無關大礙的事件細節會被公佈出來,一些人可能因為這些細節的暴露,人們對他的映象可能兩極反轉。可是真正的這種細節出來以後(假設都是真的),你會跑到「反聖母」或者「聖母」那裡去炫耀挖苦嗎?我覺得真正的現實都是糾結的,真正的現實永遠不是「對錯好壞黑白」來概括的,你不能接受證明你還不成熟,證明你自己其實立場並不穩,你的底線並不明晰,所以你才會糾結於外界的評價,來決定你自己的行為。這種思維方式,在中國社會是大部分的,有多少人在說話時候,是先看一下評論區的輿論走向?然後再做決定?別騙別人了,這就是人!!!

很多人都喜歡躲在眾人之中,感覺到安全,可是我覺得感覺到「安全」就可以了,如果你認為這種「安全感」能給你混淆是非的力量????你也要看看這個時代還是不是那個大家普遍不認識字的時代,時代變了,你一句「大家說是不是啊」,響應的人會越來越少,你必須接受這一點,如果你接受不了,淘汰的必然是你。


反的不是聖母,是聖母婊


為什麼要回懟?聖母難道不是跟槓精一樣招人煩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